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金標尺教育
您好,針對問題的解答如下:
1、廟號
一般認為,廟號起源於商朝,如太甲為太宗、太戊為中宗、武丁為高宗(成湯有可能是太祖)。廟號最初非常嚴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標凖,開國君主一般是祖、継嗣君主有治國才能者為宗。周朝確立諡號制度,對君主和大臣的一生作為給予蓋棺定論的評價。
廟號制度被廢止。秦朝連諡號制度也廢止了。漢朝以後承襲了廟號這一制度。
漢朝對於追加廟號一事極為慎重,不少皇帝因此都沒有廟號。劉邦是開國君主,廟號為太祖,諡號為高皇帝(諡法無「高」,以為功最高而為漢之太祖,故特起名焉)。
2、諡號
諡號,為東亞古代君主、諸侯(包括中國、朝鮮、越南、日本)、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後,根據他們的生平事蹟與品德修養,評定褒貶,而給予一個寓含善意評價、帶有評判性質的稱號。根據對西周時期青銅器銘文的研究表明,遲至周穆王前後,給地位較高或較有身份的死者加以諡號的做法已比較多。秦始皇統一中國後,議定以「皇帝」作為最高統治者的稱號,同時因「諡號」的定奪將形成「子議父、臣議君」的局面,故而廢除諡法。
嬴政自稱為始皇帝,後世則以數計,如二世、三世等等。古代除對帝王可以稱呼其「諡號」外,稱呼大臣、學者名流的「諡號」也是一種尊重的稱呼。
3、尊號
乃為尊崇帝后為之所上之稱號。始於秦代。據《史記·秦始皇紀》有「臣(王綰、李斯)等謹與博士議曰:
『古有天皇、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貴』。臣等昧死上尊號,王為泰皇」之語。《漢書·高帝紀下》有云:
「大王功德之著,於後世不宣,昧死再上皇帝尊號」。又,嗣位皇帝尊前皇帝為太上皇,尊前皇后為皇太后、太皇太后,亦稱上尊號。
4、年號
是中國曆代帝王用以紀年的名號,往往也是時運變化的標誌。按慣例,新君即位大多會頒行新年號,稱為改元。年號蘊涵著帝王君臨天下、宣示正統的特殊意義,君臣朝野為之矚目,司其事者索遍枯腸,絞盡腦汁。
漢武帝以前,無年號之名目。史書以帝王的年次紀年,記時則與帝號合稱。帝王年號於選詞擇字十分考究,須經重臣集議、反覆篩選,要求字意吉瑞、詞意雋永,多用「天、大、太、應、元、中、永」等字開頭。
尤其是以「天」字開始之年號,達66個之多。
以上就是對您問題的解答,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2樓:善良的問天旺
廟號、諡號、尊號和年號
中國古代的帝王除有姓名之外,往往還有廟號、諡號、尊號和年號。這些稱號多見於史書。
(清太廟 攝影:江湖刀客)
(1)廟號:廟號始於西漢,止於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後,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的名號。一般開國的皇帝稱祖,後也有個別朝代前幾個皇帝皆稱祖,如明朝朱元璋稱太祖,其子朱棣稱成祖。
清朝努爾哈赤稱太祖,福臨(順治)稱世祖,玄燁(康熙)稱聖祖。
但隋以前,並不是每一個皇帝都有廟號,因為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廟奉祀。唐以後,每個皇帝才都有了廟號。
(2)諡(shì)號:諡號是後人根據死者生前事蹟評定的一種稱號,有褒貶之意。所謂「諡者,行之跡」,「是以大行受大名,細行受細名。
行出於己,名生於人」。
諡號有帝王之諡,由禮官議上;有臣屬之諡,由朝廷賜與;還有稱諡,是門徒**或是鄉里、親朋為其師友上的諡號。
帝王將相之諡在西周時即已出現。秦時曾一度廢除,漢代恢復,直至清末。私諡可能始於東漢,或謂春秋時已有。**以後,稱諡在一段時間內仍存在。
諡法有固定用字,如慈惠愛民曰文,克定禍亂曰武,主義行德曰元等,這是美諡;殺戮無辜曰厲,去禮遠眾曰煬,好祭鬼怪曰靈等,這是惡諡;還有表示同情的哀、愍(mǐn)、懷等。一般人的諡號多用兩字,如岳飛諡曰武穆,海瑞諡曰忠介。
諡號按性質分為三類:
(1)表揚性的
經天緯地曰文 布義行剛曰景 威強睿德曰武
柔質慈民曰惠 聖聞周達曰昭 聖善聞周曰宣
行義悅民曰元 安民立政曰成 布綱治紀曰平
照臨四方曰明 闢土服遠曰桓 聰明睿知曰獻
溫柔好樂曰康 佈德執義曰穆
例如:秦昭王聞之,使人遺(wèi)趙王書。 (《廉頗藺相如列傳》)
齊宣王曰:…… (《齊桓晉文之事》)
(2)批判性的
亂而不損曰靈 殺戮無辜曰厲 去禮遠眾曰煬
例如:厲王虐,國人謗王。 (《邵公諫厲王弭謗》)
(3)表同情的
恭仁短折曰哀 慈仁短折曰懷 在國遭憂曰愍(mǐn)
(3)尊號:尊號是專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片語成的特殊稱號。或生前所上,或死後追加。
追加者亦可視為諡。尊號一般認為產生於唐代,如唐高祖李淵的尊號為「神光大聖大光孝皇帝」。
(4)年號:年號是中國皇帝紀年的名號,由西漢武帝首創,他的第一個年號為「建元」。以後每個朝代的每一個新君即位,必須改變年號,叫做改元。
明朝以前,封建皇帝每遇軍國大事或重大祥瑞災異,常常改元。如漢武帝在位五十四年,先後用了建元、元光、元朝、元狩、元鼎、(前五個都是後來才追加的)元封、太初、天漢、太始、徵和、後元十一個年號。唐高宗在位三十三年,先後用了水徽、顯慶、龍朔、麟德、乾封、總章、咸亨、上元、儀鳳、調露、永隆、開耀、永淳、弘道十四個年號。
明朝自第一代皇帝朱元璋開始,包括明清兩代,每一個皇帝不論在位時間長短,只用一個年號,如明太祖只用洪武,清高宗只用乾隆。
簡述帝號、廟號、年號的區別
3樓:我是誰
1、概念不同
帝號是中國封建政權最高統治者的稱號,包括諡號、廟號、年號和尊號屬於帝號。
廟號是皇帝於廟中被供奉時所稱呼的名號。
年號是中國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亦可以作為表示年份),一般由君主發起。
2、起源不同
廟號起源於重視祭祀與敬拜的商朝。廟號常用「祖」字或「宗」字。開國皇帝一般被稱為「太祖」或「高祖」,如漢高祖、唐高祖;後面的皇帝一般稱為「宗」,如唐太宗、宋太宗等。但是也有例外。
年號於漢武帝即位後首創,始創年號為建元,先秦至漢初無年號。自漢武帝后形成制度。
3、開始使用時間和數量不同
廟號是最高統治者死後追加的稱號,是後世對亡帝的稱呼。一般帝王有一個廟號,但有的君主死後,會有多個廟號,廟號並不唯一,這是追尊、改諡等原因造成的。
年號是最高統治者為紀在位之年而立的名號,帝王在位時開始使用,一個皇帝所用年號少則一個,多則十幾個。
4樓:歲月不寒
帝號包括 諡號 廟號 尊號 年號 國號
廟號、諡號為最高統治者死後追加的稱號,是後人及後世對亡帝的稱呼國號是一個國家的稱號,即國家的名稱或名號
年號,為最高統治者為紀在位之年而立的名號
例如康熙皇帝
諡號:仁
廟號:聖祖
年號:康熙
國號:清
尊號:應該是後人對過世皇帝的尊稱,如康熙皇帝,後人稱為「仁皇帝」或「聖祖皇帝」
5樓:匿名使用者
廟號與諡號都是在帝王死後才有的。我國古代帝王死後,往往要在太廟裡立一個廟室,供後人祭祀,並給每個廟室取一個名號,這就是廟號。廟號起源於商代,秦王朝是一個短命的王朝,秦始皇死後還沒有來得及立廟室,秦王朝就滅亡了,秦朝沒有廟號。
不是每個帝王都有廟號,一般是那些具有傑出貢獻的帝王,後人才會為其立廟供奉,才有廟號。自漢以後,廟號有一些約定俗成的不成文規則,一般開國者大多稱太祖、高祖或世祖,以後的稱太宗、高宗、世宗、英宗、中宗等。
古代帝王死後,後繼者往往要同大臣們共同討論,根據其生前品行,給予一種特殊的稱號,這就是諡號。諡號起起周初,文王、武王、武帝都是諡號,諡號以褒揚的字眼為主。秦朝始皇帝廢除諡法,規定自其以後以二世、三世乃至萬世為號,但王朝太短命了,漢朝又恢復了諡法,諡號開始的時候只有帝王有,後來一些帝王為了籠絡臣下,會賜予一些有過突出貢獻的死去的大臣以諡號。
諡號大體可分為美諡、惡諡、憫諡三大類。美諡有文、武、景、明、惠、平等,惡諡有靈、煬、厲、幽等,憫諡有哀、懷、愍等。
年號是帝王活著的時候就有的,有的皇帝只用一個年號(如明清時期),所以年號也有指稱皇帝的作用。年號起始於漢武帝時候,他把自己即位的這一年稱建元元年,自此開始到清宣統三年(2023年)兩千多年間,除了一些短命皇帝或在位時間很短的以外,每一個皇帝都有自己的年號。而且無論是統一政權,還是割據政權,無論是農民起義政權還是少數民族政權,一旦稱王稱帝,都要建立年號。
就連只做了83天皇帝的袁世凱也有一個「洪憲」的年號。有的皇帝一生中會用幾個年號,變換年號叫改元,漢武帝在位54年,改元10次,武則天在位21年,改元16次,晉惠帝在公元304年一年中用了四個年號。年號一般是兩個字,也有少數三四個的,最長的年號有六個字,帝王在挑選年號的用字時只會選用一些吉利字眼,因此歷史上出現了大量重複使用的年號。
明清之際的皇帝(除明英宗兩度登位有正統、天順兩個年號外)都只用一個年號,如明神宗朱翊鈞在位48年,只用一個「萬曆」年號,清聖祖玄燁在位61年,只用「康熙」年號,這樣年號就成了明清帝王的一個別名。
帝號是記載在史書上的對皇帝的正式稱呼,比方說,李淵建立唐朝,史書是就稱呼他為「唐高祖」,他的兒子李世民後來也做了皇帝,史書是就稱呼李世民為「唐太宗」。
6樓:匿名使用者
關於年號、諡號、帝號、廟號
中國古代帝王,除了他們的姓名外,一般在死後都有廟號、諡號。
所謂「廟號」,就是帝王的子孫在宗廟祭祀他時給他特立的名號。 「諡號」產生於周朝。
但是,諡法在秦朝時也曾一度中斷。這是因為,秦王贏政於公元221年統一中國後,認為加諡號是「子議父,臣議君」,不可取。於是下令廢除了諡法,自稱「始皇帝」。
後世子孫世代相傳,即二世、三世皇帝。後來到了漢朝,廟號、諡號才恢復過來。如漢武帝,他本名劉徹,廟號「世宗」,諡號「孝武」,全稱是「世宗孝武皇帝」,簡稱漢武帝。
那麼,我們在實際的學習和工作中,怎麼區分「廟號」和「諡號」呢?一般說:凡稱某某祖、某某宗的就是廟號,凡稱某某帝的便是諡號。
但在歷史各階段習慣上的稱呼又有些不同。開啟中國歷史年表,就會發現唐朝以前,一般都只稱「諡號」,如漢光武帝,魏武帝,隋煬帝等等。唐朝以後,一般都稱廟號,如唐太宗、宋太祖、明神宗等等。
不過在這期間,也有稱諡號的:如唐玄宗李隆基的廟號是「玄宗」,諡號是「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這中間關鍵的是「明」字,因而唐玄宗又被稱為「唐明皇」。明朝中葉後,帝王的稱號又有所改變,多數以年號來稱呼。
如明朝末年皇帝朱由檢,人們都叫他「崇禎」,「崇禎」就是他的年號。到了清朝,皇帝也都以年號相稱,如康熙、乾隆、光緒等。
總之,只要我們在讀書看報時對於我國朝代、古代帝王稱號留心注意,分清它們的歷史異同,掌握它們的規律,那麼正確地區別和掌握它們是不困難的。
唐太宗的年號 廟號 諡號是什麼?
年 號 貞觀。廟號 唐太宗。諡 號 文皇帝 初諡 文武聖皇帝 674年加諡 文武大聖皇帝 749年加諡 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 754年加諡 李世民 598年1月28日 一說599年1月23日 649年7月10日 即唐太宗 626年 649年在位 生於武功之別館 今陝西武功 是唐高祖李淵和竇皇后的次子,...
和分別是什麼意思分別是什麼意思
在幾何學中用 表示相似,用 表示全等。用於表示三角分別相等,三邊成比例的兩個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三條邊及三個角都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擴充套件資料 運算子號 如加號 減號 乘號 或 除號 或 兩個集合的並集 交集 根號 對數 log,lg,ln,lb 比 絕對值符號 微分 d 積分 閉...
宗祖是諡號帝是廟號對嗎,宗祖是什麼意思
樓主自己的話是對的 另外一些羅嗦的人 你們真討厭 可以查詢的啊 by yourself lz,正好反過來。宗祖是什麼意思 宗祖是一個漢字詞語,拼音 z ng z 釋義 祖宗,先祖。宗祖釋義 即祖宗,先祖。禮記 祭法 七代之所更立 版者,禘郊宗祖,其餘不變也權。唐 韓愈 元和聖德詩 正月元日,初見宗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