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一歌一事
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了,直至唐朝,已經被正式定為民間節日,歷朝歷代沿襲至今。
由於在《易經》中,「六」為陰數,「九」為陽數,因此九月九日兩陽相重,故為重陽。
九九重陽,早在春秋戰國時的《楚詞》中已提到了。屈原的《遠遊》裡寫道:「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這裡的「重陽」是指天,還不是指節日。
三國時魏文帝曹丕《九日與鍾繇書》中,則已明確寫出重陽的飲宴了:「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晉代文人陶淵明在《九日閒居》詩序文中說:「餘閒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
這裡同時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晉時期,重陽日已有了飲酒、賞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
到明代,九月重陽,皇宮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慶賀,皇帝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以暢秋志,此風俗一直流傳到清代。
2樓:經典故事講述者
經典故事《重陽節》:重陽節的來歷
3樓:匿名使用者
重陽節又稱登高節。在這一天,人們登高望遠,思念親人。正如詩中所說:「每逢佳節倍思親。」
我國古代把九叫做「陽數」,農曆九月九日,兩九相重,都是陽數,因此稱為「重 陽」。重陽節**於道教的一個神仙故事: 東漢時,汝南縣裡有一個叫桓景的農村小夥子,父母雙全,妻子兒女一大家。
日子雖然不算好,半菜半糧也能過得去。誰知不幸的事兒來了。汝河兩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戶戶都病倒了,屍首遍地沒人埋。
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 桓景小時候聽大人們說:「汝河裡住有一個瘟魔,每年都要出來到人間走走。
它走到**就把瘟疫帶到**。桓景決心訪師求友學本領,戰瘟魔,為民除害。聽說東南山中住著一個名叫費長房的大仙,他就收拾行裝,起程進山拜師學藝。
費長房給桓景一把降妖青龍劍。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晝夜地練開了。轉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練劍,費長房走到跟前說:
「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來。你趕緊回鄉為民除害。我給你茱萸葉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讓你家鄉父老登高避禍。
」 桓景回到家鄉,召集鄉親。把大仙的話給大夥兒說了。九月九那天,他領著妻子兒女、 鄉親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
把茱萸葉子每人分了一片,說這樣隨身帶上,瘟魔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來,每人啄了一口,說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他把鄉親們安排 好,就帶著他的降妖青龍劍回到家裡,獨坐屋內,單等瘟魔來時交戰降妖。
不大一會兒,只聽汝河怒吼,怪風旋起。瘟魔出水走上岸來,穿過村莊,走千家串萬戶也不見一個人,忽然抬頭見人們都在高高的山上歡聚。它竄到山下,只覺得酒氣刺鼻,茱萸衝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裡走去。
只見一個人正在屋中端坐。就吼叫一聲向前撲去。桓景一見瘟魔撲來,急忙舞劍迎戰。
鬥了幾個回合,瘟魔戰他不過,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聲把降妖青龍劍丟擲,只見寶劍閃著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 此後,汝河兩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們把九月九登高避禍、桓景劍刺瘟魔的事,父傳子,子傳孫,一直傳到現在。
從那時起,人們就過起重陽節來,有了重九登高的風俗。
4樓:走近你的心
重陽節的來歷,你知道是什麼嗎
重陽節的來歷?
5樓:蕉下客阿
1、重陽節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戰國時期。屈原的《遠遊》詩中,就有「集重陽入帝官兮」之句。戰國時代,重陽已受到人們重視,但只是在帝宮中進行的活動。
重陽節的習俗農曆九月,金秋送爽,丹桂飄香,重陽佳節,活動豐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熱鬧非凡。
2、到了漢代,過重陽節的習俗漸漸流行。相傳漢高祖劉邦的妃子戚夫人遭到呂后的謀害,其身前一位侍女賈氏被逐出宮,嫁與貧民為妻。賈氏便把重陽的活動帶到了民間。
賈氏對人說:在皇宮中,每年九月初九日,都要佩茱萸、食篷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從此重陽的風俗便在民間傳開了。
3、重陽節被正式定為節日,則始於唐代。此後的宋元明清,每逢九月初九,宮廷、民間都會一起慶祝重陽節,並且在節日期間舉行各種各樣的活動。唐代的許多大詩人如王勃、孟浩然、李白、王維、杜甫等,都留下過關於重陽節的詩篇。
6樓:易書科技
重陽節的由來農曆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又稱「老人節」。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而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
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重陽節名稱見於記載卻在三國時代。據曹丕《九日與鍾徭書》中載:
「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現時我國將九月初九定為敬老節。
重陽節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漢初。傳說,漢高祖劉邦的愛妃戚夫人被呂后殘害後,侍奉戚夫人的宮女賈某也被趕出宮,嫁給貧民。賈某傳言:
在皇宮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就能長壽,後來這一習俗傳人民間。
重陽節習俗登高。古代,民間當日有登高的習俗,所以重陽節又叫「登高節」。
此習俗源自東漢。傳說東漢的時候,有一個叫桓景的人,跟隨方士費長房學習道術。一天,費長房對他說,九月初九這一天將有災難降臨在他家鄉,他應立刻回家,只有讓鄉親們每人都在胳膊上系一個絳紫色的袋子,裡面插上茱萸,然後全都外出登高,飲菊花酒,才能躲過這場大災難。
桓景聽從了師傅的話,在九月初九這一天,讓家鄉人全部外出登高飲酒。晚上回家的時候,發現家中的雞、狗、牛、羊全已死了。費長房說這些動物代家鄉人受禍了。
從此,重陽登高飲菊花酒的習俗便流傳至今。
隨著歲月的流逝,重陽節登高的迷信色彩已逐漸淡化,登高已不再是為了躲災避禍,而成為人們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之一。九月初九,正是秋高氣爽、山清雲淡的季節。此時登高遠眺,使人心曠神怡,有益於身心健康。
現在有許多地方都在這期間舉行登山會。
賞菊。重陽節還要賞菊、飲菊花酒,據傳源於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詩、酒出名,更以愛菊而聞名天下。
後人皆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風。舊時士大夫,還多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和陶淵明更相近。北宋京都開封,重陽賞菊很流行,當時的菊花就有很多種。
清代以後,賞菊之俗更加昌盛。雖不限於九月初九,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後最為繁盛。
九月初九,正是菊黃蟹肥時。菊花一團團、一簇簇,爭相開放,千姿百態,十分討人喜愛。人們喜愛的不單單是它美麗的容顏,更值得讚賞的還是它剛強的氣質。
在深秋的冷風中,唯有菊花爭奇鬥豔,使秋日添了生氣,多了豔麗的色彩。也正是如此,賞菊的風俗一直儲存下來。在蕭瑟的深秋,一些地方的公園裡還舉行菊花會、菊展。
那一派不是春光勝似春光的景象,吸引著很多的遊客駐足觀賞。
飲菊花酒。飲菊花酒更被附會上神話色彩,說飲菊花酒可以辟邪。菊花在秋日冷霜中綻放,清冽芬芳。
人們覺得它是延年益壽的佳品。在菊花含苞待放的時候,人們就將花蕾、莖葉一起採摘下來,和黍米一起釀製,等到第二年九月初九重陽節的時候才開封飲用。
插茱萸和簪菊花。重陽節插茱萸的習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流行。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禦寒避禍,或佩戴於臂,或做香袋把茱萸放在裡面,也有插在頭上的。
多數是婦女、兒童佩戴,有的地方成年男子也佩戴。除了佩戴茱萸外,人們也有頭戴菊花的風俗。清代,北京重陽節的風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凶穢,以招吉祥」。
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宋代,還有將綵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戴的。
吃重陽糕、喝重陽酒。重陽糕是重陽節的應景食品,和元宵節吃元宵、中秋節吃月餅一樣。重陽糕是用麵粉加上棗、栗子或其他乾果蒸做而成的,上面插著小彩旗。
明清時期,吃重陽糕很有講究,糕要做成九層,呈寶塔狀,上面做成兩隻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意。在九月初九清晨,長輩們將重陽糕切成薄片,放在沒成年子女的額頭上,口中還祝福說:「願我的孩子事事皆高。
」這是取「糕」與「高」諧音,表達長輩對晚輩的殷切祝願。人們認為在重陽節這天登高吃糕,也就預示著未來的日子步步高昇。
7樓:業餘歷史迷
新中國建立之後,九月九日被重新定義為老人節,藉此來宣傳敬老、愛老這一美好傳統。除了中國之外,像韓國、日本等一些受過漢文化影響的國家也都有過重陽節的習慣,不過稱呼與風俗習慣略有不同。
8樓:老擺賊溜
據現存史料及考證, 重陽節的源頭,可追溯到上古時代。古時季秋有豐收祭天、祭祀大火星活動。《呂氏春秋·季秋紀》有載,古人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
這是重陽節作為秋季豐收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
重陽節起始於上古,成型於春秋戰國,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唐代以後。唐代是傳統節日習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時期,其主體部分傳承至今。重陽祭祖民俗相沿數千年,是具有深刻意義的一個古老民俗。
重陽節與除夕、清明節、七月半並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
重陽節是指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
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求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新增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9樓:匿名使用者
農曆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並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
慶祝重陽節的活動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今天的重陽節,被賦予了新的含義,在2023年,我國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傳統與現代巧妙地結合,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的節日。全國各機關、團體、街道,往往都在此時組織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的老人們秋遊賞景,或臨水玩樂,或登山健體,讓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懷抱裡;不少家庭的晚輩也會攙扶著年老的長輩到郊外活動或為老人準備一些可口的飲食。
重陽節的來歷,重陽節重陽節的來歷
其一重陽節 重陽的源頭,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呂氏春秋 之中 季秋紀 載 九月 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於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於天子。可見當時已有在秋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饗天帝 祭祖,以謝天帝 祖先恩德的活動。漢代,西京雜記 中記西漢時的宮人賈佩蘭稱 九月九日,佩...
重陽節的來歷,重陽節的來歷(簡略)
重陽節為農曆九月初九。節日起源 其一 重陽的源頭,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呂氏春秋 之中 季秋紀 載 九月 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於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於天子。可見當時已有在秋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饗天帝 祭祖,以謝天帝 祖先恩德的活動。漢代,西京雜記 中記西漢時的...
重陽節的來歷,重陽節的來歷50字
重陽節,起源於戰國時代,原是一個歡樂的日子。古人將天地萬物歸為陰陽兩類,陰代表黑暗,陽則代表光明 活力。奇數為陽,偶數為陰。九是奇數,因此屬陽,九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陽相重,故稱 重陽 不用寫!不用寫!不用寫,不用寫,不用寫,不用寫。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 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節日,又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