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除了叫「九州」外,還有什麼別的說法

2022-03-07 16:26:30 字數 3734 閱讀 4343

1樓:

除了叫九州之外,還稱作為神州。

中國除了叫「九州」外,還有哪些說法 10

2樓:

賽里斯(serice),即「絲國」。公元前古希臘、羅馬等地,以賽里斯稱中國。

支那(cina),即「秦國」。古代,粟特語(「cina」)、印度、波斯語(「sinai」、「chin」)、希臘、羅馬等語言中最早開始稱中國為「支那」。

古印度孔雀王朝和中國秦朝大體同期,在孔雀王朝統治階層(雅利安人)的文字--梵文裡,稱中國為「脂尼」(chini)或「支那」(cina)。這兩個發音,源於對「秦」(chin、cin)的音譯。

在中國唐朝以前翻譯成漢文的印度佛經裡,中國還有「脂那」、「至那」和「震旦」(cinisthana)等稱呼。震旦,一種解釋為:「東方屬震,是日出之方,故云震旦」;另一解釋為:

「震」為「秦」的音譯轉變,「旦」,乃「斯坦」之意,震旦即「秦斯坦」(秦國)。

阿拉伯帝國和中國唐朝大體同期,阿拉伯人將梵文對中國的稱呼傳到歐洲,成為拉丁文中的「sina」。盎格魯.薩克森人、德意志人從拉丁文中翻譯了對中國的稱呼,成為「china」。

由於英文母音字母的發音規則,「china」同「秦」的發音也就大相徑庭了。

其他如印度的印地語、法語(chine)、義大利語、阿拉伯語(as-sin)中對中國的稱呼,通常也都認為是從「秦」的發音轉化而來的。由「秦」的音譯演變而為「秦尼」、「秦尼斯坦」、「摩秦」、「馬秦尼」、「秦那斯坦」。

也有人認為「支那」是「荊樂」一詞的音轉,「荊樂」是楚國**(荊樂)流傳國外而得名。

中國南北朝時期,鮮卑入主中原,西方又稱中國為「桃花石」(tabgac),即「拓跋氏」。

有遼以後,西方又稱中國為「契丹」,如俄語稱中國為「kitai」,即從「契丹」音轉而來。

17世紀末,彼得大帝派往清帝國的特使伊臺斯則說,對中華帝國,鄰近的民族稱為「cina」或「tsina」,韃靼人稱為「中國」或「漢」,交趾稱為「支那」,日本人稱為「唐」,其他人則稱為「高亞」。

多少世紀以來,支那和震旦一樣,是對中國的溢美之稱。梁啟超曾稱呼自己為支那少年。

公元646年,日本孝德天皇實行「大化改新」,全面學習中國唐朝文化,稱中國為「唐土」。「明治維新」後,日本人稱中國為「支那」。「支那」本是從佛經裡翻譯來的,對中國「物華天寶」含有尊敬之意。

但從「甲午戰爭」到二戰結束,日本軍國主義者別有用心地把中國叫做「支那」,是對中國的侮辱之詞。甲午戰爭後,在「日本勝利,支那敗北」的狂呼中,和「chankoro」(清國奴)一起,「支那」代替了「morokoshi」成為日本人對中國人蔑視的稱呼。從此「支那」成了中國恥辱的代名詞。

二戰結束後,應中國**的要求,取消了這一稱呼。現代日語正式稱中國為「chugoku」,是「中國」一詞的音譯,書寫亦為「中國」。

另:古代中國和印度的高度文明和興盛發達,處於兩國中間地帶的越南、寮國、柬埔寨一直被西方國家稱為「印度支那」。這個稱呼也被中國人所接受,當年***就有過「印度支那人民加強團結」的宣言。

近代,英國在海外瘋狂擴張,其殖民地遍佈世界各個角落,「大英帝國」演變成「日不落國」,英語便成為世界性的語言。而後,隨著英國殖民體系的土崩瓦解,「china」又在一些後來獨立的國家,如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紮了根。

至於英文「中國」和「瓷器」同音,又有一番典故。一說是歐洲人見到精美的中國瓷器,立即歎為觀止。他們不知道怎樣稱呼它,只好以其產地代替,最初稱其為「chinaware」。

另一說是中國江西昌南鎮(現景德鎮)以出產瓷器聞名遐邇,英文以「昌南」(china)的發音來稱呼瓷器,「中國」和「瓷器」同為一詞,純屬巧合。這兩種說法都了否定「中國」音譯源出「瓷器」的論點。

中國名稱的讀音,還有源出「絲綢」的「絲」,或閩南話的「茶」等等其他說法,但大都考據或單薄或牽強。

「支那」最初**於秦代周邊各國對中國的稱呼,日本侵略中國後才帶上了侮辱的政治色彩。其實,過分的應該是「chinese」,英語中字尾「-ese」表示「低等的」、「不重要的」、「弱小的」、「怪異的」、「帶有疾病的」、「從蟲子演變而來的」民族,如中國人、日本人(japanese)、越南人(vietnamese)、葡萄牙人(portuguese)。字尾「-an」表示「優等」民族,如美國人(american)、加拿大人(canadian)、英國人(britain)、德國人(german)等。

「中華」、「九州」、「四海」、「神州」,華夏 長城內外 大江南北 焱黃子孫 華夏大地........ 還有"神州","赤縣"等.

3樓:匿名使用者

華夏 長城內外 大江南北 焱黃子孫

4樓:鄭重塗鴉

華夏、神州、賽里斯、震旦、赤縣、九州

5樓:匿名使用者

「中華」、「九州」、「四海」、「神州」

6樓:晨宜靜

華夏大地........

7樓:匿名使用者

還有"神州","赤縣"等.

中國除了「九州」,「神州」,「中華」,「華夏」外,還有哪些叫法?

8樓:流風浪雨

還有就是在唐代叫東方.

中國有許多別稱除了「華夏」外還有什麼

9樓:禾木由

「中國」的別名,除「華夏」外,還有「中華」、「九州」、「四海」、「神州」、「中原」等稱呼。

1.九州,相傳禹治水後,分中國為九州:冀、兗、青、徐、荊、陽、豫、樑、雍。

《淮南子地形》又載:古代中國設定九個州:神州、次州、戎州、州、冀州、台州、濟州、薄州、陽州。

後來,九州泛指中國。「四海」之稱,以四境均有海水環繞而得名。

2.四海,指全國各地,指天下、全國;也可指世界各地,即(九夷、八狄、七戎、六蠻)的居住區域。另有「豪放、豁達」的意思。

3.中華,中者,即是指中原河洛地區(河,黃河;洛,洛水、洛陽)。因其在四方之中,以區別其他四方而稱為中國 (古代「中國」與「中原」同義)。

後隨著歷史演化,與各民族不斷融合,因此凡屬於中華文化範疇的皆屬中國。

4.神州,俗稱「神州大地」,又名「赤縣神州」、「九州」(中國),是屬於黃種人漢民族的民族共同地域。古時稱中國為「赤縣神州」;後用「神州」做中國的別稱。

5.中原,又稱中土、中州、華夏,是指洛陽至開封一帶為中心的黃河中下游地區。狹義上指今天的河南省。當與外族對應時,中原又泛指中國。

10樓:為誰為誰為

「華夏」、「中華」、「中夏」、「中原」、「諸夏」、「諸華」、「神州」、「九州」、「海內」等

中國,是以華夏文明為源泉、中華文化為基礎,並以漢族為主體民族的多民族國家,通用漢語、漢字,漢族與少數民族被統稱為「中華民族」,又自稱為炎黃子孫、龍的傳人。

11樓:匿名使用者

五洲,神州,炎黃故里

12樓:匿名使用者

「中土」、「中原」、「中州」、「中華」、「九州」、「海內」

中國除了叫九州外,還有哪些叫法?

13樓:羅國成

華、夏、華夏、中華、神州、赤縣、中土。

神州對【 】,中國有許多別稱,除了『華夏』外,還有【 】,【 】,【 】等。我知道的少數名族其中有哪三

14樓:暗岸愛

「中國」的別名,除上述的「華夏」外,還有「中華」、「九州」、「四海」、「神州」等稱呼。「

15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別稱還有 華夏、炎黃、龍的傳入、九州、四海、神州、中華等。

古人把中國叫九州。九州是什麼意思?

一 根據 尚書 禹貢 的記載,九州分別是 冀州 兗州 青州 徐州 揚州 荊州 豫州 梁州和雍州。如下。荊州 佔有南陽,南郡,江夏,零陵,桂陽,長沙,武陵,章陵八郡,治在襄陽 在今兩湖,兩广部分,河南,貴州一帶 兗州 今河北省東南部 山東省西北部和河南省的東北部 雍州 今陝西中部北部,甘肅東南部除外,...

九州古時指什麼?還有什麼也指中國

自戰國以來 九州 即成為古代中國的代稱。中國的代稱還有 華夏 中華 四海 神州 赤縣 諸 華 諸 夏 中夏 區夏 方夏 函夏 海內 禹城 禹跡 禹甸 九牧 九區 九域 八州 九囿 九土 九野 中原等。九州 之名,起於戰國中期。當時列國紛爭,戰火連天,人們渴望統一,於是產生了區劃中原的思想萌芽,因而 ...

為什麼中國又被稱為九州

九州,最早出現先秦時期典籍 尚書 禹貢 中,是中國漢族先民自古以來的民族地域概念。自戰國以來九州即成為古代中國的代稱,至遲自晉朝起成為漢族地區的代稱,又稱為 漢地九州 至遲自漢代起的華夏之區域與 禹貢 所載九州之區域等同,九州等同於漢地。又有 東夏 南夏 西夏 等詞稱呼漢地內的區域性地區。19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