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超人——天才
「伏」是五行家對季節的另類安排,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春、夏、秋、冬四季被五行家冠以木、火、金、水,由秋到冬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自然迴圈。但是由夏到秋則不然,火克金,金不敢出來。
就要潛伏一段時間,「潛伏」就是「伏」的本義。 「伏」又稱「長夏」,五行家對其冠以「土」。一年五季春、夏、長夏、秋、冬,按木、火、土、金、水的相生關係可以自然迴圈。
秋天屬「庚辛金」所以「入伏」要從「庚日」開始。溫度最高,需要潛伏的時間要在夏至後二十天以後,所以從夏至後第三個「庚日」開始。「庚日」是「甲子記日」,和夏至等節氣的時差不定,這就會出現四十天「伏」和三十天「伏」。
三伏天為什麼有30天與40天之分
2樓:西大柚子吖
因為庚日出現的早晚將影響中伏的長短,中伏的天數是不固定的,有些年份是10天,有些年份是20天,所以三伏可能是30天,也可能是40天。
我國古代用天干、地支合併記載時間,由於天干是10個,所以每隔10天就出現一個庚日,如庚子日、庚寅日、庚辰日等。
三伏包括初伏、中伏、末伏,時間一般在陽曆7月中旬到8月中旬。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開始到第四個庚日的前一天是初伏,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開始是末伏。初伏和末伏的天數都是10天,只有中伏是不固定的。
中伏是在初伏和末伏之間,也就是從夏至後第四個庚日到立秋前第一個庚日的前一天。當夏至與立秋之間出現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出現5個庚日則為20天。
3樓:日日新鮮事
今年為何又是40天的「超長三伏」,到底是怎麼計算的?
4樓:匿名使用者
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起為「初伏」,從夏至後的第四個庚日起為「中伏」,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起為「末伏」,總稱為「三伏」。「初伏」和「末伏」都是10天,中伏天數不固定,這是因為當夏至與立秋之間出現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出現5個庚日則為20天,所以「中伏」到「末伏」有時為10天,有時為20天。這就造成了有的年份三伏天為30天,有的年份因為中伏多了10天,三伏天加起來有40天,今年就是這樣的情形。
根據推算,本月13日交「初伏」,7月23日交「中伏」,8月12日交「末伏」,8月22日「出伏」。
為什麼伏天有的時候是30天,有的時候是40天?
5樓:匿名使用者
萬年曆推的
三伏的具體日期是由節氣的日期和干支紀日的日期相配合來決定的。我國傳統的推算方法規定,夏至以後的第三個庚日、第四個庚日分別為初伏(頭伏)和中伏(二伏)的開始日期,立秋以後的第一個庚日為末伏(三伏)的第一天。庚日是干支紀日中帶有"庚"字的日子,如庚子、庚醜……每年的《農村年書》中登載著這樣的日期。
因第三個庚日、第四個庚日即為初伏和中伏的第一天,而每個庚日之間相隔10天,所以,初伏的時間為10天,末伏規定也是10天。中伏時間有長有短,可能10天,也可能20天。每年夏至節氣後的第三個庚日(初伏)出現的遲早不同,故中伏的天數也不相同,於是就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40天的差別。
如果你還沒懂我就把計算伏天的方法告述你
三伏天出現在小暑與大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日子。
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中伏的長短也不相同,需要查曆書計算,簡單地可以用「夏至三庚」這4字口訣來表示入伏的日期,即從夏至後第3個「庚」日算起,初伏為10天,中伏為10天或20天,末伏為10天。我國古代流行「干支紀日法」,用10個天干與12個地支相配而成的60組不同的名稱來記日子,迴圈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
庚日的「庚」字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個天干中的第7個字,庚日每10天重複一次。從夏至開始,依照干支紀日的排列,第3個庚日為初伏,第4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1個庚日為末伏。當夏至與立秋之間出現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出現5個庚日則為20天。
看來,庚日出現的早晚將影響中伏的長短,所以,出現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況。
所謂三伏天指的「三伏」是指初伏、中伏、末伏三個庚日,其具體日期是按照我國古代的干支法來推算的,以我國農曆24節氣中的「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
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氣最熱,氣溫最高,陽氣最盛的階段,在這一階段,人體腠理疏鬆,經絡氣血流通,有利於藥物的滲透與吸收,而庚日又與肺金有關(庚日為金,屬大腸,大腸與肺相表裡),為溫煦肺經陽氣,驅散內伏寒邪的最佳時機。加之精心選取有溫經散寒、化痰平喘作用的膀胱經及督脈腧穴進行敷貼,相得益彰,共收扶正祛邪之功,故而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所引內容已經很完整得說出了中國古人對三伏的**和定義,但也可以簡單地這樣理解:「伏」就是天氣太熱了,宜伏不宜動,三伏是中原地區在一年中最熱的
三、四十天,三伏是按農曆計算的,大約處在陽曆的7月中旬至8月上旬間。
6樓:匿名使用者
三伏的具體日期是由節氣的日期和干支紀日的日期相配合來決定的。我國傳統的推算方法規定,夏至以後的第三個庚日、第四個庚日分別為初伏(頭伏)和中伏(二伏)的開始日期,立秋以後的第一個庚日為末伏(三伏)的第一天。庚日是干支紀日中帶有"庚"字的日子,如庚子、庚醜……每年的《農村年書》中登載著這樣的日期。
因第三個庚日、第四個庚日即為初伏和中伏的第一天,而每個庚日之間相隔10天,所以,初伏的時間為10天,末伏規定也是10天。中伏時間有長有短,可能10天,也可能20天。每年夏至節氣後的第三個庚日(初伏)出現的遲早不同,故中伏的天數也不相同,於是就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40天的差別。
2023年三伏天竟有40天?這是怎麼回事?
7樓:智聊農村
2023年三伏為啥有40天,啥時候開始入伏?看完心裡有數了!
8樓:星辰
所謂三伏天指的是一年之中,氣溫最高,最悶熱的那些時期,許多網友表示,寧願冷點也不要這麼熱,每年的三伏天基本上都處於小暑和處暑之間,根據年份不同持續的時間也會有所不同。和以往相比,今年的三伏天推遲了四天,根據氣象部門相關資料顯示,今年氣溫變化幅度大,今年會很熱。
9樓:職場達人老刺客
三伏一般是指初伏,中伏,末伏,今年的初伏從7月16號開始到8月24號結束,所以今年的三伏天有40天,一般情況只有30天。
10樓:畫子柒
因為2023年的庚日相差40天,而三伏天的時長是根據庚日相差的時間決定的,所以2023年的三伏天就有40天。
11樓:生活達人嫻姐兒
三伏天是非常難熬的,畢竟天氣是非常的悶熱,今年的三伏天週期也是比較長,具體是因為第五個庚日的週期問題,其實就是根據日曆的變化推算出來的
12樓:小張遊戲快報
因為今年比較特殊,大暑包含在三伏天之中,所以持續時間顯得比較長。
13樓:紅色紙飛機
對啊,這是節氣和干支互相決定的,不過往年三伏天時間也差不多這麼長,大家注意防暑
三伏天怎麼計算,三伏天,三伏怎麼算?
所謂三伏天指的 三伏 是指初伏 中伏 末伏三個庚日,其具體日期是按照我國古代的干支法來推算的,以我國農曆24節氣中的 夏至 後的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 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三伏天出現在小暑與大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 悶熱的日子。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中伏的長短也不相同,需...
三伏都指的是什麼,三伏指的是哪些天?
你好!三伏天怎麼計算呢?三伏天的計算稍微複雜點,但是,只要掌握了中國傳統曆法的規則,還是很容易計算的。由於在中國傳統曆法中,一年365天都是按照天干的 甲 乙 丙 丁 戊 已 庚 辛 壬 癸 與地支的 子 醜 寅 卯 辰 已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的配製組合確定的,所以,天干與地支的組合,每六十日...
三伏天吃什麼最好?三伏天應吃什麼最好?
三伏天應吃什麼最好?三伏天應該多吃 1.多吃苦味食物。苦味食物不僅清熱,還能解熱祛暑 消除疲勞。所以,大暑時節,適當吃點苦瓜 苦菜 苦蕎麥等苦味食物,可健脾開胃 增進食慾,不僅讓溼熱之邪對您敬而遠之,還可預防中暑,可謂一舉兩得。2.增加清熱解暑 健脾利溼食物的攝入。綠豆湯是我國民間傳統的解暑食物,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