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思毛降臨
京劇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戲曲劇種。形成於北京,流佈於全國。歷史上曾有皮黃、二黃、黃腔、京調、京戲、平劇、國劇等稱謂。
主要腔調為西皮、二黃。京劇之名始見於清光緒二年(1876)的《申報》,隨後傳到北京,漸及全國各地。1928年至1949年,北京曾改稱北平,京劇也改名平劇。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統稱京劇。 一、形成與傳播:京劇前身是清初流行於江南地區,以唱吹腔、高撥子、二黃為主的徽班。
徽班流動性強,與其他劇種接觸頻繁,在聲腔上互有交流滲透,因此在發展過程中也搬演了不少崑腔戲,還吸收了囉囉腔和其他一些雜曲。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以高朗亭(名月官)為首的第乙個徽班(三慶班)進入北京,參加乾隆帝八十壽辰慶祝演出。《揚州畫舫錄》載:
高朗亭入京師,以安慶花部,合京秦二腔,名其班曰三慶。"刊於道光二十二年(1842)的楊懋建《夢華瑣簿》也說:"而三慶又在四喜之先,乾隆五十五年庚戌,高宗八旬萬壽入都祝匣時,稱'三慶徽',是為徽班鼻祖。
伍子舒在《隨園詩話》批註中則更具體指出是"閩浙總督伍納拉命浙江鹽商偕安慶徽人都祝釐"。隨後還有不少徽班陸續進京。著名的為三慶、四喜、春臺、和春四班,雖然和春成立於嘉慶八年(1803),遲於三慶十三年,但後世仍並稱之為"四大徽班進京"。
乾隆、嘉慶年間,北京文物薈萃,政治穩定,經濟繁榮,各劇種藝人麇集。北京舞臺崑腔、京腔、秦腔三足鼎立、相互對峙。徽班到京,首先致力於"合京秦二腔"。
當時秦腔、京腔基本上同臺演出,"京秦不分"(《揚州畫舫錄》),徽班發揚其博採眾長的傳統,廣泛吸收秦腔(包括部分京腔)的劇目和表演方法,同時繼承了眾多的崑腔劇目(還排演了崑腔大戲《桃花扇》)及其舞臺藝術體制,因而在藝術上得到迅速提高。
2樓:健美且淡雅的超人
首先,戲劇有很多劇種。 其次,劇種的形成是受地域、時間的影響的。除了京劇、豫劇外,還有川劇、越劇、滇劇等等。
中國的民族戲曲歷史悠久,劇種種類繁多,尚有據可考的有360多個劇種。其中京劇被稱為我國的國粹,也叫國劇,由於它形成的地理位置(北京)和語言是普通話(北京方言)。 不同之處:
1、它們的命名基本上都是是按地理位置取的。如川劇是在四川省形成的,京劇是在北京形成的。 2、地理位置的不同導致它們表達語言不同,都是每個地方的方言來唱的。
3樓:小宇宙
其實很簡單,各劇種都採用各地的方言,代表當地的文化特色,多取地名以區分其他兄弟劇種,如豫(河南)劇、滬(上海)劇等。
京劇代表劇目有什麼?
4樓:哈秋聊教育
例如《宇宙鋒》《玉堂春》《長坂坡》《群英會》《打漁殺家》《五人義》《挑滑車》《打金枝》《拾玉鐲》《三擊掌》《六月雪》《**士》《搜孤救孤》《秦香蓮》《打嚴嵩》《擋馬》《金玉奴》《樊江關》《野豬林》《八大錘》《空城計》《霸王別姬》《智取威虎山》等。
京劇舞臺藝術搜隱棚在文學、表演、**、唱腔、鑼鼓、化妝、臉譜等各個方面,通過無數藝人的長期舞臺實踐,構成了一套互相制約、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規範化的程式。它作為創造舞臺形象的藝術手段是十分豐富的,而用法又是十分嚴格的。不能駕馭這些程式,就無法完成京劇舞臺藝術的創造。
由於京劇在形成之初,便進入了宮廷,使它的發育成長不同於地攜臘方劇種。
要求它所要表現的生活領域更寬,所要塑造的人物型別更多,對它的技藝的全面性、完整性也要求得更嚴,對它創造舞臺形象的美學要求也更高。當然,同時也世則相應地使它的民間鄉土氣息減弱,純樸、粗獷的風格特色相對淡薄。
因而,它的表演藝術更趨於虛實結合的表現手法,最大限度地超脫了舞臺空間和時間的限制,以達到「以形傳神,形神兼備」的藝術境界。表演上要求精緻細膩,處處入戲;唱腔上要求悠揚委婉,聲情並茂;武戲則不以火爆勇猛取勝,而以「武戲文唱」見佳。
京劇是什麼劇種?
5樓:奉洽
京劇,曾稱平劇,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腔調以西皮、二黃為主,用胡琴和鑼鼓等伴奏,被視為中國國粹,位列中國戲曲三鼎甲「榜首」。京劇走遍世界各地,成為介紹、傳播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的重要媒介。分佈地以北京為中心,遍及中國。
在2010年11月16日,京劇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擴充套件資料:京劇行當的劃分,除依據人物的自然屬性(性別、年齡)和社會屬性(身份、職業)外,主要是按人物的性格特徵來分類。京劇班社舊有「七行七科」之說 :
七行即生行、旦行(亦稱佔行)、淨行、醜行、雜行、武行、流行。
京劇舞臺上的一切都不是按照生活裡的原貌出現的。京劇舞臺上的角色也不是按照生活當中人的本來伏拍面貌出現的,而是根據所扮演角色的性別、性格、年齡、職業以及社會地位等,在化妝、服裝各方面加以若干藝術的誇張,這樣就把舞臺上的角色劃分成為生、旦、淨、醜四種型別。這四種型別在京劇裡的專門名詞叫做「行當」。
京劇主要分為「西皮」與「二黃」兩大類。
常見劇目中,有《四郎探母》,楊延輝唱的「未開言不由人淚流滿面」就是老生的「西皮導板」,鐵鏡公主唱的「夫妻們打坐在皇宮院」就是青衣的「西皮導板」。西皮導板用來起頭大量的唱段蠢彎,比較常用。諸如此類的還有該劇中楊宗保唱的「楊宗保在馬上傳將令」是小生的西皮導板,《鍘美案》中包拯唱的「包龍圖打坐在開封府」是淨行的西皮導板,《打龍袍》中國太唱的「龍駒鳳輦進皇城」則是老旦的西皮導板。
悶簾導板與一般導板的唱法基本一致,但是在演員沒有上場的情況下先在幕後唱的,如《缺檔羨消遙津》中的劉協(漢獻帝)在幕內有一大段唱「父子們在宮院傷心落淚」就是悶簾導板,唱完後人物才出場。但這是二黃導板,不是西皮導板。
為什麼人有美醜之分呢,為什麼人和人都是人,怎麼會有美醜之分,為什麼呢?
美醜不是絕對的,衡量標準不同時會有不同的結果 美醜又在概念上有廣義和狹義的區別,概念上的差異也會得出不同的結果.因為這樣世界才如此多姿多彩吧 外表上的美醜是和遺傳有關係的。是不可選擇的。但心靈上的美醜可就和自身的休養,文化,道德等有關啦。美醜之分是心的分別罷了,自我分別的美醜和其他人的分別不是一致的...
人為什麼會有高低貴賤之分呢,為什麼人無高低貴賤之分,卻有貧窮富貴之別?
人的思想里人有高低貴賤之分並不要緊,重要的是對人高低貴賤的劃分標準 高低貴賤不在於他的地位 權勢 貧富 背景 名聲,而在於他的思想是否純潔 上進,作風是否端正,為人是否善良。總之人的高低貴賤應該由道德標準來衡量.高低貴賤是事實上的思想認識,不可迴避。一般來說,高貴的人是卑賤人的貶稱,而卑賤的人也是高...
為什麼女人有美醜之分,為什麼人和人都是人,怎麼會有美醜之分,為什麼呢?
事實上,不論男女人人都喜歡看上去賞心悅目的異性。但,對於女性容貌以及氣質方面的要求,似乎是人們的一種慣性。其實 無所謂美醜 無所謂對錯 喜歡就好 至於你說的 呵呵 那就說明了一件事 為了襯托出你是美的 所以我就是醜 這個問題我們要從辨證唯物注意的角度以相對論的方法去理解 這樣就得到了 色即是空 空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