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章武二年(222年)春季,劉備派遣黃權督江北水軍,自率陸軍進軍。秋七月,被吳將陸遜在夷陵之戰中打敗,將軍馮習、張南、傅肜、程畿等戰死。劉備退至永安。
在白帝城託孤時,劉備不僅將後主劉禪託付給了丞相諸葛亮,而且劉備特地叮囑諸葛亮: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在劉備看來,馬謖就是一個誇誇其談、紙上談兵的無用之輩。
那麼,問題來了,諸葛亮既然接受了劉備的託孤,又為何違反劉備的遺詔,非要重用馬謖呢?眾所周知,諸葛亮重用馬謖後,後者在第一次北伐曹魏時造成了街亭之失,直接讓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戰果化為泡影。所以,既然劉備臨終前叮囑不能重用馬謖,為什麼諸葛亮不聽呢?
首先,諸葛亮之所以沒有聽從劉備的勸諫,去重用馬謖,原因主要分為以下幾點。一方面,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曹魏時,兩軍交戰,戰況緊急,戰事一觸即發。偏偏這時候的馬謖又很積極,因為他知道這次街亭對蜀軍的重要性,他如果守街亭成功,就可以一戰成名。
在此基礎上,馬謖自然不願意錯過這樣的機會,所以就向蜀漢丞相諸葛亮再三請求守街亭,不惜立下軍令狀,表達了自己死守街亭的決心。對此,諸葛亮也是凡人,面對這麼堅決的馬謖,自然會一時忘記了劉備的叮囑,所以派遣馬謖去鎮守街亭。
其次,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雖然劉備的臨終之言很有道理。但是,在劉備去世後,此時的西蜀人才凋零,關羽,張飛,黃忠,馬超已過世,趙雲雖然尚在,但年事已高。諸葛亮本身也事事親為,沒有培養下一代人才,蜀中人才已到了青黃不接的地步。
與此相對應的是,馬謖有五個兄弟,在當時被稱為馬氏五常。兄弟五人,並有才名。司馬光說:
「馬謖才器過人,好論軍計」。至於《三國志》的作者陳壽,也對馬謖也有一定的積極評價。在此基礎上,蜀漢人才匱乏,馬謖又有一定的才華,諸葛亮也不願意浪費這一人才。
再者,諸葛亮本來就是一個自視甚高的人,不然也不會有三顧茅廬的事情發生。作為中國古代歷史上非常聰明的人物,諸葛亮顯然更加相信自己的判斷,而不是劉備的評價。進一步來說,諸葛亮從來不覺得他比誰差,他只相信自己的眼睛。
所以,在劉備去世後,後主劉禪將大權交給丞相孔明,諸葛亮便處處依照自己的想法來行事,根本就不會在意其他人的說法,哪怕是劉備的遺言。當然,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劉備的謀劃能力可能不如諸葛亮,但是,在看人和識人能力上,劉備或許要比諸葛亮略勝一籌。
2樓:拾貝觀海
因為劉備去世之後,可用的人才非常少。諸葛亮也是迫不得已啟用馬謖。
3樓:三棵樹
首先,因為劉備知道馬謖是一個言過其實的人,不能擔當大任,其次,諸葛亮與馬謖關係很好,一旦諸葛亮掌權,必定會提拔馬謖。
4樓:小自信
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馬謖和諸葛亮的關係非常的好,還有就是他非常會討諸葛亮的歡心所導致的結果。
諸葛亮為什麼選擇劉備做主公,諸葛亮為什麼選擇劉備??
第三個原因是劉備姓劉,出身皇室後裔,輔佐劉備這屬於匡扶正室,名正言順。古代是最看不起亂臣賊子的。諸葛亮選擇劉備,也是想匡扶漢室的正統,古代正統思想可以說是根深蒂固,扶植劉備是民心所向。劉備臨終託孤,希望諸葛亮能夠輔佐他的兒子,繼續完成匡扶漢室的大業,如果他的兒子無用可以取而代之。即使他的兒子是扶不起...
劉備託孤後諸葛亮掌握實權,諸葛亮為什麼沒有篡位?
因為諸葛亮對待劉備非常忠心,而且他內心非常感激劉備的知遇之恩,兩人互相扶持,度過了很多艱難的歲月,而且最重要的是劉備在死之前說的話,讓諸葛亮不願意去篡位。呵呵!篡位?諸葛亮憑啥呢?劉備的一眾班底第一個就不服!這樣的忽悠誰會拿來當真!場面話聽聽就算了!拿來當真的轉頭就要和劉備相距了!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蜀...
諸葛亮為什麼一定要斬馬謖呢
諸葛亮是為了嚴明軍紀,樹立自己在軍中的威信,所以才揮淚斬殺馬謖。諸葛亮斬了馬謖,認為自己用人不當,耽誤了扶漢大事。因為馬謖導致戰爭失敗,無力迴天。因為馬謖犯了很大的錯,如果不斬殺的話對軍心不穩,所以諸葛亮是一定要斬殺馬謖的。我認為諸葛亮之所以一定要斬他,是因為諸葛亮認為他是不能夠重用的,而且會有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