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戚或餘悲出自哪篇文章,「親戚或餘悲,他人亦已歌」是什麼意思

2022-12-20 08:31:03 字數 6179 閱讀 2773

1樓:拈花永寂

魯迅的《紀念劉和珍君》 還有:

這是陶潛所作的《輓歌》中的四句,意思是,親戚們有的餘哀未盡,別的人又已經唱起歌來了。人死了有什麼可說的,不過是寄託軀體于山陵,(最後)和山陵同化而已。山阿,山陵。

親戚或餘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託體同山阿《似輓歌辭三首》第三首是:

荒草何茫茫,白楊亦蕭蕭。

嚴霜九月中,送我出遠郊。

四面無人居,高墳正蕉嶢。

馬為仰天鳴,風為自蕭條。

幽室一已閉,千年不復朝。

千年不復朝,賢達無奈何。

向來相送人,各自還其家。

親戚或餘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託體同山阿。

這首詩通篇寫送葬下葬的過程,突出寫了送葬者。把墓地的環境、氣份寫得歷歷在目,把送葬者的表現也寫得合情合理。最後說:

「死去何所道,託體同山阿。」意思是說人死後還有什麼好說的呢,把屍體託付給大自然,化作大山腳下的一杯土,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平民百姓,誰也無可奈何這樣的命運。陶淵明這樣豁達是空前的。

2樓:普美如來

這是陶潛所作的《輓歌》中的四句,意思是,親戚們有的餘哀未盡,別的人又已經唱起歌來了。人死了有什麼可說的,不過是寄託軀體于山陵,(最後)和山陵同化而已。山阿,山陵。

後來魯迅先生在他的文章《紀念劉和珍君》中也引用過此詩。

《似輓歌辭三首》第三首是:

荒草何茫茫,白楊亦蕭蕭。

嚴霜九月中,送我出遠郊。

四面無人居,高墳正蕉嶢。

馬為仰天鳴,風為自蕭條。

幽室一已閉,千年不復朝。

千年不復朝,賢達無奈何。

向來相送人,各自還其家。

親戚或餘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託體同山阿。

3樓:匿名使用者

親戚或餘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託體同山阿 ,出自陶潛所作的《輓歌》

誰知道陶淵明的詩「親戚或餘悲-----」的出處

4樓:盤藹葷綠凝

《輓歌詩》

陶淵明荒草何茫茫,白楊亦蕭蕭

。嚴霜九月中,送我出遠郊。四面無人居,高墳正嶕(山堯)。

馬為仰天鳴,風為自蕭條。幽室一已閉,千年不復朝。千年不復朝,賢達無奈何。

向來相送人,各自還其家。親戚或餘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託體同山阿

。【說明】

輓歌就是喪葬歌,傳說最初是拖引柩車的人所唱,所以叫輓歌。陶淵明《輓歌詩》共三首,是他生前自挽之詞。他卒於宋文帝元嘉四年(四二七)十一月,詩中說「嚴霜九月中」,是他死前兩個月寫的。

除了這三首詩外,還有一篇《自祭文》,都是他最後的作品。這裡選的一首是原詩的第三首。

這首詩表現了他對「死」的達**法。死有什麼了不起,不過是把骸骨託之山陵罷了,這原是一種自然物質的變化。同樣在《自祭文》中說:

「人生實難,死如之何!」都表現了他倔強的視死如歸的精神。

「親戚或餘悲,他人亦已歌」是什麼意思.?

5樓:王老師**解答

親戚們有的餘哀未盡,別的人又已經唱起歌來了。人死了有什麼可說的,不過是寄託軀體于山陵,和山陵同化而已。

出自:陶淵明·東晉《輓歌》

或餘悲:也許有些人還有悲傷。亦已歌:也開始唱歌了。

魏晉南北朝文學是典型的亂世文學。作家們既要適應戰亂,又要適應改朝換代,一人前後屬於兩個朝代甚至三個朝代的情況很多見。

敏感的作家們在戰亂中最容易感受人生的短促,生命的脆弱,命運的難卜,禍福的無常,以及個人的無能為力,從而形成文學的悲劇性基調,以及作為悲劇性基調之補償的放達,後者往往表現為及時行樂或沉迷聲色。

6樓:金牛咲

意思是:親戚或許還悲哀,他人早忘已歡唱。

出自東晉陶淵明《擬輓歌辭三首(其三)》,原文為:

荒草何茫茫,白楊亦蕭蕭。嚴霜九月中,送我出遠郊。四面無人居,高墳正嶕嶢。

馬為仰天鳴,風為自蕭條。幽室一已閉,千年不復朝。千年不復朝,賢達無奈何。

向來相送人,各自還其家。親戚或餘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託體同山阿。

譯文:茫茫荒野草枯黃,蕭瑟秋風抖白楊。已是寒霜九月中。親人送我遠郊葬。四周寂寞無人煙,墳墓高高甚淒涼。

馬為仰天長悲鳴,風為蕭瑟作哀響。墓穴已閉成幽暗,永遠不能見曙光。永遠不能見曙光,賢達同樣此下場。

剛才送葬那些人,各自還家入其房。親戚或許還悲哀,他人早忘已歡唱。死去還有何話講,寄託此身在山岡。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陶淵明一生究竟只活了五十幾歲(梁啟超、古直兩家之說)還是活到六十三歲(《宋書·本傳》及顏延之《陶徵士誄》),至今尚有爭議;因而這一組自挽的《擬輓歌辭三首》是否臨終前絕筆也就有了分歧意見。

至於具體的寫作時間,由於《自祭文》明言時間為宋文帝元嘉四年(427年)九月,而自輓詩的第三首開頭四句說的「荒草何茫茫,白楊亦蕭蕭,嚴霜九月中,送我出遠郊」與《自祭文》時令全同,因此把這三首自輓詩定為作者臨終前的絕筆,當作於陶淵明逝世前兩個月。

思想主題:

這首詩是寫下葬的情形。詩人對下葬後的幽冥世界不猜測,也認為賢達也不能逃避死亡,與當時追求神仙得道的風氣迥異。

全詩藝術構思極有新意,以形象化的語言設想自己離開人世之後發生的主客觀情狀,表現了詩人對生死極其坦然的態度,又安慰親友不必過於悲傷,顯示了他極其明徹達觀的思想。

作者簡介:

陶淵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潛,私諡「靖節」,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有《陶淵明集》。

陶淵明的田園詩數量最多,成就最高。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其詩充分表現了詩人守志不阿的高尚節操;充分表現了詩人對淳樸的田園生活的熱愛,對勞動的認識和對勞動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現了詩人對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嚮往。

7樓:匿名使用者

親戚或餘悲……託體同山阿:這是陶潛所作的《輓歌》中的四句,意思是,親戚們有的餘哀未盡,別的人又已經唱起歌來了。人死了有什麼可說的,不過是寄託軀體于山陵,(最後)和山陵同化而已。

山阿,山陵。

親戚或餘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託體同山阿似輓歌辭三首》第三首是:

荒草何茫茫,白楊亦蕭蕭。

嚴霜九月中,送我出遠郊。

四面無人居,高墳正蕉嶢。

馬為仰天鳴,風為自蕭條。

幽室一已閉,千年不復朝。

千年不復朝,賢達無奈何。

向來相送人,各自還其家。

親戚或餘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託體同山阿。

這首詩通篇寫送葬下葬的過程,突出寫了送葬者。把墓地的環境、氣份寫得歷歷在目,把送葬者的表現也寫得合情合理。最後說:

「死去何所道,託體同山阿。」意思是說人死後還有什麼好說的呢,把屍體託付給大自然,化作大山腳下的一杯土,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平民百姓,誰也無可奈何這樣的命運。陶淵明這樣豁達是空前的。

8樓:薄荷糖女孩

親戚們有的餘哀未盡,別的人又已經唱起歌來了,死的人有什麼可說的,不過是寄託軀體于山凌和山嶺通化而已

9樓:小龍蝦

這句話的意思是親戚有些人還在悲傷,其他人已經在放聲唱歌了。

誰知道陶淵明的詩「親戚或餘悲-----」的出處

10樓:匿名使用者

《輓歌詩》

陶淵明荒草何茫茫,白楊亦蕭蕭 。嚴霜九月中,送我出遠郊。四面無人居,高墳正嶕(山堯)。

馬為仰天鳴,風為自蕭條。幽室一已閉,千年不復朝。千年不復朝,賢達無奈何。

向來相送人,各自還其家。親戚或餘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託體同山阿 。

【說明】

輓歌就是喪葬歌,傳說最初是拖引柩車的人所唱,所以叫輓歌。陶淵明《輓歌詩》共三首,是他生前自挽之詞。他卒於宋文帝元嘉四年(四二七)十一月,詩中說「嚴霜九月中」,是他死前兩個月寫的。

除了這三首詩外,還有一篇《自祭文》,都是他最後的作品。這裡選的一首是原詩的第三首。

這首詩表現了他對「死」的達**法。死有什麼了不起,不過是把骸骨託之山陵罷了,這原是一種自然物質的變化。同樣在《自祭文》中說:

「人生實難,死如之何!」都表現了他倔強的視死如歸的精神。

11樓:匿名使用者

親戚或餘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託體同山阿

《輓歌》中的四句

12樓:超級國王

親戚或餘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託體同山阿

親戚或餘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託體同山阿出自哪首詩

13樓:您輸入了違法字

擬輓歌辭三首其三

魏晉:陶淵明

荒草何茫茫,白楊亦蕭蕭。

嚴霜九月中,送我出遠郊。

四面無人居,高墳正嶣嶢。

馬為仰天鳴,風為自蕭條。

幽室一已閉,千年不復朝。

千年不復朝,賢達無奈何。

向來相送人,各自還其家。

親戚或餘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託體同山阿。

譯文茫茫荒野草枯黃,蕭瑟秋風抖白楊。

已是寒霜九月中。親人送我遠郊葬。

四周寂寞無人煙,墳墓高高甚淒涼。

馬為仰天長悲鳴,風為蕭瑟作哀響。

墓穴已閉成幽暗,永遠不能見曙光。

永遠不能見曙光,賢達同樣此下場。

剛才送葬那些人,各自還家入其房。

親戚或許還悲哀,他人早忘已歡唱。

死去還有何話講,寄託此身在山岡。

14樓:匿名使用者

親戚或餘悲……託體同山阿:這是陶潛所作的《輓歌》中的四句,意思是,親戚們有的餘哀未盡,別的人又已經唱起歌來了。人死了有什麼可說的,不過是寄託軀體于山陵,(最後)和山陵同化而已。

山阿,山陵。

親戚或餘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託體同山阿似輓歌辭三首》第三首是:

荒草何茫茫,白楊亦蕭蕭。

嚴霜九月中,送我出遠郊。

四面無人居,高墳正蕉嶢。

馬為仰天鳴,風為自蕭條。

幽室一已閉,千年不復朝。

千年不復朝,賢達無奈何。

向來相送人,各自還其家。

親戚或餘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託體同山阿。

這首詩通篇寫送葬下葬的過程,突出寫了送葬者。把墓地的環境、氣份寫得歷歷在目,把送葬者的表現也寫得合情合理。最後說:

「死去何所道,託體同山阿。」意思是說人死後還有什麼好說的呢,把屍體託付給大自然,化作大山腳下的一杯土,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平民百姓,誰也無可奈何這樣的命運。陶淵明這樣豁達是空前的。

15樓:匿名使用者

陶淵明所作的《輓歌》中的四句

親戚或餘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託體同山阿,魯迅用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16樓:愛做作業的學生

意思是:親戚或許還悲哀,他人早忘已歡唱。死去還有何話講,寄託此身在山岡。

原文:荒草何茫茫,白楊亦蕭蕭。嚴霜九月中,送我出遠郊。四面無人居,高墳正嶕嶢。馬為仰天鳴,風為自蕭條。幽室一已閉,千年不復朝。

千年不復朝,賢達無奈何。向來相送人,各自還其家。親戚或餘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託體同山阿。

譯文:茫茫荒野草枯黃,蕭瑟秋風抖白楊。已是寒霜九月中。

親人送我遠郊葬。四周寂寞無人煙,墳墓高高甚淒涼。馬為仰天長悲鳴,風為蕭瑟作哀響。

墓穴已閉成幽暗,永遠不能見曙光。

永遠不能見曙光,賢達同樣此下場。剛才送葬那些人,各自還家入其房。親戚或許還悲哀,他人早忘已歡唱。死去還有何話講,寄託此身在山岡。

出處:《陶淵明集》——宋·陶淵明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陶淵明一生究竟只活了五十幾歲(梁啟超、古直兩家之說)還是活到六十三歲(《宋書·本傳》及顏延之《陶徵士誄》),至今尚有爭議;因而這一組自挽的《擬輓歌辭三首》是否臨終前絕筆也就有了分歧意見。

逯欽立在《陶淵明事蹟詩文系年》中就持非臨終絕筆說,認為陶活了六十三歲,而在五十一歲時大病幾乎死去,《擬輓歌辭三首》就是這時寫的。而吳小如認為,這三首自輓詩是陶淵明在大病之中,至少認為自己即將死去時寫的。

至於具體的寫作時間,由於《自祭文》明言「歲惟丁卯,律中無射」,即宋文帝元嘉四年(427年)九月,而自輓詩的第三首開頭四句說的「荒草何茫茫,白楊亦蕭蕭,嚴霜九月中,送我出遠郊」竟與《自祭文》時令全同,倘自輓詩寫作在前,就太巧合了。因此把這三首自輓詩定為作者臨終前的絕筆,當作於陶淵明逝世前兩個月。

悲秋詩句或詞

秋聲萬戶竹,寒色五陵鬆。唐 李頎 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唐 王昌齡 長信秋詞五首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唐 劉長卿 遊休禪師雙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風江上寒。唐 孟浩然 早寒江上有懷 秋色無遠近,出門盡寒山。唐 李白 贈廬司戶 雨色秋來寒,風嚴清江爽。唐 李白 酬裴侍御對雨感時見贈...

餘秋雨收藏昨天一文收錄在哪本書裡面或出自

出自餘秋雨 洞庭一角 求餘秋雨經典散文中的名句 5 人世間最有吸引力的,莫過於一群活得很自在的人發出的生命訊號。這種訊號是磁,是蜜,是渦卷方圓的魔井。沒有一個人能夠擺脫這種渦卷,沒有一個人能夠面對著它們而保持平靜。其實,誰都是涉小的。無數涉小的組合,才成偉大的氣象。我們對這個世界,知道的還實在太少。...

求出自詩經或楚辭的男孩名字,求出自詩經或楚辭的男孩 女孩 名字

詩經有名的就沒幾首,取出來又顯得俗氣。不如在鳳求凰裡找。鳳求凰 司馬相如 鳳兮鳳兮歸故鄉,遨遊四海求其凰。時未遇兮無所將,何悟今兮升斯堂!有豔淑女在閨房,室邇人遐毒我腸。何緣交頸為鴛鴦,胡頡頏兮共翱翔!凰兮凰兮從我棲,得託孳尾永為妃。交情通意心和諧,中夜相從知者誰?雙翼俱起翻高飛,無感我思使餘悲。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