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阿沾
春的寫作特色:《春》詩情畫意和諧地創造了情景交融的境界。作者對春天深沉讚美的感情,不是直抒胸臆的「直說」,而是通過含情的畫筆,描繪春天的各種風景畫來抒寫的,賦予各種景物以鮮明的感**彩。
作品根據揭示主題和抒情的需要,一共製作了六幅畫面。畫面之間的連線自然、緊湊,並以前面五幅畫面作為第六幅畫面的鋪墊、烘托,從而開拓意境,提示題旨。在揭題後,最後奇峰突起。
《春》為朱自清的寫景佳作。全篇文章緊扣春這個主題描寫,從盼望春天,到描寫春天,再到讚頌春天,作者有條不絛地將一幅幅春天的美麗動人且生機勃勃的圖畫呈現在讀者面前,從而,作者表露了自己的內心感受,即他喜愛春天。
《春》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最初發表於2023年7月,此後長期被中國中學語文教材選用。 在該篇「貯滿詩意」的「春的讚歌」中,事實上飽含了作家特定時期的思想情緒、對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現了作家骨子裡的傳統文化積澱和他對自由境界的嚮往。
2023年之後的朱自清,始終在尋覓著、營造著一個靈魂深處的理想世界——夢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頗不寧靜」的拳拳之心,抵禦外面世界的紛擾,使他在幽閉的書齋中「獨善其身」併成就他的治學。《春》描寫、謳歌了一個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靈世界的一種逼真寫照。
該文的主題思想即對自由境界的嚮往。朱自清當時雖置身在汙濁黑暗的舊中國,但他的心靈世界則是一片澄澈明淨,他的精神依然昂奮向上。
朱自清把他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把他對美好事物的無限熱愛,將他對人生理想的不懈追求熔鑄到文章中去。熔鑄到詩一樣美麗的語言中去。從而使整篇文章洋溢著濃濃的詩意,產生了經久不衰的藝術魅力。
朱自清的散文《春》充滿了敘不完的詩情、看不盡的畫意。他將人格美的「情」與自然美的「景」水**融在一起,創造了情與景會、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朱白清在這篇僅僅30個句子的簡短散文中。
運用了二十多處修辭手法,頻率之高,令人驚詫。
作品是以「春」貫穿全篇,由盼春、繪春、頌春三個部分組成,逐層深入、環環相扣。而作者正是以修辭格來作為《春》的「顏料」,淋漓盡致地描繪出那幅五彩繽紛的早春圖。
作者簡介:朱自清,原名朱自華,字佩弦,號秋實。原籍浙江紹興,出生於江蘇省東海縣。
現代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 。散文有《匆匆》、《春》、《你我》、《綠》、《背影》、《荷塘月色》《倫敦雜記》等,著有詩集《雪朝》,詩文集《蹤跡》,文藝論著《詩言志辨》、《論雅俗共賞》等。
2樓:張華甫
《春》寫作特點
《春》的語言運用準確、巧妙,特別是動詞、形容詞的運用,使文章富有動態感和形象感。例如「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這「欣欣然」用得就極傳神。
試把「欣欣然」按課文的註釋換成「歡歡喜喜的」重讀一遍,意思一點也沒變,但直觀感覺中似乎少了點神韻。「歡歡喜喜的」由兩個疊聲字組成,造成了一個跳躍,用以表達喜悅的心情本來是很合適的;但在這個句子裡,大自然的「一切」此時此刻的「心態」卻不只是喜悅,還有「剛睡醒」的幾分舒暢勁兒,又有幾分懶散的勁兒,就得用「欣欣然」來表達才恰到好處。又如「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作者選用「朗潤」,表現出了春山蘇醒後的光彩潤澤;用「漲」,表現了春水在解凍之後的漫溢、歡騰;用「臉紅」表現出了春天陽光的溫暖和煦。
如果說這些動詞的巧用,使春山、春水、太陽富有神情的話,那麼這些動詞後面作補語的趨向動詞「起來」的選用,使得山、水、太陽的「神情」由靜變動,富有動態感。作者把「新翻的泥土的氣息」、「青草味兒」和「各種花的香」被微風輕輕吹起交織在一起的情景,描寫成「都在微微潤溼的空氣裡醞釀」。「醞釀」就不是簡單的「攙和、混合」,而是混合後的再加工,也只有在這春天獨有的「微微潤溼的空氣裡」,各種氣味才可能「醞釀」出春天的味兒。
再如,寫「鳥兒„„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用「賣弄」而不用「誇耀」,似乎含有貶義,但如果與前邊的「呼朋引伴」這個修飾語連起來品味,就會感到鳥兒們一個個像好勝的孩子一般爭先「賣弄」的天真勁兒。「賣弄」放在這樣一種語言環境中,所要傳達的就是這樣一種幽默感。 《春》的**美突出的表現在輕音字和兒話韻的運用上。
通過輕聲字、兒話韻的運用,聲調、詞語的調配,句式的變化,形成了輕鬆明快的旋律,和諧流暢的節奏,飽含著一種**美。如文章開頭就寫道:「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四句話都用「著」或「了」收尾,句子簡短,語意親切,給全文定下了輕快、活潑的基調,抒寫了作者盼春的熱切、喜悅的心情。接著,作者又給我們描繪了一幅春天的輪廓畫,「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一連用了三個「了」字,烘托出活潑、明快的氣氛,在讀者面前展示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春景圖。
接下去,作者就對這幅春景圖作細緻的描繪。小草「嫩嫩的,綠綠的」,「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桃樹、杏樹、梨樹「開滿了花趕趟兒」,「花裡帶著甜味兒」,「閉了眼,樹上彷彿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這裡,作者用了許多累聲字和兒話韻。
全文六百多字,而輕聲字和兒話韻就有五十多個,大部分又用在句尾,讀起來輕快、活潑,語意親切,形成了輕鬆、明快的旋律,表現了作者欣喜的心情,也引起讀者對春的強烈嚮往。
《春》中的疊字的運用也很有特點。全篇用疊字17處。疊字的運用,可以放慢句子的節奏,造成舒緩親切的語氣,也可以使書面語儘量向口語靠攏,使書面語更平易、自然、順暢;更重要的是,疊字的恰當運用,可以更準確地描繪形象。
如用「嫩嫩的」寫小草的質感,用「綠綠的」寫小草的顏色,用摹聲詞「嗡嗡」表現成千成百的蜜蜂飛舞的景象,都極生動逼真。同時讀起來,還可以產生獨特的韻味。試讀這一句:
「城裡鄉下,家家戶戶,老老小小,也趕趟兒似的,一個個都出來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擻抖擻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開頭「家家戶戶,老老小小」連用四個疊字,與「城裡鄉下」兩個對偶片語結合在一起,造成有規律的三組六頓,讀起來自然形成歡快的調子。在兩個散句之後,再次出現兩個重疊詞:
「舒活舒活」、「抖擻抖擻」,在構詞法上又有變化,由aabb式變為abab式,頓時產生一種運動的力感。
文章中幾乎全是對稱的或排比的短語、短句,而且大量地運用疊詞,這種句式,結構整齊、勻稱,音韻和諧、優美,節奏輕盈、活潑,充滿著青春的活力。
用短語、短句表情達意,是漢語的傳統,也是漢語的優點。古人作文多用短語短句,很少有用長句子的。用短語、短句,語意顯豁,節奏明快,讀起來遒勁有力。
本文很好地繼承了漢語的這一傳統,用的多是短語、短句,最長的一句不超過15字,如「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最短的只有二三字,「坐著」、「躺著」、「園子裡」、「田野裡」等,大多數是在10個字以內的短句子。
漢語多是雙音節詞,詞語由兩個或四個音節結合起來,我們說話寫文章,只用單音節詞的時候是極少的。但是如果只用雙音節詞,又會單調、呆板。注意單音節詞和雙音節詞的交替運用,才能使音節勻稱,又富於變化。
文章中很多四字句,有的是「一二一」句式,如「打兩個滾」;有的是「二一一」句式,如「紅的像火」。其它句子也多是四字句式的增刪和改造。這就形成了流暢、明快的節奏,和諧而錯落有致的音節。
作者在注意調配詞語的同時,還運用了口語的節奏,把長句子化為短句子。有的是把句子中的並列片語提出來,拆為兩個句子,如:「園子裡,田野裡」,「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
我們也可以說「園子裡和田野裡」,「有的是功夫和希望」,但試想,如果我們說:「園子裡和田野裡是一大片一大片的小草」,意思雖也不差,但節奏和韻味與原文比,就差多了。
至於詞序的變動,更有一種奇妙的藝術力量。試讀讀這句:「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
」按常規的詞序應該是「嫩嫩的,綠綠的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修飾語的後置,改變了觀察視點,原先只是一種客觀的敘述,現在一切都是讀者主觀的觀察(更確切的說,是「心」的感受與發現):先看見(發現)小草偷偷「鑽出來」的神態,再注意(感受)到小草「嫩嫩的」質感(甚至產生了「擰得出水來」的感覺),最後才注目(傾心)於「綠綠的」顏色;無論眼的觀察,還心的感受,都是一個過程,形成一種動態。句式的變化也會產生新的語調。
「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這是重複的句式;本來,「起來了」在意義上就表示一種向上的發展運動,在音韻上又有「抑而揚」的效果,現在一再地疊用,並且與「山」、「水」、「太陽」這樣的形象連結在一起,就顯出了一種明朗的調子和壯闊的氣勢。有時候把長句化為短句,長、短句交錯起來說,更會形成一種錯落有致的自然節奏,產生抑揚頓挫的**美。定語的後置,可以突出形象的特徵,增強表現力。
如「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小姑娘的定語「花枝招展」被提出來後置,強調了小姑娘的美麗迷人,再和「笑著、走著」兩個動作連在一起,更突出了小姑娘的形象:美麗、活潑、歡樂,彷彿都可以看到在她蹦蹦跳跳走著的時候,撥灑一路的鮮花和歡笑。
《春》的比喻運用也非常有特色。首先是作者善於把比喻、擬人相結合,不僅使事物變得生動形象,而且使所描繪的形象更準確、傳神,富有情趣。如寫春回大地,萬物復甦,作者用了「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來形容。
人「剛睡醒」與萬物復甦的情景相似,但只用「剛睡醒的樣子」似乎還不夠傳神,於是作者再加上一句「欣欣然張開了眼」,一下子,就使春有了人的神態。這樣用人們睡覺醒來、困頓全消、精力恢復的具體神態,就極準確、傳神、又富有情趣的表現出了萬物受春的溫暖、滋潤而生機勃發的特點。其次是善用博喻。
博喻是比喻的一種特殊形式,它是連出幾個喻體來比方同一個本體。比如:「野花遍地是:
„„散在草叢裡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連出「眼睛」、「星星」兩個喻體,從個體和群體兩角度共同描寫野花,寫出了野花的明亮、晶瑩,星星點點的「散在草叢裡」的特徵。再加上一句「還眨呀眨的」,不僅描寫出了野花在微風中搖動閃光的樣子,而且活畫出野花如小孩子一般頑皮可愛的神態。
讀起來極富情趣。又如寫春雨,用「牛毛」、「花針」、「細絲」三個喻體,具體展現了春雨多、細、柔的不同特點。這樣用博喻,不僅語勢強,意思也豐厚得多了。
第三是排比句連用。在文章的結尾,作者將三個比喻連用,用「剛落地的娃娃」比喻春天,突出春天的「新」;用「花枝招展的小姑娘」比喻春天,突出春天的「美」;用「健壯的青年」比喻春天,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突出了春天的「強壯」,給人一種健康、壯美的感覺。作者連用三個比喻來讚美春天,層層相關,步步深入,比喻鮮明、生動、形象,既突出了文章的主題,又增加了文章的氣勢,使文章結尾鮮明、有力。
朱自清寫作背景朱自清《春》的寫作背景
中國現代散文的發展,以 五四 時期的成就為最高,影響最大,而朱自清的散文創作,又是這一時期實績最大,成就最高的 朱自清作為散文大家,他的名字永遠和中國現代散文的歷史寫在一起。中西文化交流的背景之下,創造了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散文體制和風格 再次,他的散文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匆匆 背影 荷塘月色 春 等...
水滸傳寫作特色,水滸傳寫作特點
水滸傳 深刻反映廣闊的社會生活,善於描寫人物,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結合,情節引人入勝,人物性格的對比 多用對比手法,語言明快洗練 生動準確,語言個性化,串珠式的結構,粗線條的筆法。作者施耐庵十分擅長根據每個人不同的性格特點來安排語言,比如說李逵說話的時候跟宋江宋太公說話都不一樣,李逵那直來直去的話,...
按照朱自清的春仿寫作文
盼望著 盼望著,炎熱的酷暑終於過去了,秋天的腳步近了.一切都是秋高氣爽的樣子,天高了,雲淡了.果子熟起來了,蛐蛐兒的叫聲響起來了,天氣涼爽起來了.小草並沒有完全從大地中消失,仍綠綠的.園子裡,田野裡.瞧去,一片一片 滿是的.孩子們跑著,跳著,翻幾個跟斗撿幾個落下的果子互相投擲著,比賽著誰投得更遠 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