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吾本漁樵
初學者唸佛經起疑情是正常現象,學佛法是信、解、受、持的過程。
「信解受持」是說修行的四個階段。也就是教、理、行、果。
「信」。是說修佛首先要相信。其實,不光是修佛,做許多事情,想要得到成就,首先要樹立一種信心,要相信。
這種信,是出自心靈的信,叫「迷信」也好,叫智信、正信也好,其實差不多。佛陀說「信」的最高階是「淨信」,乾淨、空靈,心淨至極。「信」是修佛的濫觴,清流之始。
「解」。是說要解悟佛學的各種義理。光信不理解,不行。
信了以後,要學習,要加強修養,要理解佛學經典要義,只有理解了,才能摸清道路,事半功倍。才能萬法瞭然於心,不動不搖,不被外道所迷惑,不被邪說牽著走。
「受」。信了,理解了,還要去起修、受持。實修,是學佛的重要一環。
南懷瑾先生認為:只研究教理是「幹慧」,病來了抵不住病,生死來了抵不住生死。再好的理論,不落在行動上,也不能起作用。
我等多生歷劫,幾度沉淪,真修實做,要勤奮苦做才行。實修時,要像母音說得那樣:「朝於斯,夕於斯,流離於斯,顛沛於斯,念念不忘地去修,才能成就。
」一個懶人,是什麼也幹不成的,受就是要精進。
「持」。信了,理解了,起修了,還要證果,圓證佛果。過程是重要的,只有過程是不夠的,賺不到錢的商人是窮人,證不成果的信徒是俗人,只有證得佛陀的境界、持有佛陀的信念,才能真正的進入佛陀的世界,走入佛陀的實相境界,圓滿生西,究竟涅磐,覺悟人生,成就「第一希有」。
「信解受持」是佛陀告訴人們修行的四個階段,關鍵都是關鍵,重要就一個字「信」。這四個階段相輔相成。
由於初學者對佛理理解較少,思想中帶有很多不正確的知見,在學習中不自覺地會用這些不正確的知見去理解佛法的道理,就不斷起疑情,這時候就需要用「解」來應對,通過請教大善知識解開疑團,或者將這些疑問姑且存疑,堅持唸誦修行,待自己的佛理知識豐富了,這些疑惑就迎刃而解了。
我等眾生,得聞是道,要信啊。
2樓:慧敏
因為樓主還沒有真正明白這部經所講的道理。實際上這和我們平常接受的唯物主義教育有很大差異,所以我們難以接受。實際上這部經書是有很多的比喻的,如果沒有真正開悟或對佛教知識有足夠的理解,看上去就象是一部迷信的神鬼**。
但是,如果是已經開悟的就可以真正看到它的本質了。包括《無量壽經》裡描寫的極樂世界的生活其實也不是樓主認為的那樣是什麼都不做的。還是樓主對佛經的理解有很大的出入,就是沒有真明瞭佛經的含義。
如果說是統治者的工具,那我看大概是中學課本上說的吧。再大些,您看問題才會更全面。
3樓:
懷疑是太正常的事了,不懷疑就會深入研究,就不會進步,就不會達到佛所講的覺悟。不懷疑某種意義上就叫「迷信」。
4樓:匿名使用者
建議你看看《正見》這本書。
有的時候,我覺得,佛書就像是比喻,對大眾教化的緣故,才這樣寫,其實,地獄,一念生就是了。。。
不對的地方,見諒!阿彌陀佛
5樓:
因為每個人的思想都有所不同,在接受事物的方面也有差異,而且教派本來就是統治階級用來維持自己統治,給子民們樹立一個理想:這輩子苦不要緊,只要努力工作,為我服務,以後就能夠升入極樂。這樣一個工具而已。
有些人相信,有些人懷疑,很正常。比如在下就不是很相信,雖然希望有那個世界,但沒有任何東西可以證明那個世界的存在,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難道不是嗎?
6樓:加州高速
我懷疑是不是每個人都會懷疑
為什麼念地藏菩薩本願經感覺身心清涼
一般是生理原因或環境原因,恭敬誠心去念經就好,不要追求這些感應。我們學佛學了多年跟佛沒感應,別求感應,求感應永遠沒感應,有感應都是魔不是佛,為什麼?你不如法。什麼才能感應?清淨心才能感應。有求的心,心不清淨,被那個求的念頭染汙了。我們有沒有求?真有求。真有求這個求不可以放在心上,要把佛號放在心上,這...
念地藏菩薩本願經,晚上夢見女鬼臉色慘白在我枕邊,念阿彌陀佛沒起作用(以前夢魘念阿彌陀佛立馬見效)
1 你需要去看下心理科,或者精神科,這不是念什麼經有用的,你出來臆想症狀,這明顯是精分的前兆。2 唸經也好,信佛拜佛也罷,圖的只是個心理安慰,你自己清楚的,對吧,既然沒用,幹嘛還要信它,幹嘛還要讀它,一身正氣,哪懼它邪魅加身。這些基本上沒有什麼的,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只是個夢而已,沒有必要這麼害怕...
父母生病念地藏菩薩本願經我該怎樣迴向給他們啊
比如迴向給爸媽,祈請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慈悲加持,讓爸媽業障消除,疾病痊癒,離苦得樂。地藏經 是一部由唐朝高僧實叉難陀翻譯的佛經,是佛門的一部孝經。作品記載了釋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宮,為母親摩耶夫人說法,其融合了地藏王菩薩的大悲誓願和諸佛菩薩的見證,以白話文體來敘述佛陀深入淺出的慈悲開示。對於深究佛法的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