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慧慧的網盤
感情基調:哀而不傷。也就是說詩歌或者作品本身讓人產生悲傷悲痛之感但不會對人造成傷害。
就此首詩而言,裡面有對時光流逝以及相聚而不得等情狀的感傷,但由於整首詩營造的優美而闊大的意境使得上面的哀傷得到一種中和,給人啟示而不會造成對人的傷害。是為哀而不傷。
第一部分寫了春江的美景,第二部分寫了面對江月由此產生的感慨,第三部分寫了人間思婦遊子的離愁別緒。
「白雲」四句總寫在月夜中思婦與遊子的兩地思念之情。「白雲」「青楓浦」託物寓情。白雲飄忽,象徵「扁舟子」的行蹤不定。
「誰家」「何處」二句互文見義,因不止一家、一處有離愁別恨,詩人才提出這樣的設問,一種相思,牽出兩地離愁,一往一復,詩情盪漾,曲折有致。
接下「可憐」八句承「何處」句,寫思婦對離人的懷念。然而詩人不直說思婦的悲和淚,而是用「月」來烘托她的懷念之情,悲淚自出。最後八句寫遊子,詩人用落花、流水、殘月來烘托他的思歸之情。
由此可見全詩的感情基調詩哀而不傷。
2樓:喬木查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是一首七言歌行體詩歌。歌行體詩歌最重要的特點有三個,第一是有一個大致的格律。與後來的詞不同,東漢以來流行的歌行體詩的格律規定不很嚴格,詩人還有很多自由空間。
事實上,張若虛的這首詩的形式離開傳統的「春江花月夜」體就差距比較大。歌行體詩歌的第二個特徵是:題目具有提示性。
這類詩歌常常有一篇前人的著名詩歌作為榜樣,那首前人的詩歌採用什麼題目,後人作詩也要採用這個題目,而且,題目基本上限制了內容的範圍。第三個特點是:後人的詩歌中的情調——快樂或者悲傷——要與前人的範文平行,前人的範文是憂傷的,後人的作品就不應該太明快。
鑑於這些成文的與不成文的規矩、習慣,張若虛這首詩從內容、形式、情調上都獲得了很明確的「框架」。
我們來看看這首詩用韻的情況。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以上以平、生、明為韻,平聲韻)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以上以甸、霰、見為韻,仄聲韻)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以上以塵、輪、人為韻,平聲韻)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以上以已、似、水為韻,仄聲韻)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以上以悠、愁、樓為韻,平聲韻)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以上以徊、臺、來為韻,平聲韻)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以上以聞、君、文為韻,平聲韻)
昨天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以上以花、家、斜為韻,平聲韻)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以上以霧、路、樹為韻,仄聲韻)
通過這個簡單的分析我們已經可以清楚地看到,全詩一共有七次換韻,而且每兩聯就換一次韻。另外,除去少數例外,全詩的轉韻基本上是平聲韻與仄聲韻交替使用,即每次換韻韻腳的平仄就改變一次。
這首詩的換韻是不是完全出於形式的考量呢?不是的!張若虛在這裡的用韻有一個規律:
每一個意境、思緒使用一個韻,意境或思緒變換了,韻腳也跟著改變。第一聯和第二聯仰頭瞭望,看到寬廣的江天明月高懸。接下來兩聯則把目光下移,觀察江邊的樹林與林間的霧氣。
這些基本上都是在寫景。接下來,作者離開眼前的景色,再次遠眺,並對這樣的景色進行了初步的概括、思維與感慨。這兩聯是全詩的第一次重大轉折。
再下來,詩人從時間、歷史的緯度加深了思考與感慨。至此,詩歌完成了第一個段落:即景生情、感嘆古今。
全詩最精彩、最有創意的兩句就在這第一段落:「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可以說,這段從闊大高遠、朦朧幽深的春江花月夜景色發出了歷史性的感嘆,是這首詩真正的創新。
接著,筆鋒一轉,作者回到了「春江花月夜」歌行體詩傳統的題目:離別、閨怨。他用曹直「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婦,悲嘆有餘哀」的典故入手,一連用了梳妝檯、簾幕、搗衣砧、鴻雁、夢幻等等一些列熟悉的典故,努力描寫思婦孤息、長夜難眠的愁苦心境。
儘管詩人用辭非常華麗、語言非常巧妙(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但都是老生常談,形式上的把戲,沒有動真感情,是典型的南朝宮掖體詩歌的風格。結尾的兩聯意象不相連屬,陳舊毫無新意,而且非常孱弱,令人有明顯的虎頭蛇尾的感覺。
總結起來,這首《春江花月夜》開頭的八聯極端精彩,寫景巨集偉瑰麗,抒情深遠沉痛,思緒有著明顯的歷史感,而且有創意,語言也很精當,可見作者的確是一位大手筆,很有一點盛唐的味道。但是接下來的部分直到結尾,雖然偶爾有些精彩的語言,但總地來講意象陳舊,沒有真情實感,不能感動人。結尾潦草收場,是明顯的敗筆。
總的來說,這首是通過使用七言的形式,通過有規律地換韻,給人婉轉優美、迴腸蕩氣的感受,在唐初的詩歌中有不可爭辯的地位。
3樓:匿名使用者
遊子的離別相思之苦。
《春江花月夜》的章法結構,以整齊為基調,以錯雜顯變化。三十六行詩,共分為九組,每四句一小組,一組三韻,另一組必定轉用另一韻,像九首絕句。這是它整齊的一面。
它的錯綜複雜,則體現在九個韻腳的平仄變化。開頭
一、三組用平韻,
二、四組用仄韻,隨後五六七八組皆用平韻,最後用仄韻結束,錯落穿插,聲調整齊而不呆板。在句式上,大量使用排比句、對偶句和流水對,起承轉合皆妙,文章氣韻無窮。
全詩緊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來寫,而又以月為主體。「月」是詩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動著詩人的脈搏,在全詩中猶如一條生命紐帶,通貫上下,詩情隨著月輪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間經歷了升起——高懸——西斜——落下的過程。
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灘、天空、原野、楓樹、花林、飛霜、白沙、扁舟、高樓、鏡臺、砧石、長飛的鴻雁、潛躍的魚龍,不眠的思婦以及漂泊的遊子,組成了完整的詩歌形象,展現出一幅充滿人生哲理與生活情趣的畫卷。這幅畫卷在色調上是以淡寓濃,雖用水墨勾勒點染,但「墨分五彩」,從黑白相輔、虛實相生中顯出絢爛多彩的藝術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國水墨畫,體現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有什麼情感基調?
4樓:9點說史
感情基調:哀而不傷。也就是說詩歌或者作品本身讓人產生悲傷悲痛之感但不會對人造成傷害。
就此首詩而言,裡面有對時光流逝以及相聚而不得等情狀的感傷,但由於整首詩營造的優美而闊大的意境使得上面的哀傷得到一種中和,給人啟示而不會造成對人的傷害。是為哀而不傷。
《春江花月夜》
唐代: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譯文:春天的江潮水勢浩蕩,與大海連成一片,一輪明月從海上升起,好像與潮水一起湧出來。月光照耀著春江,隨著波浪閃耀千萬裡,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繞著花草叢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著開遍鮮花的樹林好像細密的雪珠在閃爍。
月色如霜,所以霜飛無從覺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江水、天空成一色,沒有一點微小灰塵,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輪孤月高懸空中。江邊上什麼人最初看見月亮?
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著人?
人生一代代地無窮無盡,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總是相像。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著什麼人,只見長江不斷地一直運輸著流水。遊子像一片白雲緩緩地離去,只剩下思婦站在離別的青楓浦不勝憂愁。
哪家的遊子今晚坐著小船在漂流?
什麼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樓上相思?可憐樓上不停移動的月光,應該照耀著離人的梳妝檯。月光照進思婦的門簾,卷不走,照在她的搗衣砧上,拂不掉。
這時互相望著月亮可是互相聽不到聲音,我希望隨著月光流去照耀著您。
鴻雁不停地飛翔,而不能飛出無邊的月光,月照江面,魚龍在水中跳躍,激起陣陣波紋。昨天夜裡夢見花落閒潭,可惜的是春天過了一半自己還不能回家。江水帶著春光將要流盡,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霧裡,碣石與瀟湘的離人距離無限遙遠。不知有幾人能趁著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搖盪著離情,灑滿了江邊的樹林。
擴充套件資料
《春江花月夜》這首詩的作者是初唐張若虛,開元初,他與賀知章、張旭、包融並稱「吳中四士」。他留給後人的作品不多,《全唐詩》中僅存二首,而這首《春江花月夜》又是是最著名的一首,它號稱以「孤篇橫絕全唐」,奠定了張若虛在唐代文學史的不朽地位。
此詩兼寫春、江、花、月、夜及其相關的各種景色,而以月光統眾景,以眾景含哲理、寓深情,構成朦朧、深邃、奇妙的藝術境界,令人探索不盡,玩味無窮。
全詩可分前後兩大段落。「長江送流水」以前是前一段落,由春、江、月、夜的美景描繪引發關於宇宙、人生的哲理思考。發端兩句,展現了「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遼闊視野。
一個「生」字,將明月擬人化;一個「共」字,又強調了春江與明月的天然聯絡。
5樓:匿名使用者
哀,悲痛。傷,傷害。哀而不傷也就是說詩歌或者作品本身讓人產生悲傷悲痛之感但不會對人造成傷害。
就此首詩而言,裡面有對時光流逝以及相聚而不得等情狀的感傷,但由於整首詩營造的優美而闊大的意境使得上面的哀傷得到一種中和,給人啟示而不會造成對人的傷害。是為哀而不傷。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全詩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全詩
春江花月夜 朝代 唐代 作者 張若虛 原文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春江花月夜》的意思《春江花月夜》全詩和詩意
春天的江潮水勢浩蕩,與大海連成一片,一輪明月從海上升起,好像與潮水一起湧出來。月光照耀著春江,隨著波浪閃耀千萬裡,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江水曲曲折折地繞著花草叢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著開遍鮮花的樹林好像細密的雪珠在閃爍。月色如霜,所以霜飛無從覺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江水 ...
有誰知道《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全詩和詩意
春江花月夜 張若虛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