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2023年,朱元璋正式創立大明帝國。和歷史上哪家皇帝都一樣,朱元璋也希望著自己的大明王朝能夠千秋萬代,永不凋零。平時朱元璋除了每天處理政務之外,基本上就是想著怎麼能夠使大明王朝,延續萬年不斷。
因此他讓劉伯溫去斬了各地的龍脈,儘管最終還是放沒能斬斷長白山的龍
話說斬了龍脈之後,朱元璋還是不放心。於是,有一次朱元璋,就委婉地請教足智多謀的劉伯溫,想讓他算一算自己的大明公司到底能延續多少年?
劉伯溫大家都知道,正史上他稱是著名的政治軍事家,也是一個文學家。朱元璋把他尊稱為劉邦手下謀臣張良一般。而民間多把劉伯溫與三國演義中半人半神的諸葛亮相提並論,都說:
「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更神奇的是劉伯溫還被傳言為一個著名的預言家。
劉伯溫掐指一算,就知道千秋萬代肯定是做夢,所以劉伯溫對朱元璋說:「大明王朝的將會到萬子萬孫之後。」朱元璋一聽非常高興。
他欺負朱元璋是一個文盲,還就出了一個謎語,而這個謎語就是劉伯溫所著的《燒餅歌》。燒餅歌中關於明朝有這麼幾句話:「誰人任用保社稷,八千女鬼亂朝綱。
忠臣賢士盡沉淪,天啟其衷乩更紛。縱有胸懷光坦白,乾坤不屬舊明君。」
這些詩句看起來是大明會千秋萬代,實際上卻暗藏奧祕。
如今我們再來看劉伯溫的預言,發現居然神奇地符合了歷史,萬子萬孫只的便是明朝最後一個皇帝,萬曆皇帝的年號。而那「八千女鬼亂朝綱」講的便一個字「魏」,而「忠臣賢士盡沉淪」講得便就是這魏忠賢了。
當然預言歸預言,只不過是一場歷史的牽強附會罷了。我們還必須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待魏忠賢。
那麼按理說魏忠賢應該是亂臣賊子,為什麼又說「魏忠賢不死,大明不滅呢?」,這句話又是來自**呢?
魏忠賢的確在歷史上被罵得很慘。他也做過許多殘害忠良的事情,作為一個宦官,他勾結上皇乳母客氏,擾亂朝綱,曾經一度成為大明朝真正的掌權人。也就是在他掌權之時,排除異己,不斷地殘害朝中士大夫一族,穩定自己的政權。
因此受到了朝中東林黨的猛烈抨擊,東林黨人非常期盼著能夠滅掉魏忠賢。在崇禎皇帝上位後,東林黨人不斷上書啟奏魏忠賢的死罪,崇禎也明白魏忠賢是自己掌控權力的最大阻礙,於是崇禎皇帝就這樣將魏忠賢送上了死刑架。
然而崇禎13年3月份的一天,李自成帶領著自己的起義軍攻到北京,崇禎皇帝在這一霎那終於明白了,父親對自己說得:「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崇禎皇帝在這一刻才明白對於大明朝來說,誰才是蛀蟲,誰才是奸臣?
崇禎皇帝的貼身太監曹化淳發出了「忠賢若在,時事必不至此」的感慨,也正是以為這句話讓崇禎皇帝明白了是被誰玩死的。
為什麼那些官商貴族非要弄死魏忠賢,魏忠賢當權之時,為什麼農民出身的李自成並沒有造反?
其實魏忠賢當權之時,大力打壓的就是那些官商貴族,但實際上他對老百姓非常好。他他自己是農民出身,所以對那些貴族大夫大肆壓榨,而使得他受到了來自這些**的抵抗。
我們還應該明白一個問題,大明並非亡在了金人的入侵,而是死在了自身的農民起義。魏忠賢一死之後,大明國庫慢慢空虛。而當時,西北地區接連大旱,朝廷又沒有錢來資助。
如果魏忠賢還在世的話,那些**商家迫於他的壓力,無奈就只能出錢鎮壓,所以民變的可能性會變得很小。
其次魏忠賢對明朝以文制武的弊端進行了修正,這其實也是歪打正著。明朝武將在外征戰,說不定哪天就被朝中的文臣所陷害,搶了功。而魏忠賢是怎麼做的呢?
他就對武將說你只管打仗,給我錢就好了,我罩著你,保證你不會出事。魏忠賢這樣做,雖然不是什麼正當手段,但他的確保護了武將的性命,也讓那些拿筆桿子的文官沒有漏洞可鑽。
而魏忠賢一死,那些士大夫階層又崛起,文官不斷加強對百姓的壓榨,增加稅收,而武將也受到了文官的壓制,導致後期,那些名將盧象升,孫傳庭都被冤枉而死,大明的軍事實力大大削弱。
雖然說魏忠賢並不是什麼好人,但是他對明朝還算忠心耿耿。說他不死能夠拯救大明朝,還是誇張了一點。但那些真正希望他死的人才是大明朝的蛀蟲,崇禎殺掉的是一隻忠心耿耿的惡犬,而他留下的卻是一群見風使舵的老鼠罷了。
2樓:風逸安
沒有道理,明朝的腐敗已經爛到了骨子裡,誰都無法挽回。
3樓:啦啦隊地方
這樣的說法還是非常有道理的,因為在魏忠賢在位的時候,明朝的軍政大權都由他掌握,軍隊實力非常的強。
4樓:bat誰主沉浮
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因為魏忠賢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壓制了朝廷上的文官集團,所以魏忠賢不死,明朝就不會亡。
為什麼有人說魏忠賢不死明朝不亡,這樣的說法有道理嗎?
5樓:
魏忠賢不死,大明不亡,這句話我認為還是有一定道理的。雖然魏忠賢的存在,為禍朝廷,但是魏忠賢等人即使是為了自己的私利,也一直在認真的經營朝廷,後來魏忠賢死了以後,雖然朝廷的毒瘤被拔了,但是明朝也成為了散沙。
說起魏忠賢來,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他是明朝時期的大奸臣,是歷史上宦官干政裡面的佼佼者,那麼既然是這樣的人,為什麼會有「魏忠賢不死,大明不亡」這樣的話存在呢,這句話有道理嗎,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第一,魏忠賢的存在,確實影響到了朝廷的正常運轉。
因為魏忠賢的存在,導致了朝廷的黨爭情況越來越嚴重,更是為了一己私利,利用自己手中的職權,大肆的打壓政敵,打壓東林黨,弄得朝堂一片混亂,而之所以會有魏忠賢這樣的存在,其實也是因為君王的能力不行,換句話來說,一個沒有能力的君王,又能帶領自己的江山走到什麼地步呢。
第二,魏忠賢雖是奸臣,但卻也是努力發展自己的事業。
魏忠賢是奸臣,這是毋庸置疑的,因為他打壓政敵,殺害同僚,以權謀私,但是從魏忠賢的能力還有手段上來看,他是比君王還有本事的,所以才能發展到那麼厲害,也許他的目的是為自己謀取私利,但是這些都是環環相扣的,如果朝廷不行了,他還去**謀取私利,所以哪怕是為了自己,魏忠賢也還是真心打理朝廷的。
第三,魏忠賢死了,明朝也快滅亡了。
像魏忠賢這樣的人,是個君王都不會喜歡的,所以崇禎帝上位以後,很快就拿魏忠賢開刀了,可是最後魏忠賢雖然死了,而明朝也成為了一盤散沙,搖搖欲墜,所以說,明朝的滅亡與魏忠賢的死也是有一定關係的。
6樓:自己滴定
有人說魏忠賢不死明朝不亡,我個人覺得,這樣的說法有道理,因為當時魏忠賢權勢滔天,很多人都十分的怕他,都會聽他的調遣,不會像崇禎皇帝那樣,一盤散沙。
7樓:小鄧同學
我認為這樣的說法是有道理的,因為在魏忠賢掌權期間,明朝還能夠維持運轉,邊境的滿清軍隊也是處處碰壁,而魏忠賢集團倒閉後明朝才迅速衰敗。
8樓:惠華小知識
這個說法有道理。因為魏忠賢活著的時候權力很大。對國家管理也比較好。所以明朝根本不會滅亡。
9樓:有常
之所以有人這麼說,是因為魏忠賢促進了明朝的管理秩序的提高,這樣的說法是有道理的。
為什麼有人說魏忠賢不死明朝不亡這樣的說法有道理嗎?
經常有人說:魏忠賢不死,大明不亡。你怎麼看呢?
10樓:魚與魚塘
我覺得有點過於誇張了,明朝的勢力已經很弱了,靠他是不能挽回局勢的。
11樓:小鄧同學
我認為事實是這樣的,魏忠賢的宦官集團雖然把持朝政,但是對明朝的行政沒有太多影響,反而魏忠賢死後東林黨上臺導致明朝行政混亂,如果魏忠賢不死明朝不會被滿清乘虛而入。
12樓:職場導師夏清
我覺得這句話沒道理,魏忠賢是個奸臣,如果他沒死,明朝只會加速滅亡,不會不滅
為何歷史上會流傳魏忠賢不死,明朝不會亡的說法?
13樓:淘氣的大象寶寶
這個說法其實是後來的崇禎皇帝說的。
大家都知道魏忠賢是一個奸臣,當初要不是他,明朝也不會被搞得烏煙瘴氣,百姓民不聊生,而當時的統治者最討厭這樣的人,所以在登基後不久,就下令將他斬殺了,但是他卻後悔了。
我們都知道魏忠賢是一名宦官,當時他利用自己的權利將朝廷的財力基本上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可以說是富可敵國,這樣的人很貪婪,但是卻將政治上的事情打理的井井有條,他將邊防上邊的關係處理的很好。我們都知道在明朝的時候,其實戰爭是很多的,朝廷經常會與周邊的國家發生戰爭,但是因為魏忠賢當時還在,周邊的國家的人並不敢有什麼大作為。
魏忠賢雖然是一個宦官但卻也是一個有名的政治家,他知道什麼才是對自己最好的。他貪財,他也知道這樣做是不好的,君王始終有一天會盯上自己,所以他就儘可能的重用武臣,讓一些能征善戰的臣子們去與周邊的國家的人打仗,雖然國家的百姓過的不是很好,但是他們還是能夠免受戰爭的疾苦的,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要多虧了魏忠賢。
而崇禎皇帝在登基之後很快找到藉口除掉了魏忠賢,而明朝也很快滅亡了,所以他十分後悔,覺得如果不是他這麼衝動殺掉魏忠賢的話,國家也不可能會這麼快滅亡。不過這些到底是不是崇禎皇帝說的話我們也不得而知,也許是後人說的呢。畢竟一傳十,十傳百,最後假的都會穿成真的了。
不過魏忠賢如果真的還在世的話,明朝也許真的能夠存活的長久一點也說不定。
14樓:匿名使用者
魏忠賢,明末有名的大太監,大奸臣。他少時家境不太好,整天和消混混們混跡於街頭。一個人有沒有出息早先就能看出來。
魏忠賢是自宮的,話說對自己都這麼狠的人,那要混不出太監樣了還真對不起他這一刀。
進宮後他巴結上了客氏,這個客氏是朱由校的乳母。在朱由校還是皇子時,這個客氏對他真的是沒話說,所以朱由校繼位後非常信任客氏,按說皇帝繼位後就沒有乳母什麼事了,但是朱由校封她為奉聖夫人,每天出入朱由校的寢宮,據記載二人可能有關係。
魏忠賢搭上了客氏這條線當然是扶搖直上。至於客氏為什麼看好魏忠賢,有傳言說他是自宮的,由於手藝不好,或者是故意的,所以宮的不乾淨,由此憑這點跟客氏搭上關係還是有可能的。
在客氏的幫助下,魏忠賢極受寵信,出人司禮秉筆太監,這個位置是可以為皇上代批奏摺的,權力非常大,算是太監這門行業的最高水準。朱由校是很貪玩的皇帝,基本不管國事,因此魏忠賢一時權傾朝野,自封「九千九百歲」,而當時有種說法叫「只知有忠賢,而不知有皇上」。
崇禎皇帝朱由檢繼位後,打擊閹黨,魏忠賢也被給辦了。史書上記載魏忠賢無惡不作,崇禎皇帝登基後第一件事就是著手滅掉魏忠賢,這是在正常不過的事,為什麼還有魏忠賢不死,明朝不亡的說法呢?
明朝末年,各地農民紛紛造反,比如李自成、張獻忠等,說明朝亡於流寇還是有一定道理的。回頭來看一下,朱由校在位時,也就是魏忠賢當權的時候,有記載的民變只有一次,而到了崇禎時期,各地民變四起,那些闖王什麼的都是這個時候起來的。
朱由校喜愛木工,完全不管事的,而魏忠賢是大貪特貪,但是他在貪之餘還是辦事的,難道說崇禎皇帝就不辦事嗎?當然辦,崇禎還是一個非常敬業的皇帝,但是沒有用對地方,方法不對。
魏忠賢當權後,實行了一個好政策,那就是收工商稅,為什麼要收?因為國庫沒錢啊,沒錢自己就沒法貪了。雖然自己貪一點,但是國庫還是逐漸的充實起來,當時邊界正鬧騰,沒有軍餉軍隊哪有心情打仗呢?
崇禎當政後弄死了魏忠賢,皇帝也不是超人,他還是需要手下辦事的,這時另一幫人上來了,那就是東林黨。東林黨都是些什麼人呢?大部分是江南的士大夫,而當時的江南是工商業最發達的地區,這些人為了自己的利益讓崇禎停止收工商稅,還有礦稅。
朱由校時期,江南當時光茶稅每年就有20萬兩的收入,而到了崇禎時期,能收上來一半就不錯了。既然國庫少了這麼大的一項收入**,國家打仗要用錢怎麼辦?只能算在老實的農民頭上了。
農民守著一畝三分地一年能掙多少錢?放著那麼富有的資本家和礦老闆們,欺負老實的農民這算啥。
當然崇禎還是個節約的皇帝,他也知道農民不好過,因此決定開源節流、精兵簡政,在東林黨的串活下取消了全國各地的驛館,這的確為朝廷節約了不少錢,但是也讓很多人失了業,以前的驛館工作人員一下子成了無業遊民,其中有一個叫李自成的。
有人說崇禎那是遇到了小冰河期,屬於天災,就算屬於天災,老百姓們的糧食已經減產了,可朝廷為什麼還要加重百姓的稅收呢?因此百姓們在無活路的情況下,紛紛造反,在這種情況下,東林黨們為了自己的利益還不肯妥協,如果他們能稍微的放棄一點自己的利益,給農民們一點活路,也許各地就沒有那麼多的流寇了,崇禎也就可以分出精力專心的對付後金。
歷史中東林黨的人個個非常清廉,極富正義感,但是當滿清入關後,在抄那些東林黨的家時,哪個不是家財萬貫,當然個別清廉的還是有的。
魏忠賢在的時候,將東林黨壓的死死的,徵收工商稅變相的緩解了農民的壓力,但是他動了東林黨的利益,所以朱由校一死,他們就迫不及待的配合崇禎滅了魏忠賢,而東林黨又變相的增加了農民的負擔,明朝亡於流寇,不如說亡於東林黨更確切些。反觀最後李自成攻入北京時,滿朝文武大臣沒有一個在崇禎身邊的,陪伴他的只有一個太監。
明朝亡於萬曆, 明亡實亡於萬曆 為什麼要這麼說
明朝不亡於崇禎之失德,而亡於萬曆之怠惰 明史 神宗的本紀結尾言 明之亡,實亡於神宗。這個明朝享國時間最長的皇帝,廟號神宗,實為寓貶於褒,是說他神龍見首不見尾,隱居深宮數十年,不見朝臣,不理朝政,致使到萬曆末年,國家的官吏已經缺了一半。他又是個死要錢的皇帝,放出太監四處擾民搜刮 如開礦事 民間連養只雞...
明朝為什麼會亡在崇禎手裡
因為在誅滅魏忠賢勢力的同時,也促使明末龐大的文官勢力更加膨脹。17歲登基的崇禎執政時,明朝處於內亂 外患 龐大的文官集團把持朝政,整個明帝國可謂內憂外患,風雨飄搖。明末國內外矛盾激化,前後兩次的萬曆朝鮮戰爭 國力消耗巨大,邊牆以東的海西女真諸部內亂不已,均給建州部以可趁之機。個人認為,還是崇禎皇帝自...
為什麼明朝不是亡於強大的滿清而是亡於李自成的農民軍
很多原因造成的。第一是兵力的過於消耗。明朝崇禎年間,本就遭遇經濟危機的明朝一直是兩線作戰。本來國內問題快解決了,此時崇禎皇帝命令在西南西北剿匪的洪承疇馳援寧遠錦州。李自成等人得以反撲。而由於松山之戰失敗,洪承疇降清,關外已無兵將可用,還導致北部防禦的空虛。李自成的進京實在是有些僥倖,當攻擊寧武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