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冬至是24節氣中最早被制訂的一個,然而多數人並不知道,冬至的起源居然是來自於一次國家層面的都城規劃。早在3000多年前,周公始用土圭法測影,在洛邑測得天下之中的位置,定此為土中,這在當時有著政治意義的舉動,卻成了影響後世幾千年的節日之一。
周公到洛陽,用土圭法測得洛陽所處的地方即為「天下之中」,然後開始占卜國家社稷的吉地。《尚書·洛誥》記載:周公「朝至於洛師」,對洛陽周邊的幾個地方做了考察,最後確定澗水東、瀍水西、瀍水東皆「惟洛食」(都是興建宗廟社稷的好地方)[3] 。
周公通過「土圭測景」選定洛邑基址的史實,被載入了古代典籍,也被後人奉為封邦建國的成法。
「土圭測景」的目的是找出「土中」(中國的中心)。這種方法的要義是「樹八尺之表,夏至日,景長尺有五寸;冬至日,景長一丈三尺五寸」(即豎起高為8尺的標杆,在夏至日觀測,中午的日影是1.5尺,冬至日中午的日影是13.
5尺), 「測土深,正日影,求地中,驗四時」。 用這種方法測到的就是「土中」洛陽、「洛邑」的理論位置。
依周公測影所定的天下之中,周人詳細規劃了滅商後的第一座國家都城,《逸周書·作雒》載:「乃作大邑成周於土中,……南繫於洛水,北因於邙山,以為天下之大湊。」[4] 。
「定天保,依天室」,國家社稷(都城、宗廟)完成之後,周公在成周明堂制禮作樂,詳細制訂了國家禮儀制度, 據記載,周代以冬十一月為正月,以冬至為歲首過新年,也就是說,周公選取的是經土圭法測得的一年中「日影」最長的一天,為新的一年開始的日子。
由周到秦,以冬至日當作歲首一直不變。至漢代依然如此,《漢書》有云:「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也就是說,人們最初過冬至節是為了慶祝新的一年的到來。
古人認為自冬至起,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代表下一個迴圈開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後來一般春節期間的祭祖、家庭聚餐等習俗,也往往出現在冬至。冬至又被稱為「小年」,一是說明年關將近,餘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
把冬至作為節日來過源於周代,盛於唐宋,並相沿至今。周曆的正月為夏曆的十一月,因此,周代的正月等於如今的十一月,所以拜歲和賀冬並沒有分別。直到漢武帝採用夏曆後,才把正月和冬至分開。
因此,也可以說專門過「冬至節」是自漢代以後才有,盛於唐宋,相沿至今。
2樓:老實話好聽
沒有的事兒 。
不過吃一頓餃子 ,又不放假 ,誰大過啦 ?
冬至對於中國人代表什麼意義?
3樓:匿名使用者
過冬大過年,代表農耕生活,一年的辛勤勞動,換來的豐收,可以共聚一堂
4樓:法律亦講道理
冬至大如年
在周代,以每年冬至為一年的元旦。
冬至這一天是一年中最長的一夜,許多人家利用這一夜,用糯米粉做「冬至圓」,為了區別於後來的春節前夕的「辭歲」,冬至節的前一日叫做「添歲」,表示「年」還沒過完,但大家都已經長了一歲。
5樓:匿名使用者
新年的小年 代表在外的人 該回來了 團員
為什麼「冬至大過年」啊?
6樓:匿名使用者
很多人都知道冬至要回家吃飯,要祭祖。但是你又知不知道冬至是怎樣來的,廣州人為什麼說「冬至大過年」呢?冬至,又叫「冬節「、「至日」、「至節」等,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中國古代是很隆重的節日,在陽曆中和春分、夏至、秋分一起劃分一年的四季。
冬至這一天,太陽以最大傾斜的角度斜射在北迴歸線上,也就是說,太陽離北半球的地面最遠,所以冬至這天,我們所處的北半球的白天最短,夜晚最長。冬至過後,北半球的日照時間將逐漸加長(採訪:氣溫將開始下降到最低)。
冬至是預示冬季到來的一個重要節日。古人認為,到了冬至,雖然還處在寒冷的季節,但春天已經不遠了。這時外出的人都要回家過冬節,表示年終有所歸宿,所以在廣州有句俗語又叫「冬大過年」。
我國各地的風俗民情雖各有差別,但大致是相同的。在冬至這一天,家家都會吃湯圓,祈求閤家團圓,身體健康。
7樓:匿名使用者
「冬至大過年」原自廣東。廣東人有「冬至大過年」的說法,為什麼呢?氣象臺有關專家解釋說,因為廣東地處南海之濱,冬無嚴寒,秋春相連,古代南粵人民對太陽的崇拜遠遠大於對春天的祈盼,所以就產生了「冬至大過年」的說法。
類似北方的「臘八節」
還一種是說冬至是忙碌一年後的總結(尤其是農民)及收穫,這是一個慶祝的日子,所以要大過年
8樓:匿名使用者
冬至過節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在《清嘉錄》中甚至有「冬至大如年」說法.這表明古人對冬至十分重視.
人們認為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是上天賜予的福氣.漢朝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例行放假.
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宗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拜父母尊長祭祖先,現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這天過節慶賀.
在我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日,所以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漢書》記載:「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意為:
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是一個節氣迴圈的開始,也是一個吉日,應該慶賀.《晉書》上也有「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其儀亞於正旦.」說明古代對冬至日作為節日慶賀的隆重程度。
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宗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拜父母尊長祭祀祖先,「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表明了古人對冬至十分重視.據《後漢書》記載:
「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所以這**庭上下要放假休息,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放大假的節日.
9樓:匿名使用者
廣東有句諺語:冬大過年(冬至比過年更重要)
因為廣東人將冬至作為一年之結,必須一家團聚吃晚飯,飯前或飯後吃湯圓,代表一家團圓。 這與過年時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年夜飯的意義差不多.
10樓:匿名使用者
可能是因為古代流傳下來的 當時有些事情發生
為什麼說"冬至大過年"?
11樓:毛澤眠
至為二十四節氣之一,並且是最重要的節氣之一。冬至是按天文劃分的節氣,古稱「日短」、「日短至」。冬至這天,太陽位於黃經270度,陽光幾乎直射南迴歸線,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相應的,南半球在冬至日時白晝全年最長。
冬至又稱為冬節,依照我國傳統的歷法,以五日為一候,三候十五日為一節或一氣,在一年裡又分為十二節與十二氣,合稱為二十四節氣,這就是擇日學上所用的節氣,擇日學上是依農曆的節氣來選定吉課,而所謂的農曆則為陽曆與陰曆的結合,陽曆指的就是二十四節氣(把太陽執行的週期分為十二個階段,再劃分二十四個節氣,一節一氣為一個月。),陰曆乃為純粹的月份(按照月亮所行的週期而定。),日子都在國曆的十二月二十二或二十三兩日。
冬至就是二十四個節氣的其中一個,因為冬至並沒有固定於特定一日,所以和清明一樣,被稱為「活節」。在冬至這一天,對於位於北半球的臺灣,這時太陽剛好直射在南迴歸線(又稱為冬至線)上,使得臺灣處於冬季的季節,因此使得北半球的白天最短,黑夜最長。冬至過後,太陽又慢慢地向北迴歸線轉移,臺灣也由冬季接近春季,北半球的白晝又慢慢加長,而夜晚漸漸縮短,所以古時有「冬至一陽生」的說法,意思是說從冬至開始,陽氣又慢慢的回升。
古人認為到了冬至,雖然還處在寒冷的季節,但春天已經不遠了。這時外出的人都要回家過冬節,表示年終有所歸宿。閩臺民間認為每年冬至是全家人團聚的節日,因為這一天要祭拜祖先,如果外出不回家,就是不認祖宗的人。
根據周朝的記載,民間有利用冬至日至郊外祭祀天的活動,又因為周曆的正月為夏曆的十一月,因此,在周代的正月等於我們現在的十一月,所以拜歲和賀冬並沒有分別,一直到漢武帝採用夏曆後,才把正月和冬至分開,因此,也可以說:過「冬節」是自漢代以後才有。就因曆法的不同,使得民間一直傳承著周曆曆法,認為冬至過後就是另一年的開始(才有吃圓仔後就多了一歲的說法)這也是冬至為何在民間會那麼受重視,但是這樣的錯誤傳承,使得民間的觀念與目前擇日學上,所用的夏曆曆法有了很大的出入,這樣的錯誤觀念應該矯正,把正確的歷法傳承才對。
另外民間有以冬至日的天氣好壞與來到的先後,來**往後的天氣。俗語說:「冬至在月頭,要冷在年底;冬至在月尾,要冷在正月;冬至在月中,無雪也沒霜」(這是依據冬至日到來的早晚,推測寒流到臺灣的早晚);俗語也說:
「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意思是:冬至這天如果沒有太陽,那麼過年一定晴天,反之,如果冬至放晴,過年就會下雨)。 我國古代將冬至分為三候:
「一候蚯蚓結;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動」,傳說蚯蚓是陰曲陽伸的生物,此時陽氣雖已生長,但陰氣仍然十分強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縮著身體;糜與鹿同科,卻陰陽不同,古人認為糜的角朝後生,所以為陰,而冬至一陽生,糜感陰氣漸退而解角;由於陽氣初生,所以此時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動並且溫熱。 冬至一般在公曆十二月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在我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
《漢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人們認為:
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是一個節氣迴圈的開始,也是一個吉日,應該慶賀。《晉書》上記載有「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其儀亞於正旦。」說明古代對冬至日的重視。
在中國傳統的陰陽五行理論中,冬至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在十二闢卦為地雷復卦,稱為冬至一陽生。易曰:
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風俗,例如北方人在冬至時吃餃子,而蘇南人在冬至時吃大蔥炒豆腐。
為什麼古人覺得「冬至大如年」?
12樓:皮卡丘的暱稱
華夏民族是一個農耕文化源遠流長的民族,各種節日,大型活動都是圍繞著農耕活動展開的。
冬至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來的一個節氣。古人認為: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也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
冬至日的關鍵在於一個陰陽消長的微妙節點。自古便有「冬至一陽生」的說法,意思是說從冬至這天開始,不斷生長的陰氣終於達到頂峰,陽氣也終於停止了銷蝕,就要回升了。冬至節則是那個陰陽交割的臨界點。
這也是冬至成為曆法上重要節氣的原因之一。這便是天地間「冬至——陽生」的微妙,同時,也驗證了物極必反、盛極而衰的天道。
重視冬至,因為冬至與夏至是制定曆法的關鍵,曆法準確,則可證明皇帝掌握天命,具有順天應人的資格,所以特別受到重視。在周代,以每年冬至為一年的元旦。周公在《周禮》中規定了「以冬至日,致天神人鬼」和「至五方帝及日月星辰於郊壇」的祭祀儀式。
民間也有利用冬至日至郊外祭祀天的活動。
古人在冬至這一天最重要的民俗活動是拜冬,自魏晉以下,一直存在著按慶元旦的禮俗來過冬至節的慣制。
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這種習慣一直延續至清末。
為什麼說「冬至大過年」,廣州人為什麼說「冬至大過年」
廣州人有句話 冬大過年,說明冬至也是廣州人的一個不大不小的節日 在南方,冬大就是冬至的意思。過冬 冬至 比過年 農曆新年 大。因為冬至是一年中日照最短的一天 因為冬至是農曆一年來 的最後一個節源氣,在這一天由漢到bai清,從官方禮儀來講,說du冬至是 亞歲 zhi乃至 大過年dao 在易經裡常把冬至...
過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為什麼冬至要吃餃子?
據說冬至吃餃子的習俗 於河南。相傳在東漢時期,河南南陽醫聖張仲景告老還鄉,冬至那天趕到了家鄉,當時大雪紛飛 寒風刺骨。他見鄉親衣不遮體,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凍爛了,心裡非常難過,做 祛寒矯耳湯 給百姓吃。鄉親們吃後,耳朵都治好了。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以後人們稱它為 餃子 就形成了冬至吃餃子的...
北方冬至為什麼吃餃子,北方地區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
北方冬至吃餃子的原因是為了紀念名醫張仲景。張仲景告老還鄉,回到自己的家鄉白河的時候,看到岸邊有很多百姓由於貧窮,飢寒交迫,很多人的耳朵都凍壞了,因此張仲景決定要救治這些窮苦的百姓。研究之後,煮出了 祛寒嬌耳湯 用辣椒以及一些驅寒的藥物煮制羊肉,煮好之後把裡面的食材撈出切碎之後包上面皮,形狀就像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