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詩的讀後感一篇讀古詩的讀後感

2021-03-08 10:25:56 字數 5579 閱讀 6657

1樓:芝麻開花

李白《靜夜思》讀後感

靜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這首小詩,既沒有奇特新穎的想象,更沒有精工華美的辭藻;它只是用敘述的語氣,寫遠客思鄉之情,然而它卻意味深長,耐人尋繹,千百年來,如此廣泛地吸引著讀者。 一個作客他鄉的人,大概都會有這樣的感覺吧:白天倒還罷了,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思鄉的情緒,就難免一陣陣地在心頭泛起波瀾;何況是月明之夜,更何況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也是古典詩歌中所經常看到的。例如梁簡文帝蕭綱《玄圃納涼》詩中就有「夜月似秋霜」之句;而稍早於李白的唐代詩人張若虛在《春江花月夜》裡,用「空裡流霜不覺飛」來寫空明澄澈的月光,給人以立體感,尤見構思之妙。可是這些都是作為一種修辭的手段而在詩中出現的。

這詩的「疑是地上霜」,是敘述,而非摹形擬象的狀物之辭,是詩人在特定環境中一剎那間所產生的錯覺。為什麼會有這樣的錯覺呢?不難想象,這兩句所描寫的是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夢初回的情景。

這時庭院是寂寥的,透過窗戶的皎潔月光射到床前,帶來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詩人朦朧地乍一望去,在迷離恍惚的心情中,真好象是地上鋪了一層白皚皚的濃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圍的環境告訴他,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月色不免吸引著他抬頭一看,一輪娟娟素魄正掛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的明淨!

這時,他完全清醒了。

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對孤身遠客來說,最容易觸動旅思秋懷,使人感到客況蕭條,年華易逝。凝望著月亮,也最容易使人產生遐想,想到故鄉的一切,想到家裡的親人。

想著,想著,頭漸漸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於沉思之中。

2樓:一子一了

好像幼兒園教小朋友《靜夜思》這首詩了,翀翀回家給媽媽背了一半,卡殼了,唉,想當初翀翀兩歲的時候,可是背的滾瓜爛熟的,怎麼就都忘了呢,提示翀翀背完後,媽媽給他講了這首是的意思,

床前明月光,《那透過窗戶映照在床前的月光》

疑是地上霜。 《起初以為是一層層的白霜》

舉頭望明月,《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輪明月》

低頭思故鄉。 《不由得低下頭來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鄉》

翀翀聽完後,思考了一下,問:「媽媽,他怎麼有兩個房子啊?」,原來他理解的故鄉就是房子,狹義一點來說也算對吧,媽媽為了讓他明白,就給他舉例子:

「比如爺爺,他現在生活在北京,可是出生在山西,他的媽媽,弟弟妹妹都在山西,過節的時候他就想念他們唄」,怕他沒有爺爺的媽媽這個概念,媽媽進一步解釋:「再比如你吧,你現在生活在這,等你長大了,沒準就去美國或者法國了(翀翀自己的設想),到時候你就會想念爸爸媽媽的」,翀翀有點著急,趕緊糾正:「我會帶著你們還有爺爺奶奶一起去的」,雖然是孩子一句無心的話,還是讓媽媽稍微感動了一下,但為了順著剛才的思路:

「那咱們的房子還在這啊,你會想念這個大院的」,翀翀:「我讓搬家公司把房子一起搬走」,估計他以為所有的房子都能像《小房子》那本書裡一樣可以到處搬著走呢,媽媽不甘心:「那你也會思念你的那些好朋友啊」,翀翀:

「不會的,我到那就會交很多新朋友」,這下輪到媽媽沒詞了,難道這就是代溝?。

3樓:匿名使用者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 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這是李白所寫的三首《行路難》的第一首。這組詩從內容看,應該是寫在天寶三載(744)李白離開長安的時候。

詩的前四句寫朋友出於對李白的深厚友情,出於對這樣一位天才被棄置的惋惜,不惜金錢,設下盛宴為之餞行。「嗜酒見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時,因為這美酒佳餚,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會「一飲三百杯」的。然而,這一次他端起酒杯,卻又把酒杯推開了;拿起筷子,卻又把筷子撂下了。

他離開座席,拔下寶劍,舉目四顧,心緒茫然。停、投、拔、顧四個連續的動作,形象地顯示了內心的苦悶抑鬱,感情的激盪變化。

接著兩句緊承「心茫然」,正面寫「行路難」。詩人用「冰塞川」、「雪滿山」象徵人生道路上的艱難險阻,具有比興的意味。一個懷有偉大政治抱負的人物,在受詔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時候,皇帝卻不能任用,被「賜金還山」,變相攆出了長安,這不正象遇到冰塞黃河、雪擁太行嗎!

但是,李白並不是那種軟弱的性格,從「拔劍四顧」開始,就表示著不甘消沉,而要繼續追求。「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詩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兩位開始在政治上並不順利,而最後終於大有作為的人物:

一位是呂尚,九十歲在磻溪釣魚,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湯聘前曾夢見自己乘舟繞日月而過。想到這兩位歷史人物的經歷,又給詩人增加了信心。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呂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對未來的信心,但當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現實中來的時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艱難。離筵上瞻望前程,只覺前路崎嶇,歧途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呢?這是感情在尖銳複雜的矛盾中再一次迴旋。

但是倔強而又自信的李白,決不願在離筵上表現自己的氣餒。他那種積極用世的強烈要求,終於使他再次擺脫了歧路彷徨的苦悶,唱出了充滿信心與展望的強音:「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他相信儘管前路障礙重重,但仍將會有一天要象劉宋時宗愨所說的那樣,乘長風破萬里浪,掛上雲帆,橫渡滄海,到達理想的彼岸。 這首詩一共十四句,八十二個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蕩縱橫,具有長篇的氣勢格局。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於它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詩人感情的激盪起伏、複雜變化。

詩的一開頭,「金樽美酒」,「玉盤珍羞」,讓人感覺似乎是一個歡樂的宴會,但緊接著「停杯投箸」、「拔劍四顧」兩個細節,就顯示了感情波濤的強烈衝擊。中間四句,剛剛慨嘆「冰塞川」、「雪滿山」,又恍然神遊千載之上,彷彿看到了呂尚、伊尹由微賤而忽然得到君主重用。詩人心理上的失望與希望、抑鬱與追求,急遽變化交替。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四句節奏短促、跳躍,完全是急切不安狀態下的內心獨白,逼肖地傳達出進退失據而又要繼續探索追求的複雜心理。結尾二句,經過前面的反覆迴旋以後,境界頓開,唱出了高昂樂觀的調子,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負總有實現的一天。

通過這樣層層迭迭的感情起伏變化,既充分顯示了黑暗汙濁的政治現實對詩人的巨集大理想抱負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詩人內心的強烈苦悶、憤鬱和不平,同時又突出表現了詩人的倔強、自信和他對理想的執著追求,展示了詩人力圖從苦悶中掙脫出來的強大精神力量。

這首詩在題材、表現手法上都受到鮑照《擬行路難》的影響,但卻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兩人的詩,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統治者對人才的壓抑,而由於時代和詩人精神氣質方面的原因,李詩卻揭示得更加深刻強烈,同時還表現了一種積極的追求、樂觀的自信和頑強地堅持理想的品格。因而,和鮑作相比,李詩的思想境界就顯得更高。

讀古詩寫讀後感作文怎麼寫600字

4樓:孤獨藍天

古詩讀後感

古詩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有著非凡的意義,古詩雖然只有短短的幾行字,但卻可以表達許多事物、景物,就這麼屈指可數的幾個字,便透露出詩人的心情,把景物描寫的淋漓盡致。

我們在小的時候,都背過這一首詩: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這是南宋愛國詩人陸游在臨終之前給兒子所寫的《示兒》,陸游畢生從事抗金和收復失地的正義事業。雖然屢遭投降派排擠、打擊,但愛國熱情始終沒有消減,在臨終之前還念念不忘收復祖國的失地。詩中說:

"我"本來就知道人一死就什麼都不知道了,只是為沒有親眼看到祖國的統一而感到悲傷。待到南宋軍隊收復北方中原的那一天,在家裡祭祀祖先的時候,不要忘記把這件事情告訴你們的父親。雖然在陸游生前不能看見祖國統一,但第三句「王師北定中原日」,表明詩人雖然沉痛,但並未絕望。

他堅信總有一天宋朝的軍隊必定能平定中原,收復失地。

這時南宋遺民林景熙寫了一首《讀陸放翁詩卷後》,詞意極為沉痛,其末四句雲:「青山一髮愁濛濛,干戈況滿天南東。來孫卻見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

」這四句詩說的是陸游在臨終前不能看見祖國統一,要他的子孫在祖國統一之後告訴他,但是 統一中國的不是宋王朝,而是新興的元帝國,這樣的訊息在家祭時怎樣告訴他老人家呢?

《示兒》表達了陸游想要統一的夢想。作為一個現代人,我們也要為祖國做一些事,雖然現在祖國統一了,但我們也要建設祖國,讓祖國更加繁華!

讀遊孑吟古詩的收穫,寫一篇讀後感

5樓:風影蝶

遊子吟古詩讀後感

提起母親,誰都會油然而生出一種深深地敬仰之情。母親的愛是那麼偉大,那麼偉大,那麼無私。

在一個冬雪覆蓋了大地,萬物披上了銀色的時裝,漫長而又寂寞的嚴冬的一個夜晚,一個屋子裡的窗戶還透出微弱的燭光。屋裡的一張小桌旁坐著兒子和年老的母親,兒子正在藉著微弱的燭光看著書,而母親則坐在昏暗的油燈下,為兒子縫衣裳。

原來是這位年老的母親的兒子明天要趕赴京城參加科舉,考取功名。所以,母親準備為外出的兒子縫製一件棉衣,頭髮花白的母親多麼捨不得自己的兒子外出啊,但是母親還是把自己對兒子的千般情,萬般愛都縫進這一針一線之中。儘管沒有華麗的綾羅綢緞,有的只是家織的土布衣服,但是這件土布衣服卻包含著母親對兒子那深深的愛意。

由於擔心自己的兒子遲遲都不能回來,母親就把針腳縫得非常細密,希望它能結實一點,更結實一點。經過相當長的時間,母親終於把這一件衣服給縫製好了,她用她那雙飽經滄桑的手輕輕地撫摸著衣服,心想著兒子就快要出遠門了,要和她分隔一段時間了。她的淚眼朦朧了……

母親那深深的愛,就像春天的陽光,那麼溫暖、博大,相比之下,兒女對母親那濃濃的情意,就像幼小的青草難於報答春天的陽光一樣,無法報答慈祥母親那深深的恩情。

母愛,是無法報答的,因為它是無私的、溫暖的、偉大的。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同學們,這首詩是不是很熟悉呢?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句話更是家喻戶曉,耳熟能詳。它就是我國古代詩人孟郊所寫的《遊子吟》。

這首詩講的是:慈祥的母親手上拿著針線,為出門遠行的兒子縫製衣裳。兒子即將上路,她一針針細密的縫著,想著兒子在外遲遲不歸,又擔心衣裳不結實會壞。

說像小草那樣的子女心意,能報答慈母那春天陽光般的恩情呢?每當我讀到這首詩,我就會浮現出孟郊與母親之間的濃濃親情。

這首詩是多麼感人啊!孟郊,眾所周知,他的身世是多麼可憐,他的生活是多麼貧寒。我覺得我們就是小草,母親就是陽光,她每天向我們播撒著陽光,讓我們走向光明,讓我們能看清前面的路,讓我們茁壯成長,讓我們走向未來。

有一些同學,他的媽媽打他,他就不理他的媽媽了,這樣你們的媽媽該多傷心哪!你的媽媽打你,不是拿你當出氣筒。是想你通過這次教訓能變好,而不是讓你去討厭她,去恨她。

母-子之情是一盞永不會熄滅的燈火。為了你,父母費盡心機地掙錢養你,一定要讓你吃好的、穿好的、住好的,難道你一點也感覺不到嗎?有些人已經沒有媽媽了,但有媽媽的卻不好好珍惜,成天都在惹你媽媽生氣。

颳風了,媽媽會為你加一件外衣。看見你床上有蚊子叮咬你,媽媽會為你打蚊子。看見你晚上睡覺踢被子,媽媽會為你蓋好被子。

你生病了,媽媽會盡心盡力的照顧你。你去上學,媽媽會叮囑你一聲:「過馬路小心點……」如果換成別人,她絕對不會這樣做,只有你至親的人——媽媽才會這樣做。

我的媽媽對我也是傾注了不少的愛。從小到大我的扁桃體最容易發炎了,一點受不得涼。那是初秋的一天,我在奶奶家偷偷吃了一根棒冰,誰知晚上到家我渾身滾燙,耳朵燒得紅紅的,眼睛也睜不開來了。

我只好告訴媽媽我吃棒冰了。平時最愛嘮叨的媽媽急得淚水在眼眶裡打轉,二話沒說,背起比她少不了幾斤的我就往診所跑。伏在媽媽背上,後悔與感動交織在我的腦海中。

媽媽的愛已化成一股退燒的清泉,流進我的心窩裡……

天下所有的父母對兒女的愛都是無私的,即使你竭盡一生的心意,也報答不了他們對你的愛。所以,我們要體諒父母,多幫助父母,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以優異的成績來回報父母曾經對我們的愛

讀文章的讀後感急,讀一篇文章的讀後感 500字 急

撥開雲霧見彩虹 魯濱遜漂流記 讀後感 命運多磨難,在一次沉船事件中,魯濱遜流落到了一座荒島上,他與大自然做著艱苦的鬥爭,在荒島建立了自己的住所。雖然,他很不幸,也曾想過放棄,但悲慘的命運使他活了下來,成為一個堅強的人。20多年後他離開孤島,重返故鄉。一個多麼傳奇的故事啊!它激勵過無數陷入困境的人振作...

寫篇讀後感讀後感,寫一篇讀後感

光陰荏苒,歲月從指間靜靜流逝,面對過往的青春,絢麗的夢在心中沉澱,七彩的故事劃過心田,成長留下最清楚的印記。回眸年華的遠徉與青春季節的輪迴,幾多思考,幾多感悟,在心間旖旎成一處風景,在歲月的河流中,我慢慢欣賞。今天,在這裡我希望能與大家一起分享我的思考,我的感悟,更希望能帶給大家一些收穫!用感恩的心...

讀者讀後感,讀者讀後感一篇

自從我讀了讀者 橋.這篇文章後,我就念念不忘,因為它令我深思,尤其是文中的那位老漢,他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在生死關頭,一心想著村民,寧可犧牲自己,也要保護村民們的安全,體現了老漢捨己為人的高尚品德。老漢這種舍小家為大家的精神值得我們大家學習。老漢這種高尚的品德更值得我們學習。其實,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