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曰七苦 生 老 病 死 愛別離 怨憎會 求不得。到底愛別離和怨憎會哪個更苦

2022-03-16 15:30:51 字數 5642 閱讀 4106

1樓:匿名使用者

生,生之苦,按照佛祖之說,人生在世即為苦之根源。如果不曾有生,何來苦之談。生之苦,在於從此就要經歷人世間一切的種種,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

雖然如此,生之苦不敢苟同,人生在世雖然是苦的開始,但是又何嘗不是樂的開始,關鍵是用什麼樣的心來看同一件事了。人生之苦,亦可以為人生之樂,苦中作樂,何樂不為?如果用一顆快樂的心去看,即使是苦也會變得快樂了。

如人之初戀,苦嘛?甜中有苦,苦中有酸,酸中又含甜。如果不去試,焉知其中滋味?

老,老之苦,在於有生之年愈來愈少,精力,體力越來越差。這也是人生所必需的一個階段。老有何苦?

苦在年齡越來越大,心有餘而力不足。有時眼看著外面的世界在一天天的變化,看著自己熟悉的人,物,世界一天天的離自己而去。苦在兒女一天天的長大,也離自己越來越遠。

苦在死之將近,而愈發感到孤獨無助。

病,病之苦,也許只有病人自己才能夠體會。病之苦在於,健康受損,親人受累。有時甚至有自己生病,其實最苦的還是自己的親人,看著他們關切的眼神有時比病之痛苦強過百倍。

死,死之苦,在於即將遠離人世。無論這一生,樂也好,苦也罷心中總是有諸多的難捨的。親情,愛情,友情,都難以捨棄。

觀之七苦,猶以死為甚,人皆有死。也許死之苦,是人最難經歷的,也是終是經歷的,自古帝王將相,皆將一死。也許死也是七苦之中最平等的,對世間萬物最為公平的一種。

你可以生在帝王之家,應有盡有,嚐盡世間所有歡樂。我也許生於市井,遍歷人間諸苦,但我們最將都走向死。死之後我們也就沒有任何不同了,都將化為一抔黃土。

怨憎會,怨與憎本來就是人生最大敵人。人生數十年,時光有限,何必為了一點小事,而互相怨恨,搞得如同陌路。

愛離別,人生即是如此。不想見的卻終是要見。不想離的卻偏偏要分離。

愛離別之苦,也是最為難耐之苦。本來可以相守一生,卻因為造化弄人,終於還是分開,此中痛苦也許只有經歷過才能真正的體會罷了。

求不得,人皆有求。求得便歡欣無限,求不得,便終日心事重重,難以自拔少了人間本來有的許多樂趣。須知世間之物無限,豈可樣樣皆據為己有。

何不抱一顆平常心去求,得之欣然。不得也不必煩惱。雖然現在有人說「知足者長樂」這句話也一定全對,但有時卻可以使你覺得走出這個門你也許得到的是整個世界。

佛說七苦,人人皆有。卻又人人不同,如果能夠放開這七苦,雖然不能成佛,也不必成佛。也許人生這百年會過得更加充實快樂,臨死之時也不會有絲毫遺撼。

2樓:每日修一善

佛經說人生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蘊熾盛。

八個都很苦,但程度每個人不一樣,因為每個人前世所作的善惡不一樣。比如,前世殺生多的,今生「病苦」就很厲害;前世慳吝的人,今生「求不得」就最突出;前世不與人為善,今生「怨憎會」就很多,仇家冤家很多……

3樓:匿名使用者

佛說的是人生八苦,在你說的基礎上還有一個五蘊熾盛。

不能具體說愛別離和怨憎會哪個更苦,要看愛的多深,恨的多深。也可以說對哪一個情執更重,哪一個給你帶來的就更苦。

4樓:西安智天

愛別離-----恩愛的人,至親的人,要分開,要永別,都是非常的痛苦!

怨憎會-----仇恨的人,冤親債主。在報怨,要討債,也是非常的痛苦!

南無阿彌陀佛!

5樓:剎那間l花落

人會遭遇別離,如果愛,就會產生怨憎

6樓:

都很苦,非常苦,難分高下

7樓:香菜大叔

二者是平等相對的 但是個人看法時間可以習慣一些 但是那些天天在你面前晃的討厭的事就沒辦法了,所以怨憎會更苦

佛說人生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後面三個是什麼意思?

8樓:匿名使用者

抱怨憎恨的人相會在一起,就是苦惱

9樓:快樂源於自己

想要的得不到,就是求不得

10樓:匿名使用者

怨憎會苦,就是你前世經常與別人過不去結了很多仇,

來世他們全都跟你過不去,要麼害你,要麼為難你,讓你過得生不如死。

佛曰:人生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人生在世,無人能逃的過人生七苦,眾位覺得

11樓:八臂修羅

求不得佛祖釋迦牟尼說人有八苦,分別是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五陰熾盛、求不得。生、老、病、死,是自然生理上的痛苦;怨憎會、愛別離、五陰熾盛和求不得,是精神上的痛苦。怨憎會,就是和怨恨、憎惡的人或事物在一起,無法擺脫,是一種痛苦;愛別離,和自己親愛的人分離,是一種痛苦;五陰熾盛苦。

五陰即色受想行識。『熾』,火熱也。盛,眾多也。

陰,障蔽也。是說這五種法能障蔽吾人本具妙覺真心,使之不得顯現。求不得,想得到的東西卻總是得不到,又是一種痛苦。

生,求不得不生(不生非死);老,求不得青春;病,求不得健康;死,求不得永生;愛別離,求不得團聚;怨憎會,求不得解脫;五蘊熾盛,求不得清明。求,就是欲。求不得,便是苦惱。

生老病死世人皆無可避免,只是這「求不得」之苦,應是可以憑主觀意志免除的。奇怪的是,古往今來,上至達官顯貴,下至平民百姓,大都是在這「求不得」上苦苦折磨自己。或費盡心機,或使盡伎倆,或機關算盡,或明爭暗鬥,最終是「反害了卿卿性命」。

原本渴求的東西,卻遠遠的只可觀,而不能走近,甚至觀而不得,只可放在心底。欲罷不能,欲求不得。情緒裡不免傷心,焦灼和懊悔。

12樓:宗陽子

是八苦。不要篡改佛經。五陰盛是最苦的。

佛說:」人生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出自何處?

13樓:哦**健健康康

這句話出自梁簡文帝《菩提樹頌序》:「悲哉六識,沉淪八苦,不有大聖,誰拯慧橋。」

佛教八苦是佛教用語, 佛教雲:「人生八苦,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五陰即是五蘊,五陰集聚成身,如火熾燃,前七苦皆由此而生。

八苦又可以細分為三苦:苦苦、壞苦、行苦。

八苦中,生、老、病、死、怨憎會,均屬於苦苦,也就是由壞事所生的痛苦。

愛別離、求不得,屬於壞苦。

五取蘊屬於行苦,也就是由輪迴流散產生的痛苦。

14樓:尋聲救苦

應該是八苦,

八苦為:

一曰生苦,誕生之

痛苦也;

二曰老苦,老年之痛苦也;

三曰病苦,疾病之痛苦也;

四曰死苦,死亡之痛苦也;

五曰怨憎會苦,「所不愛者而共聚集」也。(《大涅盤經-第十二》)

六曰愛別離苦,不由己與所愛之人之事離別之痛苦也;(《大涅盤經-第十二》雲:「何等為愛別離苦?所愛之物破壞離散。」)

七曰求不得苦,有所欲求而不得滿足也。(《大涅盤經-第十二》雲:「求不得苦,復有二種:一者所希望處,求不能得;二者多役功力,不得果報。」)

八曰五盛陰苦,由色、受、想、行、識五種因素組成,生滅變化無常,盛滿各種身心痛苦也。(《大涅盤經-第十二》雲:「何等名為五盛陰苦,......

生苦,老苦,痛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

(一)生苦,有五種,1)受胎,謂識託母胎之時,在母腹中窄隘不淨。2)種子,謂識託父母遺體,其識種子隨母氣息出入,不得自在。3)增長,謂在母腹中,經十月日,內熱煎煮,身形漸成,住在生髒之下,熟髒之上,間夾如獄。

4)出胎,謂初生下,有冷風、熱風吹身及衣服等物觸體,肌膚柔嫩,如被物刺。5)種類,謂人品有富貴貧賤,相貌有殘缺妍醜等。

(二)老苦,有二種,1)增長,謂從少至壯,從壯至衰,氣力羸少,動止不寧。2)滅壞,謂盛去衰來,精神耗減,其命日促,漸至朽壞。

(三)病苦,有二種,1)身病,謂四大不調,疾病交攻。如地大不調,舉身沉重;風大不調,舉身倔強;水大不調,舉身胖腫;火大不調,舉身蒸熱。2)心病,謂心懷苦惱,憂切悲哀。

(四)死苦,有二種,1)病死,謂因疾病壽盡而死。(2)外緣,謂或遇惡緣或遭水火等難而死。

(五)愛別離苦,謂常所親愛之人,乖違離散不得共處。

(六)怨憎會苦,謂常所怨仇憎惡之人,本求遠離,而反集聚。

(七)求不得苦,謂世間一切事物,心所愛樂者,求之而不能得。

(八)五陰盛苦,五陰,即色受想行識。陰,蓋覆之義,謂能蓋覆真性,不令顯發。盛,熾盛、容受等義,謂前生老病死等眾苦聚集,故稱五陰盛苦。

「五盛陰」也作「五陰盛」,「五陰」即「五蘊」,是佛教所說的構成眾生身體的五種要素:色(相當於物質)、受(感受)、想(表象、知覺)、行(意志)、識(精神的總體),色指身,受想行識指心,五陰就是人的身心。

這八苦可以分為二類:第一類是生老病死,這是人生的自然過程之苦;第二類是憂悲惱、怨憎會、恩愛別離和所欲不得,這是主觀願望所不得滿足之苦。最後歸結為「五盛陰」,「五盛陰」指對人生的愛戀與追求,以此為苦,說明人的存在本身為苦。

這樣,苦就具備了普遍的性格,凡是有生命的個人,苦都是在所難免的。

15樓:張華北

應該是八苦少拉個五陰盛苦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什麼意思

佛說,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後面還有一苦是什麼?

16樓:g瀹竌y鏄熲瓙

人生八苦除了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還有五陰熾盛苦。

八苦中最難理解的就是五取蘊苦,這個詞,「蘊」字是梵文音譯的,意為「聚合」、「聚集」,五蘊就是:色蘊、受蘊、想蘊、行蘊和識蘊。佛教說人間一切有情,一個人的生命,都是由五蘊和合而成的。

五取蘊苦指的執念,因五取蘊剎那間生滅輪轉,故說它是苦的。

五陰集聚成身,如火熾燃,前七苦皆由此而生。色陰熾盛,而有疾病之苦。受陰熾盛,領納分別,使諸苦轉本加極:

想陰熾盛,想相追求,而有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諸苦。行陰熾盛,起造諸業,又為後來得報之因,且因行而遷流不停,而有老衰之苦。三世流轉,而有生死之苦。

17樓:匿名使用者

佛說的八苦,乃眾生輪迴六道所受之八種苦果,共有: (一)生苦  有五種,1)受胎,謂識託母胎之時,在母腹中窄隘不淨。2)種子,謂識託父母遺體,其識種子隨母氣息出入,不得自在。

3)增長,謂在母腹中,經十月日,內熱煎煮,身形漸成,住在生髒之下,熟髒之上,間夾如獄。4)出胎,謂初生下,有冷風、熱風吹身及衣服等物觸體,肌膚柔嫩,如被物刺。5)種類,謂人品有富貴貧賤,相貌有殘缺妍醜等。

(二)老苦  有二種,1)增長,謂從少至壯,從壯至衰,氣力羸少,動止不寧。2)滅壞,謂盛去衰來,精神耗減,其命日促,漸至朽壞。 (三)病苦  有二種,1)身病,謂四大不調,疾病交攻。

如地大不調,舉身沉重;風大不調,舉身倔強;水大不調,舉身胖腫;火大不調,舉身蒸熱。2)心病,謂心懷苦惱,憂切悲哀。 (四)死苦  有二種,1)病死,謂因疾病壽盡而死。

(2)外緣,謂或遇惡緣或遭水火等難而死。 (五)愛別離苦  謂常所親愛之人,乖違離散不得共處。 (六)怨憎恚苦  謂常所怨仇憎惡之人,本求遠離,而反集聚。

(七)求不得苦  謂世間一切事物,心所愛樂者,求之而不能得。 (八)五陰盛苦  五陰,即色受想行識。陰,蓋覆之義,謂能蓋覆真性,不令顯發。

盛,熾盛、容受等義,謂前生老病死等眾苦聚集,故稱五陰盛苦。「五盛陰」也作「五陰盛」,「五陰」即「五蘊」,是佛教所說的構成眾生身體的五種要素:色(相當於物質)、受(感受)、想(表象、知覺)、行(意志)、識(精神的總體),色指身,受想行識指心,五陰就是人的身心。

佛說人世間有八苦生老病死輪迴渡,歌詞

印光大師 五陰熾盛苦,乃現在起心動念,及動作云為,乃未來得苦之因。因果牽連,相續不斷 從劫至劫,莫能解脫。五陰者,即色 受 想 行 識也。色,即所感業報之身 受 想 行 識,即觸境所起幻妄之心。由此幻妄身心等法,於六塵境,起惑造業 如火熾然,不能止息,故名熾盛也。又陰者,蓋覆義,音義與蔭同。由此五法...

佛曰 眾生無我,苦樂隨緣苦和樂分別指的是什麼

眾生復無我 性空,苦樂隨緣制 緣起。佛教主張 因緣生法 自性本空 佛 教看物質界是因緣生法,看精神界也是因緣生法。因緣聚合即生,因緣分散即滅,大至一個星球一個天體乃至整個的宇宙,小至一莖小草一粒微塵一個原子,無一不是假藉了內因與外緣的聚集而存在,除去了因與緣的要素,一物也不可能存在,所以,從根本上看...

佛曰有緣相聚,有緣相識,有緣相見無緣不生,無緣不滅,無緣

這段話中心圍繞的是一個緣字,人的一生因緣相聚,相識,相見 但緣也終有因無緣而生分,而分散的 珍惜緣分,瞭解緣分,萬事隨緣 緣起緣聚,緣滅緣散。一切有因合果。聚合散皆有定數,命終有時終須有,命終無時莫強求。這都是大白話了,還需要解釋嗎。誰知道這首對聯的意思?上聯是今生有緣在一起。下聯是人生無緣不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