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徜徉於
第一個原因是:高中的時候催促我們的是家長和老師。那時候,我們的目標只有一個:考上大學。考上大學就成為了我們唯一的目標。
在我們的眼裡,985和211意味著好前途,好工作。而普通本科和專科意味著我們輸了一半。
高中的時候,我們沒有必要迷茫。家長和老師已經把我們的時間安排得滿滿的,我們也沒有時間去思考。
到了大學,家長不再督促我們了,老師也不再管理我們的學習了,業餘的時間多了。我們到底應該如何安排我們的生活呢?我們沒有辦法去面對。
自己的事情突然要自己去安排,也是一件需要適應的問題。
所以,很多同學“迷茫”了,不知道自己到底應該怎麼走了,不知道對於未來自己有什麼樣子的考量。
小明如願以償地考入了本科學校,在本科學校他突然不適應了。他在高中成績是比較優秀的,到了這裡發現大家和他的水平都差不多。他沒有辦法找到自信,也不知道該如何去發展。
他將自己的時間全部都浪費在遊戲上面,對他來說,只有遊戲可以幫助他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
第二個原因是因為我們到了這樣的一個年齡。大學生要完成的心理任務是自我同一性的確立。這是每個大學生都需要去完成的事情。
每個大學生都會迷茫,就是因為需要完成自我同一性的確立,這是每個人必須要經過的階段。或者可以說,迷茫是每個大學生所面對的心理發展階段。
自我同一性”通俗點說就是你能不能更清楚地瞭解自己,你有沒有對自己的未來有清楚的認知,你有沒有對自己的角色有很好的認知。
我們瞭解了迷茫後,我們會發現原來每個人都會迷茫,迷茫從側面說明我們還年輕,這是讓很多成年人羨慕的事情。
大學生為什麼會迷茫,該怎麼辦
2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迷茫是一個正常的狀態,說明你在成長,但你不會一直處於迷茫狀態的,人也會通過這一絲想法的變化成長的。你不要為此煩惱。
再是你可以把精力主要放在學習上,充實自己,也可以使自己更快進步,對未來有信心,就不會因此迷茫。
多參加課外活動,社會實踐來磨練自己,提高自己,豐富自己的學校生活,也會有另一番樂趣。
大學生為什麼會迷茫
3樓:緹娜
因為不適應大學生活,讓大學生感到迷茫,最主要的原因是學習方面的不適應。
迷茫。a. 還沒有意識到,我們是可以學習課本以外的內容的。
因為高考是以課本為基礎的,我們從小到大都是看教材,甚至歷史之類的要以教材為基礎,一字一句背下來。但是大學不一樣,這個世界上所有知識我們都可以去獲取,不要僅僅困在教材裡面,並且教材也不是像以前一樣是標準答案了,我們要學會去思考,思考教材和老師所教授內容的正確性,我們要學會判斷我們聽到的、看到的內容的真假。
學習。b.還沒有意識到要自己主動去攝取知識。
之前的教育都是填鴨式教育,我們總是被灌輸各種知識,我們是等著老師去把知識教給我們,我們是被鞭策著去學習。但是大學不一樣了,大學需要主動,需要你主導在網際網路、文獻上查詢資料,需要你主動去找老師溝通交流,一味的內向沒有任何用處,因為老師沒有義務和責任去關心你的學習了。
在高中,老師為了提高你的成績,讓你多問問題,甚至還進行激勵問問題的獎勵或者任務**。但是大學老師顯然不會也不用這麼做。他授課,至於你聽不聽,聽進去多少,以及你願意去學習多少,都是你自己的事情。
你要主動去學習知識,而不是等待被催促,被反覆教導去學習。老師推薦的著作去看,不要因為老師上課不講這個著作,也不會對看了的人獎勵之類的,就不去看了。學習是為了自己學的,老師並不關心,也沒有時間去關心你了。
學習。c.還沒有習慣和高中不一樣的上課方式。
不再是復讀機一般的教學,也不會期末再次重複,每節課前都要複習前一節課,甚至不看課本,沒有ppt。不知道重點,不需要記憶背誦,教材好像只是擺設,一切都和高中不一樣了。
4樓:網友
因為高中的時候會有壓力,會有老師的監督,到了大學之後就要靠自覺了,如果你們自己沒有目標,那就會迷茫。總是一句話,那就是因為你們沒有目標了。
5樓:盍嘉禾卜虹
這個得很多方面來說,而個人的人生追求最為重要,比如目標、理想之類的精神影響,也許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為了什麼而上大學,很多人都會說上大學就是為了以後工作能賺錢有個好生活,但是在這路途中,我們不只是追求物質上的滿足,同時精神上的滿足也是很需要的。這麼說吧,對我而言,大學生應該要有明確的目標,要想物質上能達到個人目標滿足,就需要精神上的推力才促使物質上更進一步的得到滿足。所以,我覺得,在大學時時候該思考自己的人生了,要明白自己以後想要一種什麼樣的生活,要實際不可妄想。
6樓:夏日柔
因為在高中有學習目標並且老師家長都會監督你,同時同學在身邊學習你也會有學習動力,而在大學課業壓力突然變小,並且此時的學習目標比較模糊不清,就會感覺到迷茫。大學老師也不會監督你,這個時候只能靠自己的意志力。在高中時老師會給你們制定具體的學習目標,而突然上大學會無法適應,不知道下一步該幹什麼。
在大學選擇也會變得非常多,你對每個可能都感興趣每個都想嘗試,但是新鮮感一過,就不知道該幹什麼了。在大學你可能也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就會造成迷茫 。
為什麼現在很多的大學生感到迷茫?
7樓:小小教書匠呀
為什麼現在很多大學生感到迷茫?這是因為他們心中沒有目標,沒有規劃,不知道自己喜歡做什麼,自己能夠做什麼,自己應該做什麼。
第一類,“無腦生活”。有些大學生,成天過著三點一線的生活,早上起床去教室,上完課回寢室跟著室友玩遊戲,餓了就跑出去吃個飯,然後回到寢室繼續玩遊戲,這樣的生活能夠不迷茫嗎?不信?
那你試著不玩遊戲,在你腦子裡還有做其他可做事情的選項嗎?這類人,在自己的舒適區不斷打滾,不去拓寬自己的世界與境界,然而我們面臨的外在壓力是越來越大,當你的舒適區不足以維持你的心理,你就會產生迷茫,你的心智加上你的能力,不足以對抗外在壓力,因此就會手足無措。
解決方案:嘗試新的事物,尋找自己熱愛的事物並且參與其中。
第二類,不願意動用自己的智慧解決問題,轉向跟從他人的生活。這類人,在自己無所事事的時候,不去問自己自己想要幹什麼,而是去看自己身邊的人在幹什麼。這樣就會導致自己的很多行為都依靠別人,跟從別人,導致形成不了獨立人格。
因為一旦他身邊的那些個“他人”離開他了,他就只會原地杵著。例如,上完課回到寢室,自己明明可以幹很多事情,但是,不知道如何選擇,或者是不知道自己該去幹什麼,然後就看自己的室友在幹嘛,然後就跟著室友一起幹同一件事情,當別人享受完,自己就又落空了,又不知道幹啥,然後繼續跟著身邊的人去行動。這樣的人沒有自己的獨立判斷,沒主見。
當面對壓力的時候,就會手足無措,感到迷茫。
解決方案:和自己對話,弄清楚自己所愛,自己所能行之事,然後勇敢地去做就行。
8樓:網友
現在很多大學生的大學生活都是很單調的:學習卻不知道為什麼而學,學習的時候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學什麼,每天跟著老師上課、寫作業、但是就是還是沒什麼收穫,總結起來就是無為而不為,那麼具體是什麼原因呢?我總結以下幾點:
1.第一個原因就是想得多,做得少。現在我們應該講的是務實而不是逞言語上的痛快,但是很多大學生都是語言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人,都在說自己要怎樣怎樣努力,但是卻不付出行動,久而久之,自己被自己的言語欺騙,以為自己很努力了。
現在很多大學生都會給自己做規劃,但是真正落實的能有多少呢?正是因為我們沒有把我們的規劃落實到行動中,只是停留在想法上,沒有收穫,才會感覺每天都渾渾噩噩,感到每天都是迷茫的狀態,如果我們計劃明確,行動力也強,每天都有所收穫,可能就會感覺大學生活很充實了。
2.第二個原因就是,我們經常把一些重要但是不緊急的事情遺忘。比如一個作業,很多人都是選擇拖到最後截止日期之前才會完成,很少有大學生在課講完之後就完成的,大二的我就是只要學委不催,作業能拖多晚拖多晚,但是大三的我已經改掉了這個壞習慣,頓時感覺大學的學習清晰了很多,包括課程的脈絡也變得更清晰。
及時完成對我們重要的事情可以讓我們的思維更加清晰自然就沒有迷茫的感覺了。
3.第三個原因就是我們拒絕長大。到了大學我們應該成長了,應該會自己安排好自己的時間去做我們自己的事情,但是很多大學生明顯不能靠自己,總是習慣性地把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總是不能意識到我們應該學會成長了,很多事情只能靠我們自己了,自己對自己的生活應該有一個很清晰的規劃了,正是我們自己不會規劃,別人也不能幫我們規劃,所以我們才會感覺到很迷茫。
現在的大學生為何如此浮躁
隨著社會經濟的加速發展,人們的生活壓力,工作壓力也隨之加劇。房子要買錢沒有,車子要換錢不夠,孩子要補習還是缺的錢總之就是缺錢。人人就活在這想得到又得不到,得不到還想的慾望困擾中。人不同於其他動物,思維複雜,又身處複雜的社會,當隱藏在人內心的自私 貪婪 嫉妒 等惡的性被激發時他們就會吞嚼善良,人善心與...
大學生為什麼不能信仰宗教,大學生為什麼不能信仰宗教心得體會
我國是提倡宗教信仰自由的,不過既然都是無神論者那麼幹脆就把宗教當神話迷信看得了。大學生為什麼不能信仰宗教心得體會 環境,從小到大講科學 宗教變了,不是修煉的宗教的,變成講善惡,因果的了,讓人不好相信 所有宗教其實是教人修行,兩人守一土,便是西天祖。大道至簡 在校大學為什麼不能從事宗教活動和不能信仰宗...
大學生為什麼要自殺,大學生為什麼喜歡自殺
上大學是很悲哀的。我就是,可是我沒有勇氣去自殺,我還想給父母養老當初一直以為上高中是唯一出路,然後去上大學了。畢業以後,發現大學學的東西其實非常的少,找的工作,其實和中專差不了多少。浪費了大量的錢和時間,然後還和中專生找一樣的工作。然後呢,中專生還有工齡和工作經驗了人家也把 的大學弄下來了。我呢?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