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各種食俗
最早出現的端午時食,應屬西漢的「梟羹」。《史記》「武帝本紀」注引如淳言:「漢使東郡送梟,五月五日為梟羹以賜百官。
以惡鳥,故食之」。大約因為梟不易捕捉,所以吃梟羹的習俗並沒有持續下來。銼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東漢就已出現。
一直要到晉朝,粽子才成為端午的應節食品。《風土記》:「五月五日,與夏至同,……先此二節一日,又以菰葉裹黏米,雜以粟,以淳濃灰汁煮之令熟。
」同時又有另一種端午節食,稱為「龜」也只在晉朝曇花一現,隨即銷聲匿跡。只有《風土記》中稱為「角黍」的粽子,因為附會在屈原的傳說上,千百年來,成為最受人歡迎的端午節食。
吃粽子「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
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這是舊時流行甚廣的一首描寫過端午節的民謠。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端午節的習俗大同小異,而端午節吃粽子,古往今來,中國各地都一樣。
如今的粽子更是多種多樣,璀璨紛呈。現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殼包糯米,但內含的花色則根據各地特產和風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圓粽、肉粽、水晶粽、蓮蓉粽、蜜餞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鹹蛋粽等等。
飲雄黃酒
端午飲雄黃酒的習俗,從前在長江流域地區極為盛行。古語曾說 「飲了雄黃酒,病魔都遠走」。雄黃是一種礦物質,俗稱「雞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並含有汞,有毒。
一般飲用的雄黃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釀的黃酒里加入微量雄黃而成,無純飲的。雄黃酒有殺菌驅蟲解五毒的功效,中醫還用來治**病。在沒有碘酒之類消毒劑的古代,用雄黃泡酒,可以祛毒解癢。
未到喝酒年齡的小孩子,大人則給他們的額頭、耳鼻、手足心等處塗抹上雄黃酒,意在消毒防病,蟲豸不叮。
吃五黃江浙一帶有端午節吃「五黃」的習俗。五黃指黃瓜、黃鱔、黃魚、鹹鴨蛋黃、雄黃酒。此外浙北端午節還吃豆腐。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是什麼
2樓:古今天下聞
端午的習俗、來歷,吃粽子的節日。
3樓:腳滑的畫畫
端午節過節時間在農曆五月初五,節日習俗,划龍舟,吃粽子。
4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端午節的來歷曾經有一位詩人捨身救國所以才有的這個節日,每到這天所有人都會包粽子,一家人團聚。
5樓:匿名使用者
掛菖蒲,喝雄黃酒。端午節為叫端陽節、午日節、五日節。端午節是記念屈原的。端午節是農曆五月初五
6樓:匿名使用者
因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端午節抱石跳汨羅江自盡,後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個別地方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
7樓:飄渺玄心
端午節你就會想到吃粽子 以及划龍舟。那麼這些傳統專案顯然是為了紀念我們偉大的詩人屈原,他的一生顛沛流離,投汨羅江自盡,後來為了紀念他,人們就向汨羅江投入大量粽子以及其她食物來表達對他的思念之情。
8樓:dear鹿小八
習俗:吃粽子,划龍舟,掛艾草,走百病……
端午節有哪些習俗?
端午節的習俗。
9樓:**隨身吧
一、賽龍舟
端午節的來歷,有好幾種說法,我們最熟悉的一種,就是紀念屈原。
傳說五月初五這天,屈原跳進汨羅江後,當地的老百姓聞訊後,大家就馬上划船過來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也沒發現屈原的屍體。那天恰逢下雨,湖上的小船就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邊。當其他人知道這件事情後,也都冒雨前來,爭相划船到洞庭湖上來。
為了寄託大家對屈原的哀思,此後就逐漸發展為龍舟競賽。
二、吃粽子
端午節的節日食品,就是粽子。吃粽子的傳說,和賽龍舟一樣,都是為了紀念屈原。
傳說屈原於五月初五日投汨羅江後,被水中蛟龍所困,人們哀憫同情屈原,每到這一天的時候,就將五色絲的粽子投入江中,以驅趕蛟龍。後來,粽子便成了最受人們歡迎的端午節食品。
三、懸掛鍾馗像
在江淮地區,每到端午節,都有家家懸掛鍾馗像的習俗,用以鎮宅驅邪。
四、掛艾草、菖蒲、榕枝,祈求平安
在端午節期間,民間還有在門口掛艾草、菖蒲、榕枝的習俗。
艾草大家都很熟悉,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草藥,鍼灸裡的灸法,就是以艾草作為主要成分,放在穴位上進行灼燒來治病,把它插在門口,也可以使身體健康;菖蒲,被老百姓視為百陽之氣,插在門口上,可以避邪;門口掛榕枝的寓意是使身體矯健,百病不生。
還有的地方是掛石榴、胡蒜、山丹,都是寄託人們對平安、健康的美好願望。
五、戴長命縷,保佑安康
端午節的另一個重要習俗,就是戴長命縷,也稱續命縷、續命絲、長壽線、延年縷等。
長命縷一般用五種顏色的線搓成彩色線繩,或者做出各種形狀的小飾品,在端午節的那一天,掛在小孩子的手腕、腳腕,或者脖子上,據說可以避災除病,保佑安康,益壽延年。
六、戴香包,防病健身
香包,又稱香囊、香袋、荷包等,有用五色絲線纏成的,也有用碎布做成的,裡面可以裝上各種香料,比如一些中草藥,還有茶葉、荷花等等,然後佩戴於胸前,香味撲鼻,還可以防病健身。
因為戴香包老少皆宜,深受人們喜愛,現在的香包做得越來越精緻,已經成為端午節特有的民間工藝品。
七、飲雄黃酒,防毒避邪
端午節飲雄黃酒的來歷,也與屈原有關。
傳說屈原投江以後,人們為了不讓蛟龍吃掉屈原的遺體,就紛紛往江裡拋入粽子。有一位老醫生,將一罈雄黃酒倒入江中,說是可以藥暈蛟龍。過了不久,水面上果然浮起一條蛟龍。
人們於是就把蛟龍拖到岸邊,抽筋剝皮,把龍筋纏在孩子們的脖子和手腕上,然後用雄黃酒塗抹在小孩兒的耳、鼻、額頭、手、足等處,希望孩子們能夠免受蟲、蛇的傷害。
八、採百藥,防禦疾病
採百藥,也叫「採百草」。農曆五月,正是天氣炎熱,疾病多發的季節,很多毒蛇害蟲都開始繁殖活躍起來,很容易給人帶來傷害。
於是,為了抵禦疾病,康健身體,人們在端午到來之時,就開始遍尋百草,採集藥材,然後將這些藥材用於飲食、沐浴、薰煙,或者當作門飾,以防禦各種疾病。
端午節的習俗
10樓:匿名使用者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五月節、五日節......在春秋之前端午節是祛病防疫的節日,後因愛國詩人屈原在此日殉國明志而演變成中國漢族人民祭奠屈原 [1] 以及緬懷華夏民族高潔情懷的節日,沿襲至今,屈原之名流芳百世,愛國精神也傳播至華夏各地。
但有例外,東吳一帶的端午節歷來不紀念屈原,而是紀念五月五日被投入大江的伍子胥,且吳越地區以龍舟競渡及在此日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更是早於春秋很久。
端午節的習俗有什麼?
11樓:發哥的粉條
吃粽子,賽龍舟,掛艾葉,喝雄黃酒!還有的地方做一種裝有艾草的小香囊!不知道你滿不滿意!
12樓:波珈藍志
比如說:女兒回孃家,掛鐘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
13樓:
不同地區風俗略有差異,主要是吃粽子、賽龍舟,還有插艾草、綁五彩線等!
14樓:
賽龍舟吃粽子
佩香囊懸艾葉菖蒲
端午節的風俗?
15樓:四套領導班子
說到我國的端午節為何要包粽子吃呢?其實我們的祖先很早學會用火熟食,以大葉植物葉片包裹食物放在火中煨熟或是扔進沸水中煮熟剝葉而食,曾是一種廣泛存在的食俗,它通常發生在大葉植物分佈普遍的南方,同在新砍的竹筒中貯米加水,置火上燒烤成熟食一樣,屬於南方稻作民族製作食物的古老方法,還有就是五月節也稱「夏至節日食粽,周處謂為角黍,人並以新竹為筒粽」。北方角黍已與南方筒粽統稱為粽,它們曾都是端午節的祭祀用品,南北朝時被用來紀念屈原。
及至唐代,北方的黍漸漸為糯米代替,一直流傳到現在的端午節吃粽子的民俗文化了。這也是為什麼端午節要包粽子的風俗習慣了。
16樓:小思帶你看娛樂
品味中華風俗節日——端午節的習俗
17樓:談愛太假
端午節風俗很多,有: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門前掛艾草菖蒲,佩戴香包香囊等。
端午節是每年的五月初五,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18樓:小青春
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是中國的四大節日之一,在那一天,我們祭祖先划龍舟包粽子。有孩子的家庭還要給孩子做上漂亮好看的隨身掛件,寓意著新年有新的氣象,能避過很多災禍。
19樓:堂芬
端午節是用來祭拜屈原的,主要活動有:吃粽子, 划船
20樓:凡塵修士
紀念愛國者屈原,吃粽子賽龍舟。
關於端午節習俗
21樓:生活達人曉紅
1、包粽子,這是端午節必須吃的一種特殊美食,家家戶戶都以這種方式來個端午節。
2、煮鹹鴨蛋,煮大蒜,這是我們最常見的習俗。
3、有些地方家家戶戶門上都掛上樹枝葫蘆等。說是葫蘆的寓意是福祿,葫蘆還可以聚財避邪。
4、栓五色絲線,大多數的地方,端午節當天,大人小孩兒手上都要帶上五色線。
5、佩香囊,香囊內一般都是裝一些具有芳香開竅的中草藥,有清香、驅蟲、避瘟、防病的功效,掛在脖子上。
6、俗語「五月端午染指甲,蠍子蟲子不咬娃」。端午節當天染指甲,可以去掉各種毒的侵蝕,這個習俗不普遍,只是個別地方的習俗。
7、賽龍舟,一般都是一些南方地區比較流行,一直到現在,都成了一種文化的傳承。
8、據《康熙大興縣誌》記載,端午節這一天少女要「佩靈符,簪榴花」,因此又名「女兒節」。
9、端午節當天,一些江南的風俗,要在屋內焚燒蒼朮、白芷、芸香,再點上蚊香,薰得煙霧騰騰,用以辟邪去毒。
10、門上掛艾草,可以驅趕蚊蟲
擴充套件資料:
1、端午食粽。端午食粽是端午節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每到端午節前夕,廳堂裡妯娌婆媳團團圍坐,或者就在彈石路邊,小藤椅幾張圍攏來,滿目青綠的箬葉,糯米的晶瑩,傍晚,就飄來了香氣,還有要好鄉鄰互相端碗送去,交流各家手藝,味道鹹淡,賣相如何,這是現代人生活裡難得的悠遠古風,是蘇州人津津樂道的佐餐美食。
2、鬥草遊戲。所謂鬥草,一種是互答花草名,《紅樓夢》中就有這樣的記載:「這一個說『我有觀音柳』,那一個說『我有羅漢松』;那一個又說『我有君子竹』,這一個又說『我有美人蕉……」如此迴圈比答,誰能答到最後為勝。
3、佩戴長命縷。長命縷由紅、黃、藍、白、黑五種顏色的線編織而成,這種長命縷通常都會編織得很長,以表達人們對健康長壽的渴望。同時五色也代表了五方之神,也有向神靈祈福的意願在內。
22樓:生活小黃導師
一、賽龍舟
端午節的來歷,有好幾種說法,我們最熟悉的一種,就是紀念屈原。
傳說五月初五這天,屈原跳進汨羅江後,當地的老百姓聞訊後,大家就馬上划船過來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也沒發現屈原的屍體。那天恰逢下雨,湖上的小船就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邊。當其他人知道這件事情後,也都冒雨前來,爭相划船到洞庭湖上來。
為了寄託大家對屈原的哀思,此後就逐漸發展為龍舟競賽。
二、吃粽子
端午節的節日食品,就是粽子。吃粽子的傳說,和賽龍舟一樣,都是為了紀念屈原。
傳說屈原於五月初五日投汨羅江後,被水中蛟龍所困,人們哀憫同情屈原,每到這一天的時候,就將五色絲的粽子投入江中,以驅趕蛟龍。後來,粽子便成了最受人們歡迎的端午節食品。
三、懸掛鍾馗像
在江淮地區,每到端午節,都有家家懸掛鍾馗像的習俗,用以鎮宅驅邪。
四、掛艾草、菖蒲、榕枝,祈求平安
在端午節期間,民間還有在門口掛艾草、菖蒲、榕枝的習俗。
艾草大家都很熟悉,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草藥,鍼灸裡的灸法,就是以艾草作為主要成分,放在穴位上進行灼燒來治病,把它插在門口,也可以使身體健康;菖蒲,被老百姓視為百陽之氣,插在門口上,可以避邪;門口掛榕枝的寓意是使身體矯健,百病不生。
還有的地方是掛石榴、胡蒜、山丹,都是寄託人們對平安、健康的美好願望。
五、戴長命縷,保佑安康
端午節的另一個重要習俗,就是戴長命縷,也稱續命縷、續命絲、長壽線、延年縷等。
長命縷一般用五種顏色的線搓成彩色線繩,或者做出各種形狀的小飾品,在端午節的那一天,掛在小孩子的手腕、腳腕,或者脖子上,據說可以避災除病,保佑安康,益壽延年。
六、戴香包,防病健身
香包,又稱香囊、香袋、荷包等,有用五色絲線纏成的,也有用碎布做成的,裡面可以裝上各種香料,比如一些中草藥,還有茶葉、荷花等等,然後佩戴於胸前,香味撲鼻,還可以防病健身。
因為戴香包老少皆宜,深受人們喜愛,現在的香包做得越來越精緻,已經成為端午節特有的民間工藝品。
七、飲雄黃酒,防毒避邪
端午節飲雄黃酒的來歷,也與屈原有關。
傳說屈原投江以後,人們為了不讓蛟龍吃掉屈原的遺體,就紛紛往江裡拋入粽子。有一位老醫生,將一罈雄黃酒倒入江中,說是可以藥暈蛟龍。過了不久,水面上果然浮起一條蛟龍。
人們於是就把蛟龍拖到岸邊,抽筋剝皮,把龍筋纏在孩子們的脖子和手腕上,然後用雄黃酒塗抹在小孩兒的耳、鼻、額頭、手、足等處,希望孩子們能夠免受蟲、蛇的傷害。
端午節的習俗,端午節的來歷 習俗
這裡有一段有趣的傳說。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 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後,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 筒粽 的由來。為什麼後來又用艾葉或葦葉...
端午節的習俗,來歷和傳說,端午節的來歷與習俗
端午習俗主要有扒龍舟 祭龍 採草藥 掛艾草與菖蒲 拜神祭祖 洗草藥水 打午時水 浸龍舟水 食粽 放紙鳶 睇龍船 拴五色絲線 薰蒼朮 佩香囊等等。端午節是中國民間十分盛行的民俗大節,過端午節,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左右),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50字左右)
端午節介紹 端午節,我國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吃粽子,賽龍舟 掛菖蒲 喝雄黃酒等等。端午節是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關於端午節的起源有多種傳說,但是在漫長的選擇淘汰中,紀念屈原的傳說流傳最廣,最得人心。其志潔,其行廉 從司馬遷對屈原飽含深情的敘述開始,屈原忠貞愛國的形象在歷代文人的敘述中越發高大。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