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金牛咲
翻譯為:
你問我何時回家,我回家的日期定不下來啊!我此時唯一能告訴你的,就是這正在盛滿秋池的綿綿不盡的巴山夜雨了。
如果有那麼一天,我們一齊坐在家裡的西窗下,共剪燭花,相互傾訴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那該多好!
唐代李商隱《夜雨寄北》,原文為: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這首詩選自《玉溪生詩》卷三,是李商隱留滯巴蜀(今四川省)時寄懷長安親友之作。因為長安在巴蜀之北,故題作《夜雨寄北》。
主旨賞析:
詩的開頭兩句以問答和對眼前環境的抒寫,闡發了孤寂的情懷和對妻子深深的思念。後兩句即設想來日重逢談心的歡悅,反襯今夜的孤寂。這首詩即興寫來,寫出了詩人剎那間情感的曲折變化。
語言樸實,在遣詞、造句上看不出修飾的痕跡。與李商隱的大部分詩詞表現出來的的辭藻華美,用典精巧,長於象徵、暗示的風格不同,這首詩卻質樸、自然,同樣也具有「寄託深而措辭婉」的藝術特色。
2樓:匿名使用者
翻譯:你問我什麼時候回去
,我還沒有確定的日子。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瀝瀝,雨水漲滿了秋天的河池。
什麼時候我才能回到家鄉,在西窗下我們一邊剪燭一邊談心,那時我再對你說說,今晚在巴山作客聽著綿綿夜雨,我是多麼寂寞,多麼想念你!
原詩:夜雨寄北
唐代: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君:對對方的尊稱,等於現代漢語中的「您」。歸期:指回家的日期。何當:什麼時候。共:副詞,用在謂語前,表示動作行為是由兩個或幾個施事者共同發生的。
出自:唐 李商隱《夜雨寄北》
擴充套件資料
《夜雨寄北》是晚唐詩人李商隱身居異鄉巴蜀,寫給遠在長安的妻子(或友人)的一首抒情七言絕句,是詩人給對方的覆信。詩的開頭兩句以問答和對眼前環境的抒寫,闡發了孤寂的情懷和對妻子深深的懷念。後兩句即設想來日重逢談心的歡悅,反襯今夜的孤寂。
這首詩即興寫來,寫出了詩人剎那間情感的曲折變化。語言樸實,在遣詞、造句上看不出修飾的痕跡。
詩人成就:
李商隱的政治詩又多半以借古諷今的詠史詩出現。如《詠史》批判了統治者的荒淫、愚昧和無能。
《隋宮二首》其一,意在提醒晚唐統治者要接受前車之鑑。又如《馬嵬二首》其二,對唐玄宗為皇帝而弄得眾叛親離,連自己的寵妃也保不住的可悲結局進行了辛辣的諷刺和嘲弄。含蓄深沉,意在言外。
李商隱詠史詩的成功之處,在於注意構思的凝練、取材的精當,巧妙地將歷史與現實融合在一起,或用假想之辭創作出帶有虛構色彩的場景,突破史實侷限,更深刻地揭示諷刺物件的本質;或抓住具有典型意義的細節或微物,深入開掘,使之具有更高的概括性和典型性。
與此同時,將自己的感情和議論自然地寓含在鮮明的形象之中,具有濃郁的抒**彩和深長的情韻,達到寓意的深刻性與形象的鮮明性、情昧的雋永和諧統一,增強了詠史詩的藝術表現力。
3樓:韓琴
《夜雨寄北》的全詩白話翻譯如下:你問我什麼時候回去,我還沒有確定的日子。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瀝瀝,雨水漲滿了秋天的河池。
如果有那麼一天,我們一齊坐在家裡的西窗下,共剪燭花,相互傾訴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那該多好!
《夜雨寄北》是晚唐詩人李商隱身居異鄉巴蜀,寫給遠在長安的妻子(或友人)的一首抒情七言絕句,是詩人給對方的覆信,全詩原文如下: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擴充套件資料
開首點題,「君問歸期未有期」,讓人感到這是一首以詩代信的詩。詩前省去一大段內容,可以猜測,此前詩人已收到妻子的來信,信中盼望丈夫早日迴歸故里。詩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團聚。
但因各種原因,願望一時還不能實現。首句流露出離別之苦,思念之切。
次句「巴山夜雨漲秋池」是詩人告訴妻子自己身居的環境和心情。秋山夜雨,總是喚起離人的愁思,詩人用這個寄人離思的景物來表了他對妻子的無限思念。彷彿使人想象在一個秋天的某個秋雨纏綿的夜晚,池塘漲滿了水,詩人獨自在屋內倚床凝思。
三、四句「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這是對未來團聚時的幸福想象。心中滿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託在將來。那時詩人返回故鄉,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竊竊私語,情深意長,徹夜不眠,以致蠟燭結出了蕊花。
他們剪去蕊花,仍有敘不完的離情,言不盡重逢後的喜悅。
4樓:棟鵬濤花奇
原句君問歸期未有期,
意思你問我回家的日子,我沒定歸期日。
巴山夜雨漲秋池
。今晚巴山下雨,雨水漲滿啦池子。
何當共剪西窗燭
,何時你我從新聚首,在西窗燭下共剪燭鑫。
卻話巴山夜雨時。
再告訴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5樓:高慧英析寅
譯文你問我什麼時候回家,我沒有定歸期;
今晚巴山下著大雨,雨水漲滿池子。
何時你我重新聚首,
在西窗之下同你一道剪燭夜談,
再來敘說今日巴山夜雨的情景呢?
編輯本段註釋
1、寄北:寄贈給住在北方的妻子。所以也叫《夜雨寄內》
2、君:你,指作者的妻子王氏。一說是友人。
3、問:詢問。
4、歸期:迴歸的日期。
5、未有期:意思是還沒有一個準確的日子。未,沒。
6、巴山:也叫大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縣以北。(泛指四川東部一帶的山,巴蜀之地)
7、夜雨:晚上下雨。
8、漲秋池:秋雨使池塘注滿了水。漲,水位升高。
9、何當:什麼時候才能夠。
10、共剪西窗燭:在西窗下共剪燭芯.剪:剪去燭花,使燭光更加明亮。西窗,西窗之下。這裡指親友聚談指所。燭:燭花。
11、卻:副詞。還,再,且。表示小小的轉折。
12、話:談論。
13、巴山夜雨時:意思指巴山夜雨時的心情。
選自《李商隱詩歌集解》
6樓:鄢永修召媚
【註解】
1、寄北:寄贈給住在北方的友人。
2、君:你,指作者的妻子王氏。
3、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縣以北。(泛指巴蜀之地)
4、何當:什麼時候才能夠。
5、共剪西窗燭:指在西窗下伴著燭光(促膝傾談)。
6、剪:剪去燭花,使燭光更加明亮。
7、卻:副詞。還,且。表示輕微的轉折。
【詩的譯文】
你問我回家的日子,我還沒有定回來的日期;今晚巴山下著大雨,秋雨漲滿水池。
什麼時候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燭;
再告訴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詩文賞析】
這是李商隱膾炙人口的抒情短章,是詩人寫給遠在北方的妻子的。當時詩人被秋雨阻隔,滯留荊巴一帶,妻子從家中寄來書信,詢問歸期。但秋雨連綿,交通中斷,無法確定,所以回答說:
君問歸期未有期。這一句有問有答,跌宕有致,流露出詩人留滯異鄉、歸期未卜的羈旅之愁。詩人與夫人王氏伉儷情深,時刻盼望能速歸故里,與妻子共坐西窗之下,剪去燭花,深夜暢談。
而此時,只能苦苦思念。詩只有四句,卻情景交融,虛實相生,既包含空間的往復對照,又體現時間的迴環跳躍。「何當」為設想之詞,設想由實景而生,所以第二句中的巴山夜雨成為設想中回憶的話題,自然成為「卻話巴山夜雨時」這樣的巧妙詩句。
李商隱的愛情詩多以典雅華麗、深隱曲折取勝,這首詩,《萬首唐人絕句》中題作《夜雨寄內》,「內」就是「內人」,指妻子。詩人在巴山雨夜中思念妻子,充滿了深深的懷念之情。詩人用樸實無華的文字,寫出他對妻子的一片深情,親切有味。
全詩構思新巧,自然流暢,跌宕有致。
這首小詩寫得明白如話,不用典故,不用比興,直書其事,直寫其景,直敘其話;寓情於景,情景交融,蘊無限深情於質樸無華的詞語之中,給人留下無窮的回味餘地。
7樓:匿名使用者
註釋1、寄北:寄贈給住在北方的妻子。一說是友人。
2、君:你,指作者的妻子王氏。一說是友人。
3、巴山:也叫大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縣以北。(泛指巴蜀之地)4、何當:什麼時候才能夠。
5、共剪西窗燭:在西窗下共剪燭芯。
6、剪:剪去燭花,使燭光更加明亮。
7、卻:副詞。還,再,且。表示小小的轉折。
8、話:談論。
9. 風:一作「君」。
譯文你問我回家的日子,我沒有定歸期;
今晚巴山下著大雨,雨水漲滿池子。
何時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燭芯;
再告訴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8樓:藍色狂想曲
譯文一你問我何時回家,我回家的日期定不下來啊!我此時唯一能告訴你的,就是這正在盛滿秋池的綿綿不盡的巴山夜雨了。如果有那麼一天,我們一齊坐在家裡的西窗下,共剪燭花,相互傾訴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那該多好!
[3]譯文二您問歸期,歸期實難說準,巴山連夜暴雨,漲滿秋池。
何時歸去,共剪西窗燭花,當面訴說,巴山夜雨況味。[2]譯文三你問我什麼時候回去,我還沒有確定的日子。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瀝瀝,雨水漲滿了秋天的河池。
什麼時候我才能回到家鄉,在西窗下我們一邊剪燭一邊談心,那時我再對你說說,今晚在巴山作客聽著綿綿夜雨,我是多麼寂寞,多麼想念你!
9樓:匿名使用者
你問我什麼時候回家,我沒有固定的時間回來; 今晚巴山下著大雨,雨水漲滿池子。 何時你我重新聚首, 在西窗之下同你一道剪燭夜談, 再來敘說今日巴山夜雨的情景呢?
《夜雨寄北》,選自《李義山詩集》,是李商隱膾炙人口的抒情短章,是詩人寫給遠在北方的妻子的。當時詩人被秋雨阻隔,滯留荊巴一帶,妻子從家中寄來書信,詢問歸期。但秋雨連綿,交通中斷,無法確定,所以回答說:
君問歸期未有期。這一句有問有答,跌宕有致,流露出詩人留滯異鄉、歸期未卜的羈旅之愁。詩人與夫人王氏伉儷情深,時刻盼望能速歸故里,與妻子共坐西窗之下,剪去燭花,深夜暢談。
而此時,只能苦苦思念。詩只有四句,卻情景交融,虛實相生,既包含空間的往復對照,又體現時間的迴環跳躍。「何當」為設想之詞,設想由實景而生,所以第二句中的巴山夜雨成為設想中回憶的話題,自然成為「卻話巴山夜雨時」這樣的巧妙詩句。
這首詩所寄何許人,有友人和妻子兩說。前者認為李商隱居留巴蜀期間,正是在他三十九歲至四十三歲做東川節度使柳仲郢幕僚時,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已亡。持者認為在此之前李商隱已有過巴蜀之遊。
也有人認為它是寄給「眷屬或友人」的。從詩中所表現出熱烈的思念和纏綿的情感來看,似乎寄給妻子更為貼切。
開首點題,「君問歸期未有期」,讓人感到這是一首以詩代信的詩。詩前省去一大段內容,可以猜測,此前詩人已收到妻子的來信,信中盼望丈夫早日迴歸故里。詩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團聚。
但因各種原因,願望一時還不能實現。首句流露出道出離別之苦,思念之切。
次句「巴山夜雨漲秋池」是詩人告訴妻子自己身居的環境和心情。秋山夜雨,總是喚起離人的愁思,詩人用這個寄人離思的景物來表了他對妻子的無限思念。彷彿使人想象在一個秋天的某個秋雨纏綿的夜晚,池塘漲滿了水,詩人獨自在屋內倚床凝思。
想著此時此刻妻子在家中的生活和心境;回憶他們從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咀嚼著自己的孤獨。
三、四句「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這是對未來團聚時的幸福想象。心中滿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託在將來。那時詩人返回故鄉,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竊竊私語,情深意長,徹夜不眠,以致蠟燭結出了蕊花。
他們剪去蕊花,仍有敘不完的離情,言不盡重逢後的喜悅。這首詩既描寫了今日身處巴山傾聽秋雨時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來日聚首之時的幸福歡樂。此時的痛苦,與將來的喜悅交織一起,時空變換,
此詩語言樸素流暢,情真意切。「巴山夜雨」首末重複出現,令人迴腸蕩氣。「何當」緊扣「未有期」,有力地表現了作者思歸的急切心情。
《夜雨寄北》李商隱翻譯,李商隱《夜雨寄北》的解釋
夜雨寄北 李商隱 唐代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譯文你問我回家的日期,歸期難定,今晚巴山下著大雨,雨水已漲滿秋池。什麼時候我們才能一起秉燭長談,相互傾訴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註釋寄北 寫詩寄給北方的人。詩人當時在巴蜀 現在四川省 他的親友在長安,所以說 寄...
夜雨寄北的意思,夜雨寄北意思
夜雨寄北 1 唐 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 2 巴山夜雨漲秋池 3 何當共剪西窗燭 4 卻話巴山夜雨時 5 1 這首詩一作 夜雨寄內 內即內人,指妻子,那麼 寄北 即寄給北方妻子的詩,但也有人不同意這種說法.2 這句裡有一問一答.3 巴山泛指四川東部的山,這句寫實景.4 設想重聚後的光景.蠟燭點久了會...
夜雨寄北的朗讀節拍
詩詞小築為您解答 君問歸期未有期出自李商隱的 夜雨寄北 節奏劃分如下回。夜雨寄北 李商隱 按音節答劃分 君問 歸期 未有 期,巴山 夜雨 漲 秋池。何當 共剪 西窗 燭,卻話 巴山 夜雨 時。按意義劃分 君問 歸期 未有期,巴山 夜雨 漲秋池。何當 共剪 西窗燭,卻話 巴山 夜雨時。君問 歸期 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