訴衷情抒情主人公具有怎樣的形象特點

2021-08-01 14:59:50 字數 3967 閱讀 6161

1樓:轉身舞

人物心理:「萬里匹馬」、「關河夢斷」、「身老滄州」,人物神態:「淚空流」等詞句。

這首詞前兩句回憶當年在抗金前線的戰鬥生活,匹馬徵萬里,其颯爽英姿、卓犖不凡之氣可見;「關河夢斷何處」是說一覺醒來,關河要塞不知在何處,意謂脫離了前線;「塵暗舊貂裘」是說塵土積滿從軍時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達敵人尚未消滅,自己衰鬢先斑的慨嘆,「天山」代指抗金前線。「心在天山,身老滄洲」表達了壯志未酬、報國無門的幽憤。

陸游抓住了神態和心理,從中把握到詩的情感。

陸游《訴衷情》當中詩人將自己的形象直接的在詩歌中表現出來,人物形象就是詩人本身,這樣的人物形象稱為抒情主人公。

通過剛才的分析鑑賞,可以將詩歌的抒情形象分為兩類:

一是能夠表達詩人情感的自然物;二是人物形象,而人物形象又可以分為詩人塑造的人物形象和抒情主人公

詩歌常見中九大類抒情主人公形象有哪些?

2樓:狂人橫刀向天笑

古代詩詞中的人物形象,也可以說是抒情主人公(抒情主體),大致可分為三類:一是作者在詩詞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如《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的周瑜;二是作者在詩詞中化用詩句、使用典故中的人物形象,如「廉頗老矣,尚能飯否?」中的廉頗;三是作者塑造的抒情主人公,也就是詩詞中的「我」,一般理解就是詩詞作者本人,但也不全然,如思婦閨怨詩詞中,詩詞作者多半是男子,而詩詞中的抒情主人公(「我」)卻是女子,這一類不能簡單的把抒情主人公理解為詩詞作者本人。

詩詞以抒情為主,抒情必然要有抒情主人公。古代詩詞中的抒情主人公(「我」)形象大致可以分為八類:

1.不慕權貴、豪放灑脫、傲岸不羈的形象。

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表現出他淡於富貴、傲世權貴的思想,也顯示出他傲岸不羈、豪放自負的性格。

2.心憂天下、憂國憂民的形象。

如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雖身處茅屋,但絕非停留於個人的哀怨中,而是能推己及人,表現出他憂國憂民的情懷。

3.寄情山水、歸隱田園的隱者形象。

如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悠閒自在的隱居生活,表現出詩人對官場的厭惡,對田園的喜愛。王維的《山居秋暝》也是如此,呈現出詩人對上水風光的喜愛。

4.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形象。

如陳子昂,《登幽州臺歌》寫前不見聖賢之君,後不見聖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不覺悲傷的留下眼淚,一個空懷報國為民之心卻不得施展的懷才不遇形象躍然紙上。

5.矢志報國、慷慨憤世的形象。

如陸游、辛棄疾,想要忠心報國,卻不被重用,《示兒》、《破陣子》可見二位的忠心報國之志,慷慨憤世之情。

6.友人送別、思念故鄉的形象。

如李白的《贈汪倫》,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分別的難捨,思念的深沉,都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

7.獻身邊塞、反對征伐的形象。

如王翰《涼州詞》、王昌齡《邊塞》可見他們的忠心報國、獻身邊塞;而杜甫的《兵車行》則體察人民疾苦、反對戰爭。

8.愛恨情長的形象。

如柳永《雨霖鈴》,與所愛女子離別時的無限憂傷和離別後的相思之苦,無不情意綿綿,一個愛恨情長的形象鮮活、逼真。

感憤王令答案塑造了一個怎樣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3樓:來自九鯉湖生龍活虎的冬天

埋沒蒿萊卻氣勢如虹,時刻等待君主任用治理亂世;對自己的詩才驕傲自信;渴望像竇憲那樣驅逐"胡雄"、立功邊塞,並博得萬古英名。

詩歌中的抒情主人公人物形象詩歌

4樓:匿名使用者

詩中的抒情主人公,一般指「我」,即詩人自己。

①知人論世,關注背景。

寄託是古人賦詩的普遍現象:或借詩歌以抒寫懷才不遇、沉居下位之苦;或感發其報國無門、不為當道所重之憤;或逞其離愁別緒、物是人非之感;或敘其命運無常、孤苦無助之難。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在這方面,最為典型的是唐代著名的三首詠蟬詩,雖然都是託物(蟬)寓意,都工於比興寄託,但由於虞世南、駱賓王、李商隱的地位、遭際、情趣、理念不同,因而情貌殊異。

蟬(唐•虞世南)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詠蟬(唐•駱賓王)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尺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蟬(唐•李商隱)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

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

【析】虞詩「垂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借蟬「垂緌」狀和「流響」聲;「清露」之潔、「疏桐」之高挺來喻其不與流俗相同的高潔品格。這樣,「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的寄託之筆,便水到渠成了。

駱賓王的《詠蟬》則由蟬及人,由人到蟬,從而達到物我合一的境界。「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既是指蟬,更是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別有興寄。我們自是不難從「露重」、「風多」中窺見作者那因環境窘迫而自傷遲暮、無人理解的悽惻苦楚的心境。

至此,「無人信高潔,誰為表餘心」也就順理成章了。

而李商隱的《蟬》則情調與前兩首相異,李詩借「本已高難飽,徒勞恨費聲。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的蟬的處境來抒寫自己的本性清 高而孤苦無告的悽苦之情。「高難飽」和「很費聲」哀中有恨,「疏欲斷」之聲和「碧無情」之樹兩兩相對,無理反襯,這哪是詠蟬呢,簡直是述說自己的身世遭際嘛!

至此,「我亦舉家清」的長嘆才會令人扼腕。

總之,我們在解讀詩歌時,只有立足於作品中意象的聲響、色彩、情調方能體味出作品所寄託的身世之感。

②抓抒情主人公的語言神態、動作、心理。

登幽州臺歌(唐•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註釋]幽州臺:即薊北樓、燕臺,為戰國時燕昭王所建,原名**臺,是燕昭王招納賢才之地。

【析】分析感情只能從人物的形象特點中來。抓人物語言:「念」、「悠悠」 抓抒情主人公的神態:

「獨」「愴然而涕下」。本詩在一幅北方原野的蒼茫廣闊的圖景中,通過直抒胸臆的手法塑造了一位憂國憂民、胸懷大志、孤獨的懷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形象。可見,詩歌表達的是對封建統治者不能重用賢才的不滿和生不逢時、懷才不遇的悲哀。

《早興》這首詩從哪幾個方面來刻畫抒情主人公形象?

5樓:匿名使用者

這首詩當是公元823年(唐長慶三年),詩人到杭州第二年的早春所作。杭州本是他幼時立志去做官的地方,如今宿願已償,心中自然快慰。此詩表達的就是這種喜悅之情。

從詩的結構看,前四句寫詩人在早晨的所聞所見,後四句則是抒發詩人對早春氣象的感受。也許是因為詩人對春天特有的敏感,他一大早就醒來了。此時晨光初照,屋室通明,早衙鼓正開始咚咚地敲響;大概是天氣轉暖、大地變得潮溼的緣故吧,那在臺階上貪睡的小狗兒也擺擺尾巴,懶洋洋地爬起來;而一向活潑的小鳥更不會放過這可愛的時光,正在窗前嘰嘰喳喳不停地歡叫著,似乎是在向人們報告著美好天氣的到來,催促著人們早早起床。

這四句通過晨光、鼓聲以及對春天極為敏感的兩個動物——犬、鳥的傳神刻畫,在緊扣「早」字主旨的同時,又隱隱透露出春天的氣息。

詩歌的後半部分表現了詩人在這樣春天氣息越來越濃郁的環境下,產生的輕鬆愉快之感。「半銷宿酒頭仍重」說明昨日飲酒甚多。春宵佐以美酒,自是人生一大樂事,以致詩人忘了自身的酒量,開懷暢飲,一醉方休,到次日早晨起來尚有頭重腳輕之感。

「新脫冬衣」表明正是早春氣候,脫去冬衣會令人煥然一新,輕鬆爽快,所以說「體乍輕」。「體乍輕」而「頭仍重」,值此酒意未盡消之際,當有頭重腳輕、飄飄無定之感。這既是實寫酒意未消時身體真實的感覺,同時也是美好的春色令詩人陶醉了的感覺。

正所謂酒不醉人人自醉。在這樣的境界中,他忘記了一切憂愁和煩惱,以致於「睡覺心空思想盡,近來鄉夢不多成」,這兩句照應詩題,寫夜間因為沒有鄉夢撩人愁思,睡醒後心境空明。暗示出詩人的身心已完全被春天的氣息所感染,他又迎來了一個明媚的春天。

全篇無論是寫自然景物還是寫自己的生活與心態,都筆致輕靈素淡,充滿著情趣。節奏也是流暢、歡快的,字裡行間,融注著詩人對春天、對生活的熱愛。

6樓:雨鎬

從好幾個方面····我是打醬油的,不要罵我

7樓:匿名使用者

nonono````````````````````````````````````````

《靜女》塑造了怎樣的女主人公的形象

1 靜女 塑造了一個美麗溫柔而有大方活潑的女主人公形象。靜女 貞靜嫻雅之女。馬瑞辰 毛詩傳箋通釋 靜當讀靖,謂善女,猶雲淑女 碩女也。姝 sh 美好。2 國風 邶風 靜女 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 詩經 中的一首詩。這是寫青年男女幽會的詩歌,表現了男子對戀人溫柔嫻靜的稱讚以及對她的深深情意,體現出年...

請分析一下《詩經 氓》的女主人公的藝術形象

氓 是具有敘事來成分的抒情詩。一章源追述結識與bai相愛,二章回憶熱戀du與結婚zhi,三章痛悔自陷情網,四章怨 dao恨氓之負心,五章自悲不幸遭遇,六章表示決絕悔忿。以上為引用 我的觀點是 一個普通婦女的心路歷程,從詩的敘述看來這個女子是 下嫁 也就是一個城裡的女子嫁給了郊外的男子。而且這種 下嫁...

比較《靜女》《氓》《孔雀東南飛》中女主人公的形象

靜女 她活潑開朗,純樸熱情,對愛情表現得十分積極主動甚至是大膽熱烈,對生活寄予了強烈的希望和美好的憧憬。在追求愛情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大膽潑辣 熱烈火爆的性情,也可看出那個時代寬鬆自由,缺少束縛的社會風氣。要知道,中國社會的傳統向來是男尊女卑,男主女次,男主動,女被動,而且附加在女性身上的清規戒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