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一、源自姬姓
黃帝第二十九代韓侯,霜字輩。黃帝第四十三代韓獻子厥,氏族典第十一卷。韓侯至平王時失國,凡二十四世,而滅於秦後有,韓氏、何氏、橫氏、俠人、罌氏、言氏、賈氏、褐氏、李氏、呂氏、韓侯氏、無忌氏、公族氏、韓褐氏、韓藉氏、韓嬰氏、韓信氏潁川成為韓姓的第一個郡望。
二、少數民族改姓而來
鮮卑族改韓姓,北魏孝文帝從平城遷都洛陽,實行漢化改革,把鮮卑姓氏改為漢姓,其中的出大汗氏改為韓。
滿族改韓姓,滿族哈勒塔喇氏,世居吉林烏拉,後多冠漢姓為韓氏;翰顏氏,世居赫林臺、嫩河等地,後多冠漢姓為韓氏;赫濟哩氏,世居輝發,後多冠漢姓為韓氏。
錫伯族改韓姓,錫伯族哈斯胡里氏,亦稱哈斯呼哩氏、哈呼拉氏,世居伯都訥,清中葉後,改為漢姓韓氏,韓吉利氏,清中葉後多冠漢姓為韓氏,韓亞喇氏,世居伯都訥,後多冠漢姓為韓氏。
朝鮮族改韓姓,滿清建國後,世居義州(今朝鮮新義州)、開城府(今朝鮮開城)的朝鮮族人,皆冠漢姓為韓氏。
鄂倫春族改韓姓,鄂倫春族卡格依爾氏,亦稱卡日基爾氏,世居雅魯河流域(今嫩江支流雅魯河流域),後多冠漢姓為韓,哈爾卡拉氏,世居雅魯河(今嫩江支流雅魯河流域),所冠漢字姓韓。
三、得姓始祖
韓虔,姬姓,韓氏,名虔,晉卿韓武子之子,戰國時期韓國國君,前408年至前400年在位。西周初年,周公把唐地封給虞,其子燮更國號為晉。春秋初期,曲沃武公封姬萬於韓,姬萬曾孫韓厥以封邑為姓。
韓厥的七世孫韓虔建立韓國。韓虔即為韓姓的得姓始祖。
四、遷徙傳播
韓姓繁衍發展主要在春秋戰國,秦漢、魏晉南北朝及唐宋三個時期。韓姓最初活躍於陝西和山西一帶,商末周初時進入了河南和河北地區。
韓姓在東晉、隋唐時期的北方地區戰亂中,損失較大。宋朝時,中原人群大量南遷,韓姓也隨之遷往廣東、福建一帶。元明清時期,江浙一帶的韓姓人較大規模繼續南遷,有的遷居臺灣,甚至漂泊海外,到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定居。
2樓:匿名使用者
一、姓氏源流
韓(hán 韓)姓源出有五:
1、出自姬姓,為唐叔虞之後裔,以國名為氏。據《風俗通義》、《元和姓纂》及《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曲沃武公滅掉了周成王之弟所建立的韓國,封其小叔叔姬萬於韓,稱為韓武子,武子的曾孫韓厥以封邑為氏,稱韓氏。韓厥7世孫建立韓國,公元前230年被秦所滅後,其宗室子孫遂以國為氏,稱為韓姓,並大都聚居於穎川郡。
2、出自姬姓,為周代晉國的始祖唐叔虞的後代,以邑名為氏。據《風俗通義》、《元和姓纂》及《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唐叔虞是周成王的弟弟,叔虞兒子被稱為晉侯。晉侯的後代畢萬,曾被封在韓原(今陝西省韓城)。
畢萬的後代就用封邑為名「韓」作為姓氏。
3、出自春秋時晉國大夫韓武子之後,以國名為氏。韓國為戰國七雄之一,開國君主是春秋時晉國大夫韓武子的後代虔。韓被秦滅後,韓國國君的後代,有的就以國名「韓」為姓。
4、出自少數民族的複姓改為韓姓。據《魏書·官氏志》載,後魏,鮮卑族有二字姓「大汗」氏,孝文帝改革時,以「汗」與「韓」音相近,改單姓韓,稱為韓氏。
5、出自姬姓,為黃帝裔孫韓經之後,以祖名為氏。據《姓氏尋源》載,上古時黃帝有子昌意,昌意生子韓流,其後有韓經,堯時為仙人,韓經之後代有的遂為韓姓。
得姓始祖:韓虔。西周初年,周公滅唐後,把唐封給虞,其子燮更國號為晉。
春秋初期,曲沃武公奪得晉國君位後,滅掉周成王之弟的建立韓國,封其小叔叔姬萬於韓,稱為韓武子,武子的曾孫韓厥以封邑為姓,稱為韓氏。韓氏一直在晉國為官,到戰國初期,韓厥的七世孫韓虔(韓侯)同趙氏、魏氏一起瓜分晉國,建立韓、趙、魏三國,韓國為戰國七雄之一。韓國到韓襄王倉於前二百三十年被秦所滅,其宗室子孫遂以國為姓,稱為韓氏。
韓虔即為韓姓的得姓始祖。
二、遷徙分佈
韓姓最早活動在春秋時的晉國,隨著韓虔建立韓國並建都平陽(今山西省臨汾),又兩次遷都,一陽翟(今河南省禹州),一新鄭(今河南省新鄭)。兩次遷都,從而使韓姓得以迅速繁衍,也使得韓姓在河南打下堅實基礎。秦亡後,韓國宗室韓王信起初被封為潁川王,而後又改封太原,其後裔韓騫為避王莽之亂南遷南陽,這支韓姓在東漢得到很大發展。
後周少保韓褒徙居昌黎(在今遼寧省義縣),其子韓仲良徙居京兆三原(今陝西省三原)。東漢末年社會動盪,有韓姓人徙居安定安武(今甘肅省鎮原),不久又有人從安定安武回遷河北武安,常山太守韓耆徙居九門(今河北省藁城),其子韓茂任後魏中書令,徵南大將軍、安定公。韓茂曾孫韓睿素為桂州長史,成為這一時期飛黃騰達的韓姓人。
東漢末年,農民起義,西晉末年,八王之亂,南北朝時,五胡亂華,中原人為避戰亂,大舉南遷,韓姓則有遷往西北、東北、西南、江南者,潁川和南陽的韓姓不少人遷居江南。唐代時有四位韓姓宰相,即韓瑗、韓弘出自南陽,韓休、韓滉出自昌黎,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雖出生於河南孟州,卻是韓睿素之後,因此他的著作也被後人輯為《昌黎先生集》。韓愈曾貶潮州刺史,為韓姓最早入廣東者。
此時,陳留(今河南省開封東南)、河東(今山西省太原)、廣陵(今江蘇省揚州)都有韓姓大族,都稱從潁川遷徙而來。南宋時,居於北方和中原的韓姓人遷往江、浙、粵、閩一帶,又據有關學者證實,江浙鄂皖各地的韓姓人多為韓世忠後裔。元明清時期,韓姓發展的主要特點是江浙一帶的韓姓人較大規模的播遷於南方各省,有的遷居臺灣,甚至漂泊海外,到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定居。
3樓:心靈的感悟
韓姓正宗始祖——韓流
《世本》載,黃帝娶了西陵氏的雷祖(嫘祖),生了青陽和昌意,昌意又生了顓頊。《山海經》記載:昌意後來被貶謫到若水,生子韓流。
韓流娶淖子族的姑娘,生子顓頊。顓頊是五帝之一。韓流既是人名,也是其所在氏族的名稱。韓流氏族是從昌意族中分化出來的,這個氏族便以韓為姓,第一批韓姓人由此產生。
4樓:周春豔
沒函子韓統計處哥鹿哥,姐我在這裡等你回來了?
5樓:韓金亮意念學
以上所有的回答都極其籠統,引述一些不見影的傳說與神話,實在有失嚴謹!其實,韓姓氏的**極其簡單而純正,因為韓氏是中國人姓氏中罕見的世系明晰,譜系明瞭的姓氏,無論追溯到秦末,還是周初,韓氏**一目瞭然,那就是出自周王族支系的戰國韓王室,是春秋晉國公室,大丞相韓厥的直系後裔,而韓厥是普天之下一千萬漢族韓姓第一代先祖,是歷史上第一個真正姓韓的人!!!
另外,朝鮮半島是韓姓的第二聚居區,有一百多萬人,其**於箕子朝鮮王室,子姓!
不過,殊途同歸,不論是漢族韓氏還是韓族韓氏,皆是黃帝后裔,帝嚳子孫,不同的只是漢族韓氏出自帝嚳長子后稷,是周王室後人;韓族韓氏出自帝嚳次子契,是商王族後人!
世界韓氏人口一千餘萬,漢族韓氏佔其中人口的91%,韓族韓氏佔近9%,其餘佔韓氏人口不足1%的各少數民族人口,其韓**極其複雜,世人介紹韓氏**時,往往90%以上的篇幅都是在說佔韓氏人口不足1%少民韓氏的來歷,並因此定性韓氏是典型的多源流姓氏,實在是蠢萌的很!!!
需要說明的是,挺多少民的韓姓,如蒙古族的韓磊,藏族的韓紅,其父系皆是山東漢族韓氏人,只不過她們都是從的母族,成為了少數民族,這種情況在中國是極其普遍的!!!
6樓:小松部落格
韓原」醞釀成韓姓 據說,春秋時晉國公族中有一個叫畢萬的,也就是韓萬,他是曲沃莊伯的弟弟。畢萬受封於「韓原」這個地方,其子孫就以韓為姓。韓武子及其後代,幾乎全是晉國大夫。
他們職位之高、權勢之大,為世所罕有。到了周烈王時候,終於發生了韓、趙、魏「三家分晉」之事。後來,韓成了戰國七雄之一,建都平陽,韓地日廣,後又遷都到現在的河南。
韓姓就是這樣先從山東繁衍到今陝西、河南的,最後播遷至全國各地。 秦統一六國以後,韓國王族的後代紛紛以韓為姓。根據歷史記載,我國少數民族由複姓改為單姓的也有很多,其中與「韓」近音而改姓韓的就有好幾個。
另據記載,漢武帝時有朝鮮人韓陶,唐憲宗時有倭國人韓志和,這些是異國韓姓血統的融入。
韓姓的**雖然有三,但主要還是來自國姓韓。
一、傳承有序,播遷明晰
縱觀韓姓發展的歷史脈絡,有一個特殊的現象,就是其傳承有序、播遷明晰,為姓氏史之罕見。
韓王信家族是古代史上中國韓姓發展的主支,它可以追溯到春秋時代的韓武子。韓姓最早居住在現在的陝西韓城一帶,後陸續遷到山西、河南。後韓王信的子孫又輾轉遷徙,逐漸向各地播遷。
這一支脈有輔佐劉邦打天下的「興漢三傑」之一的韓信、與漢武帝關係密切的韓嫣、跟隨衛青北擊匈奴的韓說、出擊匈奴並斬敵首百餘的韓增。唐朝是韓姓後代由中原向沿海播遷的重要時代。唐韓璦死於貶居地振州後,他的子孫紛紛散落到廣東南海各地。
韓休在朝時,剛直不阿、廉潔奉公,名冠京城。
韓愈家族世代為官,也是韓姓的名門望族,其家族歷史源遠流長。韓愈是北魏韓茂的後代,其族原屬匈奴人。到了韓愈後代的支脈,逐漸發展到安徽、廣東、河北等地。
韓愈這一支有對韓愈多有影響的韓會、後世位列仙班的「八仙」之一韓湘,還有為國捐軀的將領韓。在宋代,還出現了宰相韓琦。據記載,韓琦家族是宋代播遷最廣的一個家族。
南宋還出了個抗金名將韓世忠。到了元朝則有農民起義首領韓山童。明朝出了一個烈女韓希孟。
清代有作家韓小宿。近現代有電影演員韓蘭根,原蘭州軍區司令員韓先楚,歷史學家、蒙古學家韓儒林等。
二、韓姓名人
1.法家宗師韓非
韓非(約公元前280~前233年),戰國末期哲學家,法家主要代表人物,出身韓國貴族,著有《孤憤》、《五蠹》、《說難》等10萬餘言。
韓非和李斯曾是同窗,一起師從荀子。韓非雖是個結巴,話講不好,可是他文辭俱佳,李斯自愧不如。有一天,秦王讀到韓非的著作,大加讚賞,欲重用他。
可是宰相李斯嫉妒他的才幹,又擔心韓非會蓋過他。於是,李斯便聯合其他大臣誣陷韓非,說他是韓國貴族,心向韓國,不可重用,可是若放走他,萬一被別人重用,也是一大禍患。秦王聽信讒言,便將韓非關進監獄。
李斯又使人威嚇韓非,迫使韓非在獄中自殺。待秦王后悔想要用他時,已來不及了。
韓非雖然死得可惜,但他的著作和思想畢竟還是得以保留了下來,今天依然閃耀著燦爛的光輝。
2.用兵如神的韓信
韓信,淮陰人,漢初輔佐劉邦打天下的主要將領之一,著名軍事家。
韓信一生馳騁沙場,指揮若定,用兵如神,立下赫赫戰功。他採用聲東擊西、避實就虛的戰術破了魏、代,又背水一戰,前後夾擊,滅了趙軍,俘虜了趙王。後來,韓信又全殲楚軍,挫敗齊軍。
公元前202年,韓信率兵到垓下參加楚、漢最後的決戰。戰爭開始,韓信佯敗,項羽追擊,追到垓下,預先佈置好的漢軍從左右夾擊項羽率領的楚軍。這樣,楚軍被四面包圍,輕易被打垮,項羽烏江自刎,楚漢戰爭結束。
在垓下之戰中,韓信又立下了一大功勞。
楚漢戰爭後,有人告發韓信謀反,被呂后、蕭何一起設計誅滅。關於韓信的死,歷代史家存有多種疑問。但無論如何,韓信在滅楚建漢過程中都是功不可沒的。
3.「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
韓愈,字退之,世稱韓昌黎,唐朝文學家、哲學家,列「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同為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著有《昌黎先生集》。
韓愈寫文章主張「文以載道」,他寫文章是為了行道明道。韓愈主張儒家的「兼濟天下」的思想,主張國家統一,重視選拔人才,他還關心社會現實,反對佛老。
唐憲宗的時候,皇室篤信佛教。鳳翔法門寺護國真身塔內珍藏有釋迦佛骨一節,據說每隔30年可出塔一次,佛骨出塔,便能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憲宗對此深信不疑,而且他執政時正逢30年週期,所以憲宗迎接佛骨入宮。
這個時候,王公貴族們為討好朝廷,都大方施捨財物,信佛的百姓則盲目迎合,傾家蕩產,宗教狂熱達到近乎瘋狂的程度。這時候,韓愈則頭腦清醒,看到了迎佛骨的危害,於是冒死上疏,反對迎佛骨。由於措辭激烈,觸怒憲宗,最後在一些國戚權貴們的開脫下,韓愈才得以從輕發落,被貶為潮州刺史。
顧姓氏的由來顧姓氏的由來
上刻的是 露香池 三字,而且是趙子昂的手筆。因此,顧名世將萬竹山居改名 露香園 那座池塘當然一個其舊,依然叫做 露香池 顧名世的姬妾很多,其中有一個姓繆,她在京城的時候,學會了刺繡,而且是宮中傳出來的訣竅 繆姨娘在這方面有天才,更加改良,益見精妙。五色絲線擘,細針密縷,顏色由淺入深,渾然一體,配色之...
孫姓氏的由來,姓氏孫的由來
據史書記載,主要源自姬 姓 媯 姓和姚姓 羋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最早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周文王與陳胡公,春秋時期衛國的孫乙與齊國的孫書為得姓始祖。孫乙是姬姓孫氏的得姓始祖,孫書是媯姓孫氏的得姓始祖。截至2012年,孫姓在中國姓氏按人口排序中,名義排行第12位,名義約佔中國總人口的1.5 在中國歷...
姓氏卜的由來,卜姓氏的由來
上古由巫師專管占卜,他們的後代就以職業為姓,世代姓卜。巫師在上古是非常重要的人物,一般由氏族部落首領,或者首領的親族,或者智者 長者擔任。所有大事舉行前,都要預卜是否吉利,如打獵 戰爭 婚喪等等,由巫師解釋卜卦的含義,傳達上天的意志。卜者也就是巫者,是人和神的中間人,叫神人。卜卦時往往舉行歌舞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