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生平介紹

2022-01-17 06:42:18 字數 4819 閱讀 4035

1樓:匿名使用者

諸葛亮,字孔明,人稱臥龍,漢末徐州琅邪郡陽都縣(今山東沂南縣)人,父諸葛珪曾為泰山郡丞,叔父諸葛玄為當時名士。諸葛亮兄諸葛不共戴天瑾仕於吳孫權,拜大將軍、左都護,領豫州牧。亮從弟諸葛誕仕於魏,為吏部郎,累遷揚州刺吏、鎮東將軍、司空。

兄弟三人「並有盛名,各在一國。於時以為『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世說新語.品藻》注云:狗乃「功狗」之狗,雖非龍虎之比,亦甚有功之人,故曰並有盛名。

)。諸葛亮早年不得志,不為志向所屈,故結廬於襄陽城西隆中山中隱居待時。公元207年,思賢若渴的劉備三顧茅廬,請計於諸葛亮,諸葛亮精闢地分析了天下形勢,提出了統一天下應走鼎足三分,聯吳抗曹的道路,也稱「隆中對策」。這是諸葛亮為劉備提出的一條正確的政治路線相軍事路線,也是諸葛亮一生的行動綱領。

從此,劉備的事業才出現了轉機。

公元208年曹操率三十萬大軍南下荊州,諸葛亮以其大智勇出使東吳,說服東吳抗擊曹操,取得赤壁之戰的勝利,為劉備取得立足之地。劉備稱帝后,諳葛亮任丞相。公元223年蜀後主劉禪繼位,諸葛亮被封為武鄉侯,領益州牧。

他勵精圖治,賞罰嚴明,推行屯田政策,並改善西南各族與蜀漢的關係,有利於當地經濟、文化的發展。他曾六次北伐中原。公元234年,因積勞成疾,病逝於五丈原,葬於定軍山(今陝西勉縣東南)。

諸葛亮的一生共兩個二十七年。公元207年以前的二十七年,是他修身養性立志用世的準備階段。他學有所成後沒有北走曹操,也沒有南歸孫權,而是輔佐了「名微眾寡」的劉備,這固然有客觀原田,但也並非出於偶然。

他之所以要選擇興復漢室的道路,說明他是一個維護封建綱常、崇尚儒家忠義道德的

正統思想家。公元207年到234年的二十七年,是諳葛亮盡忠蜀漢的階段。無論先主、後主都非常信任他。

他沒有恪守儒家教條,他尊王而不攘夷,進兵南中,和撫夷越,在三國中執行了最好的民族政策。他明法、正身、和吳、治軍,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無私奉獻精神戰鬥到生命的最後一息。他的忠公體國精神,生前就深受蜀人愛戴,死後更長期受到後人的敬仰,已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份遺產。

181年:誕生於琅邪。

207年:因劉備三顧茅廬,而出山輔之。

208年:說服孫權抵禦曹操於赤壁。

214年:被封軍師將軍。

221年:被封蜀國丞相。

225年:討伐南蠻,將其平定。

2樓:特比奈

說起諸葛亮,從古到今,沒有不被他才能所折服的,三國期間,可以說蜀國因為他的偉大才能才確保了有一席之地。自諸葛亮逝世之後,本來就羸弱的蜀國更加經不起風吹雨打,沒有幾年,就被北方的魏國(此時應當是西晉)消滅了。然而,縱觀諸葛亮的光輝一生,他也並非聖賢,演繹得並不是那麼的完美,雖然**《三國演義》試圖將他演繹得出神入化,但**終歸是**,有他的虛構成分,歷史終歸是歷史,容不得參雜個人感情,諸葛亮的一生有他的致命弱點,也就是所謂的敗筆吧。

敗筆之一:選錯了主,跟錯了人

也許是諸葛亮的正統思想,也許是隻有劉備請他出山,一生有鴻鵠之志的諸葛亮在東漢末年的亂世之際,其實很想有所作為,也大展巨集圖,以實現自己的天下之志。然而,深居臥龍,卻沒有人來引他入出山,直到劉備的到來,而且劉備作為漢朝正室後代,對他來說具有很大的吸引力,雖然歷史上他是再三推辭,但實際上是在探測劉備的真心,同時也在尋思如何被劉備所吸引,所以才有了劉備的三顧茅廬三分天下的《隆中對》。然而,劉備非非常之人,能力只是一般,並沒有曹操、孫權之文治武功,所以,也就註定了諸葛亮不可能成為姜尚(姜子牙),只能是偏安一隅的軍師,雖然最後耗盡最後精力,也沒有完成他的天下大計。

敗筆之二:嫉賢妒能,容不得有人超過他

作為劉備的左右手關羽、張飛,在劉備手下的地位當然是無人能比,況且他們的才能也是一等一的,對於諸葛亮的到來,尤其是隨著他的地位的上升,關羽、張飛表現出來自己的意見,但他們是武將,並沒有除掉諸葛亮的意思,最後能夠聽從諸葛亮的調遣,應該是很偉大的胸懷。然而,作為文臣的諸葛亮,他的胸懷卻不能容忍,所以,就有了關羽被呂蒙所殺、張飛被部下所害的一幕,雖然歷史沒有寫是諸葛亮所為,但作為劉備的左右手,如此英年早逝,不能不令人生疑,作為軍師的諸葛亮不可能不想到這一點,至少有希望看到這一點的遠見。還有,作為和他能力相當的文謀臣龐統,也是才華剛現就命喪黃泉,這在歷史上引起了許多猜測,而且矛頭直指諸葛亮。

本來對於劉備來說,雖然能力有限,但天老爺給他配備了謀臣左右手諸葛亮和龐統,武將左右手關羽、張飛,可惜都經不了諸葛亮的羽毛扇,被極有心計的他掃了個乾乾淨淨,從此,劉備只能聽從諸葛亮的排程,雖然名為主,實際沒有自己發揮的可能。

敗筆之三:不重用賢人,重用庸才

在蜀國後期,他的這種表現尤為明顯,殺劉封、暫彭羕、棄廖立,都是諸葛亮所為,街亭一戰,就是因為重用了馬謖,才使得街亭失守,其實後來的蜀國已到了無人能用的地步,那些只聽從諸葛亮的人其實才能有限,諸葛亮在世時表現還可以,是因為有諸葛亮這面偉大的旗幟在支撐。諸葛亮一死,這些被諸葛亮生前啟用所謂的能人的弱點就顯現了出來,後主劉蟬雖然無用,但因為他只不是傀儡一個,他因為聽從父親劉備的遺言,聽從諸葛亮的安排,所以,諸葛亮去世後,他無人可用,只能任用諸葛亮生前給他安排的人。所以,說劉蟬無用,其實也是他的無奈。

敗筆之四:不能很好的化解能人之間的矛盾

諸葛亮生前其實有一對文臣武將,而且才能十足,那就是魏延和楊儀,他們一武一文,是一對雙子星,但他們之間有恩怨,如果諸葛亮能夠及時調整他們的恩怨,讓他們成為廉頗和藺相如,那可以說是蜀國後期的福星,可惜的是,諸葛亮並沒有做到這一點,在他離開人間的那一刻,他還不相信魏延,致使他死後,魏延被楊儀所害,楊儀也終將自殺,這樣一對本來是蜀國後期最有能力之人,就這樣不明不白的死去,蜀國焉有不亡之理。

敗筆之五:軍事吹弱,謹慎有餘

縱觀諸葛亮的一生,他的軍事才能其實並不出色,但在關羽、張飛、龐統相繼去世後,關中已無人,政治、軍事等方面都只能由諸葛亮一人支撐,然而,人無完人,才無全才,任何一個人也有自己不夠強的方面,作為謀臣的諸葛亮卻要擔當軍事指揮員,所以,後期的蜀國雖然在諸葛亮謹慎的指揮下,卻是連年戰敗,鮮有勝績,主要原因是他的軍事才能還不夠,尤其是他太小心謹慎,能夠取得大勝的情況下最後以小勝收場,不敢大力出擊,雖然與蜀國後方無援有關,也與蜀國沒有過多的糧草有關,但主要是因為諸葛亮的太過謹慎造成的。

當然,無論如何,諸葛亮依然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全才,雖然他的才能是因為劉備能力的欠缺成全的,但正是因為諸葛亮在任何方面都能獨樹一幟,才促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說起諸葛亮,從古到今,沒有不被他才能所折服的,三國期間,可以說蜀國因為他的偉大才能才確保了有一席之地。自諸葛亮逝世之後,本來就羸弱的蜀國更加經不起風吹雨打,沒有幾年,就被北方的魏國(此時應當是西晉)消滅了。

然而,縱觀諸葛亮的光輝一生,他也並非聖賢,演繹得並不是那麼的完美,雖然**《三國演義》試圖將他演繹得出神入化,但**終歸是**,有他的虛構成分,歷史終歸是歷史,容不得參雜個人感情,諸葛亮的一生有他的致命弱點,也就是所謂的敗筆吧。

敗筆之一:選錯了主,跟錯了人

也許是諸葛亮的正統思想,也許是隻有劉備請他出山,一生有鴻鵠之志的諸葛亮在東漢末年的亂世之際,其實很想有所作為,也大展巨集圖,以實現自己的天下之志。然而,深居臥龍,卻沒有人來引他入出山,直到劉備的到來,而且劉備作為漢朝正室後代,對他來說具有很大的吸引力,雖然歷史上他是再三推辭,但實際上是在探測劉備的真心,同時也在尋思如何被劉備所吸引,所以才有了劉備的三顧茅廬三分天下的《隆中對》。然而,劉備非非常之人,能力只是一般,並沒有曹操、孫權之文治武功,所以,也就註定了諸葛亮不可能成為姜尚(姜子牙),只能是偏安一隅的軍師,雖然最後耗盡最後精力,也沒有完成他的天下大計。

敗筆之二:嫉賢妒能,容不得有人超過他

作為劉備的左右手關羽、張飛,在劉備手下的地位當然是無人能比,況且他們的才能也是一等一的,對於諸葛亮的到來,尤其是隨著他的地位的上升,關羽、張飛表現出來自己的意見,但他們是武將,並沒有除掉諸葛亮的意思,最後能夠聽從諸葛亮的調遣,應該是很偉大的胸懷。然而,作為文臣的諸葛亮,他的胸懷卻不能容忍,所以,就有了關羽被呂蒙所殺、張飛被部下所害的一幕,雖然歷史沒有寫是諸葛亮所為,但作為劉備的左右手,如此英年早逝,不能不令人生疑,作為軍師的諸葛亮不可能不想到這一點,至少有希望看到這一點的遠見。還有,作為和他能力相當的文謀臣龐統,也是才華剛現就命喪黃泉,這在歷史上引起了許多猜測,而且矛頭直指諸葛亮。

本來對於劉備來說,雖然能力有限,但天老爺給他配備了謀臣左右手諸葛亮和龐統,武將左右手關羽、張飛,可惜都經不了諸葛亮的羽毛扇,被極有心計的他掃了個乾乾淨淨,從此,劉備只能聽從諸葛亮的排程,雖然名為主,實際沒有自己發揮的可能。

敗筆之三:不重用賢人,重用庸才

在蜀國後期,他的這種表現尤為明顯,殺劉封、暫彭羕、棄廖立,都是諸葛亮所為,街亭一戰,就是因為重用了馬謖,才使得街亭失守,其實後來的蜀國已到了無人能用的地步,那些只聽從諸葛亮的人其實才能有限,諸葛亮在世時表現還可以,是因為有諸葛亮這面偉大的旗幟在支撐。諸葛亮一死,這些被諸葛亮生前啟用所謂的能人的弱點就顯現了出來,後主劉蟬雖然無用,但因為他只不是傀儡一個,他因為聽從父親劉備的遺言,聽從諸葛亮的安排,所以,諸葛亮去世後,他無人可用,只能任用諸葛亮生前給他安排的人。所以,說劉蟬無用,其實也是他的無奈。

敗筆之四:不能很好的化解能人之間的矛盾

諸葛亮生前其實有一對文臣武將,而且才能十足,那就是魏延和楊儀,他們一武一文,是一對雙子星,但他們之間有恩怨,如果諸葛亮能夠及時調整他們的恩怨,讓他們成為廉頗和藺相如,那可以說是蜀國後期的福星,可惜的是,諸葛亮並沒有做到這一點,在他離開人間的那一刻,他還不相信魏延,致使他死後,魏延被楊儀所害,楊儀也終將自殺,這樣一對本來是蜀國後期最有能力之人,就這樣不明不白的死去,蜀國焉有不亡之理。

敗筆之五:軍事吹弱,謹慎有餘

縱觀諸葛亮的一生,他的軍事才能其實並不出色,但在關羽、張飛、龐統相繼去世後,關中已無人,政治、軍事等方面都只能由諸葛亮一人支撐,然而,人無完人,才無全才,任何一個人也有自己不夠強的方面,作為謀臣的諸葛亮卻要擔當軍事指揮員,所以,後期的蜀國雖然在諸葛亮謹慎的指揮下,卻是連年戰敗,鮮有勝績,主要原因是他的軍事才能還不夠,尤其是他太小心謹慎,能夠取得大勝的情況下最後以小勝收場,不敢大力出擊,雖然與蜀國後方無援有關,也與蜀國沒有過多的糧草有關,但主要是因為諸葛亮的太過謹慎造成的。

當然,無論如何,諸葛亮依然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全才,雖然他的才能是因為劉備能力的欠缺成全的,但正是因為諸葛亮在任何方面都能獨樹一幟,才促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諸葛亮的生平簡介

最後並沒有成功,據三國演義記載,諸葛亮使用續命的七星燈需要通過一個陣法來完成,在整個陣法的實施當中,不能有任何人來打擾,如果有人來打斷的話,那麼陣法就會遭到破壞,諸葛亮也會以失敗而告終,但是偏偏在諸葛亮操作的過程當中,魏延因緊急的軍情而想要向諸葛亮稟報,途中雖然世衛已經攔截過魏延了,但是魏延為人性情...

諸葛亮的介紹,諸葛亮的簡介

諸葛亮字孔明,三國蜀漢琅琊郡陽都人 今山東省沂水縣 少年時父母雙亡,逐隨叔父避亂荊州,隱居於南陽隆中,人稱 臥龍 娶黃承彥之女為妻。劉備屯兵新野時,徐庶為幕僚,向劉推薦諸葛亮。劉備三訪其廬,諸葛亮才與其相見,並立刻提出了著名的 隆中對 深得劉備的讚賞,自此成了劉備主要輔佐。後助劉備敗曹操於赤壁,佐定...

諸葛亮有哪些生平事蹟

諸葛亮 181年 234年10月8日 字孔明,號臥龍 也作伏龍 漢族,徐州琅琊陽都 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 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 軍事家 散文家 書法家 發明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諡忠武侯,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其散文代表作有 出師表 誡子書 等。曾發明木牛流馬 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