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為什麼哭董卓

2022-01-17 06:42:17 字數 1793 閱讀 8550

1樓:汲鶴

你這個問題,本身就問的不對。

蔡邕並沒有哭董卓,董卓死了之後,蔡邕只是嘆,而非哭,感嘆跟慟哭,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再說一次,蔡邕沒有哭董卓,你的問題不成立。

詳見《後漢書·蔡邕列傳下》

及卓被誅,邕在司徒王允坐,殊不意言之而,有動於色。

怕有人看不懂,「嘆」是正體字,簡化字就是「嘆」

而我就知道,有人喜歡拿蔡邕的事情,給董卓洗地。

麻煩看看董卓是怎麼招攬蔡邕的。

中平六年,靈帝崩,董卓為司空,聞邕名高,闢之。稱疾不就。卓大怒,詈曰:「我力能族人,蔡邕遂偃蹇者,不旋踵矣。」又切敕州郡舉邕詣府,邕不得已,到

啥意思,董卓徵辟蔡邕,蔡邕推辭,然後董卓就說了,我能殺你全家,蔡邕懼怕,只好來。

而來了之後呢?

真正的狀況是:

然卓多自佷用,邕恨其言少從,謂從弟谷曰:「董公性剛而遂非,終難濟也。吾欲東奔兗州,若道遠難達,且遯逃山東以待之,何如?

」谷曰:「君狀異恆人,每行觀者盈集。以此自匿,不亦難乎?

」邕乃止。

什麼意思,蔡邕的話,董卓其實很少聽從,所以蔡邕才恨其言少從,然後呢,蔡邕還想逃跑去兗州,就跟他弟弟商量,但是他弟弟說,你的樣貌異常,走路上很容易被人給認出來。

所以蔡邕逃跑的計劃才作廢。

蔡邕並不滿意董卓,而且還想逃跑,只不過無可奈何,只能委曲求全而已!

蔡邕從未哭過董卓,只是在董卓死後,嘆了下而已!

但是這個嘆,他難道是嘆董卓知遇之恩?麻煩腦補也合理腦補好吧,為什麼就不能嘆董卓有能力卻不做好事?

具體嘆什麼,史書沒有明說,但結合上下文,絕對不可能嘆知遇之恩的。

我不反對臆測,不反對腦補,可至少,腦補要建立在史料的基礎上吧!

2樓:卜夢一離魂

董卓是以蔡邕滿門身家性命才逼他上位的,哭董卓應該不是所謂知遇之恩,更多是為了給漢室一個臺階下才對,掩蓋董卓作亂的動盪給天子鋪好重拾權柄的路。可惜百姓不懂,王允本來能懂可是刺董成功之後矜功自傲……其他楊彪諸人什麼都知道卻也懶的管

3樓:老鬼回魂

董卓固然**霸道,但是對蔡邕是禮遇有加,蔡邕是儒生,身上自由愚忠之氣,故爾在董卓死後大哭,以報知遇之恩。

4樓:

董卓死後,蔡邕對此的表態使得自己喪命。

當時第一國士為當時第一奸賊而哭,看上去很難理解。歷史上的多數論者總是批評蔡邕有學無識。

這種論調有一定合理性,即有大才之人未必政治永遠正確。

但是,為什麼不能換個角度想呢,即,董卓其實並非一無是處。

至少,應該肯定,董卓是個識才愛才之人,而絕非純粹莽夫。

識才愛才惜才,這是成為梟雄的必備素質。按三國志的記載,董卓是有這個基本素質的。有這樣素質的執政者是有一定人格魅力的。

所以蔡邕為之一哭,也是可以理解的。

5樓:郎般

關於董卓,《後漢書》是這樣評價的:「雖行無道,而猶忍性矯情,擢用群士」。也就是說,雖然董卓為人殘忍,他卻能夠忍耐本性,積極選拔人才。於是,一時之間,「幽滯之士,多所顯拔」。

而蔡邕就在董卓的選拔之列。《後漢書·蔡邕列傳》中提到「卓重邕才學,厚相遇待」,董卓對蔡邕「甚見敬重。舉高第,補侍御史,又轉持書御史,遷尚書。

三日之間,周曆三臺」。董卓在重用人才的同時不任人唯親,「卓所親愛,並不處顯職,但將校而已」。善用人才也使董卓一度位極人臣,權傾天下。

簡單地說,「士為知己者死」,就是因為董卓掌權時非常重用蔡邕,所以董卓死後,蔡邕才冒死哭董卓。

呂布和董卓是為什麼反目成仇,董卓最信任的呂布,為何最終與董卓反目成仇,難道只是為了貂蟬嗎?

因為呂布與董卓的婢女貂蟬有染,恐怕事情被董卓發覺,加上王允慫恿就和董卓反目成仇。關東軍起兵討董時,呂布亦曾參戰,卻因與將領胡軫不和而被孫堅所敗,最後董卓挾漢獻帝遷都長安。董卓自知自己凶暴,為人所惡,所以時常要呂布作自己的侍衛及守中閣 不過,董卓性格又十分猜疑,曾因小許失意而向呂布擲出手戟,又呂布與董...

為什麼總是想哭,為什麼我總是想哭

身體水份太多,想哭的話,可以通過出汗,大笑,轉移注意力等方法拒絕流淚。不過,要是真的很想哭的話,就哭吧,其實沒什麼理由 因為你心裡委屈有好的的傷心往事,要不就是你不堅強,以後學的堅強一些,就不想哭了 是這樣的,以前我有個朋友的情況跟你一樣,後來調到一起就不會了,你朋友回來後,多跟他說說,叫他以後出差...

為什麼我哭不出來,想哭卻哭不出來是為什麼?

不,應該不是你不夠痛苦,而是你足夠的堅強勇敢吧。哪些悲觀消極的人即使一點點小困難也能夠讓他們一下子哭出來的。敢於直面困難的人往往能夠直接面對現實,即使死得其所,也能夠快哉快哉。你遇到了什麼事情那麼絕望非得要哭。不能想點兒愉快的事情嗎?如果不是碰到了大悲大喜的事情,就不要想著哭了,想著開心的事情。因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