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中孔子要求人們做事尊重他人意願

2025-01-08 00:15:22 字數 1924 閱讀 2244

1樓:明月如水照歸人

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要求人們說話做事尊重他人意願。

2樓:網友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在論語中孔子告誡我們要善於向身邊的人學習他說

3樓:半路遇到狗

1【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回。

2【翻譯】:孔子說:答多個人走在一起,其中必定會有我的老師。拿他們的優點來自己學習,拿他們的缺點來自己改過。

3【簡析】: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受到後代知識分子的極力讚賞。他虛心向別人學習的精神十分可貴,但更可貴的是,他不僅要以善者為師,而且以不善者為師,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

他的這段話,對於指導我們處事待人、修身養性、增長知識,都是有益的。

論語中強調尊重他人意願的句子是

4樓:帳號已登出

己所不欲,勿施bai於人」「己欲立而先立人,du己欲達而先達人」「三人行必zhi有我師焉,擇其dao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出自《論語》。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名言。解釋為自己不希望他人對待自己的言行,自已也不要以那種言行對待他人。強調尊重他人意願。

孔子(西元前551年9月28日―西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人(今山東曲阜),祖籍宋國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國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是儒家學派創始人。

《論語》十則表現出孔子推己及人、仁愛待人的思想語句是:

5樓:天琥教育鄭州碧沙崗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這句話現在看來,有其現實意義。其中包含相互體諒的意思。遇事如果換位思考,推己及人,仁愛待人,就可能得出不同的結論,改變已有的不正確做法,這樣就會多一分理解,少一分對立,避免對他人造成傷害。

6樓:黃未濟

天下生仲尼、萬古如長夜。

7樓:落桜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8樓:網友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孔子所說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屬於他思想中的仁還是禮

9樓:柳宓軒

看你怎麼理解,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指的是自己都不願意看到發生的,何必要強加在別人身上呢,這裡面有仁愛思想,也有強調克己復禮。

10樓:匿名使用者

朋友;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孔子思想中的禮;

11樓:碧水籠寒煙

仁常規的來講:能 「施於人」 的人,多半是被施於人的上級,或者強勢的一方。

這個時候,施與不施,其實是一種仁慈與否的表現,而不是禮貌與否。

比如你對待小動物時。。。

不管是禮貌還是禮節都是雙方平等或者己方較弱,才會注意這些,比如開會時,領導一般可以隨意接**,但下屬就不好說了,這屬於禮貌問題。

12樓:氣球鳥漂泊中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原文在《中庸》中,屬於「忠恕違道不遠」的後續拓展。也屬於「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的解釋。

可以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在生活中修道」,是對自己的要求。

而「禮」,以經注經的解釋:「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強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無論勉強做到也好,主動做到也好,反正是做到了。

而且後面緊接著「力行近乎仁」,所以,「禮」的作用是「無論勉強你做,還是讓你主動做,反正是你做到就好」。

從以上論述發現,「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不屬於「禮」的範疇。屬於追求」仁「的一種具體方式方法。

孔子說的關於個人修養的話有哪些 論語中的

論語十則 中,抄指襲出學習與思考必須緊密結合的句子是 學則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孔子借題發揮,教育 勤學好問的句子是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在生活中,我們要表示應當向有長處的人學習,常用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來表示 論述好學精神和教學態度的兩句是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闡述正確的學習態度是實事求是,不...

論語十二章中,孔子闡述律己待人之道的句子是

論語十二章中闡述律己待人之道的句子好像只有一句,且不是孔子說的,而是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曾子說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誠實可信了呢?老師傳授的知識是不是複習了呢?曾子,本名 曾參,字子輿,公元前505年10月1...

論語十二章中孔子在道德修養有哪些主張,並聯絡實際談一談

問題四 來 討論歸納本文所選十則有源的談學習態度和方法,有的談思想品德修養 請具體分析。學習方法 學習態度 和 修身做人 1 方法 溫故而知新 吾日三省吾身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學而時習之 默而識之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 態度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見賢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