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理解佛氏門中,有求必應

2021-03-06 13:12:31 字數 5041 閱讀 3079

1樓:

淨空法師法語:佛氏門中,有求必應

1 現在人把名利看得很重,尤其是利。說到利,當然頭一個就是財富。這佛在經教裡頭說得太多太多,「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求財富得財富,求兒女得兒女,求什麼得什麼,沒有求不到的,章嘉大師教我的。

2 但是你要懂得求的方法,要懂得求的道理,如理如法地求,沒有不感應的。你天天在求,沒有感應,那是什麼?你求得不如理不如法。

你所求得的,是不是佛菩薩給你的?不是的,你要說佛菩薩給你,那是迷信。誰給你的?

心現識變。參透這個道理,才知道這句話是真的不是假的。

3 求到**求?從心地上求,有求必應!佛舉出很明顯的例子來告訴我們,你求財,財從**來?

財從財佈施得來的,所以六度裡頭第一個是「佈施」。菩薩修學的綱領六條,第一個是佈施。佈施是舍,舍財得財富;舍法,就是修法佈施,得聰明智慧;舍無畏者,得健康長壽。

你看看這三樣東西,我們都要!

4 要有聰明智慧,要有健康長壽,財不必多,夠用就好了,知足常樂!佛講你修這三種佈施,這是因,必定得三種果報。一般人聽了,不相信!

「我好不容易賺到,你叫我佈施掉,那我怎麼肯?」好不容易賺到的,那是你過去生中財施的果報。因果的理事參透了,你就一點都不懷疑了。

所以命裡有的一定有,命裡沒有的,怎麼求都求不到。

5 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是命裡沒有的,沒有的也能求到,這個道理是種因。我現在財佈施,我沒有錢,我用什麼佈施?內財佈施,做義工是內財佈施。

別人在忙的時候,我們自動去幫忙,幫助他,不接受他的報酬,這就是佈施。外財佈施,我雖然沒有錢,一塊、兩塊還有。行,一塊、兩塊也可以佈施,功德都不可思議!

6 你佈施的心誠,你所有的錢都拿出來了,比富有人佈施果報還要大!富有的人他錢太多了,他有一億的財富,佈施個二萬、三萬算什麼?你說那是他百分之幾?

窮人一天只賺這幾塊錢,統統佈施掉了,他的佈施百分之百,果報百分之百。富人佈施幾萬是他九牛之一毛,他的果報也只九牛一毛。老天是真公平!

7 絕對不是說富人生生世世就富,沒這個道理,也不會窮人生生世世就窮,不是。換個身體的時候,完全不一樣!我們這一生當中受貧窮之苦,明白了,過去生中沒修,現在好好地修,來得及。

8 如果是以真誠心去修,不要等來生,這一生再過個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果報就現前了。這三種果報,財富、聰明智慧、健康長壽統統得到了,延年益壽,一點都不假!我自己就是很好的示現,我這三樣都缺乏,都是跟章嘉大師之後學的,學了五十六年,這個果報愈來愈殊勝,這大家都看到了。

南無阿彌陀佛

2樓:趁早

佛法中常說「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這一句話流傳得很廣,許多人都說得出來,可是意思往往錯會了,有求必應到那裡去求呢?求佛、求菩薩,不會感應的。要向內求,求我們的心跟佛的心相應,求我們的願跟佛的願相應。

如果我們自己的心、願、解、行都跟佛相應,就一定得到諸佛的感應。

我們的心,不像佛心;願,不像佛願;行,不像佛行那用什麼方法去求,都求不到。不是說你拜佛、供養佛,就會得到福。如果我們拜佛、供養佛,就會得福,那佛就變成**汙吏了,我們去賄賂他、巴結他,他就賜福給我們,那他連一個凡夫都不如,他怎麼能成為人天師。

所以我們要知道,佛是教給我們要內求,不是向外求。一切從真誠心、清淨心去求,才能得到感應,這才是真正有智慧。

3樓:飛天巨集願

在世俗中,我們形容兩個人的距離,有「近在咫尺,遠在天邊」這樣的說法,意思是兩顆心不能夠靠攏,不能夠相互理解。佛菩薩所代表的覺悟跟智慧以及慈悲行願等,若是修行的人沒有真正懂的,那麼即便天天誦經唸佛,也得到不到佛菩薩的照拂。而人有求於佛菩薩,首先第一就是心裡念著佛菩薩,繼而要想到佛菩薩所說所行,不動因果不是什麼也不做,而是不能代替你覺悟,因為佛菩薩已經悟了,你要真的覺悟,就需要通過自己的行為自己的思考來體會。

有的人有求於佛菩薩,似乎有所得,是真的佛菩薩聽了他的話保佑他了?不一定是。就像是你上學的時候有一道題不會做,你可以採取最簡單的方法,問老師。

佛菩薩就是你的老師,那他會告訴你嗎?也許會也許不會。如果說這道題目超出了你的能力範圍,那麼老師有必要告訴你,如果你自己就能夠通過努力做出來,那老師也就不回答了。

其實佛跟信徒的關係,也是教與學的關係,佛菩薩留下很多語錄經典,目的是引導後來者覺悟。如今我們有疑惑有不解,自然是向著佛菩薩的方向去試**釋,這樣一個不斷靠近覺悟的過程,實際是發自本心的自我求證,而這一旦跟佛菩薩所表達的般若想通,自然就是有求必應了,那麼最終的結果是你懂了你釋然了你的問題解決了。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4樓:匿名使用者

你好!宇宙間只有一位神,就是上帝,他是自有永有的神。除他以外,別無拯救,只有歸回到他那裡你才能找到生命的歸宿和意義。

htm (遊子吟)這本書你去看看,願你早日認識真神,歸向他。上帝愛你!

5樓:臨時工吃飯沒

佛氏**,福貴皆有,善心懼足,福滿臨門,紫氣踏雲乘風來。

淨空老法師教化我們四眾**一定要修好三種佈施,財佈施:善心行事,慈心幫助那些真正的貧苦大眾,殘疾人士。

法佈施:把佛陀的教育,阿彌陀佛的無私奉獻精神傳播給廣大人民。讓更多的人見聞到阿彌陀佛的無量力,無量善,無量慈。

無謂佈施:堅決不能殘害生命,要有慈愛仁義心,吃素,發心為社會多做義工,為寺廟做義工,

虔誠念阿彌陀佛,必得阿彌陀佛加持,福慧雙修,為子孫後代積德行善,必有後福。

佛氏門中有求必應該如何理解?

6樓:飛龍在天金剛心

1、你平常說的、想的內容,其實都是對的--只是有把他們迷信化的傾向。但是,內容是對的。因為佛其實是有求必應的。

只是應的情況未必都滿足求者的心願。因為業力的原因,有時,佛給了,人都未必收得到。

但是為什麼說有迷信化的傾向呢?因為,你講的道理太淺了。別人理解起來就迷信起來了。

2、淨空講的也對,只是是屬於高階的內容。而且,他有否定世俗的傾向。

其實,在佛的境界中,世俗的情況,佛完全顧及道了。

在《百業經》中,就提到過,佛如何顧及世俗的人心變化的情況。--佛的境界太不可思議了。

3、嗡阿吽 - 同進士出身 七級 和t201 - 助理 ** 講的就對了。其實,這裡還有一個福報的問題。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自作必定自受。

--拜佛、燒香、發願然後還願等等,其實都是有很大福報的行為,都是種植善根的行為。只是,有些壞事因為已經成為定業,不可逆轉,只有去受報--但是,就是簡單的拜佛、燒香、發願然後還願等行為,都可能使惡報大為減輕。

在《諾那活佛法語開示錄》中,諾那活佛講了一個故事。在**,有個人很窮,但是他修財神法很勤快(就是拜財神)。可是一直還是很窮。

於是他有一天,氣的把他供養的小財神像放到開水鍋裡煮--懲罰財神。財神親自下界,告訴他:因為他惡業太重,財神一直給他**,可是他卻拿不到。

於是財神現場給他**,可是他一拿,就變成了石頭。於是他才意識到不怪財神。

這個故事也說明,修行清除罪障的法門很重要。

謝謝!阿彌陀佛!

7樓:匿名使用者

有求必應,可以說是求世間的東西;也可以說是其他東西,譬如:世間如幻,如影如響——即求便是應也。

8樓:匿名使用者

嗡阿吽 - 同進士出身 七級所說有理,若有疑問,請參看《了凡四訓》

9樓:阿拉丁香

1、有求必應說的是不種精神境界,並不是真正的有求必應,佛法在於修行,修行的越深理解越不同,有求必應的精髓在於,修行者本身覺得是有求必應,這是個思想過程,求福報、求子孫、求健康是人們的心裡寄託,佛法其實幫不了他們,佛幫能做做的只是讓他們在內心中明白佛法是有求必應。思想在思想,精神意識的東西不能是現實等同,託若真正的有求必應那現實社會的一切自然規律都將會被推翻。其實真正的佛法是很單純的,有求必應是告誡人們內心要向佛,只有一心向佛,你就會覺得佛祖有求必應。

10樓:嗡阿吽

求的意思不是隻喊口號 而是行動起來

有求必應和種瓜得瓜 種豆得豆一個意思

種什麼因 得什麼果

只是佛氏門中 有種植的所有方法

佛是覺悟的意思 在」覺悟」中有萬德萬能

包括上天堂入地獄的各種方法

乃至於成佛作菩薩的方法

比如說求健康不是隻到寺廟裡燒燒香 磕磕頭(喊口號)就行了而是平時要有慈悲心 不殺生 不吃肉 多放生(行動起來)才能求到健康磕頭燒香也是一種行動 只有做到了心中無求(一念不生)時 才能發起大用 才能得到觀音菩薩的三十二應 所以這裡的求是無求的意思

求而無求 無求而求

佛氏門中真的是有求必應嗎? 25

11樓:匿名使用者

佛法中說有求必應,但別忘了另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能許則許...

佛菩薩都是版慈悲的,只要是權你正當合理的期望,沒有不應的,但關鍵在於什麼時候應...當然是在能應的時候應羅!但這都還屬於心外求法的概念...

學佛真正的體悟,是內在自己的那個佛性,用簡單的科學邏輯推理~你我一定先有想法、然後就會有做法、然後加上與外界人事物...等的環境現況的配合及調整,並且不斷努力,自然能夠達成自己所期望的結果!佛法講的本來就有所謂的自力及他力,他力是佛菩薩的神通力,很重要沒錯,但自力更重要...

佛法說因果,詳細的說教作因、緣、果、報...有了想法跟期望是因,期待達成的叫作果,最後實際達成的叫做報,但中間隨時有可能改變的是緣,要想令果跟報一致,那就在於"緣"的掌握程度啦!

所以有聽過一句話嗎?佛不度無緣之人...是佛不慈悲嗎?

不是...佛不捨任何一個眾生,但就看這個緣如何變化啦。又有一句話:

善有善報、惡又惡報、不是不抱、時候未到...這樣你能理解了嗎?

所以我只能說:時機尚未成熟啦...等時機成熟了,法師總歸會如願以償的啦...放寬心吧

12樓:唐山

佛門中有求必應,唯除不善和不至誠。

13樓:匿名使用者

佛法不破壞世間法,法師的落葉歸根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法師是得道高僧,他在做最後的犧牲,或者是徹底放下啊!佛氏門中,永遠是有求必應的!

14樓:唯梅子

佛說:」度盡無邊苦眾生」.但至今仍然有無數的眾生.沒有得度.那麼請問.佛說錯了嗎?

普賢菩薩說:」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但有無數的眾生.沒有往生極樂世界.

那麼請問.普賢菩薩說錯了嗎?

如何正確理解,如何正確理解「思維方式」

當時我們做微商做的就是一個資訊差,因為有很多商品在網上是不具公開性的 人生價值是人的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的統一。它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 一是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即個人的社會價值,又稱為貢獻 二是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即個人的自我價值,又稱為索取。要全面理解人生價值的兩個方面的辯證統一關係,必須把握...

如何正確理解投資的收益與風險,如何正確理解債權信託

目前,個人投資理財方式較多 定期 國債 受託理財 信託 保險等做組合投資,風險等級 收益率各有不同。若您有投資理財需求,您可以到招行網點諮詢理財經理的相關建議。如何正確理解債權信託 債權信託是以金bai融企業及其他具有大 du金額債權zhi的企業作為委託人,dao以委託人難回以或無暇收回答 的大金額...

如何正確理解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如何正確理解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培養社會主義法制思維方式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馬列主義關於國家與法的理論同中國國情和現代化建設實 際相結合的產物,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實踐經驗的總結。其內容可以概括為五個方面 依法治國 執法為民 公平正義 服務大局 黨的領導。1.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是我們黨治國理念的重大轉變,是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需要,也是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