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蝶舞天涯夢清愁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正如愛因斯坦所說:「發現問題和系統闡述問題可能要比得到解答更為重要。」新課程強調讓學生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收集資訊、提出問題的能力已成為解決問題教學的著力點。
學生提問能力的培養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從學生跨入學校的第一天起就必須有計劃、有意識地開始進行。不過,一年級學生注意力不集中、不持久,觀察、分析和表達能力都比較弱。如何才能讓他們順利地學會提問,讓他們的提問能力得到有效的培養呢?
我採取動靜結合的教學方式,分四步進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 動態演示,讓學生發現數學資訊,感知數學問題
教學中,我們不妨利用多**課件的優勢,將問題情境中的資訊一個一個依次呈現,讓學生通過觀察直觀而動態的演示,發現資訊,提出問題。例如,首先出現一個操場,伴隨著一陣歡笑,從教室裡走出來2個小朋友,老師發問:「你看到了什麼?
」然後告訴學生: 你發現的「操場上來了2個小朋友」就是一個數學資訊,並將這個資訊板書出來。接著課件繼續演示,又從教室裡走出3個小朋友,老師提問:
「你又看到了什麼?」仍然告訴學生:你所發現的「又來了3人」也是一個數學資訊,將這兩個數學資訊板書在一起,現在你能不能根據這兩個數學資訊試著提出一個問題呢?
學生可能會說出各種各樣的想法:「教室裡還有多少人呢?」「操場上共有多少人?
」等等。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思考:要知道「教室裡還有多少人」這個問題必須到教室裡去好好數一數才能得到答案,由這兩個資訊是不可能知道的。
「操場上共有多少人」這個問題可以根據前面兩個資訊計算出來,這就是一個數學問題,我們以後就要像這樣能夠根據已有的數學資訊計算出提出的數學問題。接著老師還讓學生將兩個數學資訊和一個數學問題連起來反覆說一說,組成一個完整的「數學小故事」。在數學小故事的敘說中,學生初步感知了數學資訊和數學問題的區別。
二、 動中有靜,讓學生捕捉數學資訊,體會數學問題
學生知道一個「數學小故事」至少由「2個數學資訊和1個數學問題」組成之後,教師可以考慮適當減少學生對動態演示的依賴,採用動中有靜的方式,培養學生捕捉資訊、提出問題的能力。
還是利用cai課件色彩繽紛的特點吸引學生注意: 一個手持7個不同顏色氣球的孩子,只聽幾聲脆響,一不小心孩子手上的氣球飛走了3個,現在可以清楚地看出孩子手上還剩4個氣球。與第一層次相比,動畫情境的設計不再採用單個片段逐一出現的方式,提示性也沒有那麼明顯了,「手持7個氣球」這一元素更接近於靜態的問題情境。
對於學生來說,捕捉資訊的難度相應也就提高了。此時老師要求學生根據看到的場面說出一個由「2個數學資訊和1個數學問題」組成的「數學小故事」。有了前面第一個「數學小故事」一個資訊一個資訊慢慢呈現作基礎,學生初步知道了數學資訊和數學問題的涵義,通過自己獨立思考,找小夥伴互相說說,居然編出了2個不同的「數學小故事」:
「我有7個氣球,飛走了3個,還剩幾個呢?」「小明有7個氣球,飛走了一些,還剩4個,飛走了幾個呢?」這兩個「小故事」裡分明包含著兩個很有價值的數學問題,可見學生對於「數學問題」有了更為清晰的認識和體會。
三、 利用教材,讓學生提取數學資訊,引發數學問題
經歷了cai課件動態演示和動靜結合的問題情境呈現過程之後,學生對「數學小故事」的結構已經瞭然於心。我考慮此時若繼續採用多**教學已屬多餘,不免陷入濫用課件的窠臼,而應當開啟教材,讓學生通過觀察,學習從純靜態的問題情境中來提取數學資訊,並引發數學問題。
我讓學生觀察教材上的情境圖〔見蘇教版一年級(上冊)教材〕:
考慮到學生第一次接觸靜態的問題情境,我採取分步引導的方式,「扶」著學生學會看圖提問,讓學生先獨立看明白畫面所表現的故事情節,再邊觀察邊思考:從這個情境圖中,你能找到哪兩個數學資訊?根據這兩個數學資訊你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
誰能把這個「數學小故事」完整地用三句話說一說?誰能解決這個問題?
接著我又讓學生觀察教材上的另一幅情境圖〔見蘇教版一年級(上冊)教材〕:
這是學生第二次看圖了,我不再過多地給予提示,而是直接將問題拋給學生:根據這個情境圖,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以激發學生積極理解圖意,敏銳地提取資訊,形成完整結構的數學問題。
四、 迴歸生活,讓學生挖掘數學資訊,提出數學問題
數學**於生活,又為生活服務,把數學教學與學生的生活體驗相聯絡,有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學生能從教材給出的具體情境中發現數學問題後,我開始引導學生用善於發現的眼睛從生活中尋找數學問題:「不僅在我們的課本上有數學問題,其實在你我的身邊,在我們的學校裡,在我們的家裡……到處都藏著數學問題呢!
你們能把它們找出來,用『數學小故事』的形式說給大家聽聽嗎?」激勵學生將數學問題的觸角由課內延伸到課外,由靜態的書本拓展到動態的現實生活,讓學生主動地運用數學知識分析生活現象,自主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述四個環節中,問題情境的呈現由動態—靜態—動態,學生對數學問題的認識由一無所知—一知半解—遊刃有餘,數學思維經歷了一個螺旋式穩步上升的過程。伴隨此過程,學生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有效的開發和培養,為今後進一步學習解決問題奠定了穩固的基礎。
2樓:江湖熊貓
教學中,我們不妨利用多**課件的優勢,將問題情境中的資訊一個一個依次呈現,讓學生通過觀察直觀而動態的演示,發現資訊,提出問題。例如,首先出現一個操場,伴隨著一陣歡笑,從教室裡走出來2個小朋友,老師發問:「你看到了什麼?
」然後告訴學生: 你發現的「操場上來了2個小朋友」就是一個數學資訊,並將這個資訊板書出來。接著課件繼續演示,又從教室裡走出3個小朋友,老師提問:
「你又看到了什麼?」仍然告訴學生:你所發現的「又來了3人」也是一個數學資訊,將這兩個數學資訊板書在一起,現在你能不能根據這兩個數學資訊試著提出一個問題呢?
學生可能會說出各種各樣的想法:「教室裡還有多少人呢?」「操場上共有多少人?
」等等。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思考:要知道「教室裡還有多少人」這個問題必須到教室裡去好好數一數才能得到答案,由這兩個資訊是不可能知道的。
「操場上共有多少人」這個問題可以根據前面兩個資訊計算出來,這就是一個數學問題,我們以後就要像這樣能夠根據已有的數學資訊計算出提出的數學問題。接著老師還讓學生將兩個數學資訊和一個數學問題連起來反覆說一說,組成一個完整的「數學小故事」。在數學小故事的敘說中,學生初步感知了數學資訊和數學問題的區別。
小學一年級數學下冊期末試卷,小學一年級數學下冊期末試卷
一 填空題 24分 1 在 裡填上 或 1 89 98 2 72 8 60 3 53 39 9 4 87 25 87 20 5 60 9 59 9 6 88 80 88 8 7 1元 100分 8 4角8分 50分 9 1角1分 9分 2 1 59是由 個十和 個一組成的。2 一個兩位數,十位數字比...
一年級數學題求答案,一年級數學題?
根據前面的意思。應該是36,39。還有63,69,和93,96這樣 3639 6369 9396 一年級數學題?第一個是17加14減11等於20第二個是4加4等於8 小學一年級數學題目大全及答案 一個班裡有25個男生,女生比男生少三人,那女生站全班的百分之幾 先看大數和小數1十6二2十5二3 4 把...
小學一年級數學判斷題,孩子小學一年級數學判斷題正方形對摺後可以得到一個長方形或兩個三角形,老師給出答案居然是對
整十數加 或減 整十數,所得的和 或差 是整十數。對 他們的反例10 10 0 是認為0不是版10的倍權數,但是0其實是10的倍數,也就是說是整十數。0的意義 0既可以表示 沒有 也可以作為某些數量的界限。如溫度等。0是一個完全有確定意義的數。0是一個數。0是一個偶數。0是任何自然數 0除外 的倍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