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林凡若雲
生活是一場悲與歡的交織,是一場偏見與解脫的相伴,是一場狹隘與開闊的並存,也是一場焦躁與清涼的共隨。那些迷失,那些突破,那些迷茫,那些覺醒,那些包容,那些挑剔,那些豁達,那些計較,那些鬱悶,那些開朗,這就是生命,這就是生活。如果離開了這些不拘一格的呈現,生命也就不再成為生命了。
生活的禪法,不是一種糊糊塗塗的經過,更不需要目不轉睛地緊緊盯著煩惱不放,而是需要一種深刻的思考,去感受這生命的寬闊,去感受這生命的圓融;生活的禪法,更是一種入木三分的剖析,去感受這生命真相的俯拾即是。
生活不是一場味同嚼蠟的無味,而是一場對生活經曆的思考,是一場對生命真相的觀照,更是一場對生命的自在享受。逃避什麼,害怕什麼,是你的偏見糾結了你的那個固執的自我,是你的開闊彰顯了你的洞徹;是你的思考成就了你的智慧,是你的歷練又磨礪了你的活潑。
生活的禪法,不是一種對生命表相的迷失,而是一種對生命真諦的洞徹。什麼是生命?它的真諦一塵不染。什麼是生命?它的表達方式豐富多彩。什麼是生命?它的運用活潑無礙。
當你突破了那個狹隘的自我的時候,一切都是生命活活潑潑的表達,一切都是生命無言的訴說。什麼是生命的真諦?心地自在,一切自在;心地無礙,一切無礙;心地清淨,一切清淨。
《半點禪》
自古人生最忌滿,半貧半富半自安;
半命半天半機遇,半取半舍半行善;
半聾半啞半糊塗,半智半愚半聖賢;
半人半我半自在,半醒半醉半神仙;
半親半愛半苦樂,半欲半禪半隨緣;
人生一半在於我,另外一半聽自然。
真實社會,虛擬空間,人生一場,相遇即緣。
能知心,一笑相逢;不知心,一笑而過。
2樓:帳號已登出
禪,是一種思考,一種表現,是集合的智慧結晶。禪之所以要突破,便是為了明確生老病死不可避免的事實,以無畏之精神全身心去投入,去認識,去了解,去體驗,於其中發現秘密之所在,如何在有限的「生之旅」而不為五欲八風所迷惑,使自我意識轉變成由看破而放下,獲得乙個圓滿的大自在!禪的思考是:
逆境來時順境因,人情疏處道情親;夢中何必爭人我,放下身心見乾坤。
禪告訴我們,遭遇挫折或身處逆境時,該如何面對?在逆境中,在矛盾和挫折中,應該向內找原因。逆境雖然會帶來傷害,但是更能鍛鍊人、磨鍊人的意志。
如果我們利用逆境進一步昇華自己的心靈,提高自己感悟世界的能力,那就把壞事變成了好事。不在名利場中爭奪不休,該放下時得放下,你就會發現你的心胸更開闊,眼神更明亮,得到的只會更多。
什麼叫「生活禪」
3樓:小楓帶你看生活
所謂生活禪,即將禪的精神、禪的智慧普遍地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實現禪的超越,體現禪的意境、禪的精神和禪的風采。生活禪是淨慧法師的作品,講述了以生活為修禪。禪傳到中國來,達摩祖師在嵩山少林寺向二祖慧可傳法安心,經過那麼長的時間,經過了種種磨鍊,最後也是在一瞬間完成了這種傳法安心的活動,那也是一種方法。
生活禪的特點:提倡生活禪的目的在於將佛教文化與中國文化相互熔鑄以後產生的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禪宗精神,還其靈動活潑的天機。
在人間的現實生活中運用禪的方法,解除現代人生活中存在的各種困惑、煩惱和心理障礙,使我們的精神生活更充實,物質生活更高雅,道德生活更圓滿,感情生活更純潔,人際關係更和諧,社會生活更祥和,從而使我們趨向智慧的人生,圓滿的人生。
以上內容參考:
4樓:丶醉歸露人
禪是修的、證的、參的,不是講的。雖然禪不立文字,語言文字代表不了禪,但是它又不能離開語言文字,要把禪不立文字這個道理講明白是離不開文字的。
5樓:宗陽子
行住坐臥,吃喝拉撒睡,無不是禪。
6樓:網友
將禪修用在日常生活裡,看破、放下。
生活的禪法是怎樣的?
7樓:雪跡尋
管住嘴,攝住心 ,別犯戒,別讓有情眾生煩惱,也別讓他們惱怒你,沒意義的苦行要遠離。
明心見性後「行亦禪,坐亦禪,行住坐臥亦是禪」
生活中的禪學?
8樓:匿名使用者
安詳的品一杯茶。
靜心的讀一本書。
不與人爭執,禮讓他人,不計較得失,那些身外之物,豈容影響我心情壽命?
不管他人閒時,惹來是非口舌,但是堅持做好事,在別人困難的時候無私的扶一把。
這些就是生活禪啊!
9樓:匿名使用者
禪的境界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是與思維言說的層次不同的,可以開拓我們的心靈,啟發人們的智慧型,引導我們進入更超脫的自由世界。
10樓:匿名使用者
禪無處不在,禪其實就是來自於生活。
日常生活中如何禪修
11樓:網友
做事時,盡量保持精神的集中投入。
不做事時,盡量保持「現量境」的狀態。不過當人進入現量境裡時,會有很多自性的妙用出現。比如會有很多很多智慧資訊推送上來,你如果覺得推出的資訊有用,那就暫時從現量境裡出來,拿起所推送出的智慧資訊去用,用完後可以繼續回到現量境裡;你如果覺得推出的資訊沒有用,那就放棄所推送上來的資訊,繼續安住在現量境裡。
工作生活中需要與人打交道,可能很難保持在現量狀態,有需要時可以暫時從現量裡出來,等不與人打交道時侯再回到現量狀態。
生活和工作等人際關係中,盡量不要捲入漩渦裡。大氣量、吃虧、忍辱等是基礎必修課,智慧、靈活、變通等是重點精修課!但是有時該放下的時候也要放下,該迴避的時候也要迴避。
還有什麼楞嚴王三昧,什麼大乘菩薩的如幻三昧。。。
等等吧,還有很多很多具體細節。
12樓:匿名使用者
聖嚴法師談祈願·發願·還願發願與發誓 佛教徒常常「發願」,一般人則常常「發誓」,那麼發願與發誓的意思到底相不相同? 「誓」和「願」都是一種希望、一種承諾,譬如說青年男女互訂終身,男孩說非她不娶,女孩說非君不嫁,這是山盟海誓,可以說發誓,也可以說許願。有時,誓、願兩字也會連在一起用,稱為「誓願」,像是在中國隋朝時,天台宗的慧思禪師曾寫過一篇《發誓願文》,也有人稱《立誓願文》,內容就是在說明他要如何修行,如何使自己的身心清淨,並且發願盡形壽推廣佛法。
發願都是發好願,但「發誓」不一定都是發好的誓言,譬如有的人發誓說,某某人那麼壞,這一生如果不把他殺了,我誓不為人;或是,如果這一生殺不了他,那我下一生即使做鬼,也不放過他。還有人發誓要自殺,抱著必死的決心,即使被救起來,還是會再自殺。這些發的都是毒誓、惡誓。
另外,有的人為了要完成理想,也不管這個目標多麼困難,或根本沒有達成的希望,就發誓說,我不成功便成仁,如果做不到,那我也不用活了。雖然他的目的是好的,但他發誓的內容卻過於偏激,這也是一種惡誓。 因此,惡誓、毒誓就和發願不同了,不論是發願還是許願,所想的一定都是好願,所以,誓和願還是有不一樣的地方。
13樓:匿名使用者
在日常生活之中,要對自己的任何乙個動作全部負責,也就是「一步乙個坑」,腳踏實地,步步為營。走路步步為營,講話也是步步為營,任何動作都該步步為營。不是雜亂無章,不是東一榔頭西一錘,而是要身心合。
一、心口合一。 少一些妄想,加一點正念,則智慧型日增,可開慧眼。慧眼開了,必然是煩惱和困擾的消除。唯有心得穩定,才能減少煩惱。唯有練習身心合。
一、心口一致,則心中的煩惱必然日減。當外在的境界擾亂時,你只要注意自己心裡在想什麼?眼睛在看什麼?
耳朵在聽什麼?如此,注意**、聽聞等,煩惱就不存在,結果是該聽的聽到,該看的也看到。 比如:
對方打來一拳,如果注意對方打出來的動作以及自己被打的感覺,那麼心裡就不會起煩惱。如果聽到別人罵你,清清楚楚地聽到聲音在罵,也知道自己是被罵的人,這時心中沒有煩惱。但是如果你心中起了波浪——我為什麼被罵?
他為什麼打我?如此想的話,煩惱一定會展現出來,因為注意對方的緣故。反之,清清楚楚地註意自己的心念,則煩惱必定不存在。
摘自《曹溪水》2023年第3期。
14樓:匿名使用者
先計劃知道要做什麼,如果已經計畫好的事情,在做的時候就不須用頭腦想了,特別是在平常生活之中,有些是經常性的動作,譬如:漱口、刷牙、刮鬍子、洗臉、穿衣服等動作,不知做過多少次了,就不必用腦思考。但是要思考的事就必須思考,若不須思考之事則不必用腦想了再做。
往往有些慣性的動作,不須加以思考,一般人就胡思亂想地想其它的事。其實根本不用亂想,只要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比如:
掃地時,一掃把一掃把地掃,而且掃得很清楚,洗碗筷、吃飯等都應如此。 但是,第一次做的動作或處理事情,或者是對動作及事情根本不熟悉,首先必須思考,然後再想一想怎麼做。正在做的時候,如果不清楚時,還是要想。
這樣就不會動妄念,而且是一心一意地在做工作。例如:一位母親剪了一株花拿在手上,思考著如何將花插在什麼位置較適宜,然後再小心翼翼地插好,在此過程中就是心無二念,不是在打妄念。
反之,如果對剪花、插花的動作太習慣,結果手上拿了花,心裡卻在想著:「小孩在那邊做什麼?嗯!
奇怪呀!為什麼他那麼安靜,到底他在幹什麼?咦!
小孩在動了,他走路的聲音為什麼那麼地響呢?」請問這是不是妄念呢?是妄念。
所以做任何一件事,均應將心放在那件事情上,心為那件事在做,就是正念而非妄念。因此,要經常保持身體的動作和心的念頭在合一的狀態。 二、心口一致。
15樓:匿名使用者
只顧耕耘聖 嚴 絕不能用企圖心、希求心、期待心修行。諸位懷抱著不同的目的來參加禪七,這種有所為而來的態度毋寧說是正確的,但是,在修行的過程中,卻應該把所有期求、期盼的目的暫時忘掉。 工作時應該只顧耕耘,不管收成;腳踏實地,一心一意地努力工作,不能守株待兔,也不可揠苗助長。
以種田為例,風災、雨災、旱災、**、戰爭等,都不是我們所能控制,我們自己只管盡力而為,卻不能期待一定可以得什麼果。「盡人事」是自己能掌握的,「聽天命」則看因緣了。因緣福報好就會豐收,否則可能欠收甚至荒年。
農夫除了盡心盡力耕作之外,沒有別的可以選擇,不過,那些辛苦耕種的經驗確是最寶貴的。 因此,要以修行的過程作為我們的目標,才是最牢靠的。
生活中的禪學?什麼叫「生活禪」
安詳的品一杯茶。靜心的讀一本書。不與人爭執,禮讓他人,不計較得失,那些身外之物,豈容影響我心情壽命?不管他人閒時,惹來是非口舌,但是堅持做好事,在別人困難的時候無私的扶一把。這些就是生活禪啊!禪的境界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是與思維言說的層次不同的,可以開拓我們的心靈,啟發人們的智慧,引導我們進入更超...
如何看待生活的擁有,如何看待生活
生活也有不容易的一面,同時也有舍才有得。那麼,如何辯證地看待生活中擁有的一切,如何面對失去的和得到的東西!這就是人生的智慧,生活的藝術罷了。如果人這一生從一開始就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一切,那麼這樣的人生還有意義嗎?所以說人生的意義應該是在追求的過程之中,有舍也有得,有苦也有甜,還有辣。所以對待生活中擁有...
如何看待現代生活中的剝削現象,如何看待當下社會的剝削現象
勞動成來果的不合理分配,不知道你自有沒有聽說過一個理論,80 錢在20 的人手裡,這是一個經濟學的常識。別聽人忽悠你,說某某有能力就能創造很大的社會價值,然後身價過億,這些財富都是他們利用不合理的遊戲規則從勞動人民手上弄來的。這就是剝削!具體說看待這個現象嘛,我認為是人的本性使然。人要覺得幸福,就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