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姓氏的由來?詳細點姓氏沈的來源

2021-03-07 02:04:07 字數 5429 閱讀 2888

1樓:月似當時

沈氏最早起源於今河南、安徽兩省之間。春秋戰國時期,逃至楚國的沈氏族人,仕楚為左司馬,並世襲此官,長期居於葉邑(今河南葉縣)。

先秦時,沈姓主要活動於河南、湖北地區,在山西、安徽、陝西、甘肅、四川等地也有沈氏的足跡。

東漢時,沈姓進入浙江,子孫昌盛,一直到隋朝,浙江武康的沈姓發展成著名的望族。唐朝的兩次中原出發南下移民潮中,沈氏為其中一姓進入福建,隨後移民廣東,明末沈姓始入臺灣。

宋朝時期,沈姓大約有33萬餘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43%,為宋朝第五十四位姓氏。沈姓第一大省是浙江,約佔全國沈姓總人口的33%。

沈姓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浙江、江西、江蘇和河南,這四省沈姓大約佔全國沈姓總人口的72%,其次分佈於湖南、安徽、河北,這三省的沈姓又集中了19%。全國形成了江浙贛、河南的南北兩大塊沈姓聚集地。

擴充套件資料

自宋朝至今2023年中沈姓人口的增長率是呈^形的態勢。在全國的分佈如今主要集中於江蘇、浙江兩省,大約佔沈姓總人口的36%,其次分佈於上海、安徽、河南、廣東、湖北、貴州、山東,這七省市又集中了37%。江蘇為當代沈姓第一大省,居住了沈姓總人口的20%。

全國形成了以江浙為中心向外散射的分佈狀。

在近600年期間,沈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期間有區別,向北、中、南的回遷十分強勁,這已經大於由北向東南和南方的遷移。

在蘇浙皖、閩臺、山東東南部、河南東南角、湖北東部、江西大部、廣東東部、雲貴大部、廣西西北部、黑吉東段、內蒙古東北,沈姓佔當地人比例在0.39%以上,中心地區達到2.3%以上,上述地區覆蓋面積約佔了總國土面積的19%,居住了大約66.

3%的沈姓人群。

在粵桂大部、湖南、江西西南、貴州北部、四川大部、湖北中部、重慶南部、河南東部、山東中部、青海東部、甘肅中部、遼寧東部、黑吉中西段、內蒙古東部。

沈姓佔當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26%一o.39%之間,其覆蓋面積約佔了總國土面積的18.4%,居住了大約20.3%以上的沈姓人群。

2樓:匿名使用者

沈姓**1、出自姬姓,以國為姓,是黃帝的後裔。沈本是上古國名,最早是夏禹子孫的封國。周初時,周武王死後,由年幼的周成王即位,周公旦(文王第4子)攝政。

三監不服,與武庚(商紂王之子)勾結,聯合東方夷族反叛,後被周公旦所滅。周文王第十子季載,因平叛有功,被周公旦舉薦為周天子的司空,後周成王將其叔叔季載封於沈國,又名聃國。季載又稱冉季載。

聃又寫作冉,古時,冉、沈讀音相同。春秋時,沈國為蔡國所滅,季載之後子逞逃奔楚國,其後子孫遂以原國名命姓,稱沈氏。

2、出自羋姓,是顓頊帝的後裔。春秋時,楚莊王之子公子貞被封在沈邑,其後遂以封邑名命姓,稱沈姓。

3、出自少昊金天氏,以國為氏。少昊金天氏裔孫臺駘氏之後有人建立沈國,春秋時,為晉國所滅,子孫遂以沈為氏。

3樓:匿名使用者

1、出自姬姓,以國為姓,是黃帝的後裔。沈本是上古國名,最早是夏禹子孫的封國。周初時,武王死後,由年幼的成王即位,周公旦(文王第4子)攝政。

三監不服,與武庚(商紂王之子)勾結,聯合東方夷族反叛,後被周公旦所滅。季載(文王第10子)因平叛有功,被周公舉薦為周天子的司空,後成王將其叔叔季載封於沈國,又名聃國。季載又稱冉季載。

聃又寫作冉,古時,冉、沈讀音相同。春秋時,沈國為蔡國所滅,季載之後子逞逃奔楚國,其後子孫遂以原國名命姓,稱沈氏。

2、出自羋姓,是顓頊帝的後裔。春秋時,楚莊王之子公子貞被封在沈邑,其後遂以封邑名命姓,稱沈姓。

3、出自少昊金天氏,以國為氏。少昊金天氏裔孫臺駘氏之後有人建立沈國,春秋時,為晉國所滅,子孫遂以沈為氏。

沈姓起源

出自姬姓,以國為姓,是黃帝的後裔。沈本是上古國名,最早是夏禹子孫的封國。周初時,武王死後,由年幼的成王即位,周公旦(文王第4子)攝政。

三監不服,與武庚(商紂王之子)勾結,聯合東方夷族反叛,後被周公旦所滅。季載(文王第10子),為周天子的司空,因平叛有功,後成王將其叔叔季載封於沈國,又名聃國。季載又稱冉季載。

聃又寫作冉,古時,冉、沈讀音相同。春秋時,沈國為蔡國所滅,季載之後逃奔楚國,其後子孫遂以原國名命姓,稱沈氏。出自羋姓,是顓頊帝的後裔。

春秋時,楚莊王之子公子貞被封在沈邑,其後遂以封邑名命姓,稱沈姓。出自少昊金天氏,以國為氏。少昊金天氏裔孫臺駘氏之後有人建立沈國,春秋時,為晉國所滅,子孫遂以沈為氏。

4樓:匿名使用者

sghsjagznsyf

姓氏沈的**

5樓:清晨在雲端

姓氏 [xìng shì]

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姓氏者,標示家族血緣之符號也」。《通志·氏族略》曰:三代(夏商周)以前,姓氏分而為二,男子稱氏,妊人(女子)稱姓。

氏所以別貴賤,貴者有氏,賤者有名無氏。姓所以別婚姻,故有同姓異姓庶姓之別。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天下同姓是一家,故而同姓不婚)。

「沈」這個姓氏的由來

6樓:僧素蘭業冬

沈姓在《百家姓》中排列十四位。至2023年,中國沈姓近600萬人,佔中國總人口的0.5%,排列第37位。

沈姓源出有:

第一支源出嬴姓。

第二支源出姒姓。

第三支出自姬姓,冉季載之後。

第四支源出羋姓。楚穆王時楚國滅河南固始的沈國,楚莊王封孫叔敖之子於沈,又封其公子貞於沈鹿,兩地後代均以沈為氏

。人口分佈:

沈姓是江浙地區最常見的姓氏之一。在蘇浙皖、閩臺、山東東南部、河南東南角、湖北東部、江西大部、廣東東部、雲貴大部、廣西西北部、黑吉東段、內蒙古東北,沈姓佔當地人比例在0.39%以上,中心地區達到2.

3%以上,上述地區覆蓋面積約佔了總國土面積的19%,居住了大約66.3%的沈姓人群。在粵桂大部、湖南、江西西南、貴州北部、重慶南部、四川大部、湖北中部、河南東部、山東中部、青海東部、甘肅中部、遼寧東部、黑吉中西段、內蒙古東部,沈姓佔當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

26%一o.39%之間,其覆蓋面積約佔了總國土面積的18.4%,居住了大約20.

3%以上的沈姓人群。

7樓:養成贏戊

出自姬姓中的冉姓,以國為姓,是黃帝的後裔。沈本是上古國名(冉地的國),最早是夏禹子孫的封國。周初時,周武王死後,由年幼的周成王即位,周公旦(文王第4子)攝政。

三監不服,與武庚(商紂王之子)勾結,聯合東方夷族反叛,後被周公旦所滅。周文王第十子季載,因平叛有功,被周公旦舉薦為周天子的司空,後周成王將其叔叔季載封於聃國,又名沈國。季載又稱冉季載。

聃又寫作冉,古時,冉、沈讀音相同。春秋時,沈國為蔡國所滅,季載之後子逞逃奔楚國,後冉姓子孫因懷念曾經的國家沈,遂冉姓家族中部分以原國名命姓,稱沈氏。

百家姓沈的由來

8樓:匿名使用者

歷史**   「沈」源出 ;

一 ; 出自「姬」姓。以國為氏。據《元和姓纂》雲 。周朝初,周文王第十子季載,受封於「沈」(今河南省平輿縣北 ) , 因以國名為氏。

二 ; 出自「姒」姓,周朝時又有侯國,沈國,其地在安徽省。此地為另一沈國。

家族名人   沈括 (1029~1093)

字存中,宋錢塘人(今浙江省杭縣)。博學多才,兼通天文、方誌、律歷、**、醫藥、算數等。嚐出使契丹。著有夢溪筆談、長興集等書。

沈周 (1427~1509)

字啟南,號石田,又號白石翁,明長洲人(今江蘇省吳縣)。少從陳孟賢學,及長,博綜典籍,詩文俱佳,尤工於畫,與唐寅、文徵明、仇英並稱明之四大家。著有客坐新聞、石田集、石田詩鈔等。

分佈地區   浙江吳興郡。

9樓:匿名使用者

源出一  出自姬姓中的冉姓,以國為姓,是黃帝的後裔。沈本是上古國名(冉地的國),最早是夏禹子孫的封國。周初時,周武王死後,由年幼的周成王即位,周公旦(文王第4子)攝政。

三監不服,與武庚(商紂王之子)勾結,聯合東方夷族反叛,後被周公旦所滅。周文王第十子季載,因平叛有功,被周公旦舉薦為周天子的司空,後周成王將其叔叔季載封於聃國,又名沈國。季載又稱冉季載。

聃又寫作冉,古時,冉、沈讀音相同。春秋時,沈國為蔡國所滅,季載之後子逞逃奔楚國,後冉姓子孫因懷念曾經的國家沈,遂冉姓家族中部分以原國名命姓,稱沈氏。

源出二  源於羋姓,出自上古顓頊帝后裔的封地,屬於以居邑名為氏。據史籍《通志·氏族略》記載:「楚有沈邑。

楚莊王之子公子貞封於沈鹿,故為沈氏。」沈鹿,就是春秋早期楚國的沈邑,故址在今湖北省的荊門市鍾祥區一帶。後來楚莊王羋旅(熊侶)將自己的兒子公子貞封在沈邑,時稱沈令尹。

在公子貞(熊貞)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封邑名稱為姓氏者,稱沈氏,世代相傳至今,是為荊門沈氏。該支沈氏正確讀音作xǐng(ㄒㄧㄥˇ),今音讀作shěn(ㄕㄣˇ)亦可。

源出三  源於嬴姓,出自少昊金天氏裔孫臺駘氏之後,屬於以國名為氏。據史籍《左傳·昭公元年》、《姓氏考略》等記載,少昊金天氏的裔孫中有臺駘氏(臺胎氏),臺駘氏之後建立了古沈國。古沈國於夏、商時期,一直在今山西省西南部的汾河流域一帶活動。

到西周初期,古沈國之地被初建的晉國霸佔,第二任晉國君主姬燮父乾脆吞併了古沈國,其臺駘氏遺族即以故國名為姓氏,稱沈氏,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是為汾陽沈氏。該支沈氏正確讀音作shěn(ㄕㄣˇ) [1]

源流四  源於蒙古族,出自金國時期女真山只昆部沈谷氏族,屬於以氏族名稱漢化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記載:

⑴.蒙古族沈谷氏,亦稱沈佳氏、徹穆袞氏,源出金國時期女真山只昆氏,後融入蒙古族,以姓為氏,世居喀喇沁。後有滿族再引為姓氏者,滿語為cemgun hala。

在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沈氏。

⑵.蒙古族森吉德氏,主要分佈於鄂爾多斯大草原地區,在明、清之際就已經多冠漢姓為沈氏。

蒙古族沈氏讀音皆作shěn(ㄕㄣˇ)。

源流五  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⑴.滿族都善氏,源出金國時期女真徒單氏,滿語為dusan hala,世居黑龍江,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在清朝晚期多冠漢姓為沈氏、杜氏、單氏等。

⑵.滿族顏濟哩氏,亦稱楊吉哩、焉哲勒氏,滿語為yangiri hala,世居瀋陽、伯都訥(今吉林松源、扶余)等地。後有錫伯族引為姓氏者。

在清朝晚期後多冠漢姓為沈氏、閻氏、楊氏、韓氏等。

⑶.滿族申佳氏,滿語為sengiya hala,祖先原為漢族,東漢末期被遼東鮮卑烏桓部虜攜,後逐漸融入鮮卑族,後逐漸演化為遼東女真,世居烏喇(今吉林永吉烏拉街至輝發河口、拉發河流域、雙陽縣境),後多冠漢姓為沈氏、申氏。

滿族沈氏讀音皆作shěn(ㄕㄣˇ)。

源流六  源於錫伯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錫伯族原居吉林伯都納(今吉林松源、扶余),後一部分族人融入滿族。清康熙二十九年(公元2023年),有三百餘錫伯族將士攜家屬隨清軍駐守於遼寧丹東鳳凰城,其後裔散居於丹東鳳山一帶地區。

該族人在清朝晚期一致取漢字「沈」為姓氏,稱沈氏,世代相傳至今,是為鳳山沈氏。

錫伯族沈氏讀音皆作shěn(ㄕㄣˇ)。

源流七  源於各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今朝鮮族、土家族、回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沈氏族人分佈,其**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沈氏、或受賜沈氏,世代相傳至今。[2]

姓氏司徒的由來,司徒姓氏來源介紹

司徒氏屬地 趙郡,今河北趙縣。司徒氏來歷 司徒一姓,是以官職命名的複姓。據 帝王世紀 記載 舜為堯司徒,支孫氏焉。舜曾為堯時的司徒官,負責管理民眾 土地及教化等事情,職位相當於宰相。周朝時稱為地官大司徒。舜的支系子孫中有以官職名為姓的,稱司徒氏。司徒 這個官職始置於唐虞之際,傳到周代,被列為尊貴的六...

顧姓氏的由來顧姓氏的由來

上刻的是 露香池 三字,而且是趙子昂的手筆。因此,顧名世將萬竹山居改名 露香園 那座池塘當然一個其舊,依然叫做 露香池 顧名世的姬妾很多,其中有一個姓繆,她在京城的時候,學會了刺繡,而且是宮中傳出來的訣竅 繆姨娘在這方面有天才,更加改良,益見精妙。五色絲線擘,細針密縷,顏色由淺入深,渾然一體,配色之...

孫姓氏的由來,姓氏孫的由來

據史書記載,主要源自姬 姓 媯 姓和姚姓 羋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最早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周文王與陳胡公,春秋時期衛國的孫乙與齊國的孫書為得姓始祖。孫乙是姬姓孫氏的得姓始祖,孫書是媯姓孫氏的得姓始祖。截至2012年,孫姓在中國姓氏按人口排序中,名義排行第12位,名義約佔中國總人口的1.5 在中國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