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城》這首詩主要用了什麼表現手法

2021-03-03 23:26:25 字數 3363 閱讀 9654

1樓:飄渺藍格子

弔古詩多觸景生情,借景寄慨,寫得比較虛。這首詩則比同類作品更空靈蘊藉。它從頭到尾採取側面烘托的手法,著意造成一種夢幻式的情調氣氛,讓讀者透過這層隱約的感情帷幕去體味作者的感慨。

2樓:匿名使用者

如果你是高中學生,那麼標準答案應該是:借古抒懷,擬人,借景抒情

劉禹錫的《臺城》與韋莊的《臺城》從思想感情和表現手法上各有什麼不同之處

3樓:曉龍修理

一、思想感情不同

1、劉禹錫的《臺城》:這是一首詠歎調懷古詩,以古都金陵的核心──臺城

這一六朝帝王起居臨政的地方為題,寄託了弔古傷今的無限感慨。

二、表現手法不同

1、劉禹錫的《臺城》:首句總寫臺城,綜言六代,是一幅鳥瞰圖。次句在畫面上突出了結綺、臨春兩座凌空高樓(還應包括另一座「望仙閣」在內)。

第三句記樓臺今昔。眼前野草叢生,滿目瘡痍,這與當年「萬戶千門」的繁華景象形成多麼強烈的對比。結句論述陳後主失國因由,詩人改用聽覺形象來表達,在「千門萬戶成野草」的淒涼情景中,營造了一種隱約可聞《玉樹後庭花》的樂曲在空際迴盪的氛圍。

2、韋莊的《臺城》:首句描繪江南煙雨到次句的六朝如夢,跳躍很大,表面上看似不相屬。鳥啼草綠,春色常在,而曾經在臺城追歡逐樂的六朝統治者卻早已成為歷史上來去匆匆的過客,豪華壯麗的臺城也成了供人憑弔的歷史遺蹟。

楊柳是春天的標誌。在春風中搖盪的楊柳,總是給人以欣欣向榮之感,容易使人想起繁榮興茂的局面。

此兩首詩同名為《臺城》,出自唐代的劉禹錫和韋莊

寫作背景:

臺城位於六朝故都金陵(今江蘇南京),是六朝的宮城,也是一時繁華的六朝金粉所在地的核心。六朝一代比一代奢華侈靡,奢華的生活,**的享樂消磨了六朝帝王的進取之心。他們在這金迷紙醉、燈紅酒綠的銷金之地享盡了世間一切富貴榮華,但也耗空了國力民財與雄心意志。

而南朝的最後一名皇帝陳後主更甚。他在豪華的臺城裡,營造了結綺、臨春、望仙三座高達數十丈的樓閣,整天倚翠偎紅,不理朝政,還自譜新曲《玉樹後庭花》,填上淫詞,讓數以千計的美女邊歌邊舞。

最終以隋朝大軍攻取了南朝最後一個偏安的朝廷——陳朝國都金陵而結束了六朝浮豔。陳後主在他自譜的新曲《玉樹後庭花》的歌舞聲中做了亡國之君。

《臺城》是唐代文學家劉禹錫創作的一首懷古詩。此詩通過對陳後主的奢侈荒淫生活以及六朝繁華景象轉瞬即逝的描寫,總結了一代興亡的教訓,抒發了回顧歷史的感傷情懷,既有懷古傷今之情,亦有以古勸今之意,體現了詩人憂國憂民之情。

全詩把議論和具體形象結合起來,以巧妙的方式表達了詩人在國勢衰微之際對於高層統治者的諷諫之意。

作者簡介:

劉禹錫(772~842),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夢得,洛陽(今屬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治今河北定縣)。貞元(唐德宗年號,785~805年)間擢進士第,登博學巨集辭科。

授監察御史。曾參加王叔文集團,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被貶朗州司馬,遷連州刺史。

後以裴度力薦,任太子賓客,加檢校禮部尚書。世稱劉賓客。其詩通俗清新,善用比興手法寄託政治內容。

《竹枝詞》、《柳枝詞》和《插田歌》等組詩,富有民歌特色,為唐詩中別開生面之作。有《劉夢得文集》。

韋裝的臺城一詩主要採用了什麼表現手法

4樓:山東省飛飛

韋莊的臺城一詩主要使用昔盛今衰的對比,臺城這一地點是六朝

帝王內起居臨政的地方,那麼很顯

容然,用這樣的對比,不僅是抒發感慨,更有對唐統治者的勸諫的意味在裡面——逸豫可以亡身.

【唐代韋莊《臺城》詩】

【別名】《金陵圖》

【作者】韋莊

【正文】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譯文】江上春雨霏霏岸邊青草離離,六朝往事如夢只剩春鳥悲啼。最無情的還是臺城外的垂柳, 依舊輕煙般的籠罩十里長堤。

柳和轉瞬即逝的六代豪華的鮮明對比,對於一個身處末世、懷著亡國之憂的詩人來說。該是多麼令人觸目驚心!而臺城堤柳,卻既不管人間興亡,也不管面對它的詩人會引起多少今昔盛衰之感。

所以說它「無情」.說柳「無情」,正透露出人的無限傷痛.「依舊」二字。

深寓歷史滄桑之慨。它暗示了一個腐敗的時代的消逝,也預示歷史的重演。

5樓:匿名使用者

觸景生情,借景寄慨,寫得比較虛。這首詩則比同類作品更空靈蘊藉。它從頭到尾採取側面烘托的手法,著意造成一種夢幻式的情調氣氛,讓讀者透過這層隱約的感情帷幕去體味作者的感慨

韋莊的《臺城》的表現手法和表達效果

6樓:匿名使用者

表現手法:側面烘托,借景寄慨

表達效果:著意造成一種夢幻式的情調氣氛,讓讀者透過這層隱約的感情帷幕去體味作者的感慨,以自然景物的「依舊」暗示人世的滄桑,以物的「無情」反託人的傷痛,而在歷史感慨之中即暗寓傷今之意。

具體分析:《臺城》起句不正面描繪臺城,而是著意渲染氛圍。金陵濱江,故說「江雨」「江草」。

扛南的春雨,密而且細,在霏霏雨絲中,四望迷濛,如煙籠霧罩,給人以如夢似幻之感。暮春三月,扛南草長·碧綠如菌。又顯出自然界的生機。

這景色即具有江南風物特有的輕柔婉麗,又容易勾起人們的迷惘惆悵。這就為下一句抒情作了準備。 「六朝如夢鳥空啼」。

首句描繪江南煙雨到次句的六朝如夢,跳躍很大,乍讀似不相屬。其實不僅「江雨罪霏」的氛圍已暗逗「夢」字,而且在霏霏江雨、如茵碧草之間就隱藏著一座已經荒涼破敗的臺城。鳥啼草綠,春色常在,而曾經在臺城追歡逐樂的六朝統治者卻早已成為歷史上來去匆匆的過客,豪華壯麗的臺城也成了供人憑弔的歷史遺蹟。

從東吳到陳,三百多年間,六個短促的王朝一個接一個地衰敗覆亡,變幻之速,本來就給人以如夢之感;再加上自然與人事的對照,更加深了「/朝如夢」的感慨。「臺城六代競豪華」,但眼前這一切已蕩然無存,只有不解人世滄桑、歷史興衰的鳥兒在發出歡快的啼鳴。「鳥空啼」的「空」,即「隔葉黃鵬空好音」(杜甫《蜀相')的「空」,它從人們對鳥啼的特殊感受中進一步烘托出「夢」字,寓慨很深。

「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楊柳是春天的標誌。在春風中搖盪的楊柳,總是給人以欣欣向榮之感,讓人想起繁榮興茂的局面。

當年十里長堤,楊柳堆煙,曾經是臺城繁華景象的點綴;如今,臺城已經是「萬戶千門成野草」,而臺城柳色,卻「依舊煙籠十里堤」。這繁榮茂盛的自然景色和荒涼破敗的歷史遺蹟,終古如斯的長堤煙柳和轉瞬即逝的六代豪華的鮮明對比,對於一個身處末世、懷著亡國之憂的詩人來說,該是多麼令人觸目驚心!而臺城堤柳,卻既不管人間興亡,也不管面對它的詩人會引起多少今昔盛衰之感,所以說它「無情」。

說柳「無情」,正透露出人的無限傷痛。「依舊」二字,深寓歷史滄桑之慨。它暗示了一個腐敗的時代的消逝,也預示歷史的重演。

堤柳堆煙,本來就易觸發往事如煙的感慨,加以它在詩歌中又常常被用作抒寫必亡之感的憑藉,所以詩人因堤柳引起的感慨也就特別強烈。「無情」「依舊」,通貫全篇寫景,兼包江雨、江草,啼鳥與堤柳;「最是」二字,則突出強調了堤柳的「無情」和詩人韋莊的感傷悵惘。

觀刈麥這首詩主要運用了哪種表現手法 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1 表現手法 對比和反襯 拿作者自己與收割麥子的農民做比較同時反襯出農民的辛苦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2 詩中運用了哪些描寫方法?景物描寫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場面描寫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語言描寫 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飢腸 心理描寫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3 詩中...

芣苢這首詩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請簡要說明

賦賦 是直接陳述事物的表現手法。宋代學者朱熹在 詩集傳 的註釋中說 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如,詩經 中的 葛覃 芣苢 就是用的這種手法。比 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繪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劉勰在 文心雕龍 比興 中說 且何謂為比也?蓋寫物以附意,揚言以切事者也。朱熹說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詩經 中的...

《官舍竹》這首詩用了什麼表現手法?寫出了竹的什麼特點?表現了

1 拂 和 侵 都用了擬人化的寫法。拂 即吹拂,竹聲蕭蕭 拂琴 寫出 竹聲的美妙和含情,令人神往 影侵棋局 是寫竹的影子映在棋坪上,使人感受到竹的形象,似欲與詩人同樂,營造出一個物我為友 物我同趣的意境。2 這首詩中的 官舍竹 具有不爭春色 獨守嚴寒 不怕寂寞 保持貞潔 自有情趣等品格。詩人借詠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