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兩首如夢令詩有什麼區別李清照寫的兩首《如夢令》,有什麼異同?

2021-03-08 10:25:56 字數 5015 閱讀 9116

1樓:匿名使用者

1、兩首詞表達

復的感制情不同,《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是表達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優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給人以足夠的美的享受。《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表達了作者憐花惜花的心情,充分體現出作者對大自然、對春天的熱愛。

2、原文

(1)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2)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3、譯文

(1)依舊記得經常出遊溪亭,一玩就到傍晚,但是喝醉而忘記回去的路。乘舟返回時,迷路進入藕花池的深處。怎樣才能劃出去,拼命地划著找路,卻驚起了一灘的鷗鷺。

(2)昨夜雨雖然下得稀疏,風卻颳得急猛,沉沉的酣睡卻不能把殘存的酒力全部消盡。問那正在捲簾的侍女:庭園裡海棠花現在怎麼樣了?

她說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樣。你可知道,你可知道,這個時節應該是綠葉繁茂,紅花凋零了。

2樓:匿名使用者

【宋】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

【簡析】

紅日西沉,晚霞映照著溪亭,玩了一天的遊人漸漸歸去,獨有年少的詞人依依不捨,流連忘返。是剛飲過美酒,還是酒意未消?是景色宜人,惹詞人陶醉?

她遊玩興盡方駕回舟。湖上嬌豔的荷花向她綻開笑臉,輕柔的晚風推著她的船兒。她情不自禁的蕩起雙槳,往前劃去。

劃呀,劃呀,竟不知不覺誤入荷花深處,進也不能,退也不能,怎麼辦?她用足力氣,驀然間響起一陣撲簌簌的聲音,原來沙灘上的沙鷗和鷺被她驚飛了。

如夢令【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簡析】

本篇是李清照早期的詞作之一。詞中充分體現出作者對大自然、對春天的熱愛。這是一首小令,內容也很簡單。

它寫的是春夜裡大自然經歷了一場風吹雨打,詞人預感到庭園中的花木必然是綠葉繁茂,花事凋零了。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捲簾人」詢問室外的變化,粗心的「捲簾人」卻答之以「海棠依舊」。對此,詞人禁不住連用兩個「知否」與一個「應是」來糾正其觀察的粗疏與回答的錯誤。

「綠肥紅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對春天將逝的惋惜之情。

詞的寫法別緻,側重於從聽覺方面來塑造形象並構成意境。作者不是平鋪直敘地去描寫百花凋殘的暮春景象,而是立足清晨醒後,從「昨夜」寫起,通過「雨疏風驟」,從聽覺上聯想,然後轉化為視覺形象:「綠肥紅瘦」。

值得指出的是,這「綠肥紅瘦」四字只不過是作者內心虛擬想象之詞,它還有一個向客觀現實轉化的過程。正因為這首詞有一個從聽覺到視覺,有一個從內心到客觀現實的轉化過程,所以才能給讀者留下廣闊的想象空間,便於進行藝術的再創造。這首詞之所以耐人咀嚼,其原因也正在這裡。

其次,通過問答進行感情上的對比烘托。這種寫法,不僅語言精煉生動,結構也由此顯得分外緊湊,使讀者有如聞其聲、如見其人的真切感。人物的身份、性格、教養以及感情上的細微差別也都歷歷在目,詞也由此而顯得生動活潑。

「卻道」一句,寫出了「捲簾人」觀察上的粗疏與感情上的淡漠,它恰好襯托出作者體察的細膩與情思的深婉。沒有這種細膩的體察與深婉的情思,是不可能寫出好作品來的。

再次,成功地使用擬人化的手法。詞中把本來用以形容人的「肥」、「瘦」二字,借來用以形容綠葉的繁茂與紅花的稀少,暗示出春天的逐漸消失。這一句不論是在語言的提煉上還是在修辭手法的使用上都是極富創造性的。

前面說過,這首詞很短,總共不過三十三字,但它卻能通過生活中一個極其普通的細節,反映作者豐富的內心世界,用語平白淺近,意境含蓄深厚,具有「弦外音,味外味」。黃了翁在《蓼園詞選》中說:「一問極有情,答以『依舊』,答得極淡,跌出『知否』二句來。

而『綠肥紅瘦』無限悽婉,卻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無數曲折,自是聖於詞者。」這段評語有助於我們對這首詞的理解。

3樓:藍莓貝貝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簡析】

紅日西沉,晚霞映照著溪亭,玩了一天的遊人漸漸歸去,獨有年少的詞人依依不捨,流連忘返。是剛飲過美酒,還是酒意未消?是景色宜人,惹詞人陶醉?

她遊玩興盡方駕回舟。湖上嬌豔的荷花向她綻開笑臉,輕柔的晚風推著她的船兒。她情不自禁的蕩起雙槳,往前劃去。

劃呀,劃呀,竟不知不覺誤入荷花深處,進也不能,退也不能,怎麼辦?她用足力氣,驀然間響起一陣撲簌簌的聲音,原來沙灘上的沙鷗和鷺被她驚飛了。

如夢令【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簡析】

本篇是李清照早期的詞作之一。詞中充分體現出作者對大自然、對春天的熱愛。這是一首小令,內容也很簡單。

它寫的是春夜裡大自然經歷了一場風吹雨打,詞人預感到庭園中的花木必然是綠葉繁茂,花事凋零了。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捲簾人」詢問室外的變化,粗心的「捲簾人」卻答之以「海棠依舊」。對此,詞人禁不住連用兩個「知否」與一個「應是」來糾正其觀察的粗疏與回答的錯誤。

「綠肥紅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對春天將逝的惋惜之情。

詞的寫法別緻,側重於從聽覺方面來塑造形象並構成意境。作者不是平鋪直敘地去描寫百花凋殘的暮春景象,而是立足清晨醒後,從「昨夜」寫起,通過「雨疏風驟」,從聽覺上聯想,然後轉化為視覺形象:「綠肥紅瘦」。

值得指出的是,這「綠肥紅瘦」四字只不過是作者內心虛擬想象之詞,它還有一個向客觀現實轉化的過程。正因為這首詞有一個從聽覺到視覺,有一個從內心到客觀現實的轉化過程,所以才能給讀者留下廣闊的想象空間,便於進行藝術的再創造。這首詞之所以耐人咀嚼,其原因也正在這裡。

其次,通過問答進行感情上的對比烘托。這種寫法,不僅語言精煉生動,結構也由此顯得分外緊湊,使讀者有如聞其聲、如見其人的真切感。人物的身份、性格、教養以及感情上的細微差別也都歷歷在目,詞也由此而顯得生動活潑。

「卻道」一句,寫出了「捲簾人」觀察上的粗疏與感情上的淡漠,它恰好襯托出作者體察的細膩與情思的深婉。沒有這種細膩的體察與深婉的情思,是不可能寫出好作品來的。

再次,成功地使用擬人化的手法。詞中把本來用以形容人的「肥」、「瘦」二字,借來用以形容綠葉的繁茂與紅花的稀少,暗示出春天的逐漸消失。這一句不論是在語言的提煉上還是在修辭手法的使用上都是極富創造性的。

前面說過,這首詞很短,總共不過三十三字,但它卻能通過生活中一個極其普通的細節,反映作者豐富的內心世界,用語平白淺近,意境含蓄深厚,具有「弦外音,味外味」。黃了翁在《蓼園詞選》中說:「一問極有情,答以『依舊』,答得極淡,跌出『知否』二句來。

而『綠肥紅瘦』無限悽婉,卻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無數曲折,自是聖於詞者。」這段評語有助於我們對這首詞的理解。

4樓:

上面抄兩個人都是copy的,我給

襲你簡單說說.第二首詩詩bai

李清du照的早期作品zhi,當時屬於於未來相公趙明dao誠戀愛的時候,但是趙家尚未提親,是描寫心中愛慕之情的婉轉表達.第一首詩是嫁入趙家之後,當時的宰相是蔡京,與李清照的公公政見不合,李清照做詩諷刺朝政,被蔡京得知後,被約束起來,之後作了這首詩,也有隱含著諷刺朝政的意思,不過未被蔡京看出.

5樓:匿名使用者

寫的東西不同咯```````````

李清照寫的兩首《如夢令》,有什麼異同?

6樓:知夏

兩首詞表達的感情不同,《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表達了作者對花的憐惜之情,充分體現出作者對大自然、對春天的喜愛。《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是表達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優美怡人,表達了作者對美的享受以及對生活和自然的追求。相同之處是都是寫對生活的態度。

原文: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譯文:依舊記得經常去遊溪亭遊玩,每次都玩到天黑了,喝醉而忘記回去的路該怎麼走。乘舟返回時,因為迷路不小心進入藕花池的深處。怎樣才能劃出去,不停地划著船找路,卻驚起了一灘的鷗鷺。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譯文:昨夜的雨稀稀疏疏的下個不停,風吹得很大,沉沉的酣睡卻不能散盡醉意。問那個正在捲簾的侍女:

庭園裡海棠花現在怎麼樣了?她說海棠花和昨天一樣。你可知道,你可知道,這個時節本應該是綠葉繁茂,紅花凋零了。

7樓:蠍之櫻桃

同:從內容上說,對生活的態度。閒適,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

從語言上說,都擅長白描,善用口語。(如綠肥紅瘦)。都使用了疊詞。

異:從內容上說,「常記」一詞作者是非常懷念當 初的美好生活,對大自然的嚮往與讚美。後一首是惜花之情。前者是動態的外景;後者是靜態的室內場景。

從感情基調上說,前詞歡快明朗,後詞因惜花之情而帶悲傷之調。

8樓:匿名使用者

相同點:

①表現手法有相通之處:側重勾勒線條,寫意傳神,通過一兩個字,一兩句話,達到概括表現主題的目的

不同點:

①表達的情感不同

前者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達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優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給人以足夠的美的享受,後者借宿酒醒後詢問花事的描寫,曲折委婉地表達了詞人的惜花傷春之情,語言清新,詞意雋永,令人玩味不已。

②意境不同

李清照的兩首《如夢令》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今譯】經常記起在溪邊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陽落山的時候,喝得大醉不知道回來的路。遊興雖然沒有滿足,可天已黑了只好往回划船,不小心划進了荷花深處。這處荷藕,那處荷藕,不知迴歸路。

只得盡力地劃,不想,驚起了在這裡棲息的水鳥。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譯文】

昨夜雨狂風急,我從沉睡中醒來,酒醉沒有全消。試問卷簾的侍女,她卻說海棠花依然如舊。知道嗎?知道嗎?應是綠葉更加茂盛,紅花卻已凋零。

如夢令的全詩意思是什麼,如夢令李清照古詩的意思是什麼?

如夢令 南宋 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1 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2 爭渡,爭渡,3 驚起一灘鷗鷺。註釋 1溪亭 臨水的亭臺。2爭渡 怎麼渡 爭 同 怎 3藕花 蓮花。譯文 經常記起在溪邊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陽落山的時候,迷醉那種快樂而不知道回來的路。遊興滿足了,天黑往回划船,錯誤地划進了...

李清照的如夢令寫的是什麼季節的事情

寫的是春季。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 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早期詞作。全詞篇幅雖短,但含蓄蘊藉,意味深長,以景襯情,委曲精工,輕靈新巧,對人物心理情緒的刻畫栩栩如生,以對話推動詞意發展,跌宕起伏,極盡傳神之妙,顯示出作者深厚的藝術功力。全詩如下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

如夢令詩和詞的特點有什麼不同

如夢令文學體裁和該體裁的特點 詞是我國古代詩歌的一種。詞初名曲 曲子 曲子詞。簡稱 詞 又名樂府 近體樂府 樂章 琴趣,還被稱作詩餘 歌曲 長短句。詞是一種抒情詩體,是配合 可以歌唱的樂府詩。它的嚴格的格律和在形式上的種種特點,都是由 的要求而規定的。詞和詩在形式上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幾點 1 每首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