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王敗寇,你覺得項羽和劉邦的差距在哪

2022-01-07 20:43:21 字數 4829 閱讀 8010

1樓:少奶奶

勝者為王,敗者為寇,此乃兵家常事。劉邦和項羽本來是同仇敵愾的盟友,一同擊敗秦國,並約定誰先攻進咸陽城,誰就做君主。當時項羽的兵力比劉邦雄厚,但是因為主要的秦軍都在項羽進攻的路線上,所以劉邦先攻入了咸陽。

先進入咸陽的劉邦按理說應該當上君主,但當時的項羽擁兵40萬,而劉邦只有10萬人。劉邦不敢與楚霸王項羽抗衡,所以就拱手讓出君主的位置。

但劉邦的野心很大,他想稱王,絕對不是空想。他在項羽還沒到咸陽時,在咸陽城裡收買人心,很多秦人都十分愛戴他。面對西楚霸王項羽,他也是能屈能伸,先是討好項羽,讓他對自己放下戒備。

鴻門宴對於劉邦來說,就是一個生死局,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人頭落地,但他並不退縮,直面項羽,這場心理戰,最後贏家是劉邦。劉邦憑藉著自己非凡的氣度和知人善任、會利用人才的優勢,如願以償的成了楚漢之爭的贏家。

反觀項羽,兵力幾乎是劉邦的三四倍,卻落得個自刎的下場。其實項羽會失敗並不令人意外,單看項羽的性格,就不適合做大事,有勇無謀、優柔寡斷、婦人之仁、生性多疑、聽不進別人的意見、十分暴躁、愛慕虛榮……總之,項羽沒有勝利,和他的性格有絕對的關係。

縱觀楚漢之爭,劉邦會贏了項羽絕對不是憑運氣,而是靠勇氣、智謀和性格取勝。

2樓:匿名使用者

項羽是貴族後代,是力能扛鼎的西楚霸王;劉邦是沛縣小混混,是平頭百姓一個。然而,兩個人較量的結局是:劉邦知人善任,麾下群臣才華橫溢,他們君臣攜手,同心同德,最終打敗了兵多將廣、不可一世的項羽。

作為對手,項羽完全未能意識到劉邦的強大。他孤傲自負、剛愎自用,一意孤行,一錯再錯,終於兵敗垓下,自刎於烏江。那麼,究竟是哪些個人因素造就了劉邦和項羽全然不同的命運和結局呢?

身世魅力相差懸殊

劉邦戰勝項羽,常常讓人覺得匪夷所思,不可思議。因為就家庭背景,集團力量和個人魅力而言,劉邦和項羽都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很多人覺得這個劉邦怎麼會戰勝項羽呢?

項羽是個貴族,是個英雄;劉邦是個貧民,是個流氓。項羽的出身是相當高貴的,他的祖父叫項燕,是楚國名將,但到了項羽父親他們這一代,這個家族就開始破落了——項羽早年追隨叔叔項梁逃難逃到吳中,就是現在江蘇省蘇州市的吳縣一帶。不過破落,那也還是貴族,和劉邦不一樣。

劉邦是沒有名也沒有字的,他被喚做劉季,就是劉小的意思;項羽可是正兒八經有名字的,叫做項籍,也是有字的,叫項羽,也字子羽。

總的來說,項羽的能力還是很強的,而且他非常勇敢。楚漢戰爭當中有一次出現這麼一個情況,劉邦手下有一個神箭手叫樓煩,兩軍對壘的時候,劉邦就讓這個樓煩站在陣前,項羽那邊出來一個人,樓煩一箭就把他給射死了;再出來一個人,樓頂一箭又把他給射死了,連連射死了好多位項羽的兵將。項羽大怒,自己出來了,出來以後往那兒一站,大吼一聲,樓煩被嚇得屁滾尿流,調頭就跑,跑進軍營當中再也不敢出來了。

所以項羽這個人的個人魅力是沒的說。

所以在滅秦和楚漢戰爭中,項羽幾乎是戰必勝,攻必克。那劉邦會幹什麼呢?劉邦的本事還是司馬遷說的那四個字:

好酒及色——喜歡酒色就是他的本事。在整個滅秦和楚漢戰爭中,沒有一座城池是劉邦攻下來的,沒有一個計謀是劉邦策劃的,沒有一場戰爭是劉邦指揮的。劉邦的本事只有一句話——為之奈何?

3樓:天地驚神鬼泣

第一點:劉邦胸懷寬大,項羽心胸狹窄。

故事說明:有一次,秦始皇到全國各地遊玩,正好路過了浙江。皇帝來了大道兩邊的人都退避三舍,不敢作聲,其中項羽與項梁也在人群當中,項羽悄悄地對項梁說,總有一天他要取代他秦始皇的位置。

項梁聽到這句話,先是一驚,又趕快說不要胡說,免得招來殺身之禍。但從此項梁對於項羽就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覺得他以後肯定不凡。

項羽是楚漢時期的單挑王,他力氣大到能扛起一萬多斤的鼎,沒有人是他的對手。但同樣當秦始皇的隊伍路過另外一個地方,劉邦正好在一旁的時候,劉邦說出的話卻與項羽完全不同,劉邦是這樣說的:大丈夫就應該這個樣子。

從這兩個人說的兩段話可以看出,劉邦這個人的心胸比較大,他不是取代別人,而是先佩服別人,而且從這句話可以看出,劉邦是要做大丈夫的。從這兩句話就完全可以看出,項羽與劉邦的區別,劉邦胸懷寬大,項羽心胸狹窄。

第二點:劉邦知人善用,項羽不太會用人,錯失了很多人才。

劉邦用韓信,蕭何,張良等人才。韓信的軍事才能一點不亞於項羽,但在其他做人方面比項羽要厲害的多,這個人可以忍受胯下之辱。而項羽因為別人的一句話,就能氣得睡不下,還容易衝動,就跟個孩子似的。

項羽也就是會打仗,不會運用人才。他如果是個只是將軍,不是王的話,可能對他的發展會更好。而且項羽太兒女私情,他把自己的女人看得太重,以至於延誤戰機。

第三點:劉邦雖然心狠手辣,但是得民心。項羽不得民心。

有一次劉邦被追殺,他乘坐的是馬車,馬車上還坐著他的孩子,因為後面的追兵越來越近,劉邦竟然狠心的把自己的孩子推下了馬車,說是為了減輕馬車的分量方便他自己逃命,這些例子都說明了劉邦心狠手辣。但是戰亂時期,劉邦所到之處都善待平民百姓,甚至把自己的家當拿出來給百姓填飽肚子。

4樓:流連那抹妖燒

劉邦輕視儒生,但是張良、酈食其、陸賈、周昌等人的建議該聽還是聽,納諫如流。

劉邦接見英布時洗腳懈怠,英布正要發火,回去發現自己的飲食住宿規格和劉邦一樣,立刻喜出望外忠心耿耿。

如今世人就只學會劉邦的流氓皮毛,他的賞人用人氣度幾個人能學到?項羽既沒有足以震驚天下的功績(想必鉅鹿之戰遠不及劉邦連破宛城、武關、嶢關直入咸陽,秦三世出城而降來的震撼),也沒有戰無不勝的戰績,而且先尊懷王之約,發現自己處於不利地位又反手誅殺懷王,德行已失,又用人唯親,以致韓信,陳平,英布,張耳,張良紛紛判投劉邦。

再看楚漢爭霸時期兩大集團的對碰:彭城之戰,勝利者項羽;京索之戰,成皋之戰、陳下之戰、垓下之戰,勝利者均為劉邦集團。

假若你把高祖本紀濃縮為一句為之奈何。那項羽本紀對應的應當濃縮為一句 此天之亡我也,非戰之罪。

一位窮途末路仍不能認清事實的跋扈將軍形象,油然而生。

項羽所作所為,殘暴更甚董卓,功績反而稍遜。其地位之高,全靠文人詩詞筆墨。

至今思董卓,孑身鎮西羌,領軍撼天下!

牧隴西,任太尉,罷天子,立獻帝,廢洛陽,都長安。今人嘆之,大丈夫生當如此

5樓:妙齡女子

項羽和劉邦的差距在哪?這一件事說明了一切,公元前208年,楚懷王約定先入關中者為王。劉邦趁項羽正在鉅鹿決戰之時,帶領軍隊一路西進,攻克武關,在藍田與秦軍決戰,劉邦大獲全勝。

此時秦二世已被趙高謀害,剛剛即位的子嬰已無力抵抗,開城投降,秦朝滅亡。

有人主張殺掉子嬰,但劉邦的政治頭腦在一般人之上,他沒有殺子嬰,自己率軍進入咸陽。劉邦的軍隊本想進駐秦宮宿營,張良、樊噲向劉邦建議不可讓軍隊進入秦宮,劉邦立刻醒悟,將軍隊撤出城外,並與老百姓約法三章,廢除了秦朝的苛刻法制。

不久,項羽率領大軍進入咸陽,殺了子嬰、火燒秦宮,關中百姓對項羽大失所望。僅此一點,證明項羽不懂政治,他治不了天下。千古以來,無論仗打的多麼漂亮,最終還是要靠得人心而得天下,項羽始終沒有明白這一點。

6樓:love2012的家

一、項羽自大,劉邦細膩

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於項羽曰:「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項羽大怒曰:「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

項羽聽人說沛公想要稱王,連問都沒問過,連謀劃都沒有,說打就要打,而且宣揚得人人盡知。說好了是辦事幹練,其實就是武斷不思考。縱觀歷史上的每一次戰役,哪一個不是做好保密工作,即使放出訊息也是迷惑敵人的假訊息?

哪一個不是經過仔細謀劃、認真模擬、演練之後才付諸實踐的?項羽自詡自己四十萬大軍戰無不勝,別忘了劉邦的十萬大軍也是經過戰爭洗禮過的軍隊,也是所向披靡的。可項羽偏偏就忘記了。

劉邦呢?聽到劉邦要殺過來的訊息,問謀於心腹,趕緊請教謀士張良,從戰略思想上分析,從實際情況出發,覺得自己暫時不能對抗項羽,接受了向項羽道歉的建議。劉邦覺得自己沒有那個實力,才勇於低頭,這一時的低頭不是懼怕,而是細膩考慮周全的結果。

而事實上,項羽那句「旦日饗士卒」也是意氣之語,並無實際行動,要不怎麼能隨意更改軍事行動?怎麼會有第二天接受劉邦道歉的事情呢?

二、項羽無主見;劉邦嚴謹,所有人都順應他的思路行事

項羽衝動,聽風就是雨:這邊曹無傷說劉邦要造反稱王,馬上就要「擊破沛公軍」;而項伯剛替劉邦說兩句好話,「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不如因善遇之」,馬上就答應人家不出兵攻打;而樊噲明明是劉邦的人,也替劉邦說話,「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立刻就被這樣的話語說轉了,忘記了劉邦身上存在的威脅,也忘記了亞父范增的諄諄囑咐——項羽就是這樣被別人牽著鼻子走的人。

反觀劉邦,有主見,為達目的不擇手段。韜光養晦的道理他是懂的,假如沒有張良的分析獻計,劉邦也會低頭,也不會跟項羽硬碰硬的。他低頭認熊,依靠關係拉攏項莊,放低服小是為了取悅項羽……種種行為,雖然有趨炎附勢之嫌,但確實有效地儲存了自己,保護了自己。

在文章的最後,他「脫身獨騎」,從小路逃回營地,留下了跟他一起來的百餘騎兵,也留下了張良。這些留下的人實際上成了承受結果的替罪羊,儘管項羽婦人之仁不會殺害他們,但是劉邦的行為也是在最危險的時候拋棄了他們,我也只能以「大丈夫不拘小節」來評定了。

三、項羽因舊情失去人心,劉邦果敢靈動,籠絡人心。

項羽念項伯的舊情,聽從了勸告,放棄攻擊劉邦,給劉邦一個解釋的機會;項羽念劉邦的舊情,聽從了他不自意先入咸陽的狡辯,為自己留下了後患;項羽甚至珍惜著對樊噲勇敢威武的讚歎,任由著劉邦一派人馬在自己的地盤上表演。也因此暴露了曹無傷,冷落了為他謀劃的亞父范增,甚至也讓為實現刺殺目的而舞劍的項莊無功而返……也許在戰爭的時候,項羽與士卒同戰鬥共生死,重情重義,贏得了將士們的誓死效忠;戰爭結束了,到了權利爭奪的時候,戰鬥還沒有打響,項羽就在謀略上輸了一大截,讓一大批人因為他的失誤受到冷遇。曹無傷,被立刻誅殺,可以說殺了一個曹無傷,震懾很多人不再做曹無傷;范增最後氣怒交加,「豎子不足與謀」,悲憤離去,離開一個范增,冷了一大批人的熱情。

再看劉邦,低頭問謀於張良,「吾得兄事之」對待項伯,把自己離開鴻門宴後的所有事情託付給張良……這些事情做得滴水不漏,抓大放小,既保全自己,又彰顯了下屬的能力和水平,哪一個手下不為他付出呢?

雖然說「成王敗寇」,但是司馬遷在這篇文章中,並沒有因為劉邦成為皇帝而更多地「隱惡揚美」,對劉邦的算計、對他人的利用、齷齪低俗的姿勢等都有鞭撻之意,而對項羽不善謀略的匹夫之勇暗含惋惜。

自己簡單的評價劉邦與項羽,對劉邦和項羽的評價

驕傲,不重用人才,殘暴是他的自身原因且有剛復自用。項羽的敗亡是咎由自取,不是天命 付費內容限時免費檢視 回答您好,簡單的評價劉邦與項羽 項羽,是一位英雄。天生神力,吳中子弟皆憚之 其志向博大高遠。一日,始皇遊會稽,項羽脫口而出 這個人可以取而代之呀!其叔項梁因此奇之。其後,舉事而起,從者雲集。破釜沉...

在項羽和劉邦之間,你更喜歡誰?為什麼

劉邦。我相信,很多人第一反應一定是項羽,因為他是大英雄,是霸王,是被恩將仇報的劉邦玩賴打敗的。但其實,項羽武功上的霸氣反而突顯了文治上的小 能夠為傷員吮吸濃汁卻對封上功臣十分吝嗇 能夠焚秦宮 坑降卒,卻在本科一舉定天下的鴻門宴上婦人之仁。並且,對於亞父范增的建議不予理睬,甚至中離間計後逼走范增。這反...

劉邦和秦始皇的差距,秦始皇和劉邦之間年齡相差多少?

兩個都是開國皇帝啊 但是劉邦知道收買人心,減輕百姓負擔 打個比方,就是在問馬雲 劉 和王思聰 贏 誰本事大。歷史證明了他們算得上是一位好皇帝,我認為兩人最大的差別就是兩人完全不在一個年齡層次上,所以沒有可比性 按正統歷史說,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了中國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作出了許多具有有創新的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