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渴侯凡白
你歷史看的還是不透徹啊。歷史上稱王稱霸的君主帝王往往具備同一個性格,狠。從中國第一個皇帝算起,哪一個王朝的開國君主不是一個「狠」字得天下的,嬴政,劉邦,李淵,李世民,趙匡胤,朱元璋等輩,無不把「狠」字演繹的淋漓盡致。
回到你的問題中來,三國時的智者,往往是以謀士的身份出現在歷史舞臺上的,這有其必然性。要想成為智者,首先必須要飽讀詩書,書讀的多了,書裡的忠君愛國,倫理綱常思想便束縛住了自己,古詩有云,「竹帛煙銷帝業虛,關河空鎖祖龍居。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
」這些讀書人,亂世成不了霸業,盛世卻可以結黨營私,中國讀書人的通性。連魯迅都說,「封建社會的歷史每一頁都寫著『吃人』」,中國的歷史本就是流血的歷史,你讓魯迅去拿槍殺人,他還真不敢。
2樓:匿名使用者
如果你是一個it精英,是願意到微軟、ibm這樣的大企業打拼呢?還是自己買電腦單幹呢?(爭天下與商業中爭奪市場佔有率在某些方面是類似的。
如果你想說自己開公司更開心,那就失去了這個比喻的價值。)
打天下需要的首先不是才能,而是實力,曹操沒有家族實力,拿什麼去召集諸侯討董,拿什麼去剿滅黃巾組建青州軍。劉備沒有實力,怎麼讓陶謙把徐州讓給他。諸葛亮想自己打天下可以,問題是他們家族本來就是從北方逃難而來,他拿什麼招兵買馬。
就算勉強集結了一支軍隊,沒有觀戰的武將,沒有足夠的時間操練,沒有充裕的生存空間,怎麼爭地盤打天下?
同時,5樓說的也很對,人與人是不同的,有的人適合搞體育,有的人適合搞政治,有的人適合搞科研,有的人適合教書。就像歷史中有的皇帝英明有的皇帝昏庸,不是他們自身有什麼缺陷,而是在於他們並不都適合做皇帝。
3樓:典令桖
諸葛亮本不想參於亂世,是劉備三顧茅廬請他出山,諸葛亮就是為了報劉備三顧茅廬之恩才這麼委屈自己。按照你的說法他是可以自己稱王。
第一就是諸葛亮不是那樣的人,第二就是三國演義就是這樣寫的,和真正的歷史差距還是很多。
4樓:匿名使用者
想招兵買馬也要有招買的實力,三國時期的主公都是名聲大底子厚的,他們要有讓人信服的能力,讓人覺得跟著他有前途。諸葛亮的名聲僅限於與他相熟的數人中,他要招兵買馬有錢也沒人跟他。
5樓:塞上胡人
打天下難啊,有的人適合做領導者,有的人則適合做協助者,尤其是在那個年代,身份、地位、出身等等都很重要的,並不是只要才智過人就一定什麼都能做成,沒有那麼容易的。個人觀點。
6樓:
如果說的是歷史,那你應該去看三國志.諸葛亮只是一個宰相,可以治理好國家,但是軍機要政他不行.
7樓:
一,劉備有很大威望,作秀比諸葛厲害;
二,皇帝不好當,諸葛只有計謀,沒統領。
三,.......
8樓:白水浮墨
簡單的說就是,有的人喜歡自己開公司,有的人喜歡給別人打工
9樓:慶君雅
他不想參與亂世之爭,(明的)與他們為敵。
10樓:物有自然
那諸葛亮就不是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了。後世也就沒這樣的爭論了
《三國演義》中隨劉備一直打天下的他的老鄉是誰?
11樓:好的未來從早上做起
簡雍,劉備的兒時玩伴,一直追隨劉備,雖然能力不是特別的出眾,帶兵打仗也不是一個好手,但是他性格開朗大方,談吐風趣幽默,是一個非常出色的外交官,在危難時刻總能幫助劉備找到一個願意收留他的人
尋求穿越到三國的**~ 不要自己打天下,要輔佐劉備統一的~ 最好是完本的**~ 10
12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演義之我佐劉備 絕對是完本,在起點上面可以搜的到。很不錯的一半書,講的是現代特種兵穿越到三國輔佐劉備稱王的**。很好看。
《三國演義》中劉備與諸葛亮剛開始打天下時與他們的對手的勢力對比
三國 之 劉備 該怎麼打天下
13樓:匿名使用者
1,劉備伐吳致死,那麼當時他應該怎麼打,該聽從諸葛亮先北伐的建議嗎?
這個應該不行。沒有荊州做戰略側翼,因為蜀道艱難的關係,人數優勢展不開,而且補給會非常困難。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時候軍隊不過10w+,補給已經出現巨大問題了。
也就是說,蜀國多少兵,如果只出西川的話,都只能是添油。
歷史上除了劉邦以外,所有偏安四川的政權,都是被滅了。因為地方小,戰爭潛力非常差
2,劉備兵敗始於陸遜火燒連營。
這個也沒有細節說明。不過劉備打了一輩子仗,應該不至於犯把兵力都放在樹林裡的錯誤。應該跟地勢和補給有關係,所以沒有辦法只能那麼佈陣。
另外心急也是一大原因。這個其實只好說是陸遜太優秀了。
3,劉備有三個兒子,為什麼要將帝業交給劉禪
確實是長子問題。就算是庶出,長子還是長子。因為三國時期慘痛先例太多了。事實上劉備根本就沒有動過讓劉永和劉理即位的任何念頭。
劉禪在剛即位幾年還是很不錯的,起碼沒有打錯。當然年紀大一點享受多了以後,換誰也不能保證不出問題
4劉備帥同這些人,在修整到一定時機後,由涼州北伐?聽從諸葛亮的意見,那麼他能打勝仗,從而翻盤嗎?他的軍事實力和勞師動眾又能和曹軍抗衡嗎?
涼州打不出去。要打的話馬超早可以出兵了。地形問題。在當時的交通情況下,從四川運兵給涼州是不可能的。
關於地形你可以參考三國志11的遊戲,光榮做這個地形還是考據了很多東西的。西川出兵,15萬絕對是上限了。
原來的想法是,荊州益州一起出兵。荊州應該是主力,無論是北上汝南還是直接打許昌,主要是荊州這個地方交通比較好,補給跟的上,兵力也展的開
而益州,剛才說了,最多就是10到15萬,直接威脅長安,然後打通潼關——西涼一線,馬超的軍隊也可以大規模的出來。(事實上馬超死後不久「西涼」
就事實上被魏國吞了)
5,關羽。
只好說有希望,畢竟魏國戰略縱深和戰爭潛力是在太誇張了。三國經濟和人口中心本來就在北方。如果能和東吳無縫合作,諸葛魏延出西川,圍長安,馬超出西涼,關羽張飛出荊州,直逼許昌,甘寧陸遜出合肥,兵指青、徐。
我只好說,有比較大的希望能贏。
但是一方面吳國本身不可能放棄荊州,不可能和蜀國無縫合作,而且關羽的死,有點必然的意味。因為吳魏當時是聯合的。
6,再接一個如果:
如果是關羽隨諸葛進西蜀,趙雲守荊州會怎樣呢?
趙雲,謹慎,善守,善全軍。
可以說,無論是**的趙雲和正史的趙雲,保證不會出現白衣渡江應該沒有問題。但是這就守住荊州了嗎?
如果不主動進攻樊城的話,曹仁和于禁肯定也要南下,而且指不定呂蒙會搞說明小動作。
好,就算趙雲守住了荊州。
無論正史還是**看,趙雲都是一個很好的將才,但是不是帥才。趙雲本人最願意擔當的職位就是先鋒。
無論是戰略,還是大局觀,全三國能和關羽比肩的人都不多。起碼趙雲做不到。水淹七軍什麼的,做不到。
到時候吳蜀聯軍西川,荊州,合肥,3路出兵。趙雲所部的荊州肯定是主力。然而趙雲雖然謹慎,但是缺少奇謀,不善攻。
面對善守的曹仁(將軍真乃天人也的曹仁),肯定是一場叫著。以趙雲的打法,不會敗必勝之戰,也不能勝必敗之戰,更不可能速勝。肯定要有拉鋸,有消耗,最後才贏。
而荊州一路困境,魏國兩邊的側翼的壓力就小了很多,而聯軍方面,荊州關鍵一點打不開,也不可能贏。
-----------------------
實力不行,戰爭潛力不行,基本沒有任何勝算
14樓:匿名使用者
一樣沒戲,三國的時代特徵就是一個穩固的時代體系,沒有其自身的瓦解,都不可能統一。
15樓:憤怒的饅頭
**喜歡以人為本,但是戰爭的較量是要靠雙發的實力的!
蜀漢 才剛建國,對於一個綜合能力比自己強大的多的對手,想勝利,希望也很渺茫。
16樓:一品當朝
這個無解,因為歷史不可能再來一次,所有的一切可能不過是人美好的願望罷了,想當年諸葛亮隆中定三分,出師之前還告訴弟弟說,好生看管家裡的一畝三分地,待他功成之後回來歸隱,可是世事難料,諸葛亮鞠躬盡瘁一生也沒完成自己的目標。其餘的曹操,袁紹,孫權等人都有自己的征戰天下的一套,可最終呢,天下歸一統,歸了司馬炎
劉備當時的確不該打孫權,但感情因素使他不得不打,他不去,張飛會答應嗎?以張飛的暴戾,誰能勸得住,假如張飛自己去打了,也有個什麼閃失,他有何面目去見兩位兄弟,幾十年的交情啊,吳三桂還為女人呢
劉備去打架的時候正值夏天吧,當時天氣炎熱,陸遜堅守不出,劉備不把營寨紮在山裡,晒都晒死了,還打什麼仗,至於再深的戰術細節,就不清楚了
自古立長不立幼,廢長立幼取亂之道也,參見袁紹袁術兄弟,袁紹是庶出,依舊是家主。劉禪是不是聰明,是不是大智若愚,後來人很難判斷了,不過在古代當皇帝的未必都是最聰明的,假如樂不思蜀這種事是劉禪故意為之的話,劉禪的確很聰明,明哲保身
至於再後來的事,都不好說啊,沒有這種事說不定就會出現那種事,三國的歷史已然過去,後人徒留嗟嘆啊
17樓:匿名使用者
劉備先取荊州,後取川,關羽兵敗應逃往成都,劉備應發兵救援,與東吳和好。專心北伐。馬超從西涼出兵,東吳從荊州出兵,劉備從西川出兵,劉備在分五路由關羽、張飛、趙雲、黃忠、劉備領兵直取長安,東吳取洛陽,馬超取許昌,諸葛亮乘勢取荊州,伐吳,滅魏,蜀漢統一。
三國演義裡邊的成語有什麼,三國演義裡面的成語有哪些?
望梅止渴 該成語源於南朝宋劉義慶 世說新語 假譎 魏武行役,失汲道,三軍皆渴,乃令曰 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是我國古典名著 三國演義 中赤壁之戰的一個故事。由此,諸葛亮的膽識才智受到後人的讚美,因而衍生了許多成語趣聞 戲劇表演。渾身是膽 ...
三國演義裡面的成語典故有多少,三國演義裡有哪些成語故事?越多越好
舌戰群雄,錦囊妙計,羽扇綸巾,鼎足三分,過五關斬六將 烏合之眾 緩兵之計 死心塌地 虛張聲勢 步步為營,桃園結義 身在曹營心在漢,三顧茅廬,初出茅廬,舌戰群雄,錦囊妙計 緩兵之計 死心塌地,草船借箭 望梅止渴,三國演義第21回 七擒七縱,三國演義87 90回 千里走單騎,第27回 舌戰群儒,第43回...
為何三國演義裡面的人物全是單名,為什麼三國演義裡的人全部都是單名啊
古人都是使用單名。我們現在使用的是名字 名 字 如果一定要雙字的名字那可以叫做 劉玄德,關雲長,張翼德,曹孟德,孫仲謀,等等。所以我們現在有的家庭取名還需要字輩,就是要加上個字。古時候就是這樣的啊,因為都會起個字的。趙雲字子龍,張飛字翼德。鬼知道,但諸葛亮是複姓。為什麼三國演義裡的人全部都是單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