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婚喪習俗,傳統閩南婚嫁儀式 習俗 禁忌等等。

2022-03-09 17:18:41 字數 5514 閱讀 8318

1樓:

建議: 注:不適用於使用者窗體控制元件觸發的事件

傳統閩南婚嫁儀式、習俗、禁忌等等。

閩南有什麼風俗忌諱

2樓:老巫婆你送後

1、閩南普渡,普渡時在門口擺酒菜、點香、燒金、放鞭炮。菜餚類裡注意不能有帶鋒利邊緣貝殼的海鮮,有則要剝去貝殼再煮菜。擺好祭品後要「boyi」,卜問普渡公之後才可以燒金、放炮送普渡公走。

2、嫁妝,閩南人在婚嫁中的嫁妝品種繁多,豐富多彩,其中有吃的,有穿的,也有日常用的,也有祭拜祖先與神明的供品。

3、尾牙,農曆十二月十六日為一年中最後一次的祭祀活動俗稱尾牙。閩南到了十二月十六日尾牙這天,商家們為了感謝土地公一年的照顧,都會準備豐富的祭品來酬謝土地公,而祭拜完的東西就會犒賞給員工們。

4、閩南民間舉行婚禮期間,總有一個能歌善唱的「送嫁媽」(主持婚禮儀式亦稱「送嫁姆」),在高聲誦唱,貫穿於整個婚禮,既莊重嚴肅,又詼諧風趣,為婚禮增添喜慶、祥和、美滿氣氛。

5、閩南新娘出嫁第一次回孃家,俗稱做「頭次客」,時間各地不一,有第

二、三日或十二日等,新郎也同行,須在黃昏才回來,俗稱「暗暗摸,生查埔(男孩)」。

3樓:匿名使用者

在閩南一帶,農曆七月被稱為鬼節,七月初一要"開門",七月30要"關門", 而在這一個月的時間內,大家都要輪流做"普渡",敬祭亡魂,互相宴請,據說 是請的人越多越好.不過近年來由於"迷信"及"浪費".zhen fu已勸導民眾 不作"普渡".

不過似乎效果不大,只是沒有以前熱鬧了 。 下面是網上找的關於"普渡"習俗的介紹. 泉州民間鬼魂崇拜的習俗中 , 比較典型的當為敬祭亡魂的"渡",它是揉合農曆七月十五日道教中元節和 佛教盂蘭盆會而形成的民俗節日。

宋代以來 ,普渡是在七月十五日這天舉行的 ,其祈求的內容甚多 : 或祈 死者無厄幽沉滯之悲 ;或求生者獲五福康寧之祉 ;或蘄雨澤以抗旱 ;或冀 赦過以除愆等等。到清道光(1821-2023年)間 ,普渡祭祀儀式有所變化七 月朔( 初一日)起 ,各社副曾道設瞧 ,作盂蘭會 ,俗名普渡 ,以祭無主鬼。

里社公祭 ,各家另有私祭。 至新中國成立前 ,泉州沿海地區的普渡仍十分盛行 ,人們把七月的普渡 稱正普,從七月初一起 ,各鋪境鄉村輪流普渡 ,在晉江 ,初一起 ,青陽內頭李 , 初二杏唐王……" 逐日按序至七月三十日。而泉州城內有38個鋪 ,因此各鋪 輪流舉行普渡的時間只好有所伸延 ,自農曆六月二十九日至八月初二日。

如適 逢閏月 ,又得復始重普。泉州規模最大的普渡 ,首推石獅的"龜湖大 普",即把龜湖的13個村落分屬12個生肖(其中後安和侖後合屬猴 ),12年各輪 流普渡一次 ,互相宴請。 泉州古代普渡的祭祀活動 ,都有地方**出面主持 , 他們往往利用普渡日同時祭"無主鬼"和城惶神 ,讓合境無主鬼魂享受祭品而 不為祟作亂人間 ,並利用城惶神威 ,倡善懲惡 ,令百姓安分守己 ,使官吏不敢 欺上枉下。

新中國成立後,普渡因被明令禁止而大為收斂,但80年代以來,民間又 於中元節前後的一個月時間內,私下拜敬無祀鬼魂。但社會新風也在不斷樹立中。

4樓:匿名使用者

衣:友人喪葬忌穿紅衣。忌衣服反穿。

食:在別人家吃飯時忌把魚翻面

忌祝壽時用筷子夾斷線面。住:

福建泉州晉江的喪葬風俗是怎樣的

閩南婚禮習俗

5樓:卑露

閩南民間舉行婚禮期間,總有一個能歌善唱的「送嫁媽」(主持婚禮儀式亦稱「送嫁姆」),在高聲誦唱,貫穿於整個婚禮,既莊重嚴肅,又詼諧風趣,為婚禮增添喜慶、祥和、美滿氣氛。

婚禮的第一個禮程是在廳堂中進行象徵性梳妝打扮,新娘新郎讓人在頭上各梳三下。這叫「上頭」,表明正式成了大人。

在新嫁家,「送嫁媽」請新娘到廳堂,誦唱:「請出廳,請出廳,做人好名聲。」新娘坐下時要唱:

坐得正,坐得正,新人得人疼。抹茶油時要唱:茶油滑、茶油烏,生查埔(查埔,即男孩)。

擴充套件資料;

閩南文化自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在福建設定閩中郡,開啟了中原文化與閩南土著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漢晉時期,大批中原漢民遷入泉州地區,推動了閩南文化的形成。晉唐時期,閩南地區漢民人口劇增,經濟迅速發展,政教管理體制日臻完善,閩南文化得到發展。

宋元時期,泉州成為「海上絲綢之路」啟航點和東方大港,阿拉伯人與波斯人到泉州經商,帶動來了伊斯蘭文化,閩南文化得到豐富。明清時期,歐洲商人和傳教士來,傳入了西方文化,閩南文化進一步得到繁榮。

6樓:匿名使用者

閩南婚禮過程傳統的閩南婚俗是極其複雜的。

先從相親說起吧,一般是男方到女方家裡相親,根據第一印象決定是否有交往的意向。如果男方對女方滿意的話,可以直接給女方打**。反之,女方滿意的話一般不直接打**,而是通過媒人試探男方的意思再做決定。

在雙方都滿意的情況下,過兩天女方的家長會在媒人陪同下到男方家裡看房子。這樣相當於雙方都看過對方的房子了,經濟情況也能看出一二。

接下來是訂婚。這天男方要來下聘金,給首飾。女方家裡要請客,一般只請親戚。訂婚在閩南是很重要的,訂完婚再退婚聘金就很難退回來了。

再接著就是擇日子結婚拉。有錢人家陪上百萬,再加賓士、寶馬的現在也很多。這還僅僅是現金,實際陪嫁遠不只這些。

因為所有的傢俱(床除外),電器都是由女方家購買,這裡面也有好幾萬啊。那沒錢人家怎辦呢?沒錢人家除了要購買這些家電之外,最最不濟的也要將聘金原封不動返還。

反正嫁女兒花錢是一定的拉。還有一個很誇張的是,女方的陪嫁,一般是銀行存摺,要列印出來放大,用鏡框鑲好擱新房裡讓人看

所以,去喝喜酒的人第一眼看新娘,第二眼就是看這張存摺拉。

嫁妝準備完還不算完,還有很多其他必備品。我所知道的有七桶(臉盆,水桶,便盆和將來孩子的澡盆等共七件,還要在這裡面壓糖和錢),鉛,茶葉梗和竹葉(將這些剪碎新娘上婚車時灑在新娘身上。鉛在閩南和「緣」同音,新娘出嫁那天穿的衣服從內到外都要用紅線縫上圓鉛片),兩個箱子(新娘至少要準備7套衣服,結婚7天內每天都要換新,箱底還要放壓箱錢),還有化妝品、香水等等零散的東西。

結婚前兩三天就開始忙碌了。因為還要準備盤擔。

接下來新娘要出門了。剛結婚的新娘有貴氣,不能隨便見人的哦。所以新娘是蒙著臉出來的。

然後要摸蔥、摸蒜、摸蘿蔔。

再由兄弟在其頭上蓋上黑紗。兄在前,弟在後。

過火盆。

出門必須撐紅傘。

往新娘身上灑鉛、茶葉梗和竹葉。

7樓:一堇一

婚禮習俗從古流傳至今,是禮儀中最複雜和最重要的禮節之一。在棄煩從簡講究效率的二十一世紀,重情重義的中國人仍延續著傳統婚俗。在這裡我們對廈門的婚俗習俗做一個介紹,希望能對新人們有所幫助。

一、前期準備:

①講聘金:男方須同媒人同往女家,與其家人商談聘金數量。通常取偶數。

②談聘禮:種類,名稱、數量、搭配比例,都是計較的內容,女家大有韓信點兵,多多益善的姿態,男家則需多方考慮,因為這是個大負擔。

③訂日期:雙方都得按男女雙方的「八字」請人測算,擇定無傷雙方的良辰吉日,男方將聘金,聘禮熱熱鬧鬧地送至女方家。

二、落實聘禮

①禮餅:俗稱「大餅酪花」。「大餅」即特製碗口大馬蹄酥,兩個一包,紅紙包囊,動輒成百上千包。

「酪花」即油炸的中空糯米條,外裹糖漿粘上「米香」(爆米花)。「四色餅」即各種包裝成封小餡餅,按「大餅」數量,搭配上相應的「酪花」「四色餅」。

②禮糖:大糖——壓制成中空狀的糖塊,小巧——實心的小塊糖。「大糖小巧」均壓出龍鳳或喜字圖案,或「百年好合」等吉祥於,按比例搭配。

③全豬全羊或豬腿。女方收下豬羊肉,腳卻需退還男家,俗話說:「肉給人吃,骨不給人啃,」否則,便是「目俗」,即對男家不敬。

④面線:寓長壽之意,即對新人幸福長壽的祝福。

⑤冰糖:冬瓜糖,桔餅柿果(柿餅),生花(糖生花)蜜棗,即「吃甜甜生後生,」寄寓吉祥,早得貴子之意。

⑥甕酒、活雞活鴨,寓寄平安長久,和諧安分,女方留下酒、退回雞鴨。

⑦龍鳳大紅燭、禮炮、禮香,龍鳳燭供女子嫁前舉行「上頭」(冠禮)儀式用。

⑧首飾、手環、戒指、項鍊、金銀釵等珠寶:女子嫁前佩戴,以祈富貴,生活富足,亦含驅邪之意。

⑨盤頭衫仔:女子結婚時穿的新衣裳、繡花鞋、四季外裝、一般四套、八套、或更多、多取偶數,紅色為主。

⑩將南方婚書交付女方。

三、女家回禮:

①收大部分禮餅禮糖,退回小部分,俗稱「壓箱底」。

②收下豬羊肉、退回豬腳

③回贈女婿一套結婚禮服,衣服鞋襪,文房四寶及其他禮品,希望女婿知書達禮,出人頭地。

④填寫女方婚書,交付媒人送往男方家,即起結婚證書的作用。至此是緣定終身,婚事宣告成功。

閩南民風民俗

8樓:土豆泥啊泥

1、普渡

普渡從農曆七月初一開始至農曆七月三十期間,每個村落都有特定的屬於自己的「普渡」日,鎮上村民過這個節日比較熱鬧,不亞於過春節,一般人家都要事先備好雞鴨魚肉等各種吃喝,擺上供桌,舉行祭祖儀式,過後再宴請親朋好友,吃喝一番。

2、嫁妝

閩南人在婚嫁中的嫁妝品種繁多,豐富多彩,其中有吃的,有穿的,也有日常用的,也有祭拜祖先與神明的供品,這些嫁妝都有其特殊的寓意。在吃的嫁妝禮品中,禮數最重當數「轎前豬腳」,要前後兩腿,重量十至二十斤,以顯示禮品份量。

3、尾牙

尾牙是商家一年活動的「尾聲」,也是普通百姓春節活動的「先聲」,在閩南及臺灣盛行。每年月的初

一、十五或者初

二、十六,是閩南,臺灣商人祭拜神明的日子,稱為「做牙」。二月二日為最初的做牙,叫做「頭牙」;十二月十六日的做牙是最後一個做牙,所以叫「尾牙」。

擴充套件資料

閩南風俗文化的形成:

閩南文化是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中原河洛漢人南下與閩南原住民交流融合而形成,經宋元不斷吸收阿拉伯等外來文化而臻於成熟,明清時期由於人多地少、海禁及戰亂而大批移民潮汕、浙南、臺灣和南洋,從而在中國和東南亞存在的一種文化。

從閩南文化的發展軌跡,可以窺見閩南文化是經過一代代閩南人在社會實踐中,不斷挖掘、弘揚、創造,並吸收採納外來文化的特質和合理因素,有機地融入了其體系內,孕育、發展起來的,它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獨特的性格和豐富的內涵,是中華文化的一朵奇葩。

9樓:好木木偶

最富地方特色的有文藝風俗中民間文學(民謠、童謠);娛樂風俗中的民間舞蹈(「拍胸舞」)、「騎竹馬」、舞龍、舞獅、「車鼓弄」、「賽龍舟」(端午節)、「博餅」(中秋節)在節慶日中尤為活躍。

車鼓弄又稱弄車鼓、車鼓陣,是中國閩南特別是同安地區一種具有濃厚地方色彩的傳統民俗娛樂形式。它是一種說唱、表演合一的傳統歌舞藝術,它以動作樸實簡單、易學易演,詼諧幽默的風格受到了廣大人民的喜愛。從前鄉村迎神賽會,農閒節目的慶祝活動以及新婚鬧洞房等喜慶日子,都很盛行。

幾乎每個村落的老人都會說車鼓弄,三步進,三步退,弄過來又扭過去。

博餅(跋餅),是起源於廈門的中秋傳統活動隨之傳播至閩南地區,始於清初,是一種獨特的月餅文化,也是閩南人對歷史的一種傳承。相傳,中秋博餅,是鄭成功屯兵鼓浪嶼時為解士兵的中秋相思之情、激勵鼓舞士氣而發明的。於是,一代一代傳下來,就成了如今閩南地區獨具特色的民間習俗。

舞龍俗稱玩龍燈,是一種中國民族傳統民俗文化活動。每逢喜慶節日,人們都會舞龍。舞龍時,龍跟著繡球做各種動作,穿插,不斷地展示扭、揮、仰、跪、跳、搖等多種姿勢。

所以以舞龍的方式來祈求平安和豐收就成為全國各地傳統的一種民俗文化。

閩南婚禮習俗有哪些

婚禮習俗從古流傳至今,是禮儀中最複雜和最重要的禮節之一。在棄煩從簡講究效率的二十一世紀,重情重義的中國人仍延續著傳統婚俗。在這裡我們對廈門的婚俗習俗做一個介紹,希望能對新人們有所幫助。一 前期準備 講聘金 男方須同媒人同往女家,與其家人商談聘金數量。通常取偶數。談聘禮 種類,名稱 數量 搭配比例,都...

北京坐婚車習俗,北京人婚禮的習俗?

婚車是現代結婚必不可少的一個條件,也是作為迎親的一個重要工具。但是婚車的使用也有很多值得注意的方面。1 座位安排。主婚車坐新郎新娘 還有伴娘伴郎 第二個車是送親的人 第三個車是婆家接親的人 第四個車是送親的人 第五個車是婆家接親的人 第六個車是送親的人 一般是新郎新娘伴郎伴娘坐車頭,後面的車裡坐迎親...

瀘沽湖有走婚習俗,現在這個習俗還盛行嗎

一 神祕的走婚 那麼現在這種充滿神祕色彩的 走婚 在摩梭地區還盛行嗎?其實這種習俗雖然還存在,但是已經不盛行了,原因其實很簡單。原來走婚這種形式之所以盛行,是因為在摩梭人地區,經濟並不發達,當地和外因社會聯絡比較少,男女之間的比例並不協調,再加上又是母系社會,為了種族的延續自然就會採取走婚的這種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