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建瑤鎮甲
其實,教育孩子這件事並不是很難,特別是對6-7歲孩子的教育。我們只需要把握這樣一個最基本的原則:培養一個懂事明理、善於學習、自主獨立、自信積極、快樂感性的孩子;然後和他成為無所不談的朋友。
一、培養懂事明理的孩子中國人總是把「聽話」當做一個好孩子的必備條件。但是我希望我們的孩子不要只做聽話的孩子,而是要成為懂事、明理的孩子。聽話的孩子可能只會盲從他人,而不見得知道為什麼要那麼做。
懂道理的孩子善於分析每件事背後的原委,他們會在父母講的話有道理時百分之百地服從,在父母的話不完全正確時則會與父母主動討論、交流——這樣的孩子才是既尊重父母、又堅持原則的好孩子。培養善於學習的孩子在今天這個「應試教育」的學習環境裡,我們很難完全忽視孩子們的課業成績。但是,孩子在這樣環境裡面臨很大的壓力,我們需要更多地體諒他們,不要總是將一些不切合實際的目標加在他們身上,更不要有這樣的想法:
「自己沒有實現的理想,一定要在孩子身上實現,而不管他們願不願意或有沒有天賦。」太高的目標或不合理的期望都只會給孩子太大的壓力,讓孩子產生對不起父母的愧疚感。因此,家長不要把孩子的學習成績看得太重,只要他們盡了力就好;不必總要求孩子考第一,只要今天比昨天有進步就可以了。
其實,對孩子來說,打好基礎和真正掌握學習方法遠比學習成績更重要。家長應儘量將自己的期望合理化。可以要求孩子每次都做得比上一次好一點,讓他們慢慢進步。
如果看到不合理的或不切實際的目標,孩子可能很早就放棄了。家長應儘量把自己對孩子的要求轉變成對孩子的建議。當然這並不是說要放任孩子自己去闖,也不是說要放棄履行家長的約束權,而是要儘量正確地引導孩子。
家長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比。這樣只會培養孩子片面的競爭心理,對他們步入社會後必須參與的團隊合作將是個不小的障礙。培養自主獨立的孩子在中國,父母對孩子的關愛特別深,生怕孩子受一點傷害。
所以他們對孩子更多的是保護,卻不敢放開手腳,讓孩子自己去體驗成長。這種做法會讓孩子有很大的依賴性。也有些父母總喜歡幫助孩子設計人生規劃,但這通常會使孩子們忽視了自己真正的興趣和愛好,喪失了自主選擇的權利。
二、培養自信積極的孩子自信心是孩子的潛力的「放大鏡」。正如範德比爾特所說的那樣:「一個充滿自信的人,事業總是一帆風順的,而沒有信心的人,可能永遠不會踏進事業的門檻。」
2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年齡段是從學齡前兒童到少年的一個過度,很重要。作為家長的我們,首先就是清楚孩子的性格,再由此來引導孩子,注重孩子的興趣,不能採取強硬的態度及強灌的思想,要積極的和孩子溝通,瞭解他們想要的,加以科學的計劃,逐步的吸引他們,從而不知不覺的跟著你的步伐前進,不會擔心會誤入歧途。
如何教育6-7週歲的兒童
3樓:匿名使用者
系統地進行幼小銜接教育。
1、注意家庭教育的相關主導作用。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因忙於自己的工作,忽略親子時間及家長、家庭帶給孩子的直接影響作用,往往因小失大,等未來孩子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後,花費更多的時間、精力、代價都難以糾正。像我國的那些個化工廠、造紙廠一樣,是在一定歷史階段創造了效益,但有一天當需要償還環境債時,才發現。。。。
2、如果孩子出現了注意力、情緒控制能力、合作融入能力等方面的一些問題苗頭時,家長注意科學地學習訓練方法,幫助孩子逐步改正、完善。在這一階段,習慣、紀律、性格的養成非常非常重要。根紅苗正,一勞永逸!
3、才藝、體能、學科學識類的興趣培養,知識給予。不用忙著,功利心極強地讓孩子學這學那,跟別人家的孩子比這比那。可以視孩子的興趣、愛好逐漸方向性地培養孩子。
4樓:匿名使用者
不管多大的孩子,教育的原則是: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嚴格要求,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教育要有連續性,原則問題不能妥協和讓步。一定要嚴格。
5樓:匿名使用者
結合6—7歲的兒童的心理特徵去教育,最主要的還是引導。至於教育這個話題可就大了,要看具體的什麼問題了。
6樓:毓城督欣暢
這個年齡段是從學齡前兒童到少年的一個過度,很重要。作為家長的我們,首先就是清楚孩子的性格,再由此來引導孩子,注重孩子的興趣,不能採取強硬的態度及強灌的思想,要積極的和孩子溝通,瞭解他們想要的,加以科學的計劃,逐步的吸引他們,從而不知不覺的跟著你的步伐前進,不會擔心會誤入歧途。
如何正確教育六七歲的孩子?
7樓:不懂先生
孩子是需要從小就教育的。小時候的教育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首先,要培養孩子自立的能力。獨立面對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現代社會每一個人必須具備的生存能力,也是個人面對生活和職業所必須具有的基本能力,這需要從小培養。
其次,要培養孩子非常勤快地閱讀。沒有勤快閱讀習慣的孩子將來一定不會有持久的發展力!勤,是要有閱讀的習慣、要學會零星時間閱讀、要在遇到各種困難時堅持閱讀,快,是有較快的閱讀速度、有獲得新閱讀資訊的能力、有及時與同伴交流閱讀心得的能力。
閱讀能力的培養,建議給孩子練習一下「快速閱讀」,具體練習參考《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把快速閱讀和記憶結合在一起,能更好更快地提高孩子閱讀能力。也可以去貼吧《速讀吧》看看,裡面有很多練習快速閱讀的經驗交流。
第三,要訓練孩子會耐心地傾聽。傾聽真的很重要!如今的很多人大多缺乏耐心,容不得傾聽別人的解說,總希望自己說的才是最準確的、最有道理的,其實很多情形下自己考慮的會有很多的片面性。
第四,可以和任何人溝通。沒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就無法深入現實社會,也就會失去很多個人發展的機遇。就是在實施家庭教育中,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溝通也顯得尤為重要。
第五,懂得彼此尊重,懂得自我批評。很小的時候外婆就告訴我:「敬人者受人敬」。意思很明白,只有尊重別人,才會受到別人的尊重。
8樓:匿名使用者
1、孩子不需要太聰明,太鋒芒畢露,我覺得那不是好事;關鍵是良好習慣的培養;
2、環境很重要,自己要做得正。
3、不要輕易養成一個壞習慣,那樣你會發現,糾正一個壞習慣的時間會是2倍,3倍於養成習慣的時間;不要因為一時眼前的短暫利益妥協,隨便就給孩子引入新的不良習慣,比如因為孩子不吃飯,就開電視讓孩子看,來達到多喂幾口飯的目的。
4、尊重孩子,習慣換位思考;
5、說真話,當你發現有些真話說出來可能會效果不好,那就注意說話的技巧,寧可說一半,說的外交辭令些,也不要說瞎話;
6、說孩子聽得懂的話。習慣於講道理的媽媽要說得簡潔明瞭,忌諱像唐僧。
7、教育孩子注意技巧,循序漸進,不要一口吃成個胖子,一步步來;瞭解當前孩子的特點,不拔苗助長。
8、有預見性,明明知道這麼做可能會引起孩子強烈抗爭並且自己還可能妥協,那麼就不要去幹預孩子,否則最後結果只會更壞不會更好。
9、吃,注意比較均衡的配比即可,無需太精細;1歲以前孩子保證奶量;一歲以後注意三餐即可;一天中的飲食做不到各類搭配均衡,那麼一週中的飲食搭配一下,都兼顧一下,也是可以地
10、孩子不會餓死自己
11、吃飯一定要在餐椅上吃,不吃請離開
12、外出玩不可能像家中吃得那麼放心的時候,也沒必要太擔心,能力範圍內稍微注意下,比如選家乾淨的飯店;其他比如菜中是不是有味精,菜是不是綠色食品等,就沒必要太擔心了。
13、補鈣什麼的做到心中有數,不缺不補;多晒太陽
14、穿不講究。不刻意
15、穿的和媽媽差不多多。
16、給孩子穿衣服,少一件比多一件要好。孩子運動量大,玩出汗風一吹更容易感冒,還更不容易好。
17、孩子流鼻涕了,加一件衣服。
18、判斷冷熱,摸孩子後脖子;
19、不給孩子經常,動輒吃小藥。天冷季節,不定期給孩子吃點vc,或者每天吃點富含vc的水果。
20、感冒症狀輕的時候,比如只有流鼻涕,不需要剛開始就吃藥,可以多灌水;感冒大多數是病毒性的,病毒沒有特效藥,吃藥14天好,不吃藥2個禮拜好;很多時候都是大人自己心理安慰。
21、感冒發燒去醫院的話,儘量要求驗血;
22、一個人可能不生病嗎?不可能;所以孩子感冒的時候,小病的時候,不要驚慌失措,辯證地想,得一次感冒相當於打了一針預防針。對這種巨集觀上不可避免的事情,沒必要太在意。
23、玩不怕髒
24、不影響到自己安危,不影響到他人利益,就不要對孩子的行為舉止干涉太多
25、放手讓孩子玩,摸爬滾打,不頭破血流就可以
26、不是所有危險的東西都禁止孩子走近;可以控制的範圍內,教孩子危險在**,怎麼避免。
27、儘量多給孩子自己體會的機會,不直接告訴結果;讓他去摸索,去磕碰,去失敗;
28、教孩子學會等待;
29、教孩子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30、教孩子付出和回報是雙向的,學會感恩
31、睡覺儘量陪孩子入睡
32、注意保護孩子的注意力和興趣
33、寒冷訓練
34, 社會上很多「早教」的方法,當不知道怎麼做的時候,就不做,有所為有所不為;信奉寧缺勿濫,過猶不及。
35, 孩子是社會的孩子,不要把自己太當作孩子的救世主,唯一;
36, 不要過多糾纏在自己育兒細節上的為什麼,理論依據。做就做了,既成事實,沒那麼多講究。
37, 每天儘量保證父母中的一方能夠陪伴孩子玩耍一定時間。
38, 每天想辦法讓孩子大笑狂笑若干次。
39, 生活遊戲化,遊戲生活化
40, 最重要的一句,我只需要一個70分的孩子,所以我也只要當一個70分的媽媽;不對自己嚴格要求,馬馬虎虎過得去就可以,我畢竟也是第一次當媽啊。
41, 教孩子直面失敗,我可以不服,但是我輸得起,我可以選擇放棄,也可以選擇再次衝擊,但是我不能在對手面前大哭
42, 有小朋友進攻,學會審時度勢,先正告一次,然後的基本原則就是,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逃;在幼兒園的時候,可以大叫吸引別人的注意力
43, 不先出手打人
44, 無論誰先動手,你都不可以第一個哭
45, 你對自己的東西有決定的權利;
46, 計劃3歲以後,我會給孩子引入每週零用錢的機制----要開始學有限的錢來辦自己最想做的事,學開源,學節流。
47, 常帶孩子去遠足,去郊外;不懼怕風雨
48, 爭取每年都能回一次鄉下老家,過不一樣的生活
49, 不把工作的煩惱帶回家.
三週歲的兒童應該如何教育,三歲半的小孩子怎麼教育
首先讓他們選擇自己愛好的,發現 培養,使其形成習慣,專家指出 不要對孩子做太多智力要求,著重培養他們的形象思維,而不是邏輯思維。數學不要教,寫字不要交 畫畫 背誦 朗讀 著重培養 給孩子最多的時間發現自己 鍛鍊他們收拾玩具,看電視 並記住情節的能力 三週歲的孩子思想相對活躍,他渴望被重視但是又沒有足...
家長應該如何教育3歲前的孩子呢?
3歲之前的孩子,模仿能力超強。孩子自出生四五個月後,呀呀學語之時,就會模仿大人,比如聊天,大人看著他說話,他也會發出一小串聲音和你對話,就連伸舌頭眨眼睛都會學得有模有樣的。長大些坐在學步車裡,在屋子裡搞破壞,劃到房間和大人 懂得摸耳朵,摸鼻子,逗蟲蟲之類的小互動,會做再見。會走路之後,表達能力也增強...
三歲的小孩子,該如何教育才好?3歲寶寶應該如何教育
多讓孩子參與實踐,多通過遊戲教育孩子,適當的懲罰孩子,在遊戲中發展兒童的認識能力,要給孩子樹立生活上的規則等等。三歲正是孩子行為習慣初步養成的時期。他們這時候以模仿為主。因此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為孩子樹立好榜樣。三歲的小孩子可以簡單的理解一些簡單的事情,可以給孩子買一些益智的玩具和書籍,讓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