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深刻理解人性,如何理解人性

2021-10-05 00:12:48 字數 6630 閱讀 1096

1樓:來自雲蒙山利落的駿馬

我更傾向於把人性理解為人類普遍具有的心理屬性。這個「人類」不僅僅指目前地球上的人,也包括我們的祖宗和我們的子孫。它沒有明確的善與惡之分。

開啟網路,隨處可見所謂「告訴你人性的本質」的漫畫,裡面充斥了**和偽善。許多展示了某個時代社會黑暗面的電視電影也因觸及到了人性而讓大家記憶猶新。在這種思潮的影響下,似乎人性代表著見不得人卻又根深蒂固的惡,需要大家擦亮眼睛看清楚。

說實話,這些漫畫起初帶給我的也是震撼,並在一段時間內深信不疑。但看得多了,就會產生疑問:畫中人看到的只是圖畫中的一角,我們可以看到整個畫面,於是我們以為我們看到了圖畫中所闡述的人性的本質。

但我們看到的真的是全部真相嗎?圖畫背後的意思我們全部看到了嗎?

其實,這些看似揭露本質的闡述,描述的仍舊只是表象,只不過比畫中人看到的表象更深刻一些而已。比如,對於那幅畫著一對一邊握手一邊笑裡藏刀的朋友的漫畫。畫中人看到的是對方的笑臉,我們看到了他們藏在笑臉背後的匕首,於是我們說:

偽善!人性本惡!

但是,藏著匕首就表示他們一定會向對方下手嗎?會不會僅僅用來自衛?或者正在用匕首切割繩索等物品,看到有人來訪,怕留下不好的印象,便臨時藏在了背後?

我們生活在一個時間與空間共同組成的世界,萬事萬物不但是立體的,而且會隨著時間不斷地發展變化;若我們僅用二維平面的眼光來認識世界,來界定人性,恐怕會有失偏頗。

2樓:隨昳

有人之初性本善也有人之初性本惡不同的人受的遺傳不同,後天培養也不同,所以要一分為二地看,但是無論如何都用欣賞的眼光來看,更重要的是要照顧好自己,祝你好運。

如何理解人性?

3樓:高太爺

‍‍東西方先賢對於人性,都有著自己不同的理解,但總體說來,可以分為兩個截然相反的態度:人性本善,和人性本惡。

《三字經》裡說,「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無獨有偶,古希臘三賢亞里士多德、蘇格拉底和柏拉圖也都主張「性善論」。蘇格拉底認為,善的理念本來就存在每個人的心中,人們之所以會做惡事,是因為他們不知道這是惡的。

相反,荀子則認為「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馬基雅維利也指出,人類愚不可及,總有填不滿的慾望、膨脹的野心;總是受利害關係的左右,趨利避害,自私自利。因此,利他主義和公道都是不存在的,人們偶爾行善只是一種偽裝,是為了贏得名聲和利益。人都是「忘恩負義、心懷二志、弄虛作假、偽裝好人、見死不救和利慾薰心的」

。但是實際上,善與惡本身,就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很難去做一個絕對的衡量。

生物學上有一個詞,叫「本能」,指的是人出生後最基本的本性。而在心理學上,本能則是指「個體在適應環境的進化過程中逐漸形成和鞏固下來的一系列無條件反射活動」。

呼吸、飲食、睡眠等等,都屬於維持生存的必要需求。如果這些需求無法得到滿足,那麼人就會面臨死亡,這些需求是最為基本的,也就是本能。

然而我們常常可以看見,成年人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或是堅持,或是忍受,甚至違背自己的本能行事,而嬰兒卻不能。

所以,善惡並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逐步去構建。

我們日常的很多行為從成年人的視角來看,是分善惡的,但對於嬰兒來說,他們並無法分辨。

嬰兒不過,隨著時間發展,他們會逐漸開始接觸到道德、法治等社會規則,這些規則會讓他們對自身的行為進行剋制,並逐步學會反思。

當然我不否認,我們每日都會耳濡目染各種人性的陰暗面,但是如果理解了善惡的社會學概念,就能知道,善惡並非本性使然,而是每個人自我的一種選擇。‍‍

4樓:美好

當我們對人性,有了這樣一個靈動而整體的觀念之後,在生活中,我們才有可能變得更加的包容和坦然。對他人身上的那些人性中的弱點或陰暗的部分,也更容易多一些理解和接納。而當我們內在對萬事萬物有了更多的包容和接納之後,就算我們和他人一樣,生活在一個有好也不好的當下,我們卻更容易獲得一種生活的幸福感。

這就是所謂的認知改變世界。

5樓:會吃鏈的貓

人性人性,人之天性、人之本性。我們現在講的人性絕大多數是指人的善惡、貪婪、懶惰、嗔恨等,但實際上,人有三種天性。

第一是動物性,人是靈長類動物,具有一切動物的本能,困了要睡覺,餓了要吃飯,遇到危險要跑,需要性的體驗等,這些都是本能,不需要我們的意識起作用,自然的條件反射。

第二就是現在人們所講的人性,人們知書達理,待人親切,懂得控制自己的行為,知善惡、識冷暖,有意識地選擇對自己有利的行為等。這些是作為人處世的基本準則,也是最具有普遍意義對人性的識別。

第三個是神性,也就是人之天性、自性,也是釋迦摩尼所說的正知正覺。佛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但世人因為各自的迷悟程度不同,所顯現的心性也不一樣。大部分人的神性是無法顯現的。

我們通常會聽到「靈性」這個詞,有靈性的人比一般人要有智慧的多,這就是神性的顯化。我們要相信,神性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但並是每個人都能顯現出來,現在很多人喜歡修行,希望讓自己變得更加有智慧,像佛陀那樣。實際上,他自己就有,只是被自己的眼睛矇蔽罷了。

想要獲得神性,就要開悟。這個太難了,需要強大的意志力、一往無回的決心,再加上各種因緣巧合,才能可能獲得開悟。

很多人實際上都會有那麼一時半刻突然獲得了心靈的寧靜、自由、極樂、豁達,但是這一個過程非常短,可以三五分鐘就沒有了,這就是神性的顯現,西方國家稱之為「高峰體驗」。

如果你想要時刻都能達到這種狀態,那就需要修行,需要開悟。

現在很多人都在談人性,但談的都是人的善惡、自私、貪婪,忽略了人的本性中還是神性的一面。這就是悲哀。

6樓:匿名使用者

人性即指人的本性它是從根本上決定並解釋著人類行為的那些固定不

變的人類天性。人性有兩種含義一種含義是作為中性詞在中國文化中對人

的本性有人性本善論的觀點以儒家孟子為代表也有人性本惡論的觀點以

儒家荀子為代表一種含義是指作為人應有的正面、積極的品性比如慈愛、善

在社會上我們比較多的是將人性做後者解釋作為一種道德尺度般的

存在。符合了某個利益體的行為規範就叫「有人性」同時換個利益體角度又

可以叫「沒人性」。在當下人性越來越被賦予其社會性。以下將淺述對人性

的一些理解與討論。

一 人性在不同學術方面的定義

在哲學方面人性就是人的本質。馬克思給出的定義是「人的本質不是

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實際上

人的本質不僅包括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即個人和他人的關係即外因也包括每

個單個的人所具有的個性。所以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固然是人性的一個重要方

面但不是全部還應該加上個人所具有的個性比如自私、自由等。

一般來講人性即人的本性。人為了生存而佔有空間以及食物等從其以

外的其它物角度講可以有善和惡這個由利益的得與失而產生的兩種說法

從人自身角度講並無善惡可言其得以生存並非因為善得以終結亦非因為惡

而從社會學角度講人性這個詞被賦予了種種行為規範。

1.人性的本質

人性從字面而看即可知無論如何定義人性其本質都與人相關。人是從

物梯次進化而來的此種簡單的事實決定了人性必然與物性有相通之處因此

人性應當與「求我生存」相關聯。然而那個代表著物性全部內容的「求我生存」

對人來講卻遠遠不夠了因為人與物有著本質的不同。

人是一種能動的存在這點是與物的本質的不同。人可以主觀的改變其存

在的方式、形態、目的等人生存的最根本意義在於「求我幸福」它是人類固

定不變的天性並從根本上決定、解釋著人類行為這也就是對人性最本質的詮

2.人性的社會化

自從人類進入文明時代、開始意識到研究自身以後他們所面臨的人類無

一不處在有機的社會組織之中。很自然地他們便由此得出結論人天生就是一

種社會性動物。馬克思就曾這樣認為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具有的抽象物。

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

固然「人天然地是一種社會存在物」這是現實。但是僅僅描述這種現實

好像是不夠的更不應因此就把社會性當作人性。這是因為人的社會性只是告

訴我們人只有依靠社會才能生存和發展。而我們關心的卻是人這種存在物為

什麼是社會的、他們在社會中是用何種行為以及為什麼用這種行為來生存發展

的。一個「社會性」只是指出了問題本身而沒有告訴我們它的來由。

3.自在人行和自為人性

人的社會性雖不能當作人性卻會給人性以影響。人類組成社會之後個

體幸福必然與他人、群體幸福並存。既然每個人都是求我幸福不同個體的幸福

存在矛盾就使必然的可能。此時求我幸福這種不變的、普遍意義上的、頗有抽

象色彩和超驗味道的自在人性將有著無限豐富的自然演變其結果便是自為人

性。三人性的表現和定律

①人性作為人的本質的表現分為五個方面

1.自我批評 自覺地針對自己思想和行為上的缺點錯誤作實事求是的檢

討以期達到改正的目的。

2.自我表現 顯示或宣揚自己的優點使自己突出。

3.自我意識 通常指人對自身意識活動本質的認識。由康德最早提出後成

為西方哲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黑格爾以及現代存在主義哲學都對此有所論述。

4.自我中心 皮亞傑提出的心理學名詞。指兒童在前運算階段(2-7歲)只會

從自己的立場與觀點去認識事物而不能從客觀的、他人的立場和觀點去認識事

物。如當自己的湯是熱的時就認為別人的湯也是熱的。這種認識上的自我中心

與利己主義不同。

5.自我陶醉 謂自己沉醉於某種事物或境界而盲目地加以欣賞。 自我就是內

心深處的自己真實的自己,自己毫不掩飾的一面。

②人性的定律分為兩個方面一為自然屬性一為社會屬性。

1.自然屬性的三個定律

1人的生理層面的自然屬性是「人類總是要求擁有快樂而不是痛苦。」

2人的心理層面的自然屬性是「人類總是要求得到尊重而不是貶抑。」

3人的心靈層面的自然屬性是「人類總是希望有長久的目標而不是虛度

一生。」

2.社會屬性的三個定律

1對行為後果的考慮。

2對自己長遠目標的考慮。

3對人生價值的考慮。

四人性的實現

人性是不依人的主觀意志而轉移的能動的力量雖然強大但絕對沒有

強大到顛覆人性的程度因為能動正是造成那種人性的力量之一沒有了能動

人則成了物人性也就成了物性。

人性其實就是人在的自然要求只有通過人性才能最直接、最完滿地實

現人在反過來人性如果得以足夠伸張人在必然會得以順利佔有和實現。

那麼如何更好地實現人性呢

物性的實現主要是依靠物自身在自然界的選擇和尋找來完成的這是自然

界的規律。例如芳草自然不會選擇沙漠老虎餓了就去找食。

人性的實現則複雜化了根本原因在於人是一種能動之物他固然可以通

過到自然界去選擇和尋找來求得幸福還可以通過自身能動本能的發揮創造出

自身的幸福來而且隨著人類的不斷髮展人性的實現越來越依靠後者乃至

到了今天我們幾乎都忘記了前種途徑的存在。既然人類更多地依靠創造來求幸

福那麼如何創造如何組織這種創造才能更有利於求幸福呢這就是前面所

說的第三個問題如何才能使人類更好地組織在一起。這也是我們做這種**的

根本目的。

我強烈地認識到一個社會所推崇的目標不是統治階級標榜的、而是全社

會成員身體力行的目標對其運作效果會產生多麼巨大的影響。一個社會的實際

奮鬥目標與合理目標之間的吻合度將直接決定著社會要素協調的性質和水平。

那麼這個合理目標應當是什麼呢答曰

求我幸福。因為人是一種能動之物人性就是「求我幸福」人類組織起社

會絕不是目的本身而只是實現 「人性」、進而實現「人在」的手段。任何一個

社會如果不把那個目標當作它的目標就有悖於人性就有悖於「人在」的完滿

佔有和實現。任何一個社會都應當以「求我幸福」作為唯一的合理目標否則

必然帶來社會異化。

「求我幸福」這個唯一的合理目標必然要通過某種手段來實現而這個

手段又可能成為下一層次的目標。例如迄今為止人類為「求我幸福」便

要採取「發展物質和精神生產」這樣的手段而為了物質和精神生產便要採取

手段「組織好物質和精神生產活動」這樣的手段進而為了組織好物質和精神

生產活動便要採取「建立社會制度」這樣的手段依次類推。人類的整個奮鬥

活動就這樣由一個「目標手段鏈」構成了。小到每個個體的行為大到一國的

國家行為都可以用這個「目標手段鏈」來分析。

我們注意到在人類奮鬥的這個「目標手段鏈」中卻存在著目標與手段之

間的不協調。此種不協調是帶來眾多現實問題的根本原因。如何使每個層次的目

標與手段之間充分協調起來當是全人類面臨的共同課題。

我們現在最關心的問題是第三層次中存在的不協調如何建構、運作我們的

社會制度才能更好地組織好人類的物質和精神生產活動而其中的核心問題就

在於如何才能更好地組織好人類的行為。我曾經作過一個不太準確的比喻一

旦你解決了這個問題就好比你擁有了一匹千里馬。餘下的問題僅在於練習騎

馬本領、尋找合理的目標方向。

那麼如何才能組織好人類的行為呢這實在是一個讓我們感到力不從心的

問題。不過我卻以為以上對「人在」、「人性」等問題的**可以為我們解

決這個問題提供一個可資利用的思路或方式社會運作的根本任務就在於順應

「自在人性」的本然要求充分發揮人類的能動力量塑造健康的「自為人性」

如何理解人類社會是客觀的,如何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深意

客觀實在是物質的惟一特性,是不依賴於人的意識 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事物。它是萬事萬物共同本質和共同特性的抽象。例如,自然界中的山川湖泊 花鳥蟲木是實實在在存在的,人類社會是實實在在存在的,等等,這些所有的 實實在在存在的 是不依賴於人的意識的 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是萬事萬物共同具有的本質和特性...

人性的慾望應該怎麼理解人性的慾望到底是個什麼東

一個人的思想高度有多 高,信仰是如何,其形成的過程,就是與慾望 貪婪鬥爭的結果。在這個浮躁,物慾橫流的世界,中國人的貪婪與慾望被激發到瘋狂的狀態。可以理解,苦怕了,窮怕了,都想過得好一點。我也想。陽光下沒有新鮮事,每個時代人性都是貪婪的,不分國籍,不分國界,不分民族,只是程度和表現方式不同罷了。問題...

人生如何理解,人生二字如何理解

人生就像一本書。世間每一個人的人生都是一本書.然而書中的結局都是一樣的,終於一個死字!所以結局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書中的內容,人生的經過。人生可說是夢 可說戲 可說是一劇本!世間的每一個人都可說是活在劇本中,各自演著各自的角色。在劇中你是一名演員,也是一名導演。也就是說你有權力更改劇中的內容,也有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