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演義中為什麼把曹操說成是「奸賊」

2022-02-02 05:03:19 字數 5027 閱讀 9085

1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曹操也並不是像《三國演義》裡面那麼奸詐,就因為一部三國讓人們對這個歷史人物,造成了很深的誤解,作者是在褒揚劉關張,貶抑了曹操,這是一部作品對人錯誤的引導,應該一分為二的看歷史人物。

2樓:匿名使用者

意識形態原因,劉備興漢,曹操篡漢,鮮明對比。

3樓:匿名使用者

1:歷史的發展是向前推進,不是向後倒退。在東漢末年朝廷內憂外患到達頂峰,漢室根本無力治理天下的時候,軍閥割據,獨立發展壯大是當時順應發展的必須時段。

大家想想,在群雄圍擊董卓,把董卓趕去長安後,有誰關心過被董卓拉起來的漢獻帝:劉協。三國志裡宣揚的那些忠臣義士又在幹什麼呢。

都認為他名不正言不順,後來曹操搶先拿到這個寶的時候,大家就開始說他假扶持真篡奪了。這是客觀的評價嗎?

2:不否認的是,曹操具備了「奸詐」因為奸詐一詞是對玩聰明的人最低俗的貶義。

曹操在統一全國的過程裡是殺過許多能人才士,但試問下那個力圖發展自我,結束爭鬥,統一全國的人,不能對威脅到自己利益的人下殺手。被大家公認為好皇帝的唐太宗李世民不也發生過玄武門事變。

2:對於英雄一詞,版主說的對,英雄是要以道德為根基,故曹操不能稱為真正意義上的英雄。「英雄」是具有品質,勇猛過人,且讓人尊崇敬佩。

但曹操也不能被評價為「奸賊」他只能被稱為「奸雄」何為奸雄,具備奸詐而又擁有雄心壯志,巨集偉氣魄的人。曹操具備雄心壯志,氣度也絕非平常人,他殺過很多人,也恩賜過更多的人。如三國志宣揚的最大好人劉備的「劉皇叔」也是拜曹操而得。

而「奸賊」是只懂得耍小手段,偷偷摸摸。

所以曹操具備和英雄沾邊的權利,「奸雄」是對曹操真切的評價。

為什麼羅貫中要把曹操寫的是壞人?

4樓:匿名使用者

作為歷史人物,承擔後人的是是非非,好像是不可推託的責任,不管他對歷史有多重大的作用,只要後人的人生觀,價值觀不同,對歷史人物的評價就會有天壤之別。就曹操而言,他在歷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我們沒理由否認,但在《三國演義》中,曹操的形象確實是個被否定的典型。卻也有頌揚的地方,如曹操大破袁紹於官渡,以不足敵方十分之一的軍力而把敵方打得一敗塗地,使其一掘不振,在歷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話。

羅在《三國演義》中,對曹操有褒有貶,有揚有抑,這不能說不與羅氏的生活時代,價值取向無關。

關於羅貫中,我們知之甚少,據明人賈仲明《錄鬼簿續編》載:「羅貫中,太原人,號湖海散人,與人寡合,樂府,隱語,極為清新,與餘為忘年交,遭時多故,天各一方,至正甲辰復會,別來又六十餘年,競不知其所終」。由此可知,羅貫中大略生活於元末明初。

5作為生活於兩朝之交的時代,目睹了元朝的滅亡和明朝的建立。歷經了元末農民大起義,有可能他還參加過農民起義,因明人說羅貫中「有志圖王」,6從這點看,他應是元明間人。魯迅也說羅貫中為「元明間人」。

(見《中國**史略》)。對於生活於這樣一個動盪年代的作家,他的創作肯定會受社會因素的影響。當時的起義以恢復漢族政權為號召的,把北方元朝政權比做三國時的曹魏政權,這在當時是符合人民的思想感情的。

從宋起,漢族政權就屢受北方少數民族政權的侵掠,退居偏安江南,就早也把北方政權比做曹魏了,羅貫中也是當時人民之一,對北方政權(元朝政權)當然有一定的否定因素。這根本不足為怪,完全可以理解,他的《三國演義》就是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成的。元朝政權眼看就要崩潰,他不可能還要對元朝政權大加讚賞,而把曹操寫成一個有德之士吧!

他反對元朝政權,也就是反對曹魏,即曹操,為了符合人民的思想感情,把曹操塑造成一個否定性形象,也是無可厚非的。

在這裡,還存在一個時代價值取向和正統思想的問題。所謂「正統」,不過是統治者為其統治的合法性而控制人民的思想**。統治者為了自己的統治,不得不找藉口,以讓人民承認政治權力之合法性。

7或說政權的**承接堯、舜的禪讓,或說統治區域是中原——黃河流域,或說自己乃皇室後裔,最終卻是一個目的:鞏固統治,與人民的利益關係並不大。三國以後,各朝統治者有各自的正統觀念,晉朝是承魏而建,它就以魏為正統,以蜀漢為非正統。

陳壽著《三國志》就以曹魏為正統,以蜀漢為偏霸的,到宋代,又出現了民族並存政權,金、遼、宋並存,各是其是,各非其非,都把自己說為合法政治權力,金、遼在北方,自比曹魏,地統中原,是正統;宋地處南方,偏安江南,勢如蜀漢,以蜀為正統思想。而羅貫中的時代,起義以恢復漢族政權為號,也就是和宋的正統觀一致,因而,就得否定曹魏的正統,既否定曹魏,也就是否定曹操,在作品中,曹操就不能堂而皇之了。也就是說,羅貫中不可能在作品裡給曹操臉上添光,而是有些加黑。

5樓:匿名使用者

曾有人評價過曹操: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曹操的好壞,其實不是用一般的眼光就可以知道的;我們應該剝去對曹操的種種歪曲之詞,還原真實的曹操。

可以說,他是一位對中國歷史有重要貢獻的政治家,胸懷博大的理想主義者。用《三國志》作者陳壽的話說:「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

」事例分析

曹操(字孟德)何許人也?有人說他是英雄,有人說他是奸賊,也有人說他是奸雄。但是我覺的曹操是一個有作為的人物,雖然他在民間的名聲和形象都不太好。

一、曹操非常有政治眼光,這個表現在**呢?表現在他「奉天子以令不臣」,在那些諸侯還沒有稱王稱霸的時候,這個是剋制他們的最好方法。在曹操與孫、劉赤壁之戰的時候,張昭(字子布)就曾經像孫權(字仲謀)說過,現在曹操順江東下,是以天子的名義來打我們,我們要和他對抗就是對抗天子,所以我們不能夠和他打,還是以降為好。

雖然後來孫權在諸葛亮(字孔明)、魯肅(字子敬)和周瑜(字公謹)的勸說下,終於聯劉抗曹,並且最終打敗了曹操,但是如果不是魯肅帶諸葛亮來遊說,周瑜來勸說,魯肅自己也儘自己之能勸說孫權,孫權可能早就投降曹操了!為什麼?因為張昭說的話也有道理呀!

是不是?

二、曹操非常有軍事才能,為什麼?因為曹操首先舉起義旗,來討伐董卓,後來又自己幹,他在官渡之戰的時候就充分的顯示出了自己的軍事才能。這也是我聽《易中天品三國》才知道的,說是曹操在官渡之戰時,在去救援白馬(一個地方)的路上,忽然探子來報,前面有劉備(字玄德)、文丑的軍隊。

曹操問,多少人?探子說,5000輕騎兵。當時曹操人數很少,只有1000來人,於是他命令自己的將士下馬,將輜重、器械全放在路上,他的部將十分不解,就說:

「明公(對曹操的稱呼)啊,現在敵軍來了,應該趕快準備戰鬥啊,你怎麼叫士兵下馬呢?」曹操就說:「你別管,執行我的命令。

」劉備和文丑的軍隊一來到,一看地上有這麼多好東西,都爭著搶,這時候曹操說,上馬!把劉備、文丑的軍隊打得大敗,劉備逃走,文丑被殺(有可能是關雲長殺的)。這個故事就表現出來了曹操有軍事才能啊!

三、曹操非常注重經濟。從**看出來?曹操一開始自己乾的時候,他的謀士毛玠就告訴他,要發展經濟。

怎麼發展?明公要設定軍屯、民屯。軍民互不相干,都在那兒種田。

割麥的時候,軍4分利,民6分利。這樣可得民心,也可牟取暴利。曹操馬上實施了,效果很好。

四、曹操求賢若渴。大家都知道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來的故事,卻很少有人知道曹操二請荀彧的故事。講的是曹操求賢若渴,去請教一個老和尚,詢問能夠助他打天下的人才,老和尚給他一個錦囊,讓他到許昌時有人指名道姓罵他時,開啟就可以了。

曹操到了許昌,曹仁帶著兵士到處掠奪,這個時候,許昌城門上出現一張帖子,是罵曹操的,落款是荀彧(字文若)。曹操很生氣,但他忽然想起那個錦囊,就拆開來看。上面寫著:

「十天頭長草,或字三撇旁。才過昔子牙,謀深似子房。」曹操半天才解開這首字謎,前兩句是「荀」,後兩句是「彧」。

曹操轉怒為喜,派曹仁去請荀彧。荀彧避而不見。曹操親自去請,他才出來的故事。

這個故事說明曹操求賢若渴。

既然曹操有政治眼光,軍事才能,注重經濟,求賢若渴,我認為曹操是一個英雄,他海納百川,是一個有本事的人。

6樓:匿名使用者

估計這和個人情感因素有關。或許認為只有漢室血脈才是真正的帝王像。

加上他主觀上想把諸葛亮神化

那他的主公必定也被描寫的是毋庸置疑的正面角色

在三國演義中曹操是奸雄嗎?如何理解之?

7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只是時勢在那裡,如果他不那樣就有另一個人那樣

許劭評價曹操是『君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為什麼曹操還很高興

8樓:你妹

原話是「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也」 但實際上 **並非歷史,眾所周知【三國演義】只不過是一部歷史**,而像【三國志】之類的書可信度比較高。類似趙雲在三國演義中就是無敵的了,但是在正史中,他不過就是劉備身邊的保安頭子……(跑題了哈……)

為什麼在三國演義中。曹操會贏得最終的勝利?

9樓:文以立仁

曹操能夠贏得勝利(不算他身後的事),需要從歷史去看。《三國演義》是有偏見的,誇大描述曹操的奸險,究其原因,是作者處於「正統」的思想,千方百計美化「劉皇叔」。拋開這種封建思想的偏見,不難看出,曹操的文韜武略、政治眼光、軍事才能等,都是劉備、東吳的孫家難以望其項背的。

「文」方面:曹操善詩歌,通過作品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開啟並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史稱建安風骨;同時曹操也擅長書法,尤工章草,唐朝張懷瓘在《書斷》中評其為「妙品」。

「武」方面:喜歡兵法,曾抄錄古代諸家兵法韜略,還有註釋《孫子兵法》的《魏武注孫子》著作傳世。這些活動為他後來的軍事生涯打下了穩健的基礎。他南征北戰的戰績,不能不讓人感嘆。

「治」方面:曹操極力推行法制,當發現最需要治理的是**,在「皇權」之下難以實現時,不得已才有「挾天子以令諸侯」,到他自己掌握政權以後,才得全面推行抑制豪強的法治政策。他曾說:

「夫刑,百姓之命也」;「撥亂之政,以刑為先」。通過對豪強的治理,曹操統治下的中原,政治有一定程度的清明,經濟逐步恢復,社會風氣有所好轉。

「用人」方面:他強調「唯才是舉」。只要有才能,即使缺少封建道德品質、出身下層的人,他也注意提拔。

210年到217年,他先後下了三次「求賢令」,選拔和任用一些有才能的人。與「蜀中無大將」相比,曹軍中的風雲人物是何等氣勢!

「經濟」方面:曹操通過「屯田」、興修水利,解決了軍糧缺乏的問題。再如扶植自耕農經濟。

針對當時人口流失,田地荒蕪的情況,曹操先後採取招懷流民、遷徙人口、勸課農桑、興修水利、檢括戶籍等辦法,充實編戶,恢復農業生產。此外,曹操還陸續頒佈法令,恢復正常租調製度,防止豪強兼併小農。

曹操的成功,在他身後七百年仍然享有盛譽。直到宋代,處於「君權神授」的封建政治需要,才出現了「貶曹」現象。

在《三國演義》中,廢品是誰,廢品在三國演義中的歇後語

戰鬥從來不緊張的應該是華雄。要不然不會被關羽一刀斬於馬下 至於廢品,我只能說,那些不懂得觀察時勢的,上至一方諸侯,下至麾下兵卒,都可以稱之為廢品。但只要是個人,他就有能量 戰鬥不緊張的是關羽,廢品的是華雄,關羽溫酒斬華雄可見他武藝垃圾的很,但是現實不是關羽殺的。也和演義不一樣 蜀漢,孫吳的幾個後主都...

孫權在三國演義中有什麼特點,《三國演義》中孫權的性格特點有哪些

孫權的特點 1.英武果斷,膽略過人 他曾在濡須口一帶,乘大船偵探魏軍陣容,異常鎮定自若。魏軍弓箭齊發,箭鏃集中在船的一側。孫權下令掉轉船頭,再以另一側受箭,待箭勻船平後再安全駛回。他 博覽書傳歷史 頗有才華。他曾寫信給曹操說 春水方生,公宜速去足下不死,孤不得安。短短16字,寓意很深。東漢建安十三年...

三國時期曹操是什麼國的人,三國演義中曹操是什麼樣的人?

在 三國演義 中,曹操性格品德中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對他殘忍 奸詐的一面又誇大了。因此,羅貫中筆下的曹操是奸詐 殘忍 任性 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歷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複雜,陳壽認為曹操在三國歷史上 明略最優 攬申 商之法術,該韓 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 曹操御軍三十餘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