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方仲永所想到的》週記

2023-01-01 20:30:56 字數 1642 閱讀 7223

1樓:

1全部學習了《方仲永》這一課,我深有體會,他那樣一個神童因不接受後天教育而導致成為一個普通人,那麼像我們這樣的凡夫俗子如果不好好學習會怎樣?會變得比普通人還不如。正因如此,我們更得好好學習,發奮圖強!

方仲永的悲慘結局還因為他的父親太過於貪圖利益而沒有讓兒子學習,只為了他的一點私心毀了兒子一生的前途,根本沒有考慮到兒子今後該怎麼生活,完全被眼前的局面所迷惑。正像同學們說的玩笑話:「也許好好學習。

現在就不是唐宋八大家,而是九大家了呢。」這也是有道理的,一個本身就被譽為天才的孩子,如果肯付出他的汗水,難道還不夠資格嗎?連王安石都不禁為他感到惋惜。

孩子的學習與大人的期望目的是有一定關係的,如果只是朝著利益方面想的話,那麼孩子的觀念也會隨著大人們所變動,必須要為他們帶來一個好的開始,指引他們正確的人生目標。

作為學生的我們要積極主動的學習,不能輕言放棄,只要你抱著一種樂觀開朗的心態,你就會發現,其實你已經愛上學習了,每天對自己念一遍:「我不討厭學習,我的生活豐富多彩,我很good!」每天享受著同學的友誼,老師的關愛,充實了生活這個沙漏中的縫隙。

往大地方想,有才能就可以使世界邁上一小步,往小地方想,有才能就可以讓自己的國家進步,替自己想想,有才能就可以讓自己過得幸福。難道你不願世界上多出一個能人嗎?

有些人用懶散的態度對待學習,卻沒有想過生活會怎麼報復他,我只想問一句:「你們是願意用短暫的苦來換長久的甜,還是願意用短暫的甜來換長久的苦?」

2樓:雪亮晶晶

在我們的整個世界是,什麼都有,有句話說得好,「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其實在我們身邊也有許多人像方仲永這樣的「神童」。

仲永在五歲那年就懂得作詩,這無疑可以稱之為「神童」,他的才能是無與倫比的,如果他進書院讀書,長大之後,肯定是普天之下難得的人才,為國家效力,他那天生就有的才能,這可是他的福份,因為在他那時,有許多人不會作詩,還有的人考不上,而若讀詩書,有的人都讀到老還在考,有句話說得好:「人是活的,書是死的,活人讀死書,可以把書讀活,而死書讀活人,可以把人讀死。」所以說知道對我們來說有多重要,知識是一片廣闊的海洋,無邊無際,是我們學習學不完的,而仲永的父親卻不讓仲永接受後天的教育,長大之後,便成為智力比平常人都不如的人。

但我們要吸取這個教訓,要好好的學習,不要整天無所事事的,因為「書猶藥,善讀可以醫愚」。想要把書讀好,就必須努力,只有努力,才有收穫,要想有收穫,就要多讀課內、外的書,才能考上理想的學校,因為「功夫不負有心人。」一定會成功的,因為知識是學不完的,書藉是全世界的營養品,所以「無論你學到的是哪一種知識,只要對智力有幫助的,它生把無用的東西拋棄,有用的留下,所以讀書要記很好詞,好句要摘抄,用在自己的文章裡,魯迅曾說過:

「只要把好的詞、句放在文章裡,這將是一篇好文章,」

方仲永,這個「神童」,雖然厲害,但因為不學無術而變成智力連平常的人都不如,因為知識是永無止境,知識是學不完的,而他對沒跟上知識的步伐而至自己落伍,而變成一個不為人知的人。

3樓:匿名使用者

方仲永的悲傷所想到的,《方仲永的悲傷所想到的》300字

方仲永,一個神童,五歲便能指物作詩,天生才華出眾,因父親貪圖小便宜,而淪落到一個普通人的故事。人的知識才能不可能單純的依靠天資,必須注重後天的教育和學習,強調後天教育和學習成才的重要性。如愛迪生7歲的他去小學,當時課程設定十分呆板,還搞體罰,幼小的愛迪生對此十分不滿意,老師講的枯燥無味,引不起他的興...

比較方仲永與呂蒙的變化作文,比較方仲永與呂蒙的變化作文300字

由方仲永和呂蒙想到的 我國自古多才人,李白 杜甫,e68a84e8a2ad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39663439 詩仙 詩聖 如此多的才子,不勝列舉,但在如此之多的才子背後,又有多少個不為人知的天才的才智在不知不覺中消失了呢?又有多少最終與才智無緣的才子呢?同樣的辛...

方仲永由天資過人變得泯然眾人原因是什麼

他的泯然眾人的原因不止客觀方面,也有主觀方面,概括起來有三個方面 1 邑人 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2 父親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3 仲永 自己亦不主動學習,不斷提高自己.一個人是否能成才,與天資有關,更與後天所受的教育以及自身的學習有關.主要原因是 沒有接受後天學習 關於這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