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都城是那,夏朝首都在哪裡 夏朝都城是現在的哪裡

2021-09-21 17:13:31 字數 4757 閱讀 2510

1樓:匿名使用者

夏都---安邑,即山西臨猗城西南的古郇陽城遺址   夏王朝是中國歷史上出現的第一個王朝。據《竹書紀年》的記載推算,夏王朝存在的時間在公元前21世紀至公元前16世紀之間,有470多年的歷史,歷經17帝王。這僅僅是推測,那麼還有什麼根據可以證明我們歷史上實實在的確存在一個夏朝?

  漢朝的司馬遷憑什麼寫《史記·夏本紀》,他看到了夏朝「字」?如果看到為何不寫明出處?如果也沒看到,憑何說「夏」?

由於史書記載不詳、或後來學者誤解史書之意,等等原因,我們至今找不到夏朝的都城。   現柏楊寫的《中國人史綱》中,稱禹帝於公元前2023年建立夏王朝,把首都設在安邑(山西夏縣)。夏的都城究竟存在嗎?

若有的話又在何處呢?   夏縣的古蹟有:五、六千年前的西陰土陶遺址;傳說的禹王城;等等。

但至沒有發現大型城池。在運城鹽湖區內的安邑也沒有可信的古蹟證明夏都在那裡,它有可能是後來仿古設立的。偌大的夏朝所建都城,在地面上難到沒有一點蹤跡?

  傳說,夏朝的第一個國王禹,始都陽城,後遷陽翟。夏王朝的第三個帝王太康(啟之子)都斟(尋卩)。古本《竹書紀年》記載:

「太康居斟(尋卩)。」今本《竹書紀年》又載:「仲康即帝位,據斟(尋卩)。

」《史記·夏本記》雲:「太康居斟(尋卩)、羿亦居之,桀又居之」。 斟(尋卩)在何處?

  有的認為在山東濰坊西南,有的認為是在河南登封。也有人據《國語·周語上》載:「昔伊、洛竭,而夏亡。

」證明斟在河南洛陽伊洛區內。又依《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載:「夏桀之居,左河濟右泰華,伊闕在其南,羊腸在其北。

」認為洛陽正處在這個位置。這些說法太勉強,僅僅是根據史書片言支語,無實物證明,顯得理據不足,讓人難以信服。   夏都究竟有幾個?

紛亂的原因是因為我們沒有全面深入分析史書文字記載的全部意思,僅憑少量文字推測,因而結論很多。   比如認為夏都在洛陽,主要緣於司馬遷《史記》中一段文字,即:   戰國時,魏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顧而謂吳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國之寶也!

"起對曰:"在德不在險。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義不修,禹滅之;夏桀之居,左河、濟,右泰、華,伊厥在其南,羊腸在其北,修政不仁,湯放之。

殷紂之國,左孟門,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經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殺之,由此觀之,在德不在險。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盡為敵國也。"武侯曰:

"善。"   這段文字意思是這幾個國家佔據險要的地理位置不修德而亡國,所示的地理位置是國家位置不是都城位置。古人的東為左方、西為右方。

河、濟、泰、華具體是指什麼?是黃河、濟水、泰山、華山?有人認為洛陽處在此地理位置。

  但筆者看不出洛陽在這幾個山、河所示的地方,且洛陽地理位置也不險要。伊厥一般指兩山之間河谷(龍門),羊腸是指道路畸曲的河谷。上文的主要意思是這幾個地方地形戰略地位重要,易守難攻。

夏桀之居並非都城所處的位置,而是國家的位置。若河、濟、泰、華具體是指什麼搞不清,也就難定夏桀之居。夏都在何處更無從談起。

  另有,2023年,中國考古研究所在洛陽轄區偃師二里頭進行考古發掘,發現二里頭一帶是一座大型都城遺址,定名為「二里頭文化」。經碳14測定,其絕對年代,相當於夏代,距今有4000多年的歷史,是一座夏代的大型都城遺址。總面積為3.

75方平公里。內有大型宮殿遺址。有考古學家認為,二里頭文化遺址就是夏代都城遺址,即夏都斟(尋卩)的所在地。

僅僅是想當然,仍理據不足。   我們把目光再次回到晉南。因為大多數傳說認為,中華民族的始祖之一炎帝就曾把山西作為其部族的活動範圍;中國史前三大偉人堯、舜、禹,都曾在山西境內建都,立業;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政權夏朝也建立在山西南部。

古中國一般所指正是這一地區。許多學者一直認為夏都在山西的夏縣。就是說夏都在夏縣的可能性最大。

  我們現在再看看司馬遷的史記:夏桀之居,左河、濟,右泰、華,伊厥在其南,羊腸在其北。晉南正好符合這一特點,整體上說,黃河、山東濟水在其東,河津龍門、陝西潼關即為「伊厥」在其南。

「羊腸」是指自北而下的黃河或汾河河谷。泰華是指西部的黃土高原,而非泰山與華山。泰山與華山相距太遠,又不相連,故不能作為戰略要地同時出現在這裡。

所以,夏桀之居正在晉南,而非其它地區。

2樓:匿名使用者

沒有確切的歷史記載,傳說夏朝都城幾經變更。禹在確立王權後,就在有崇部落所在地——嵩山之陽建立了陽城(河南登封縣告成鎮)作為都城。後又遷往陽翟(河南禹州)。

夏朝首都在** 夏朝都城是現在的**

3樓:匿名使用者

夏朝一共有17個國都,分別是:崇(今河南洛陽嵩縣)、陽城(今河南鄭州登封告成鎮)、陽翟(今河南許昌禹州)、斟鄩(今河南洛陽偃師二里頭遺址)、商丘(今河南商丘睢陽區)、綸城(今河南商丘虞城縣利民鎮東南35裡)、平陽(山西安邑或晉陽)、鉏(今河南滑縣)。

窮石(今河南洛陽南)、夏邑(今河南商丘夏邑縣)、帝丘(今河南濮陽南)、原(今河南濟源西北2公里廟街原城)、老丘(今河南開封祥符區國都裡村)、西河(今河南安陽東南)。

1、夏都斟鄩

禹初建國時,定都陽城。有學者推斷,位置就在今天河南登封縣的告成鎮。太康遷都斟鄩,即今河南偃師二里頭村附近。夏朝主要活動中心在洛陽一帶,定都時間最長的地方是斟鄩。

幾千年過去了,斟鄩故城早已埋入地下,成為人們難以尋覓的歷史遺蹟。2023年春,徐旭生先生在豫西一帶尋找夏墟時,在偃師縣城西南9公里處的二里頭村南,洛河故道之陽,發現了二里頭遺址,引起了考古學界和歷史學界的重視。

同年,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洛陽發掘隊發掘了二里頭遺址,發現了繼河南龍山文化之後的文化堆積,最初考古學定名為「二里頭文化」,把它作為夏文化的代表。經過四十餘年的考古發掘和國家「夏商周斷代工程」多學科交叉研究,認定二里頭遺址就是夏朝的國都——斟鄩。

2、禹都陽城

大禹因治水有功接替舜成為部落聯盟首領,即位後建立夏朝,定都陽城(今河南鄭州登封告成鎮),這裡後來發掘出王城崗考古遺址。

3、啟都陽翟

啟是大禹之子,即位後以陽翟為都城,並在南面的鈞臺大會諸侯。陽翟即今許昌禹州。也有人推測臨近禹州的鄭州新密新砦考古遺址是夏啟之都。

4、大康流亡地:陽夏

太康外出打獵,都城被有穹氏首領后羿所佔領,太康逃至陽夏並死在那裡,陽夏即今周口太康縣。

5、仲康小朝廷:斟鄩

后羿奪取政權後從鉏(安陽滑縣)遷於窮石(焦作孟州),太康之弟仲康在斟鄩建立了一個小政權稱夏王,得到部分諸侯和方伯的暗中支援。

6、相遷於帝丘

仲康死後,其子相繼位,勢力有所發展,引起后羿和其屬下寒浞的警覺,在後羿武力逼迫下相被迫遷往帝丘,並在那裡得到斟鄩氏、斟灌氏部落的支援協助,力量進一步發展。帝丘在今濮陽市濮陽縣五星鄉,這裡傳說是上古顓頊帝所居,後來成為春秋時期衛國的都城。

7、少康逃難與復國之路:有仍、有虞、綸、斟鄩

后羿被下屬寒浞殺害篡權,寒浞派其子澆滅斟鄩氏、斟灌氏,攻打帝丘殺死相。相之妻後緡逃至孃家有仍氏(山東濟寧)並在那裡生下遺腹子少康。

少康長大後為躲避澆的追殺又逃至有虞氏部(今河南商丘虞城),在那裡任皰正主管膳食**,並且娶部落首領二女為妻,得封地綸(虞城東)。

少康以此為根據地建立武裝,發展壯大並最終殺回有穹國,殺寒浞及其子,返都斟鄩復國中興。

8、杼遷原、老丘

少康之子杼也是一位有作為的夏王。王朝統治範圍進一步擴大,杼將都城遷往黃河以北的原(濟源),之後為了征伐東夷部落,又從原遷往老丘(開封祥符區陳留鎮)。

9、胤甲遷西河

杼之後的芬、芒、洩、不降、扃國都一直未變。扃之子胤甲即位後,將王都遷往西河。西河具體位置不可考,大約在山西西南部。

胤甲死後,其子孔甲繼位,是敗國之君,其間夏朝政事荒蕪,逐漸失去人心。接下來的皋和發在位時間都不長。

4樓:你好嘛

夏朝有多個都城,包括:陽城、陽翟、斟鄩、商丘、綸城等均在河南省境內。

1、陽城

禹都陽城遺址,又稱王城崗古城,位於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市告成鎮王城崗。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首批重點六大都邑之一,佔地面積約30萬平方米,現存面積約1萬平方米。

經考古發掘,河南登封王城崗河南龍山文化晚期大型城址和城壕的發現,引起學術界高度關注和重視。經我國夏商周斷代史研究表明,陽城建於約公元前2023年,禹在鄭州登封王城崗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朝。

2、陽翟

在今河南禹州,為史記記載中夏啟的都城,夏啟曾經在此會盟諸侯進行鈞臺之享。陽翟也曾為戰國時期韓國的都城。《帝王世紀》雲:「禹受封為夏伯,在豫州外方之南,今河南陽翟是也。」

《史記註解》:徐廣曰:「夏居河南,初在陽城,後居陽翟。」《括地誌》雲:「陽翟,洛州縣也。《史記-正義》曰:洛州陽翟縣是,韓王信之都。

3、斟鄩

斟鄩(zhēn xún),為史籍記載中夏朝的都城。據《竹書紀年》記載,從夏朝第三任君主太康開始,到夏桀皆以斟鄩為都 。其位置在洛陽盆地故洛州鞏縣西南五十八里處。

根據文獻記載夏后氏活動的中心區域,2023年夏,中國著名考古學家徐旭生先生率隊在豫西進行「夏墟」調查時,發現了二里頭遺址,並初步被確認為夏代中晚期都城斟鄩的遺址。

4、商丘

商丘,河南省地級市,商丘介於東經114°49'-116°39',北緯33°43'-34°52'之間。東西橫跨168公里,南北縱貫128公里,東望安徽淮北、江蘇徐州。據史載,商族始祖契(xiè)佐禹治水有功,封於商,後遷徙,後人便稱商族人居住過的廢墟之地為「商丘」。

5、綸城

綸城在河南省商丘市虞城縣利民鎮東南三十五里。綸城原是夏朝時期虞國的城邑,夏朝君主姒相之子少康為避寒浞追殺,逃奔到有虞氏,有虞國君主虞思讓其作為自己的庖正。

少康就是在這裡釀造出了酒。後來虞思聯絡各方國幫助姒少康在綸城重新建立了夏政權,恢復夏王朝的統治,史稱「少康中興」。綸城也就成為了夏朝中期的都城。

5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沒有確切的歷史記載,傳說夏朝都城幾經變更。禹在確立王權後,就在有崇部落所在地--嵩山之陽建立了陽城(河南登封縣告成鎮)作為都城。後又遷往陽翟(河南禹州)。

最後一個夏桀的都城是斟鄩。

夏朝定都於哪裡,夏朝首都在哪裡 夏朝都城是現在的哪裡

古本 竹書紀年 載 夏王朝 太康居斟鄩,羿又居之,桀亦居之。1 半個多世紀以來,斟鄩宮殿模型 中國的考古學家致力於尋找失落的夏王朝的遺存,這種探尋活動集中在河南西部。根據古代文獻記載,豫西地區是中國第一個統一的 集權的奴隸制王朝 夏的中心活動區域,而 下洛之陽 為夏王朝的重要都邑所在地。1959年,...

夏朝是誰建立的,夏朝在什麼時候建立的?

夏朝是由大禹建立的,是中國史書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夏朝,歷史上慣稱為 夏 這一稱謂的 有十種說法,其中較為可信的觀點是 夏 為夏氏族圖騰的象形字。夏朝是在原始社會制度的廢墟上建立起來的。禹因治水有功,受舜禪讓而繼位,他重新將天下規劃為九州,並制定了各州的貢物品種。舜去世後,禹三年治喪結束,將帝位...

有的書籍將商朝稱為中國的文明,那夏朝難道是不存在的嗎

其實我覺得現在有一個很大的誤區,那就是將中國的第一個朝代劃到商朝,好像在中國的歷史上並不存在夏朝一樣,其實這樣的劃分是不正確的,夏朝在中國歷史上是確確實實存在過的。不承認中國夏朝存在的書籍基本上都是國外的,國內的書基本上都是承認夏朝的。而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原因,是因為中國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一件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