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大禹是家天下的開始。
大禹開始傳位給兒子夏啟。
大禹前都是禪讓的。
社會制度的更迭反應了生產力水平的發展。
原始部落聯盟因生產力水平低下,頭頭沒什麼油水,因此禪讓制更適合;
進入奴隸社會後,因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剩餘財物的增加,因此誕生了家天下世襲制。
2樓:匿名使用者
人性自私,普遍都是這樣的。
現在的說法是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社會。這種說法只是統治階級確立自己統治的一種說法,不必全信
在原始社會,個人是生活不下去的,必須藉助集體的力量。集體的生活下,產品都是共有的,————這裡一個比方就是人死了,也沒有財產可以留給兒子。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的智商在勞動和協作的過程中得到提高,生產力也提高了,這個是除開集體吃的之外,開始有剩餘了,剛開始的時候沒什麼,但是時間久了,呵呵,總有人開始多有的人開始少,然後就是貧富差距。
這個時候,原有的政治制度——公有制、部落制、禪讓制。開始不符合社會的生產力發展。 共有的就開始變私人的了。
這個做個很簡單的比方,我們國家六七十年代,都窮,但是大家都互幫互助,老人上公交車,差不多除開司機,全起來讓坐了,差不多共有了。改革開放以後,貧富差距顯現,現在老人跌倒都沒人敢扶起來了。
關鍵問題,還是社會的發展。。 生產力決定上層建築這話是非常正確的
3樓:太行十八居士
家天下是夏禹發明的。人類的道德是不斷以衰退的形勢體現的,所謂道德功力,三皇以道治故如無德,五帝以德治故如無功,三王以功治故如無力,五霸以力治故如無賊。
4樓:俊風
只能告訴你他們越來越奸了,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難啊
5樓:ck貓灬
就是那個啊 禪讓的話 自己擁有的 隨時之後就不再擁有了 世襲就不同了 只要是我的 之後也是我直屬的 那麼 好處就一直留在自己這裡 其實就是利己心啦 利己主義作怪
6樓:玉汝於成
人類思想和生產力的進步,這是歷史前進的必然選擇。
7樓:匿名使用者
反應了人從原始到先進之後的貪婪本性
問個歷史問題
8樓:南柯之夢未醒
秦朝的兵馬都拿去打嶺南和河套了,還沒等始皇帝收回兵力繼續攻伐,就駕崩了,再幾年秦就亡了。其實秦代做的超過那個時代的侷限的事情已經很多了長城、馳道、阿房、秦始皇陵、靈渠,
古代可沒有起重機、鋼筋混凝土、火車、移動聯通,我們上嘴皮碰下嘴皮的差事,在古代可能會累出人命的
要知道,越南北部在秦代可是被劃入象郡的,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啊。人苦不知足,得隴又望蜀,你嘴裡的還沒嚼爛,又拿起一大塊牛肉塞進去,不嫌噎著麼?
9樓:匿名使用者
我給一個時間表你,然後你自己研究,好嗎?
秦:公元前221年建立秦朝
俄羅斯:2023年12月25日宣佈國名由「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更名為「俄羅斯聯邦」(2023年6月宣佈收復主權)
越南:2023年接受清朝嘉慶帝的更改冊封「越南國王」,正式建立新國號為「越南」。
哈薩克:2023年12月16日
印度:公元前2023年左右
美國:2023年7月4日,大陸會議在費城通過《獨立宣言》,宣告美國誕生。
加拿大:2023年的巴黎和約使加拿大正式成為英屬殖民地,2023年4月17日,加拿大國會通過新憲法,並得到英國國會通過廢止舊憲,加拿大把7月1日的自治領日改名為加拿大日,加拿大事實上從英國獨立。
英國: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由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組成,是一個位於歐洲西北面大不列顛群島的君主立憲制國家。始於英格蘭王國故簡稱英國,2023年與威爾士合併,2023年與蘇格蘭合併,2023年與愛爾蘭合併,18世紀至20世紀初期其統治的大英帝國跨越全球,成為有史以來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綜上所述秦是比上面的國家還有老的一個國家,試問一下秦統一中國之後去打誰呢。去打野蠻無知的野人嗎?
10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因為有雪山, 戈壁, 沙漠, 海洋阻擋了道路, 秦始皇那會要克服這些自然條件還是很難做到的
11樓:匿名使用者
有擴張,取南越。
但無實際意義,古代生產力不夠發達,過多的土地是負擔,只要土地足夠人口生產,就夠了。打落後野蠻國家是賠本買賣,人口搶來沒用,土地需要移民開荒,財寶基本沒有。
問個歷史問題
12樓:匿名使用者
應該是a.文藝復興運動
文藝復興運動:在運動中,人們揭示了許多自然界的奧祕,輕鬆剝掉了教會權威的外衣,使教會的很多說法不攻自破!
簡單的例子:人類骨骼數量……
13樓:匿名使用者
c啟蒙思想家首先要破除人們對宗教的迷信以人的理性代替神的安排這樣才能把那些所謂「受命於上帝」的君主及他們的制度、政策、法律統統放到人的思考中去檢驗才能揭露神和君主的欺騙性。
14樓:
選d,工人運動後,無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改變了政治制度,abc都是文化層次上的改變,未有政治上的變化
15樓:紫色夢花靈
c 從制度上剝去神聖的外衣就是指封建神學體系天主教會。文藝復興並不反對天主教,宗教改革也不反對神學,啟蒙運動也是理性科學民主人權法制等,是較為徹底的反對神學體系,提倡科學。在啟蒙運動對理性理解中就有。
工人運動也不符合神聖的外衣,而且據題意應該是改革前最為重要的一次思想解放運動。啟蒙運動對日後的歐美改革起了直接的作用。
問個歷史問題
16樓:匿名使用者
一般說中國歷史,我感覺好象都把中國正統的歷史歸為南北宋,同時代的金,夏,遼,也都提及,但都不夠重視。至少我上學時背的年代表上寫「南北朝北立,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後,皇朝至此完」這甚至都沒有提到金夏遼。
就是因為他們不是漢人嗎?都在中國的版圖,都有中國雄雞的半壁江山,而當時所謂的宋,領域也只是現在中國的一少部分,怎麼把它歸為了正統的皇朝?況且當時也有大理國,吐蕃王朝,黑汗國,都是現在中國的版圖,怎麼談及中國歷史時都不提及?
還有,比如說吧,黑汗國,既然不被歸進中國的歷史,那它算哪個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呢?哪個民族談及黑汗時,會驕傲的說起,那是我們的祖先?
17樓:匿名使用者
歷史傳承本身有它的規則,以宋為正統以遼金為旁支是元朝時候確立下來的,元朝自稱承襲宋朝,在當時是有穩定內部統治的意思。但既然確立下來後世也就沿襲這個說法,畢竟沒有什麼太大爭議,因為宋是華夏正統。其他小國和民族如果沒有很長的傳承和文化的話是很難有你說的那種驕傲的,歷史消亡了很多東西。
18樓:神之空蟬
因為我們都是漢人,宋朝是我們的祖先建立的朝代,你說的那些都是異族人建立的國家,與漢人沒有半點關係,準確的說是入侵中國的侵略者,所以自然不是屬於中國歷史
19樓:我
南宋,北宋對中國政治,經濟,文化影響比較明顯!
20樓:流星流星
因為大理國沒有入侵中原 根本沒有引起當時中原王朝的重視。
21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歷史是什麼?就是中國人認同的文化!
22樓:匿名使用者
化外小國,不是中原國家
問個歷史問題
23樓:t且看且行
公元前2023年~公元前771年周文王之子周武王姬發滅商建立西周定都於鎬京(今陝西省西安市西部)
由於周朝後來將都城東遷洛邑(今河南洛陽)稱東周不是說東西南北的東在最前就認為東在前,如果按照地理中慣用稱上北下南,左西右東,那東不又在西前了
很多東西都是相對的,看是以什麼為參照
24樓:匿名使用者
西周定都鎬京,由於西邊犬戎入侵周幽王被殺西周滅亡,而周平王定都東邊的洛陽,所以稱東周。
25樓:匿名使用者
1、周朝分前後兩段,早期是西周,後期是東周
2、西周都城是鎬京(陝西西安附近)在西邊;東周都城是洛陽(河南)在東邊。
26樓:七月流冰
西周(公元前2023年~公元前771年)是由周文王之子周武王姬發滅商後所建立,定都於鎬京(今陝西省西安市西部)。由於周朝後來將都城東遷洛邑(今河南洛陽)稱東周。所以西周與東周的稱呼是與建都的位置有關,而不是與地球自轉有關。
27樓:涼山雄鷹
據我所知:西周、東周的區別在於都城的相對位置而言的。西周定都鎬京。後來把都城東遷到了洛陽後,就叫東周。
它與後來所謂的東西左右的先後尊卑無關。
28樓:墨神話
因為鎬京在西邊,洛邑在東邊,所以歷史上把周朝在鎬京做國都的時期,稱為西周;遷都洛邑以後,稱為東周。
29樓:煙花沒有魚丸
倆答案,自己分析。
第一,我國傳統文化:天貴於地,左貴於右,西貴於東;
第二,西周到東周,都城由西邊遷到東邊。這與西漢的長安東漢的洛陽(東都)如出一轍。
滿意請頂一下,謝謝!
30樓:子彧說史
不,兩朝的國號均為周,西和東是後人加的。武王建周時,都城本在鎬京,後周平王為避犬戎遷都洛邑,因洛邑在鎬京以東,鎬京在洛邑以西,歷史學家為加以區別,稱前者為西周,後者為東周,併為大家公認。其它如兩漢,兩晉,兩宋等命名類似。
31樓:匿名使用者
西周最後的周幽王昏庸為了使包姒一笑盡玩風光戲諸侯,最後被西方少數民族犬戎將西周所滅,後來周幽王的兒子建都洛易他就是周平王。為了區分周朝的前後時期,並且根據地理上都城位置的差異,洛易在原都城以西及東周主要管轄都要靠東,所以史學界就達成了一置!
32樓:且問且學
這是相對都城的地理方位而言的
33樓:老虎還兔
古國人先食穀物,後食魚
先識黃土,後識海洋
34樓:匿名使用者
東西周是後人定的,是按照東西周都城的相對位置命名的。
35樓:匿名使用者
詳見周朝歷史 、、、、。
36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先西后東。
37樓:淺醉微眠
這和首都的地理位置有關··
問個歷史問題~~~
38樓:匿名使用者
做這個選擇題一定要思考。
首先排除的是bc,
對於b因為對皇權最有抑制能力的是相權,但唐太宗不可能主動去削弱自己的權利,而且問的是科舉制度,這個選項不太沾邊了。
c明顯不對。科舉可以促進文化和科技發展,但不是最主要的作用,太宗完善科舉的目的也不是這個。
d這個選項值得注意,因為他在偷換概念。唐朝時候,傳統的權力階級勢力還是很大的,他們基本上是世襲的貴族。科舉考試,可以將大量的社會底層的平民吸收到**之中,來削弱世襲門閥的勢力。
但只能說是削弱了門閥地主階級的特權,並不能說是削弱所有顯貴的特權。
a是正確答案,讓更多的讀書人進入朝廷,第一吸收了大量人才,為國家所用;讓更多的人蔘與到你的統治之中去,分享利益,這樣你就鞏固了你的統治無疑,
39樓:袁崇煥替身
d更明顯啊 有個科舉考試 平民也可以當官
40樓:匿名使用者
封建不是說是落後,看是在哪個時代的,在唐朝封建是世界上最為先進的文明制度,也是在唐朝封建制度達到鼎盛,所以唐太宗這個舉措是有進步意義的;換而言之比如在明清時期那麼封建就成為阻礙時代和社會發展的制約因素了!
問個歷史問題
41樓:痞狼崽子
是的歷代藩祖1. 景勝(2023年-2023年)2. 定勝(2023年-2023年)
3. 綱勝(2023年-2023年)
4. 綱憲(2023年-2023年)被削減至15萬石5. 吉憲(2023年-2023年)
6. 宗憲(2023年-2023年)
7. 宗房(2023年-2023年)
8. 重定(2023年-2023年)
9. 治憲(2023年-2023年)
10. 治廣(2023年-2023年)
11. 齊定(2023年-2023年)
12. 齊憲(2023年-2023年)增封至18萬石13. 茂憲(2023年-2023年)被削減至14萬7千石
關於唐朝的歷史問題,唐朝歷史問題
不同意唐初的主要制度唐初所行制度,基本上沿用隋制,但在某些方面有所改進,因而比隋制更完善,更嚴密,進一步加強了 集權。唐初,的主要機構為三省 六部 一臺 五監 九寺。地方上實行州縣兩級制。太宗時,又在州之上設道,作為監察區。三省六部制三省為尚書省 門下省和中書省 隋稱內史省 職掌與隋制同。尚書省下設...
問歷史問題,問一個歷史問題
一個國家的強大不僅僅在於文化,還要看經濟,政治,社會狀態!你看到的資料說明朝的文化很強大,但並不一定說明國家強大!所以他會沒落!黑暗與閉關鎖國 指的是政治。統治者要照顧自己的利益壓制別人的利益,所以就黑暗和閉關鎖國,禁止國內民眾出國留學接觸外國人,產生夷化。超前科技文化 指的是科技文化。人要吃飯,當...
回答歷史問題
三。閱讀材來料回答問題自 1.事件 土爾扈特部東歸 清bai朝 2.他們衝 du破沙俄的阻截,歷盡艱 zhi險回國了 似乎dao只回來了5萬人,剩下的.很悲壯的 3.體現了我民族的民族凝聚力,向心力 體現了我國是由多民族共同建立的 體現了我國平等,團結,共同繁榮的民族精神 不對啊!是今年的高考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