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幾個?二十四節氣是怎麼由來的

2021-03-05 11:23:14 字數 4843 閱讀 7325

1樓:匿名使用者

處暑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14個節氣,每年的8月23日或24日,「處」為結束的意思,至暑氣即將結束,天氣將變得涼爽了。由於正值秋收之際,降水十分寶貴。處是終止、躲藏的意思。

處暑是表示炎熱的暑天結束。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曆法獨到之處,最早出現於戰國時期。它表示了地球在軌道上執行的二十四個不同的位置,刻劃出一年中氣候變化的規律。地球繞太陽旋轉視運動一週為360度,分成24等份(最開始的時候是分成12等份),每份15度(大約半月時間)就有一個節氣。

二十四節氣均勻分佈在一年四季之中,每個季節剛好有六個節氣。分別為,春季六節氣,夏季六節氣,秋季六節氣,冬季六節氣。

2樓:yl白雪

處暑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14個節氣,時間是每年的8月23日或24日。

二十四節氣,是上古時代的人們根據地球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變化而制定的。每一個節氣分別相應於太陽在黃道上運動15度,所達到的一定位置而制定的氣候規律。地球繞太陽執行的軌道古人命名為「黃道」也稱「日道」,將黃道等比例 分成24份,之間相隔15度,就形成了24個節氣。

二十四節氣是通過觀察太陽週年運動軌跡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的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它把太陽週年運動劃分24等份,每一等份為一個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周而復始。

24個節氣分別是: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每月2個節氣。

3樓:簫灑舞劍

處暑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14個節氣,交節時間點在公曆8月23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150°。處暑節氣意味著進入氣象意義的秋天,處暑後中國長江以北地區氣溫逐漸下降。

歷史由來

二十四節氣指二十四時節和氣候,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

東亞傳統夏曆(農曆)是一種「陰陽合曆」,分別根據日、月的執行制定:月的部分是以朔望月為基準確定的,歲是以迴歸年(太陽年)為基準確定的。陽曆每迴歸年約365.

2422天,二十四節氣據此而劃分。

由於歷史上我國的主要政治、經濟、文化、農業活動中心多集中在黃河流域[1] 中原地區,二十四節氣也就是以這一帶的氣候、物候為依據建立起來的。

早在東周春秋戰國時代,漢族勞動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隨後人們根據月初、月中的日月執行位置和天氣及動植物生長等自然現象,利用之間的關係,把一年平分為二十四等份。並且給每等份取了個專有名稱,這就是二十四節氣。

到戰國後期成書的《呂氏春秋》「十二月紀」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個節氣名稱。這八個節氣,是二十四個節氣中最重要的節氣。標示出季節的轉換,清楚地劃分出一年的四季。

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

《淮南子》一書就有了和現代完全一樣的二十四節氣的名稱。

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古時把節氣稱「氣」,每月有兩個氣:前一個氣叫「節氣」,後一個氣叫「中氣」。二十四節氣按月分佈情況如下表,它又同農曆閏月的安排有著密切的關係。

在農曆中,以立春為二十四個節氣的頭一個節氣。

二十四個節氣的名稱,是隨著鬥綱所指的地方並結合當時的自然氣候與景觀命名而來的。所謂鬥綱,就是北斗七星中的魁、衡、杓三顆星隨著天體的執行,鬥綱指向不同的方向和位置,其所指的位置就是所代表的月份。如正月為寅,黃昏時杓指寅,半夜衡指寅,白天魁指寅;二月為卯,黃昏時杓指卯,半夜衡指卯,白天魁指卯,其餘的月份類推。

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視太陽從春分點(黃經零度,此刻太陽垂直照射赤道)出發,每前進15度為一個節氣;執行一週又回到春分點,為一迴歸年,合360度,因此分為24個節氣降水現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時間和強度;白露、寒露、霜降三個節氣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結、凝華現象,但實質上反映出了氣溫逐漸下降的過程和程度:氣溫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現凝露現象;氣溫繼續下降,不僅凝露增多,而且越來越涼;當溫度降至攝氏零度以下,水汽凝華為霜。

4樓:愛成長樂園

二十四節氣分別是: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   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是六廿一,   下半年是八廿三。

每月兩節日期定,   最多隻差一兩天

24節氣的由來及其意義 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勞動人民獨創的文化遺產,它能反映季節的變化,指導農事活動,影響著千家萬戶的衣食住行。由於2023年來,我國的主要政治活動中心多集中在黃河流 域,二十四節氣也就是以這一帶的氣候、物候為依據建立起來的。由於我國幅員遼闊,地形多變,故二十四節氣對於很多地區來講只是一種參考。

從二十四節氣的字面含義來看: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別表示四季的開始。「立」即開始的意思。

公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後。 夏至、冬至——表示夏天、冬天到了。「至」即到的意思。

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 春分、秋分——表示晝夜長短相等。「分」即平分的意思。

這兩個節氣一般在每年公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 雨水——表示降水開始,雨量逐步增多。公曆每年的2月18日前後為雨水。

驚蟄——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動物。這時氣溫回升較快,漸有春雷萌動。每年公曆的3月5日左右為驚蟄。

清明——含有天氣晴朗、空氣清新明潔、逐漸轉暖、草木繁茂之意。公曆每年大約4月5 日為清明。 穀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穀類作物的生長。

公曆每年4月20日前後為穀雨。 小滿——其含義是夏熟作物的籽粒開始灌漿飽滿,但還未成熟,只是小滿,還未大滿。大約每年公曆5月21日這天為小滿。

芒種——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種開始。每年的6月5日左右為芒種。 小暑、大暑、處暑——暑是炎熱的意思。

小暑還未達最熱,大暑才是最熱時節,處暑是暑天即將結束的日子。它們分別處在每年公曆的7月7日、7月23日和8月23日左右。 白露——氣溫開始下降,天氣轉涼,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

每年公曆的9月7日前後是白露。 寒露——氣溫更低,空氣已結露水,漸有寒意。這一天一般在每年的10月8日。

霜降——天氣漸冷,開始有霜。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曆的10月23日。 小雪、大雪——開始降雪,小和大表示降雪的程度。

小雪在每年公曆11月22日,大雪則在12月7日左右。 小寒、大寒——天氣進一步變冷,小寒還未達最冷,大寒為一年中最冷的時候。公曆1月5 日和該月的20日左右為小、大寒。

為什麼是24個節氣? 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視太陽從春分點(黃經零度,此刻太陽垂直照射赤道)出發,每前進15度為一個節氣;執行一週又回到春分點,為一迴歸年,合360度,因此分為24個節氣。

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24節氣是我國民間傳統節令。早在周朝和春秋時代就用"土圭"測日影辦法而定夏至、冬至、春分、秋分。

二十四節氣是把一年內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變化和引起的地面氣候的演變次序,將全年平分為二十四等份,並給每個等份起名,這就是24節氣由來。名稱和順序是: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每個節氣約間隔半個月的時間,分列在十二個月裡面。在月首的叫做節氣,在月中的叫做「中氣」,所謂「氣」就是氣象、氣候的意思。二十四節氣與季節、溫度、降水及物候有密切的聯絡,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別表示春、夏、秋、冬四季的開始,春分、秋分 、夏至、冬至是季節的轉折點。

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五個節氣是表示最熱、最冷的出現時期;白露、寒露、霜降表示低層大氣中水汽凝結現象;也反映氣溫下降程度。雨水、穀雨、小雪、大雪反映降水情況和程度;驚蟄、清明、小滿、芒種是反應物侯特徵和農作物生長情況。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勞動人長期對天文、氣象、物侯進行觀測、探索、總結的結果,是我國勞動人民獨有的偉大科技成果,在我國廣大農村開展農事活動有廣泛的應用價值,一般更適用黃河流域一帶的農事活動。

立春:立是開始的意思,春是蠢動,天氣逐漸回暖,廣闊大地將呈現一片萬掏復甦的景象,這一天春季開始。 雨水:

表示氣候逐漸回暖,冰雪融化,雨水逐漸增多。 驚蟄:春雷響動,驚動萬物,蟄伏地下冬眠的動物開始出土活動。

春分:分就是半,這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點,**分,這一天晝夜相等。 清明:

清潔明淨的意思。氣候溫暖,草木開始萌發繁茂。 穀雨:

「雨生百穀」的意思。這一天起雨量增多,對穀物生長有利。 立夏:

夏天開始,農作物漸將借溫暖的氣候而生長。 小滿:滿指飽滿,麥類等夏熟作物子粒逐漸飽滿。

芒種:芒種也為忙種,麥類等有芒的作物開始成熟收割,同時也是秋季作物播種的最繁忙時節。 夏至:

至者權也,這一夭日影短至。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長,黑夜最短,表示盛夏就要來臨,氣溫將繼續升高。 小暑:

暑是炎熱,小暑就是氣候炎熱而還沒有熱到極點。 大暑:炎熱到極點,為一年中最炎熱的時節。

立秋:暑去涼來,秋天開始。秋是植物快成熟的意思,此後氣溫逐漸下降。

處暑:處是終止的意思,表示炎熱即將過去,暑氣將於這一天結束,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逐漸下降。 白露:

此時因夜間較涼,近地面水汽在草木等物體上凝結為白色露珠,是天氣轉涼開始的意思。 秋分:這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點,這一天晝夜再次相等,從這一天後,北半球日短夜長。

寒露:氣溫繼續下降,入夜已寒氣襲人,露滴凝冷,是氣候將逐漸由涼變冷的意思。 立冬:

冬是終了,是作物收割後要收藏起來的意思,這一天起冬天開始。 小雪:北方開始降雪,但雪量還小,次數也不多。

大雪:雪將由小到大,降雪天數和降雪量比小雪節氣增多,地面漸有積雪。 冬至:

日影最長,這一天北半球半天最短,黑夜最長,並開始進入數九寒天。 小寒:冷氣積久而為寒,天氣寒冷,但還沒有到達極點。

大寒:天氣冷到極點,到了天寒低凍的時期,是一年中最冷的時節

二十四節氣,什麼是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有 冬至 小寒 大寒 立春 雨水 驚蟄 春分 清明 穀雨 立夏 小滿 芒種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處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名稱含義 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 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 上的位置來劃分的。視太陽從春分點 黃經零度,此刻太陽垂直照射赤道 出發,每前進1...

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簡介

二十四節氣,是曆法中表示自然節律變化以及確立 十二月建 的特定節令。一歲四時,春夏秋冬各三個月,每月兩個節氣,每個節氣均有其獨特的含義。廿四節氣準確的反映了自然節律變化,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它不僅是指導農耕生產的時節體系,更是包含有豐富民俗事象的民俗系統。廿四節氣蘊含著悠久的文化內...

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歌 全文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首,從天文學上說,這是太陽到達黃經315度時的時空。陽和起蟄,品物皆春。太陽沿周天劃過,到此之際算是有了決定性的轉折。春天的本質之一乃是木性或木行,木行要完成生髮的職能必須有水,故立春之後,水行以雨水的節氣方式呈現,為春天加持壯行。驚蟄就像運動場上啟動某項比賽的打令槍一樣。一槍打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