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絲綢對世界有什麼影響,中國絲綢對世界的影響 絲綢之路的來歷 發展過程 對世界的影響是什麼?絲綢的好處有是什麼?

2021-10-23 21:28:38 字數 4881 閱讀 8107

1樓:匿名使用者

秦統一中國,建立了**的**集權的封建帝國,為發展漢民族的經濟文化創造了條件。西漢初年,中國北方強大的匈奴民族嚴重地威脅漢民族的安全,漢武帝派大將軍衛青、霍去病擊破匈奴,並與之訂立友好盟約。西漢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和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漢武帝兩次派張騫通使西域,溝通了與大宛(今費爾干納一帶)、康居(今哈薩克一帶)、大廈(今阿富汗)、安息(又稱波斯,今伊朗)、條支(今伊拉克)、黎軒(又稱大秦,古東羅馬帝國)、身毒(今印度)等國的聯絡,西域諸國的使節和商旅不斷來長安訪問和**。

中國絲綢由長安通過河西走廊和新疆南、北路,源源不斷運到西方各國,備受西方各國的讚揚。

中國是絲綢的發源地,早在先秦時期,秦國就常以絲綢和西戎交換戰馬,並經過西北遊牧民族運往西方。近年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考古學家喬格·彼爾鑑定斯圖加特西北20公里地方一座凱爾特時期(公元前五世紀)的墳墓,墓主人衣服碎片上嵌滿了厚實鮮豔的中國絲綢。前蘇聯c·m·魯金科博士在《論中國與阿爾泰部落的古代關係》一文介紹,公元前五世紀在南西伯利亞巴澤雷克畜牧部落首領的石室巨墓中,也發現精美的中國刺繡絲綢鞍褥面(注:

見《考古學報》2023年第2期37頁),花紋風格,和國內湖北江陵及湖南長沙戰國時期楚墓出土的刺繡紋樣一致。據公元前五世紀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被後世稱為希臘歷史之父)說,希臘商人曾在公元前

六、七世紀到過「絹國之都」。希臘文稱絲為「塞爾」(ser),稱中國為塞里斯(seres),意即絲國。公元前五世紀的另一位希臘史學家克泰西亞斯在他的《史地書》中,則稱「塞里斯人身高近20英尺,壽命超過200歲」。

還說在塞里斯國中沒有乞丐,沒有小偷,沒有妓女,對中國充滿著美好的嚮往。

在中國通往西域的大路開通以前,中國絲綢在羅馬與**等價,只有少數貴族婦女才穿它,以相互炫耀。公元前1世紀羅馬共和國末期凱撒大帝穿中國絲綢的袍子看戲,議論的人還說他過分豪華,隨後不久羅馬貴族男人穿綢的就漸漸多了起來。到羅馬帝國初期,提庇留皇帝曾禁止男子穿用中國絲綢做的衣服。

可是不但沒有禁止,貴族之家錦衣繡服反而習成風尚。當時中國絲綢運往羅馬要路經波斯,波斯就操縱著中國與羅馬間的絲綢**,從中牟取暴利。到東羅馬拜佔廷帝國查士丁尼皇帝時,東羅馬為想擺脫波斯的**控制,雙方經常發生戰爭。

公元528年(梁武帝大通二年),拜佔廷和波斯又發生戰爭。拜佔廷乃與衣索比亞國王聯盟,希望衣索比亞代替波斯進行絲綢**。公元540年拜佔廷又用提高商稅,控制絲綢定價等辦法去抵制波斯,結果絲價飛漲,最後拜佔廷只得每年補貼波斯現金11000千鎊和波斯言和。

另一方面則努力尋求自己生產蠶絲的辦法,於公元552年派遣幾個僧侶到中國邊境,將蠶子藏於竹杖中帶回拜佔廷育養。中國絲綢在漢、唐時期千餘年間一直源源不斷從中國西北兩條陸路,經過中亞運往歐洲,這兩條陸路通道,後來被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2023年至2023年)稱之為「絲綢之路」。

中國絲綢自秦始皇修築「棧道」、「略通五尺道」和開鑿靈渠之後,也由巴蜀商人販運到夜郎(今貴州)、滇國(今雲南昆明一帶)、邛都(今四川西昌東南)、南越(今兩廣),並經緬甸轉道身毒國(今印度)、大夏(今阿富汗一帶)、大秦(羅馬)。南方經過海道至南洋、蘇門答臘、爪哇、加裡曼丹諸島,從那些地方換回琉璃珠寶等服飾品。中國絲綢還運銷到朝鮮、日本等地,為豐富人類的服飾文明做出卓越的貢獻。

隨著絲綢**的發展,其他國家及國內少數民族的服飾文化,也與中國發生了密切的交往,並且對中國服飾文化的進一步豐富和發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2樓:匿名使用者

有力的促進了中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對促成漢朝的興盛有著極大作用

3樓:匿名使用者

絲綢是中國古老文化的象徵,中國古老的絲綢業為中華民族文化織繡了光輝的篇章,對促進世界人類文明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中國絲綢以其卓越的品質、精美的花色和豐富的文化內涵聞名於世。

幾千年前,當絲綢沿著古絲綢之路傳向歐洲,它所帶去的,不僅僅是一件件華美的服飾、飾品,更是東方古老燦爛的文明,絲綢從那時起,幾乎就成為了東方文明的傳播者和象徵。目前已知的最早絲織物,是出土於距今約2023年良諸文化的遺址。

中國絲綢對世界的影響、絲綢之路的來歷、發展過程、對世界的影響是什麼?絲綢的好處有是什麼?

4樓:夏洛冰心

此次活動恰逢國家「十二五」規劃中提出「傳承創新,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頭一年,同時也是林業發展「十二五」規劃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化體系建設、提升文化「軟實力」的工作部署、向世界充分展示和傳播中國林業系統生態文化建設的豐碩成果的頭一年。

為了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落實建設生態文明新要求,此次「絲綢之路生態文化萬里行」活動將集結一支由駱駝組成的駝隊,馱載著中國絲綢、瓷器、茶葉、書畫和經書等五大宗物品,以徒步行走的原始形態,分兩路從內蒙古草原和北京同時出發,途經國內8個省區,抵達新疆自治區的霍城口岸,完成約5100公里的第一階段行程。第二階段以越野車接力的方式走出國門,從哈薩克入境,途徑亞歐等國,最終抵達荷蘭阿姆斯特丹市,完成約11000公里的絲綢之路生態文化萬里行征程。

重走絲綢之路絕對不是簡單的重複與模仿,而是賦予了她新的生態文化概念。在徒步穿越過程中,各個子專案的將會不斷,通過豐富多彩的展現形式讓人們更多地去體現絲路文化、創造絲路文化、再現絲路文化。

我們不是神話的締造者,但我們是行動的承諾人。我們感慨這一跨越歷史的偉大創舉,這一凝聚民族精神的偉大實踐,這一提升國家軟實力的偉大體現,這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偉大宣言。

中國古代絲綢之路對國內外有什麼影響

5樓:阿沾

對中國影響:絲綢之路的開闢,有力地促進了東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對促成漢朝的興盛產生了積極的作用.這條絲綢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條重要通路。

在工業化到來的時刻,完成了它的使命.它已被東起連雲港,西至荷蘭鹿特丹的10900公里長的新亞歐大陸橋所取代.但是,它仍有可開發的新價值。

對外國影響:給歐洲帶去了東方的文明,也被稱作「東學西漸」。 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經由絲綢之路傳入歐洲。

其中,火藥打擊的歐洲中世紀的騎士,印刷術、造紙術加速了新興的資本主義思想的傳播,指南針把歐洲帶進了大航海時代。 中國儒家思想傳播到了歐洲,通過對啟蒙運動的思想家的影響,而作用於啟蒙運動。

絲綢之路,簡稱絲路,一般指陸上絲綢之路,廣義上講又分為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

陸上絲綢之路起源於西漢(前202年—8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開闢的以首都長安(今西安)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連線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它的最初作用是運輸中國古代出產的絲綢。

2023年,德國地質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國》一書中,把「從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間,中國與中亞、中國與印度間以絲綢**為媒介的這條西域交通道路」命名為「絲綢之路」,這一名詞很快被學術界和大眾所接受,並正式運用。

以南海為中心,所以又稱南海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形成於秦漢時期,發展於三國至隋朝時期,繁榮於唐宋時期,轉變於明清時期,是已知的最為古老的海上航線。

草原絲綢之路是指蒙古草原地帶溝通歐亞大陸的商貿大通道,是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當時遊牧文化交流的動脈,其由中原地區向北越過古陰山(今大青山)、燕山一帶的長城沿線,西北穿越蒙古高原、南俄草原、中西亞北部,直達地中海北陸的歐洲地區。

6樓:清晰的轉角

絲綢之路的開闢,有力地促進了東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對促成漢朝的興盛產生了積極的作用。這條絲綢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條重要通路。

商品交流:商隊從中國主要運出鐵器、金器、銀器、鏡子和其他豪華製品。運往中國的是稀有動物和鳥類、植物、皮貨、藥材、香料、珠寶首飾。

文化交流:中國古代技術西傳,造紙術及紙製品傳出中國,傳遍世界各地。

宗教思想交流,使得中西文明開始接觸碰撞,互相學習,互相從對方的體系中汲取本文化發展需要的養分,相互滋潤,使人類在征服與被征服中不斷向前發展。

7樓:匿名使用者

給國外帶去了美麗的絲綢,讓他們知道了這種產品**於古老的中國,回中國時從國外帶回來了很多種子,銀器,技術,這就是東西方文化的交流。

絲綢之路對中國和外國的影響

8樓:金果

1、絲綢之路是中國與西方世界相互瞭解的最早視窗之一。

絲綢之路開通後,中國的絲織品在歐洲享有盛譽,特別是在羅馬帝國,將中國的絲織品當作珍貴物品,稱中國為「絲國」;當年羅馬共和國執政官愷撒曾穿著絲袍出現在劇場,轟動一時,後來穿中國絲袍成為羅馬上層的社會風尚。

中國的西漢和東漢時期,處於公元前202年至公元220年,是中國封建社會初步繁榮階段,早已創造出儒教、長城、秦始皇陵等至今有世界影響的文化成就;當時的歐洲正是羅馬帝國時代,處於奴隸制社會鼎盛階段,歷史上記載的是愷撒大帝和屋大維的故事、**教的故事。

中國文化影響了東亞許多國家和地區,羅馬文化也影響了歐洲和地中海地區,當時東方和西方兩大文明地區缺乏的就是相互瞭解、相互交往和相互吸收,所以通往中國的絲綢之路在世界文化交往的歷史上是有非常的意義的事件,遠比新航路開闢早2023年。

2、絲綢之路是中國古代西域少數民族接受先進文化、瞭解外部世界的通道。

漢族的鑄鐵、開渠、鑿井技術和絲織品以及金屬工具傳到西域,極大地促進了西域的經濟和文化的發展。

3、絲綢之路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偉大的壯舉之一。

中國古代的世界壯舉有長城、秦始皇陵、大運河、敦煌莫高窟,舉世公認,遊客如梭;比較起來,絲綢之路完全可以列為真正意義上的中國的壯舉,因為它表現了中國人向世界開放的前瞻性。其次,歐洲與中國沒有往來,古代的中國人也不知道世界有多大。

即使到了後來的清朝,中國觀念影響下的朝鮮有一幅《世界地圖》,將中國作為中心佔據全圖,周圍是一圈大海、再一圈堤壩,海洋中用不計其數的小長方條表示許多島嶼包括日本以及許多根本無法知道的「小人國」、「女人國」等。

直到鴉片戰爭時,中國的皇帝還自認為中國是「**上國」,鬧出了許多笑話。可是,早在鴉片戰爭以前大約2023年的西漢,中國人就在為絲綢之路的開通作大量準備了。

4、絲綢之路是現代中國西部開發最需要了解的第一個故事。

今天,加快西部大開發是黨和國家在世紀之交作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是21世紀全國發展的一個大戰略。從歷史的角度看西部開發,首要任務之一是瞭解中國古代社會經濟中心的西部有過的繁榮及其原因,瞭解遠在2023年以前的絲綢之路的歷史。

絲綢之路對中國的和世界的影響是什麼

絲綢之路,指西漢 前202年 8年 時,由張騫出使西域開闢的以長安 今西安 為起點,經甘肅 新疆,到中亞 西亞,並聯結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 這條道路也被稱為 西北絲綢之路 以區別日後另外兩條冠以 絲綢之路 名稱的交通路線 因為由這條路西運的貨物中以絲綢製品的影響最大,故得此名。其基本走向定於兩漢時期...

蘇聯對世界有什麼影響?蘇聯對中國有利有弊?

蘇聯解體,世界又一次和平了,冷戰影響那一代蘇美人民啊,戰爭還是太恐怖了。蘇聯,埃及和中國十二年前那件事一樣,唯一的區別就是蘇聯領導人選擇了人民,埃及也是。沒什麼教訓可以吸取,中國現在就要堅定的走自己的路,沒有可以參考的。畢竟沒人可以動搖中國的政權,所以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堅持自己的路,一旦動搖,可能這...

中國經濟文化對世界的影響,中國經濟文化對世界的影響

論及這個當前世界範圍的討論熱點前,有必要先對 影響 做個規定。這裡所說的 中國影響 可能有積極和消極 主動和被動 近期和長期 重大和一般的影響,也有經濟 社會 政治 文化 生態影響之分。因為我們不能抽象而簡單地談論中國對世界的影響。影響力 是國家力量的組成部分。通過影響,可以保持一國在世界上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