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的來歷,七夕節的由來和詩句?

2023-02-11 09:00:22 字數 5026 閱讀 5536

1樓:善雨竹

節日故事

相傳牛郎父母早逝,又常受到哥嫂的虐待,只有一頭老牛相伴。有一天老牛給他出了計謀,教他怎樣娶織女做妻子。到了那一天,美麗的仙女們果然到銀河沐浴,並在水中嬉戲。

這時藏在蘆葦中的牛郎突然跑出來拿走了織女的衣裳。驚惶失措的仙女們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飛走了,唯獨剩下織女。在牛郎的懇求下,織女答應做他的妻子。

婚後,牛郎織女男耕女織,相親相愛,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滿。織女還給牛郎生了一兒一女。後來,老牛要死去的時候,叮囑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來,到急難時披上以求幫助。

老牛死後,夫妻倆忍痛剝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織女和牛郎成親的事被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後,他們勃然大怒,並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織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時候,抓走了織女。

牛郎回家不見織女,急忙披上牛皮,擔了兩個小孩追去。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頭上的金簪向銀河一劃,昔日清淺的銀河一霎間變得濁浪滔天,牛郎再也過不去了。從此,牛郎織女只能淚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長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過他們之間的真摯情感,准許他們每年七月七日相會一次,相傳,每逢七月初七,人間的喜鵲就要飛上天去,在銀河為牛郎織女搭鵲橋相會。

此外,七夕夜深人靜之時,人們還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聽到牛郎織女在天上的脈脈情話。

典籍記載

七夕鵲橋會桌布

追溯由牛郎織女傳說形成七夕節的過程,時間當在戰國,地點則在楚國。查經問典,《詩經·小雅·大東》中有「跂彼織女,終日七襄……睆彼牽牛,不以服葙」的詩句,這是有關牛郎織女傳說最早的文字記錄,是牛郎織女傳說的雛形。還有一首與織女有關的《周南·漢廣》中所述「漢有遊女,不可求思」。

據史料記載,詩中的「漢」即指漢水,又指天漢(銀河),「遊女」是指漢水女神或織女星神。楚人雄距江漢地區,甚重祠祀「漢之遊女」。另外,在楚地民間,常將牽牛星與河鼓三星搞混淆了。

南北朝時南陽人宗懍的《荊楚歲時記》註文雲:「牽牛星,荊州呼為『河鼓』」。而在南陽漢畫像石「牛郎織女星座」中,正是以河鼓為牽牛。

居「漢水之北」的南陽,素有「枕伏牛而蹬江漢,襟三山而帶群湖」之稱。戰國時,南陽屬楚,楚始都於淅川丹陽,是楚文化的發源地,文化積澱深厚。如此的歷史背景和文化底蘊,是形成牛郎織女傳說的重要條件之一。

2樓:匿名使用者

每年農曆七月初七這一天是我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七夕節。因為此日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是少女,而節日活動的內容又是以乞巧為主,故而人們稱這天為「乞巧節」或「少女節」、「女兒節」。七夕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

在這一天晚上,婦女們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活動,禮拜七姐,儀式虔誠而隆重,陳列花果、女紅,各式傢俱、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愛。2023年5月20日,七夕節被***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現又被認為是「中國情人節」。

3樓:

「七夕」最早**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從歷史文獻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隨著人們對天文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生,有關牽牛星織女星的記載就有了。人們對星星的崇拜遠不止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他們認為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稱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間辨別方向。

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叫魁星,又稱魁首。後來,有了科舉制度,中狀元叫「大魁天下士」,讀書人把七夕叫「魁星節」,又稱「晒書節」,保持了最早七夕**於星宿崇拜的痕跡。   「七夕」也**古代人們對時間的崇拜。

「七」與「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給人以時間感。古代中國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數在民間表現在時間上階段性,在計算時間時往往以「七七」為終局。

舊北京在給亡人做道場時往往以做滿「七七」為完滿。以「七曜」計算現在的「星期」,在日語中尚有保留。「七」又與「吉」諧音,「七七」又有雙吉之意,是個吉利的日子。

在臺灣,七月被稱為「喜中帶吉」月。因為喜字在草書中的形狀好似連寫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歲又稱「喜壽」。

4樓:

「牛郎織女」每年七月初七在鵲橋相會

5樓:

七夕為什麼叫七夕?七夕節,又稱乞巧節、女兒節、七姐節,每天的七月初七,即為七夕,因拜祭七姐的活動,在七月七晚上舉行,所以叫七夕。

七夕節的由來和詩句?

七夕節的來歷?

6樓:哈哈欠為你違逆

農曆七月初七是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七夕始於漢朝,是流行於中國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其起源於對自然的崇拜及婦女穿針乞巧,後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傳說使其成為象徵愛情的節日。七夕節起源於民間故事《牛郎織女》,相傳牛郎織女一年一度的鵲橋相會就是在農曆7月7日,又因為織女有一雙能織雲霞的巧手,民間的少女們希望能到織女的靈氣,所以在七夕節那天「乞巧」,直到今日,七夕仍是一個富有浪漫色彩傳統節日。

2023年5月20日,七夕節被***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現在又被認為是「中國情人節」。

7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就是大家閒著沒事幹,找點事情做

8樓:八咫鵶

七夕節既是拜祭七姐的節日,也是愛情的節日,是一個以「牛郎織女」民間傳說為載體,以祈福、乞巧、愛情為主題,以女性為主體的綜合性節日。七夕的「牛郎織女」**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上古時代人們將天文星區與地理區域相互對應,這個對應關係就天文來說,稱作「分星」,就地理來說,稱作「分野」。

七夕節的來歷?

9樓:京城「老炮兒

民間相傳,在每年的七夕夜晚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女孩們在這晚上對著天空的朗朗明月祭拜就可以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賦予她們聰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

七夕節的來歷?

10樓:木木曰生光

七夕節又叫乞巧節,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

起初的乞巧節並不是為了紀念牛郎織女的愛情,而是紀念織女這個人的,民間稱「七姐」。因而七夕節首先是女子的節日,而織女被視為紡織女神,是古代女子崇拜的物件,凡間女子便在七月初七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當然也免不了求賜美滿姻緣,得一如意郎君。

據《東京歲時錄》載:「七夕家家錦彩,結為乞巧棚。」其盛況可見一斑。「乞巧」活動,其實就是向織女乞求智巧。

漢代就已有乞巧習俗;南北朝時,婦女結綵縷穿七孔針;到唐代這一習俗尤盛,以丟針卜巧,即取清水一碗曝晒與日光下,然後丟枚小針浮於水面,看水底的針影形狀以卜驗投針女子智愚巧拙。

到了明清,七夕節又演變為「七娘會」,就是由七位姑娘邀約一起,用通草、彩紙、米麵等為材料,包成各式花果人物、宮室器玩,於七夕晚上陳列在庭前八仙桌上,供遊人評賞,然後一起比賽穿針、祭拜織女。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們穿針引線驗巧,做些小物品賽巧,擺上些瓜果乞巧,各個地區的乞巧的方式不盡相同,各有趣味。各地的乞巧節習俗各不相同。

擴充套件資料

七夕節,為每年農曆七月初七,又名乞巧節、七巧節、雙

七、香日、星期、蘭夜、女兒節或七姐誕等。「七夕」最早**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遠古時代,古人就對牛郎織女的天象有所認識。牛郎織女天文星區對應地域分野的文字記載見於漢代文獻,《漢書·地理志》:

「粵(越)地,牽牛(牛郎)、婺女(織女)之分野也。」在東漢時七夕出現了人格化的描寫:「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

」因七夕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傳說使其成為象徵愛情的節日,在當代更產生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

漢代,七夕被賦予了婦女向織女星乞巧智慧和巧藝的人文內涵,形成了七夕乞巧習俗,故亦稱為「乞巧」。七夕節是流行於中國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七夕節的婦女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禮拜七姐、陳列花果與女紅(gōng)等諸多習俗影響至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漢字文化圈國家。

「七夕節」是世界上最早的愛情節日。是一個以牛郎織女的民間傳說為載體,以愛情為主題,以女人為主角的節日。2023年5月20日,七夕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參考資料

11樓:京城「老炮兒

民間相傳,在每年的七夕夜晚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女孩們在這晚上對著天空的朗朗明月祭拜就可以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賦予她們聰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

12樓:夏池彎

民間相傳,在每年的七夕夜晚,是天上織女牛郎鵲橋相會之時, 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女孩們在這晚上對著天空的朗朗明月,擺上時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賦予她們聰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讓自己的針織女紅技法嫻熟,更乞求愛情婚姻的姻緣巧配。

拓展資料

七夕節,為每年農曆七月初七,又名乞巧節、七巧節、雙

七、香日、星期、蘭夜、女兒節或七姐誕等。「七夕」最早**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遠古時代,古人就對牛郎織女的天象有所認識。牛郎織女天文星區對應地域分野的文字記載見於漢代文獻,《漢書·地理志》:

「粵(越)地,牽牛(牛郎)、婺女(織女)之分野也。」在東漢時七夕出現了人格化的描寫:「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

」因七夕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傳說使其成為象徵愛情的節日,在當代更產生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

漢代,七夕被賦予了婦女向織女星乞巧智慧和巧藝的人文內涵,形成了七夕乞巧習俗,故亦稱為「乞巧」。七夕節是流行於中國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七夕節的婦女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禮拜七姐、陳列花果與女紅(gōng)等諸多習俗影響至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漢字文化圈國家。

「七夕節」是世界上最早的愛情節日。是一個以牛郎織女的民間傳說為載體,以愛情為主題,以女人為主角的節日。2023年5月20日,七夕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13樓:0403念

1。東漢時期,東漢第七夜出現了人格化的描寫。由於第七天牛郎織女的美麗傳說,它已經成為一個象徵愛的節日,在當代產生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意義。

2。兩漢時期,七夕被賦予了女性向織女星乞求智慧和技藝的人文內涵,形成了七夕七巧風俗,又稱「七巧」。七夕節是中國流行的傳統文化節日,也是漢字文化圈。

許多習俗,如穿針乞巧、祈福長壽、慶祝七夕、花果和紅女(gōng)等,都影響了日本、韓國等漢字文化圈的國家。朝鮮半島、越南等。

七夕節由來,七夕節的來歷

夕節又被年輕人稱之為中國的 情人節 說到七夕節,我們就會聯想到牛郎和織女這一對有情人,每到七夕節的晚上,傳說牛郎和織女就會在銀河相會,他們一年才能相見一次,也就是七月初七的晚上,這就是七夕節的由來。我國每年的農曆七月初七就是七夕節,也有人稱為 女兒節 或者是 七巧節 七夕節跟外國的2月14日情人節差...

七夕節的來歷,簡述七夕節的來歷。?

七夕,若你要說成是情侶的節日還是已婚人士的節日?那就是大錯特錯。其實,告訴你吧,中國七夕佳節的 於不同時代是有著不同的來歷及其特殊含義。今晚上沒心情,不敘了,自己去求索吧!七夕節的來歷?農曆七月初七是七夕節,又名乞巧節 七巧節。七夕始於漢朝,是流行於中國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其起源於對自然...

七夕節的傳說與由來,七夕節的由來

七夕節由來 七夕 最早 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從歷史文獻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隨著人們對天文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生,有關牽牛星織女星的記載就有了。人們對星星的崇拜遠不止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他們認為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可供夜間辨別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叫魁星,又稱魁首。後來,中狀元叫 大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