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一下漢武帝時的史定

2021-03-05 09:21:52 字數 3380 閱讀 1495

1樓:匿名使用者

一、姓氏源流

揭(jiē)姓源流單純,源出有一:

出自史姓,為西漢首任揭陽令史定及其後代,被賜姓地名為氏。據《中華萬姓淵源》稱:「揭猛,原名史定,後因任南越揭陽(今屬廣東省)令而因地取代」;《唐熙字典》稱:

「揭者,姓也。」《前漢功臣表》載:「安道侯揭陽定」;《中國姓氏辭典》稱:

「揭氏在歷史上較為晚出,據《姓氏考略》所載,西漢初年有揭陽定,為功臣,原姓史氏,官拜揭陽令,以任職的地名為『揭陽氏』,後改為單姓『揭氏』。揭陽,在廣東省東部,榕江上游」;《中華姓氏辭典》稱:「揭氏:

西漢時,史定官遷揭陽令(今廣東省揭陽縣),世稱揭陽定。唐有揭鎮,青州刺史。」蘇過(字叔黨,晚號斜川居士,是蘇軾第三子,時受蘇軾之命,為揭氏一修族譜撰序)所撰的《史揭合序》稱:

「史煥長子定於建元六年以護駕將軍隨王恢出豫章,兵未逾嶺而東越輸服;又承命隨嚴助往諭南越,為粵脅令揭陽而陰據中國之喉吭,業二十載矣。乃元鼎六年,南越相呂嘉聞助、恢主戰已戳,遂叛粵主,殺中國使。而東粵兵臨揭陽,史定以素教聚蓄儲者,挈地歸漢,收平兩粵。

武帝旌其忠,發詔封為安道侯,世襲揭陽令,賜姓『揭』,賜名『猛』……」史定之後代子孫,相傳姓揭,稱為揭氏。

★★★得姓始祖:史定(揭猛)。從揭氏的族譜看《高廉揭氏族譜》記載:

「揭原史姓,漢初時,豫章郡史煥公之長子定公,智勇超群。出生於漢文帝后元二年(公元前162年)農曆十一月十六子時。於漢武帝時為護駕將軍。

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因閩越王王郢發兵進攻南越,漢武帝派王恢、史定興師平亂,兵出南昌,未過南嶺,閩越王弟殺郢以降,天子羈留史定為揭陽令。未幾,因南越相呂嘉叛主,殺中國使,史定籍揭陽人民財賦總繪南越地圖,挈地上奏天子,並承天子令,會諸將來番禺,捕獲南越叛首呂嘉、建德,如命屯兵梅嶺,挫敗東越餘善的稱帝叛亂。兩役奏凱,收平南越、東越歸漢。

武帝嘉其忠勇,於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十月十四日發聖旨加封史定為『安道侯』,以揭邑為姓,賜姓『揭』,改名『猛』,此為揭姓之所由也。」據福建《歸化瀚溪揭氏族譜》、《明溪縣誌·姓氏源流·揭姓》、寧都《豫章揭氏十修族譜》和江西《濠江揭氏族譜》等對揭氏祖源的記載,也同出一轍,皆稱「始祖揭猛,原姓史名定,任揭陽令。元鼎六年,被漢武帝賜姓『揭』,改名『猛』,並封為安道侯」。

故史定就是揭氏的得姓始祖。

二、遷徙分佈

(缺)當今遍佈國內外達數十萬之眾的揭姓人氏,他們的始祖就是秦漢時期的古揭陽縣令。揭氏的始祖揭猛原名史定。西漢時期因屢立戰功受封,被皇帝賜姓改名,至今已有二千多年曆史。

對於史定的來歷,清《揭陽縣誌》有記載:「史定,秦時人,仕南越,為揭陽令。元鼎六年,漢兵下番禺,定決計屬漢,武帝嘉之,封安道候,邑六百戶,子當時襲侯爵,子孫遂家於揭陽,祀名宦。

」史定為何以揭為姓呢?這裡面牽出了二千多年前漢武帝平南越賜姓揭陽令的一段史話。公元前一三五年,閩越王王郢發兵進攻南越,漢武帝派王恢、史定興師平亂,後收平南越,東越歸漢。

史定平亂有功,於公元前111年被武帝封為安道候,並以史定任職的揭邑為姓,賜姓「揭」,改名猛。這便是揭氏的由來。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揭氏後裔已達五六十萬之眾,遍佈廣東、江西、福建、廣西、浙江、湖北等地。

其中僅廣東省廉江市便有三萬左右人。2023年底,江西省豐城市的揭氏七十一世裔孫還專門攜家藏族譜專程赴揭陽尋根。古揭陽是秦漢時代嶺南地區六個古縣之一,但它究竟始於何時建制,古揭陽縣城又在何處,至今仍是謎。

揭姓望居襄城郡(晉元帝太興元年〔318年〕僑置襄城郡。原治襄城,今河南省襄城)。

三、歷史名人

揭 猛:原姓史,名定,漢代漢元鼎年間廣東省揭陽首任縣令。由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被漢武帝派入嶺南平息閩越、南越之亂,挈地歸漢,收平兩粵。

武帝旌其忠,發詔封為安道侯,世襲揭陽令,賜姓『揭』,賜名『猛』……」後羈留為南越揭陽縣令。揭陽是中華揭姓子孫的發祥地,而揭猛就是揭姓的啟姓始祖。

揭 柏:晉代惠帝時人,揭猛之十九代孫,字壽齡,以春秋月經,任廣州刺史。建武末年,改守海陵,所任多善,與陶侃(公元259年-公園334年),東晉廬江潯陽人,初為縣史,漸至郡守。

永嘉五年,任武昌太守。他精勤史職,常勉人惜光陰、為人所稱」齊名。

揭 儀:陳宣帝時人,揭猛之二十七代,字高生、以尚書傳義及第、初任江東太守,後改守建康(相當於江蘇省南京市市長),升中書侍郎。

揭 漳:唐憲宗時人,猛之三十四代孫(震公之長子),字淑安,於元和二年丁亥(公元807年),以明經授南昌路錄事。

揭 暄:清時人,數學家、軍事家、天文學家,其傳世之作有《璇璣述遺》、《揭子兵經》、《揭子戰書》、《周易得天解》以及《道書》、《射書》、《星書》、《火書》、《輿地》、《水注》等共十七部。涉及天文、地理、軍事、歷史等眾多領域。

揭文徽:唐昭宗時,揭猛之三十六世孫,字鎮;鎮以禦寇功封護國將軍,乾寧二年升僕射,以討上官逢之功,加封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工部尚書、持節袁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國。

揭伯徽:宋代人,揭猛之四十四代孫,蘇東坡稱之為「江南揭書櫃」也。為宋元佑癸酉舉人,官授杭州知州。

揭傒斯:元代文學家。字曼碩。

龍興富州(今江西省豐城)人。因盧摯薦,授翰林國史院編修,官至翰林侍講學士,後又任藝文監丞,曾參加編修遼、宋、金三史。死後諡文安。

歐陽玄《豫章揭公墓誌銘》說,揭傒斯「文章……正大簡潔,體制嚴整。作詩長於古樂府,選體、律詩長句,偉然有盛唐風」。揭傒斯的《漁父》、《高郵城》、《楊柳青謠》、《秋雁》、《祖生詩》、《李宮人琵琶引》等詩,都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現實社會生活不合理的現象。

尤其是《秋雁》詩,別有寄託,寫出了當時民族間的矛盾。誠如《至正直記》說:「揭曼碩題雁,蓋譏色目北人來江南者,貧可富,無可有,而猶毀辱罵南方不絕,自以為右族身貴,視南方如奴隸,然南人亦視北人加輕一等,所以往往有此誚。

」揭傒斯還有一首《女幾浦歌》,用民歌體描寫大孤山下的船民,不管風浪如何險惡,總是無所畏懼,表現了勞動人民的剛毅勇敢。揭傒斯的散文多宣揚封建倫理思想,但也有一些可讀的作品。如《與蕭維斗書》、《送李克俊赴長興州同知序》,都認為「獨善其身」不是一個政治家的風度。

《浮雲道院記》、《胡氏園趣亭記》,反映出一種封建時代文人的閒適情趣。著有《揭文安公全集》14卷,補遺1卷。

揭佑民:元代廣昌縣(今江西省)人,後寓居旴江(又名建昌江),自號旴裡子,晚年又號希韋子。泰定年間官邵武經歷,以正直而有才能聞名。

好遊覽,每遇到故都遺蹟,往往徘徊悲歌。著有《籲裡子集》。

四、郡望堂號

1、郡望

襄城郡:原治襄城(今河南省襄城)晉元帝太興元年(318年)僑置。領二縣,繁昌、定陶一同僑置。

郡僑置於春谷縣,安帝隆安(397年-401年)後曾移置歷陽,晉未省郡,二縣改隸淮南郡。

2樓:匿名使用者

1、漢武帝是第一位使用年號的皇帝,先是六年一個年號,後來四年一個年號。

2、漢武帝是第一位在統一的國家制定、頒佈太初曆的皇帝,以正月為歲首這一點,一直用到現在。

3、漢武帝時期寫出了我國第一部紀傳體的史書《史記》,對後世的史學產生了巨大影響。

4、漢武帝時期出現了秦統一後我國見於史籍記載的《輿地圖》,元狩四年四月丙申,「太僕臣公孫賀行御史大夫事……奏輿地圖,請所立國名。」《漢書

材料一下圖再現了張騫出使西域拜別漢武帝的情景

1 聯絡大月氏,夾擊匈奴。事件 公元前60年,西域都護的設立。2 昭君版 出塞 和親 影權響 加強了漢匈的友好相處和經濟文化交流。3 中國的絲和絲織品由長安 河西走廊 今新疆境內 西亞 歐洲。4 意義 促進了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和平友好。樹立民族平等 友好交往的意識。言之有理即可 閱讀下列材料 14...

介紹一下明朝的彭時

彭時 1416年 1475年 字純道,又字巨集道,號可齋。江西承宣布政使司吉安府安福縣 今江西省安福縣 人。明朝狀元,政治人物。生於永樂十四年 1416年 明英宗正統十三年 1448年 戊辰科一甲一名進士及第 狀元 景泰年間,授翰林院修撰,入閣為閣老之一,但因守制回籍 因此英宗復辟,免除受難 天順元...

幫我介紹一下梁武帝蕭衍起兵滅齊的過程

蕭衍的哥哥被蕭寶卷殺害,他為了報仇,起兵殺進建康殺了蕭寶卷,然後一步步篡權當上了皇帝。開國帝王梁武帝文武雙全,老了竟然在寺廟中餓死,這究竟發生了什麼?這個問題有點意思,宋安之來回答!因為他前明後昏!所以最後被活活餓死了唄!為什麼這樣說呢,接下來宋安之來具體說說。梁武帝蕭衍是南北朝時期南樑的開國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