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古詩翻譯,古詩《秋思》的翻譯

2022-09-18 20:16:31 字數 5495 閱讀 1364

1樓:

聞 雁韋應物故園眇何處? 歸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 高齋聞雁來。

聞 雁 韋應物賞析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韋應物由尚書比部員外郎出任滁州刺史。首夏離京,秋天到任。這首《聞雁》大約就是他抵滁後不久寫的。

這是一個秋天的雨夜。獨坐高齋的詩人在暗夜中聽著外面下個不停的淅淅瀝瀝的秋雨,益發感到夜的深沉、秋的淒寒和高齋的空寂。這樣一種蕭瑟悽寂的環境氣氛不免要觸動遠宦者的歸思。

韋應物家居長安,和滁州相隔兩千餘里。即使白天登樓引領遙望,也會有云山阻隔、歸路迢遞之感;暗夜沉沉,四望一片模糊,自然更不知其眇在何處了。故園的眇遠,本來就和歸思的悠長構成正比,再加上這漫漫長夜、綿綿秋雨,就更使這歸思無窮無已、悠然不盡了。

一、二兩句,上句以設問起,下句出以慨嘆,言外自含無限低徊悵惘之情。「方」字透出歸思正殷,為

三、四高齋聞雁作勢。

正當懷鄉之情不能自已的時候,獨坐高齋的詩人聽到了自遠而近的雁叫聲。這聲音在寂寥的秋雨之夜,顯得分外悽清,使得因思鄉而永夜不寐的詩人浮想聯翩,觸緒萬端,更加難以為懷了。詩寫到這裡,戛然而止,對「聞雁」而引起的感觸不著一字,留給讀者自己去涵詠玩索。

「歸思後乃說聞雁,其情自深。一倒轉說,則近人能之矣。」(沈德潛《高詩別裁》)

光從文字看,似乎詩中所抒寫的不過是遠宦思鄉之情。但滲透在全詩中的蕭瑟悽清情調和充溢在全詩中的秋聲秋意,卻使讀者隱隱約約感到在這「歸思」、「聞雁」的背後還隱現著時代亂離的面影,蘊含著詩人對時代社會的感受。

沈德潛說:「五言絕句,右丞之自然,太白之高妙,蘇州之古澹,併入化機」(《說詩晬語》)。古澹,確是韋應物五言絕句的風格特徵。

從這首《聞雁》可以看出,他是在保持絕句「意當含蓄,語務舂容」的特點的同時,有意識地運用古詩的句格、語言與表現手法,以構成一種高古澹遠的意境。詩句之間,避免過大的跳躍,語言也力求樸質自然而避免雕琢刻削,一、二兩句還雜以散文化的句式句法。這種風格,與白居易一派以淺易的語言抒寫日常生活情趣(如白居易的《問劉十九》),判然屬於兩途。

池鶴 【唐】白居易

高竹籠前無伴侶,亂群雞裡有風標。

低頭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

轉覺鸕鶿毛色下,苦嫌鸚鵡語聲嬌。

臨風一唳思何事?悵望青田雲水遙。

【賞析】

「高竹籠前無伴侶,亂群雞裡有風標。」這句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一個詞鶴立雞群。在高高的竹籠前找不到自己的知音,在庸俗的雞群還凸顯著自己的風度和節操。

「低頭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此句,從表面上看,是丹頂鶴害怕低下頭,頭上象徵高貴的標誌丹砂落下,晒翅的時候擔憂白色的毛色變得不好看。從意義上理解,應該還有一層:

低下頭,不僅僅擔憂高貴的標誌不再,還因為低頭本身就代表了屈服和卑微,和孤高的形象氣度相悖;「晒翅常疑白雪消」,這裡的白雪不僅僅是指毛色,更多的是保持一種聖潔的清白。由此,一個清高孤傲,而又不願意對世俗妥協的丹頂鶴形象便脫穎而出。

「轉覺鸕鶿毛色下,苦嫌鸚鵡語聲嬌。」轉眼四望,覺得鸕鶿毛色汙濁,徒有其表而又善於學舌的鸚鵡太嬌弱,這兩者不僅形象氣質欠佳,而且善於侍奉討好主人,完全沒有自己的自由和主見,更不要說具備一副錚錚的傲骨了。

「臨風一唳思何事,悵望青田雲水遙」。沒有知音賞,沒有主人的青睞,只是在囚籠里長唳,惆悵的望向遠方,那遙不可及的雲水之鄉才是夢想的天堂。丹頂鶴所思的,不僅僅是寶貴的自由,還有知音的賞識,和對自己理想抱負不能實現的苦悶,但又希望保持自己孤高的品格和非凡的氣質才華,將來能鶴唳雲端,展翅沖天。

本詩也可以說是作者託物言志,以物寓人。

迎燕 【宋】葛天民

咫尺春三月, 尋常百姓家。

為迎新燕入, 不下舊簾遮。

翅溼沾微雨, 泥香帶落花。

巢成雛長大, 相伴過年華。

【賞析】

燕子秋去春來,巢於簷下,民間視為吉祥物。「尋常百姓家」即借鑑劉禹錫的「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正因為燕子不嫌貧愛富、趨炎附勢,主人也「不下舊時簾」,熱情的迎接燕子的歸來。

古詩中燕子往往象徵著幸福的生活。它們雙宿雙飛,本詩中的燕子也在主人的簷下幸福的生活。燕子的自由自在,正是詩人隱居生活的反映;燕子之樂,足見詩人之樂。

詩歌生動的描繪了燕子的生活習性,表達了燕子與老百姓的深厚情誼。

2樓:匿名使用者

聞雁 韋應物

故園眇何處?歸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齋聞雁來。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韋應物由尚書比部員外郎出任滁州刺史。首夏離京,秋天到任。這首《聞雁》大約就是他抵滁後不久寫的。

這是一個秋天的雨夜。獨坐高齋的詩人在暗夜中聽著外面下個不停的淅淅瀝瀝的秋雨,益發感到夜的深沉、秋的淒寒和高齋的空寂。這樣一種蕭瑟悽寂的環境氣氛不免要觸動遠宦者的歸思。

韋應物家居長安,和滁州相隔兩千餘里。即使白天登樓引領遙望,也會有云山阻隔、歸路迢遞之感;暗夜沉沉,四望一片模糊,自然更不知其眇在何處了。故園的眇遠,本來就和歸思的悠長構成正比,再加上這漫漫長夜、綿綿秋雨,就更使這歸思無窮無已、悠然不盡了。

一、二兩句,上句以設問起,下句出以慨嘆,言外自含無限低徊悵惘之情。「方」字透出歸思正殷,為

三、四高齋聞雁作勢。

正當懷鄉之情不能自已的時候,獨坐高齋的詩人聽到了自遠而近的雁叫聲。這聲音在寂寥的秋雨之夜,顯得分外悽清,使得因思鄉而永夜不寐的詩人浮想聯翩,觸緒萬端,更加難以為懷了。詩寫到這裡,戛然而止,對「聞雁」而引起的感觸不著一字,留給讀者自己去涵詠玩索。

「歸思後乃說聞雁,其情自深。一倒轉說,則近人能之矣。」(沈德潛《高詩別裁》)

光從文字看,似乎詩中所抒寫的不過是遠宦思鄉之情。但滲透在全詩中的蕭瑟悽清情調和充溢在全詩中的秋聲秋意,卻使讀者隱隱約約感到在這「歸思」、「聞雁」的背後還隱現著時代亂離的面影,蘊含著詩人對時代社會的感受。

沈德潛說:「五言絕句,右丞之自然,太白之高妙,蘇州之古澹,併入化機」(《說詩晬語》)。古澹,確是韋應物五言絕句的風格特徵。

從這首《聞雁》可以看出,他是在保持絕句「意當含蓄,語務舂容」的特點的同時,有意識地運用古詩的句格、語言與表現手法,以構成一種高古澹遠的意境。詩句之間,避免過大的跳躍,語言也力求樸質自然而避免雕琢刻削,一、二兩句還雜以散文化的句式句法。這種風格,與白居易一派以淺易的語言抒寫日常生活情趣(如白居易的《問劉十九》),判然屬於兩途。

池鶴【唐】白居易

高竹籠前無伴侶,亂群雞裡有風標。

低頭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

轉覺鸕鶿毛色下,苦嫌鸚鵡語聲嬌。

臨風一唳思何事?悵望青田雲水遙。

【賞析】

這是一隻被囚的鶴,它的品格和儀表與眾不同(鶴立雞群),不會像鸕鶿那樣侍奉權貴,也不會像鸚鵡那樣討好別人。鶴的鳴聲美。漢以後,詩文中常以「鳴鶴」或「鶴鳴」喻君子。

本詩借物抒懷,以囚鶴自喻,一個「悵」字,表現了詩人對仕宦生活的厭倦和無奈,表達了詩人對歸隱生活的嚮往。

當時詩人被貶江州司馬,開始「吏隱」,在廬山建草堂,思想從「兼濟天下」轉向「獨善其身」,閒適、傷感的詩漸多 。迎燕

【宋】葛天民

咫尺春三月, 尋常百姓家。

為迎新燕入, 不下舊簾遮。

翅溼沾微雨, 泥香帶落花。

巢成雛長大, 相伴過年華。

【賞析】

燕子秋去春來,巢於簷下,民間視為吉祥物。「尋常百姓家」即借鑑劉禹錫的「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正因為燕子不嫌貧愛富、趨炎附勢,主人也「不下舊時簾」,熱情的迎接燕子的歸來。

古詩中燕子往往象徵著幸福的生活。它們雙宿雙飛,本詩中的燕子也在主人的簷下幸福的生活。燕子的自由自在,正是詩人隱居生活的反映;燕子之樂,足見詩人之樂。

詩歌生動的描繪了燕子的生活習性,表達了燕子與老百姓的深厚情誼。

3樓:井付友全婉

早寒江上有懷

木落雁南渡,

北風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

遙隔楚雲端。

鄉淚客中盡,

孤帆天際看。

迷津欲有問,

平海夕漫漫。

白話譯文:

草木枯黃凋零了,陣陣鴻雁飛向南,

北風呼嘯刮不停,一江秋水一江寒。

家鄉是那鹿行山,茅廬就在襄水灣,

遙望遠方的楚地,楚地茫茫在雲端。

思鄉眼淚已流盡,客旅生活多辛酸,

孤帆遠方在天際,此情此景不堪看。

我想找人問一問,迷路渡口在哪邊?

暮色蒼茫無所見,只見江海水漫漫。

4樓:敬姮狄清妙

王維--王維《隴頭吟》圖

長安少年遊俠客,夜上戍樓看太白①。

隴頭明月迥臨關,隴上行人夜吹笛。

關西老將不勝愁,駐馬聽之雙淚流。

身經大小百餘戰,麾下偏裨萬戶侯。

蘇武才為典屬國②,節旄空盡海西頭。

一位充滿遊俠豪氣的長安少年夜登戍樓觀察「太白」(金星)的星象,渴望躍躍欲試、建立邊功。悽清的月夜,荒涼的邊塞,在這裡服役的「隴上行人」正在用嗚咽的笛聲寄託自己的愁思。如果說,長安少年頭腦裡裝的是幻想;那麼,隴上行人親自經受的便是現實:

兩者的差別何等懸殊!聽笛的關西老將身經大小百餘戰,曾建立過累累軍功,然而老將立功之後又如何呢?部下的偏裨副將,有的已成了萬戶侯,而他卻沉淪邊塞!

關西老將聞笛駐馬而不禁淚流,這當中包含了多少辛酸苦辣!蘇武出使匈奴被留,在北海邊上持節牧羊十九年,以致符節上的旄繐都落盡了,如此盡忠於朝廷,報效於國家,回來以後,也不過只做了個典屬國那樣的小官。

語文古詩翻譯

5樓:周振英犁辛

泰山呵,你究竟有多麼巨集偉壯麗?你既挺拔蒼翠,又橫跨齊魯兩地。造物者給你,集中了瑰麗和神奇,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

望層層雲氣升騰,令人胸懷盪滌,看歸鳥迴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有朝一日,我總要登上你的絕頂,把周圍矮小的群山們,一覽無遺!

故國淪亡,唯有山河依舊

。春光寂寞,荒城草木叢生。

感傷時局,見花難禁涕淚

。悵恨別離,鳥鳴每每驚心。

愁看烽火,早有陽春三月

。一信萬金,家中音訊難得。

愁緒纏繞,白髮愈搔愈短

。頭髮稀少,幾乎不能插簪。

古詩《秋思》的翻譯

6樓:匿名使用者

一、《秋思》譯文:

一年一度的秋風,又吹到了洛陽城中,身居洛陽城內的遊子,不知家鄉的親人怎麼樣了;

寫封家書問候平安,要說的話太多了,又不知從何說起。

信寫好了,又擔心匆匆中沒有把自己想要說的話寫完;

當捎信人出發時,又拆開信封,再還給他。

二、原文:

《秋思》

(唐 ) 張籍

洛陽城裡見秋風,

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

行人臨發又開封。

三、作品賞析:

盛唐絕句,多寓情於景,情景交融,較少敘事成分;到了中唐,敘事成分逐漸增多,日常生活情事往往成為絕句的習見題材,風格也由盛唐的雄渾高華、富於浪漫氣息轉向寫實。張籍這首《秋思》寓情於事,藉助日常生活中一個富於包孕的片斷——寄家書時的思想活動和行動細節,非常真切細膩地表達了作客他鄉的人對家鄉親人的深切懷念。

四、作者簡介: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祖籍吳郡(今江蘇蘇州),生長在和州(今安徽和縣),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長於樂府詩,與王建齊名,並稱「張王樂府」。他的五言詩和近體詩,有些亦不乏深意。

著名詩篇有《徵婦怨》《採蓮曲》《江南曲》

解釋翻譯古詩,解釋翻譯古詩

白居易的晚燕 百鳥都哺育完雛兒了,只有秋燕姍姍來遲。離社日已經很近了,銜泥來是什麼意思呢?不知道時節已經晚了,白費那麼多力氣。人之間的事情也是如此,不僅僅是燕子築巢。百鳥都哺育完雛兒了,只有秋燕姍姍來遲。離社日已經很近了,銜泥來是什麼意思呢?不知道時節已經晚了,白費那麼多力氣。人之間的事情也是如此,...

求古詩翻譯,求一篇古詩翻譯

唐代中後期女詩人鮑君徽作品 關山月 高高秋月明,北照遼陽城。塞迥光初滿,風多暈更生。徵人望鄉思,戰馬聞鼙驚。朔風悲邊草,胡沙暗虜營。霜凝匣中劍,風憊原上旌。早晚謁金闕,不聞刁斗聲詞語部分註釋 遼陽 曾為縣名 府名 路名 行省名。今為市名。泛指今遼陽市一帶地方。塞迥 邊塞迂迴。暈 月暈。鞞聲 鞞鼓的聲...

幾首古詩的翻譯。翻譯古詩詞一首

次北固山下。遊客路過蒼蒼的北固山下,船兒泛著湛藍的江水向前。春潮正漲兩岸江面更寬闊,順風行船恰好把帆兒高懸。紅日衝破殘夜從海上升起,江上春早年底就春風拂面。寄去的家書不知何時到達,請問歸雁幾時飛到洛陽邊。赤壁浣溪沙。旅客要走的道路呀,正從青青北固山向遠方伸展。江上碧波盪漾,我正好乘船向前。潮水 與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