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東南飛的中心思想是什麼《孔雀東南飛》一文的主旨是什麼?

2021-03-07 03:04:30 字數 5210 閱讀 8360

1樓:匿名使用者

《孔雀東南飛》通過劉蘭芝與焦仲卿這對恩愛夫婦的愛情悲劇,控訴了封建禮教、家長統治和門閥觀念的罪惡,表達了青年男女要求婚姻愛情自主的合理願望。女主人公劉蘭芝對愛情忠貞不二,她對封建勢力和封建禮教所作的不妥協的鬥爭,使她成為文學史上富有叛逆色彩的婦女形象,為後來的青年男女所傳頌。

2樓:匿名使用者

《孔雀東南飛》繼承了《詩經》《楚辭》的優良傳統,是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結合的代表作,是我國古代長篇敘事詩的典範。

這首詩記述的是一個美麗而悲壯的愛情故事。故事的敘述基本上採用了生活斷面的結構方式,寫了多個生活片斷:第一,美麗、善良、勤勞、能幹的姑娘劉蘭芝被婆婆「遣歸」,恩愛夫妻硬被拆散,二人指天盟誓、互不負心;第二,回到孃家後,縣令、太守派人為兒子向蘭芝求婚,又為利慾薰心的哥哥逼迫,只得應允;第三,焦仲卿聞變,急急趕來,二人相約以死抗爭。

在迎親之日,蘭芝自沉清池,仲卿自掛高枝,雙雙殉情。詩中又採用了類似蒙太奇的手法,組織了許多生動的細節,充實著這三個情節,因而故事顯得十分生動感人。

這出悱惻動人的愛情悲劇,有力地抨擊了封建家長制對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摧殘,揭露了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它又是一首美麗悲壯的愛情讚歌,盡情地讚美了劉蘭芝、焦仲卿忠於愛情的美好心靈和敢於反抗封建勢力的精神。同時還反映了人民群眾對被壓迫者無限同情和追求婚姻自由、珍惜愛情生活的強烈願望。

這首詩最大的藝術成就是塑造了劉蘭芝這個鮮明的人物形象。詩是從兩個角度來人物性格的。一方面圍繞劉蘭芝寫了一些惡勢力殘酷地將她一步步逼向死亡的情況,從側面烘托;另一方面寫劉蘭芝在這些惡勢力面前,在殘酷的摧殘中,一步步地經受考驗,完成自身生命的反抗從正面直接描寫。

這兩個側面交織在每一個故事情節的發展中,使用了個性化語言、動作、肖像等描寫手段,還使用了環境和景物描寫的烘托,以及使用了抒情性語言的穿插,把人物性格表現得異常鮮明突出。

另外,詩中比興、排比手法的運用也極具特色。從序曲和尾聲看,開頭以「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起興,比喻兩情難捨難分,情調悽惻悲愴,暗示了故事的悲劇色彩。結尾用美麗而富有神幻的「鴛鴦對鳴」作結,前後呼應,給人以聯想回味。

排比鋪陳手法的運用,增強了詩篇的藝術感染力。如蘭芝離開焦家的一節中,從妝束、衣飾、姿態、容顏多處鋪敘,極寫蘭芝的「精妙」動人,從容鎮定。句式整齊,詞藻華麗,不但造成了聲調和色彩的美,而且對塑造人物、抒發感情都起了極好的效果。

《孔雀東南飛》一文的主旨是什麼?

3樓:金牛咲

主旨:通過講述焦仲卿、劉蘭芝夫婦被迫分離並雙雙自殺的故事,控訴了封建禮教的殘酷無情,歌頌了焦劉夫婦的真摯感情和反抗精神。

《孔雀東南飛》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敘事詩,也是樂府詩發展史上的高峰之作,後人盛稱它與北朝的《木蘭詩》為「樂府雙璧」。

作為古代史上最長的一部敘事詩,《孔雀東南飛》故事繁簡剪裁得當,人物刻畫栩栩如生,不僅塑造了焦劉夫婦心心相印、堅貞不屈的形象,也把焦母的頑固和劉兄的蠻橫刻畫得入木三分。

篇尾構思了劉蘭芝和焦仲卿死後雙雙化為孔雀的神話,寄託了人民群眾追求戀愛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強烈願望。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環境:

故事發生在漢末建安中。當時的背景是:漢武帝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的那套倫理綱常,逐漸佔據了統治地位,並發展到了相當完備嚴密的程度。

在婚姻制度方面就規定有「七出」、「天下無不是之父母」等清規戒律。「天下無不是之父母」,這正是焦劉悲劇的主要原因。在這一時代氛圍裡,在焦母的淫威下,焦仲卿敢於站在劉蘭芝一邊,表現出與蘭芝共赴黃泉的堅決態度,這是難能可貴的。

4樓:匿名使用者

它在中國封建社會的早期,就形象地用劉蘭芝、焦仲卿兩人殉情而死的家庭悲劇,深刻揭露了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熱情歌頌了劉蘭芝、焦仲卿夫婦忠於愛情、反抗壓迫的叛逆精神,直接寄託了人民群眾對愛情婚姻自由的熱烈嚮往。

5樓:蠟筆小新盈盈

《孔雀東南飛》通過劉蘭芝與焦仲卿這對恩愛夫婦的愛情悲劇,控訴了封建禮教、家長統治和門閥觀念的罪惡,表達了青年男女要求婚姻愛情自主的合理願望。

孔雀東南飛的主旨是什麼

6樓:溫情

揭露和批判封建家長制及封建禮教摧殘青年男女的幸福生活」是對《孔雀東南飛》超生活、超時代的解讀,是不符合「主題產生」規律的歧**讀;而回歸到歷史真實的解讀應是:讚美封建時代青年女子對愛情的忠貞,警示人們應樹立封建主義的貞忠觀;同時也表現了封建亂世中對以封建家長制及封建禮教為核心內容的封建統治不能為繼的隱憂,渴望重建封建正常統治秩序的絕對權威。《孔雀東南飛》所表現的主題思想,一直以來大多贊成唐波先生的觀點:

揭示出封建禮教和門閥制度的罪惡。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焦母如此仇恨蘭芝,仇恨到寧可捨棄兒子,寧可斷後?真是她要維護封建禮教、門閥制度?

我們知道,漢代在武帝以前,統治階級主張的一直是「無為而治」,朝廷對地方、對百姓並不怎麼幹涉管束。直到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儒家禮教才開始影響人們,但影響並不深刻。這一點在《孔雀東南飛》一文中,我們也能感知。

蘭芝被休回家後,只有十多天時間,就有縣令派人上門為「窈窕世無雙,年始十**,便言多令才」的三公子提親;接著又有太守派人為「嬌逸未有婚」的五公子說媒。當蘭芝應婚後,太守家「金車玉作輪」「流蘇金鏤鞍」「齎錢三百萬」「雜彩三百匹」「從人四五百」,浩浩蕩蕩去迎親,沒有因為蘭芝是二婚,是寒門,就有絲毫的慢待。可見當時人們並不十分看重門閥等級,也不看重頭婚二婚,看重的主要還是人品和相貌。

這一點恐怕比當代更開明開放。連太守、縣令都不怎麼看重的所謂封建禮教與門閥,焦母作為一個普通婦女,真的會那麼看重嗎?

焦母喪夫,兒子外出公幹,女兒尚小,內心孤獨鬱悶卻無處訴說,蘭芝正好成了她發洩苦悶的物件。所以在她眼裡,蘭芝的一切都是「無禮節」「自專由」。蘭芝的一句「非為織作遲,君家婦難為」,明明白白地告訴我們,並不是每一個家庭的媳婦都難做,只是「君家」的兒媳才難為。

可見焦母的行為只是個人行為,並不代表整個時代。焦母是出於個人情感與私心在時時處處刁難兒媳。這種刁難不是在維護封建禮教,而是在排解內心苦悶的近於**的情緒。

所以我認為,純粹是一個寡母強烈的「戀子情結」所產生的嫉妒與**心理,活生生拆散了一對鴛鴦,導致了劉蘭芝、焦仲卿的愛情悲劇。

從劉兄來看,說劉兄是封建禮教的**,實在是冤枉他了。他對蘭芝的一番開導,合情合理。在蘭芝與仲卿不可能複合的情況下,他希望妹妹趁年輕,儘快再找個好婆家,有什麼錯呢?

再說,不嫁縣令的兒子也就罷了,如果連太守的兒子都不願嫁,以後誰還敢再上門提親?蘭芝本就是二婚,已經二十歲了,這在當時已是大齡青年。與仲卿的複合不可能,如果又沒人再敢提親,那結局是可想而知的。

作為長兄,審時度勢,勸導妹妹認清形勢,這是應該的,也是必須的。就算有錯,不過是有點虛榮心罷了。這是每一個平常入都可能有的虛榮心。

正是這樣的虛榮心,才使劉兄這個人物更真實,作品更生動。說他「熱衷富貴」「時刻希望往上爬」「自私自利」,這麼上綱上線,罪狀似乎太大。如果他真是一心只想往上爬,那縣令的兒子來求親,他就會牢牢把握機遇了,**還會坐等太守的兒子再來說媒呢?

因此,作品的主題思想應該是:以劉蘭芝、焦仲卿的愛情悲劇為線索,細緻地描寫了蘭芝與焦母之間的婆媳矛盾,深刻地揭示了焦母因戀子情結而產生的嫉妒與**心理,有力地表現了蘭芝的美麗、賢惠與反抗精神。

7樓:匿名使用者

您好!《孔雀東南飛》的主旨是:通過劉蘭芝與焦仲卿這對恩愛夫婦的愛情悲劇,控訴了封建禮教、家長統治和門閥觀念的罪惡,表達了青年男女要求婚姻愛情自主的合理願望。

8樓:秋秋

通過劉蘭芝與焦仲卿這對恩愛夫婦的愛情悲劇,控訴了封建禮教、家長統治和門閥觀念的罪惡,表達了男女青年追求自由,渴望擺脫一種傳統禮教的束縛的慾望。

<孔雀東南飛>主要講的是什麼?

9樓:溫情

揭露和批判封建家長制及封建禮教摧殘青年男女的幸福生活」是對《孔雀東南飛》超生活、超時代的解讀,是不符合「主題產生」規律的歧**讀;而回歸到歷史真實的解讀應是:讚美封建時代青年女子對愛情的忠貞,警示人們應樹立封建主義的貞忠觀;同時也表現了封建亂世中對以封建家長制及封建禮教為核心內容的封建統治不能為繼的隱憂,渴望重建封建正常統治秩序的絕對權威《孔雀東南飛》所表現的主題思想,一直以來大多贊成唐波先生的觀點:揭示出封建禮教和門閥制度的罪惡。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焦母如此仇恨蘭芝,仇恨到寧可捨棄兒子,寧可斷後?真是她要維護封建禮教、門閥制度?

我們知道,漢代在武帝以前,統治階級主張的一直是「無為而治」,朝廷對地方、對百姓並不怎麼幹涉管束。直到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儒家禮教才開始影響人們,但影響並不深刻。這一點在《孔雀東南飛》一文中,我們也能感知。

蘭芝被休回家後,只有十多天時間,就有縣令派人上門為「窈窕世無雙,年始十**,便言多令才」的三公子提親;接著又有太守派人為「嬌逸未有婚」的五公子說媒。當蘭芝應婚後,太守家「金車玉作輪」「流蘇金鏤鞍」「齎錢三百萬」「雜彩三百匹」「從人四五百」,浩浩蕩蕩去迎親,沒有因為蘭芝是二婚,是寒門,就有絲毫的慢待。可見當時人們並不十分看重門閥等級,也不看重頭婚二婚,看重的主要還是人品和相貌。

這一點恐怕比當代更開明開放。連太守、縣令都不怎麼看重的所謂封建禮教與門閥,焦母作為一個普通婦女,真的會那麼看重嗎?

焦母喪夫,兒子外出公幹,女兒尚小,內心孤獨鬱悶卻無處訴說,蘭芝正好成了她發洩苦悶的物件。所以在她眼裡,蘭芝的一切都是「無禮節」「自專由」。蘭芝的一句「非為織作遲,君家婦難為」,明明白白地告訴我們,並不是每一個家庭的媳婦都難做,只是「君家」的兒媳才難為。

可見焦母的行為只是個人行為,並不代表整個時代。焦母是出於個人情感與私心在時時處處刁難兒媳。這種刁難不是在維護封建禮教,而是在排解內心苦悶的近於**的情緒。

所以我認為,純粹是一個寡母強烈的「戀子情結」所產生的嫉妒與**心理,活生生拆散了一對鴛鴦,導致了劉蘭芝、焦仲卿的愛情悲劇。

從劉兄來看,說劉兄是封建禮教的**,實在是冤枉他了。他對蘭芝的一番開導,合情合理。在蘭芝與仲卿不可能複合的情況下,他希望妹妹趁年輕,儘快再找個好婆家,有什麼錯呢?

再說,不嫁縣令的兒子也就罷了,如果連太守的兒子都不願嫁,以後誰還敢再上門提親?蘭芝本就是二婚,已經二十歲了,這在當時已是大齡青年。與仲卿的複合不可能,如果又沒人再敢提親,那結局是可想而知的。

作為長兄,審時度勢,勸導妹妹認清形勢,這是應該的,也是必須的。就算有錯,不過是有點虛榮心罷了。這是每一個平常入都可能有的虛榮心。

正是這樣的虛榮心,才使劉兄這個人物更真實,作品更生動。說他「熱衷富貴」「時刻希望往上爬」「自私自利」,這麼上綱上線,罪狀似乎太大。如果他真是一心只想往上爬,那縣令的兒子來求親,他就會牢牢把握機遇了,**還會坐等太守的兒子再來說媒呢?

因此,作品的主題思想應該是:以劉蘭芝、焦仲卿的愛情悲劇為線索,細緻地描寫了蘭芝與焦母之間的婆媳矛盾,深刻地揭示了焦母因戀子情結而產生的嫉妒與**心理,有力地表現了蘭芝的美麗、賢惠與反抗精神。

孔雀東南飛,《孔雀東南飛》全文

序曰 漢末建安中,廬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劉氏,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聞之,亦自縊於庭樹。時人傷之,為詩云爾。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十七為君婦,心中常苦悲。君既為府吏,守節情不移,賤妾留空房,相見常日稀。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

《孔雀東南飛》大概講的是什麼,《孔雀東南飛》主要講了什麼?

孔雀東南飛 通過劉蘭芝與焦仲卿這對恩愛夫婦的愛情悲劇,控訴專了封建禮教 家屬 長統治和門閥觀念的罪惡,表達了青年男女要求婚姻愛情自主的合理願望。女主人公劉蘭芝對愛情忠貞不二,她對封建勢力和封建禮教所作的不妥協的鬥爭,使她成為文學史上富有叛逆色彩的婦女形象,為後來的青年男女所傳頌。中國古代長篇敘事詩 ...

對孔雀東南飛結尾看法,對孔雀東南飛的評價

孔雀東南飛 是中國古代民間敘事詩中最偉大的詩篇,它代表了漢代樂府民歌發展的最高峰。該詩通過劉蘭芝與焦仲卿這對恩愛夫婦的愛情悲劇,控訴了封建禮教 家長統治和門閥觀念的罪惡,表達了青年男女要求婚姻愛情自主的合理願望。女主人公劉蘭芝對愛情忠貞不二,她對封建勢力和封建禮教所作的不妥協的鬥爭,使她成為文學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