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官渡之戰
作戰雙方:曹操 袁紹 公元199年,袁紹挑精兵十萬,以烏巢為糧倉,進駐黎陽,與曹軍初交失利,改打持久戰,曹軍疲憊不堪。然而,得於從袁軍叛逃的許攸(曹操同鄉)的幫助,曹軍轉敗為勝,獲得勝利。
後攻陷冀州,直搗黃龍,殲滅了袁紹勢力,為曹操統一北方奠定基礎。 這是三國時代的第一場大戰,也是一場幾萬人戰勝幾十萬人的驚人戰役。
赤壁之戰
作戰雙方:曹操 孫權(孫權軍 劉備軍) 公元208年,曹操平定北方,隨即率領五十萬大軍南下奪取荊州。休息三個月後,又揮師南下,這次號稱百萬,妄圖殲滅江東孫氏政權。
而孫權與劉備在諸葛亮、魯肅及周瑜等人努力下組成聯軍,史稱「孫劉聯軍」。而後,龐統獻連環計,黃蓋獻苦肉計,曹操接連中計,孫劉聯軍在以東南風大作的夜晚發動急襲,點燃了連在一起的曹軍戰船,曹操大敗而逃,狼狽逃回許昌。從此,曹操的勢力,就再也沒能擴充套件到江東,並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這是三國時代的第二場大戰,「孫劉聯軍」漂亮地贏得了赤壁大戰的勝利。
夷陵大戰
作戰雙方:劉備 孫權 夷陵大戰又稱猇亭之戰,是三國時期蜀漢君主劉備對東吳發動的戰役,三國「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場。 221年七月,劉備稱帝3個月後,立刻以替大將關羽報仇為由,不顧諸葛亮、趙雲等人勸諫,毅然率大軍伐吳。
東吳國君孫權立即以陸遜率軍應戰,陸遜猛烈地使用火攻,將劉備駐紮在山林之中的八百里聯營付之一炬,劉備大敗而逃,最終在白帝城悲愴地死去。
2樓:匿名使用者
官渡之戰在華北平原地區,夷陵之戰在湖北重慶一帶。
官渡之戰 赤壁之戰 夷陵之戰 有什麼不同之處?
3樓:卡薩帝
官渡之戰的結果是北方統一,赤壁之戰形成南北對峙的局面 2.官渡之戰曹操勝,赤壁之戰曹操敗
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
4樓:無極小屁孩
官渡之戰
作戰雙方:曹操 袁紹 公元199年,袁紹挑精兵十萬,以烏巢為糧倉,進駐黎陽,與曹軍初交失利,改打持久戰,曹軍疲憊不堪。然而,得於從袁軍叛逃的許攸(曹操同鄉)的幫助,曹軍轉敗為勝,獲得勝利。
後攻陷冀州,直搗黃龍,殲滅了袁紹勢力,為曹操統一北方奠定基礎。 這是三國時代的第一場大戰,也是一場幾萬人戰勝幾十萬人的驚人戰役。
赤壁之戰
作戰雙方:曹操 孫權(孫權軍 劉備軍) 公元208年,曹操平定北方,隨即率領五十萬大軍南下奪取荊州。休息三個月後,又揮師南下,這次號稱百萬,妄圖殲滅江東孫氏政權。
而孫權與劉備在諸葛亮、魯肅及周瑜等人努力下組成聯軍,史稱「孫劉聯軍」。而後,龐統獻連環計,黃蓋獻苦肉計,曹操接連中計,孫劉聯軍在以東南風大作的夜晚發動急襲,點燃了連在一起的曹軍戰船,曹操大敗而逃,狼狽逃回許昌。從此,曹操的勢力,就再也沒能擴充套件到江東,並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這是三國時代的第二場大戰,「孫劉聯軍」漂亮地贏得了赤壁大戰的勝利。
夷陵大戰
作戰雙方:劉備 孫權 夷陵大戰又稱猇亭之戰,是三國時期蜀漢君主劉備對東吳發動的戰役,三國「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場。 221年七月,劉備稱帝3個月後,立刻以替大將關羽報仇為由,不顧諸葛亮、趙雲等人勸諫,毅然率大軍伐吳。
東吳國君孫權立即以陸遜率軍應戰,陸遜猛烈地使用火攻,將劉備駐紮在山林之中的八百里聯營付之一炬,劉備大敗而逃,最終在白帝城悲愴地死去。
你能說出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的相同點嗎
5樓:匿名使用者
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不謝。
6樓:連武玄燚
三國演義的共同點是:以少勝多(兵力) 以弱勝強(實力) 長期對持(很難解釋 翻書去吧) 火攻轉折(燒烏巢 燒赤壁 燒連營) 敗將逃亡(全部成功) 攻敗守勝(進攻的全輸了 防守的都贏了)
史實的共同點除了以少勝多和以弱勝強意外其餘全部成立(官渡赤壁兵力有爭議 夷陵基本可以確定雙方實力相等)
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分別發生在什麼時候?
7樓:匿名使用者
"官渡之戰"東漢獻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
「赤壁之戰」公元208年
夷陵之戰,又稱彝陵之戰、猇亭之戰。爆發於公元222年
有關三國三大戰役(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的詩
簡述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的簡要經過
8樓:予意在山水
官渡之戰:公元200年,曹操與袁紹決戰於官渡。操以弱勝強,是決定東漢末年北方勢力分配的一場關鍵之戰。
從此,曹操雄踞北方,袁紹則一蹶不振。(http://baike.
赤壁之戰:赤壁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爭之一。公元208年(漢獻帝建安十三年)曹操率領水陸大軍,號稱百萬,發起荊州戰役,然後討伐孫權。
孫權和劉備組成聯軍,由周瑜指揮,在長江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北,一說今嘉魚東北)一帶大破曹軍,從此奠定了三國鼎立格局。赤壁之戰是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也是孫、曹、劉各家都派出主力參加的唯一的戰事。 (http:
彝陵之戰(夷陵之戰):劉備為替關羽復仇,親率大軍討伐東吳。孫權起用青年將領陸遜,赴猇亭前線指揮作戰。
陸遜力排眾議,決定堅守,避免交戰。由於天氣燥熱,蜀軍將士疲憊不堪,戒備鬆懈。陸遜及時抓住戰機,下令採用火攻,燒盡蜀軍40多座軍營。
蜀軍全線崩潰。劉備逃回白帝城。不久羞愧發病而死。
(注:括號內為相近版連結,外為簡略版)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9樓:
官渡之戰 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 漢獻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於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在此戰略決戰。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今河南封丘西),繼而擊潰袁軍主力。此戰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
赤壁之戰孫權、劉備聯軍於漢獻帝建安十三年(208)在長江赤壁(今湖北赤壁西北)一帶大勝曹操軍隊,奠定三國鼎立基礎的著名戰役。戰爭日期在公元208年七月—十二日。是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之一。
夷陵之戰 221年七月,也就是劉備稱帝3個月後,立刻以替大將關羽報仇為由,揮兵東征,氣勢強勁。東吳國君孫權立即以陸遜率軍應戰,陸遜用以逸待勞的方法,阻擋了蜀軍的攻勢,更在222年八月彝陵一帶打敗蜀軍。
10樓:老史的辦公文件
東漢末年,軍閥割據,北方逐漸形成了袁紹和曹操兩個強大的軍事集團。袁紹佔有幽、冀、青、並四州;曹操佔有兗、豫二州,並在建安元年(公元195 年)把漢獻帝挾持到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雙方都企圖獨霸天下
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對這三場戰役進行評述.
三國時夷陵之戰的真實情況是怎樣的?
11樓:匿名使用者
兵力上蜀國佔優,約10萬,吳國約5~6萬,但吳國讓出三峽,後勤補給方便,而蜀國因怒興師,犯了兵家大忌,又受困於地形,兵力雖佔優勢,但既無法,也無法良好機動。並且側後又處於魏國威脅之下。陷入了「雖有銳師百萬,啟行不過千夫;舳艫幹裡,前驅不過百艦」的尷尬境地。
劉備夷陵之戰為什麼不帶上諸葛亮,夷陵之戰劉備為什麼不帶諸葛亮去?
看到這個問題讓我想到了當前流行的一句話,官渡之戰袁紹大敗,劉備稱袁紹這仗打的驚奇,而我們的神回覆劉備,改天你也去試試,劉備還真試了一次夷陵之戰。官渡之戰 赤壁之戰 夷陵之戰是三國歷史上三次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經典戰役。夷陵之戰的戰敗方就是我們仁義皇叔劉備了,曹操在兵敗赤壁之後,天下呈現三足鼎立之勢。...
夷陵之戰後,劉備為什麼沒回成都,而是死在白帝城
因為劉備在當時的情況下不可以回成都,夷陵之戰中劉備損失慘重,大量的人才在這場戰爭中消失殆盡,軍事方面也有很大的影響,而劉備守在白帝城,是因為白帝城是東吳進攻蜀漢的門戶地帶,守住了白帝城,整個蜀漢都是安全的,再加上蜀漢內部人心惶惶的局面,所以他根本不能回成都,只能守在這裡等待戰爭穩定下來。夷陵之戰後,...
同人和原創有什麼不同之處
同人一詞來自日語來的 源 baidoujin 原指有著相同志向的人du們 同好zhi 作為動漫文化的用詞,dao指 自創 不受商業影響的自我創作 或 自主 的創作。它比商業創作有較大的創作自由度,以及 想創作甚麼,便創作甚麼 的味道。同人誌則是這種創作的自制出版物。這個界別則稱為 同人界 語源有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