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基礎理論書上說到,脾胃是全身氣機之樞,而在藏象中,肺

2021-03-08 14:41:40 字數 3729 閱讀 4635

1樓:匿名使用者

之所以強調脾胃,那是因為脾胃居中,中樞氣機不暢,亦影響到上下左右各臟腑,這是古人對人體生理的一大觀點。

而肺主氣,就是肺主人體全身之氣,肺的宣發肅降在人體氣機中起到重要作用;腎則是對氣的封藏作用,肺氣肅降後,必須有腎的封藏才得以保持呼吸均勻。

其實各個臟腑都有對氣機的調節作用,如肝的散斂也很重要、心氣對血脈的的推動作用也如此,對中基熟了後,會發現其實講到各臟腑的功能時都會強調其重要性,其實每個臟腑都很重要,硬是要分主次實在沒必要,畢竟臟腑之間都有緊密聯絡,一髒失調,都會相映的引起他髒失調。

人體臟腑的氣機主要有幾部分:脾升胃降、肝升肺降、心腎相交,這些是髒俯之間的互動關係。而各臟腑本身就有氣機的運動,如腎陰滋養、腎陽蒸騰的氣機互動;肝陰收斂、肝陽升發的氣機互動;肺則是宣發肅降的互動。

氣機就是氣的運動方式,也就是升降、出入、散斂,只要是活著的人體,各處都有氣得存在,有氣便有氣機,氣機存在人體各處。

這些是我的理解,寫得很零散沒章理,希望對你有幫助。

2樓:空明雪月

脾胃調的是

水谷之氣和先天的宗氣,有運化水谷精微物質的作用,將水谷精微轉化**體所必需的營養。而肺「主氣,司呼吸」顧名思義,作為一個呼吸器官,的作用就是交換內外氣體吸入清氣,排除濁氣的作用。腎主水,藏精,就是說腎藏得是精氣,作為五臟之一,腎藏得是腎精,精氣不足,人就要生病。

這樣說是否容易明白一點。

3樓:匿名使用者

肺與腎的關係有兩點:肺主氣司呼吸。主通調水道。腎呢,主水,主納氣,其一、肺司呼吸的功能還需腎的協作。肺主呼,腎主納,一呼一納,一出一入,才能完成呼吸運動。

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肺司呼吸,腎主納氣,呼吸雖為肺主,但需要腎主納氣作用來協助。只有腎的精氣充沛,吸入之氣,經過肺的肅降,才能使之下歸於腎,肺腎互相配合共同完成呼吸的生理活動。

其二、腎主水,是指腎氣具有主持和調節全身水液代謝的功能肺為水之上源,腎為主水之髒:肺主一身之氣,水液只有經過肺氣的宣發和肅降,才能達到全身各個組織器官並下輸膀胱。而腎陽為人體諸陽之本,其氣化作用有升降水液的功能,肺腎相互合作,共同完成正常的水液代謝

4樓:匿名使用者

脾胃是後天之本,行水谷生化之源,五臟六腑都要靠他供養,(敷布水谷精微之樞);腎是先天之本,主生殖、精神、技巧、思維、聽覺等等,(藏精吶氣之樞),肺是他的媽媽,不斷地提供「氣」的源泉,(肺主氣機出入升降之樞)。不知道這樣說你明白不。

為什麼說「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

5樓:百度使用者

」又肺吸入之清氣(氧氣),與水谷之精氣相結合,形成宗氣。宗氣積於胸中,出於喉嚨以司呼吸。又通過心脈佈散全身,以溫煦四肢百骸和維持它們正常的生理功能活動。

《素問·五臟生成篇》說:「諸氣者,皆屬於肺。」故日「肺主一身之氣。

」腎主納氣,即肺吸入之氣,應下納於腎,也就是說肺的呼吸功能需靠腎氣主納的作用來協助,只有腎中精氣充盛,吸入之氣才能經過肺的肅降下納於腎,若腎的精氣不足,攝納無權,氣浮於上,或肺氣久虛,傷及腎氣,而腎不納氣,則可見喘促,呼多吸少,張口抬肩,動則加甚等臨床表現,故日「腎為氣之根。」

中醫基礎理論包括什麼?

6樓:中醫學習

對中醫理論體系形成影響較大的哲學思想主要有氣一元論、陰陽學說、五行學說。

氣一元論討論的是氣是構成世界的本原,即世界本原於氣。氣是運動不息,變化不止的,其基本形式是升、降、出、入。物質世界的諸般變化均源於氣的運動變化,即氣化。

氣一元論 滲透到中醫學中以說明精氣是生命的本源,也是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人體氣的運動必須協調、通暢才能保證機體功能的正常,精氣與神密切相關等等。

陰陽五行學說主要討論陰陽五行學說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內容,陰陽學說認為陰和陽既可代表相互對立的兩個事物又可代表一事物內部所存在的相互對立的兩方。陰陽既是對立的、又是統一的。相互間有著交感、制約、互根、消長、轉化等關係;五行學說則認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可按其基本屬性分為五類:

即金、木、水、火、土。五者之間存在著生克關係。陰陽五行學說滲透到中醫學中則用以說明人體的組織結構、生理功能、病理變化並用於疾病的診斷和疾病的防治。

7樓:雪落櫻紛飛

中醫基礎理論主要內容可分為以下四部分:

(一)中醫學的哲學基礎:

對中醫理論體系形成影響較大的哲學思想主要有氣一元論、陰陽學說、五行學說。

氣一元論討論的是氣是構成世界的本原,即世界本原於氣。氣是運動不息,變化不止的,其基本形式是升、降、出、入。物質世界的諸般變化均源於氣的運動變化,即氣化。

氣一元論 滲透到中醫學中以說明精氣是生命的本源,也是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人體氣的運動必須協調、通暢才能保證機體功能的正常,精氣與神密切相關等等。

陰陽五行學說主要討論陰陽五行學說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內容,陰陽學說認為陰和陽既可代表相互對立的兩個事物又可代表一事物內部所存在的相互對立的兩方。陰陽既是對立的、又是統一的。相互間有著交感、制約、互根、消長、轉化等關係;五行學說則認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可按其基本屬性分為五類:

即金、木、水、火、土。五者之間存在著生克關係。陰陽五行學說滲透到中醫學中則用以說明人體的組織結構、生理功能、病理變化並用於疾病的診斷和疾病的防治。

(二)中醫學關於正常生命現象的理論知識

主要有氣血津液、髒象、經絡、形體官竅等內容。

氣血津液主要闡述氣血津液這些人體生命活動所需的基本物質的生成、作用及其相互關係。

髒象則以五臟為中心闡述五臟、六腑、奇恆之腑、以及相關的形體、官竅、情志、液體的作用及其相互關係,也包括五臟系統與自然界的關係。

經絡主要闡述經絡的概念和基本生理功能;十二正經概念、分佈、走向與交接規律、循經路線、流注次序以及與臟腑的關係;奇經八脈的循行路線、功能;別絡、經別、經筋、皮部等內容。

形體官竅主要討論了皮、肉、筋、骨、脈;眼、鼻、耳、口、舌的功能及與臟腑、經絡的關係。

(三)中醫學關於疾病的理論知識

主要包括**、發病以及病機內容。

**討論了外感六淫和癘氣;內傷七情太過;病理產物性**如瘀血、水溼痰飲、結石;以及過勞、過逸、飲食失宜、外傷、用藥不當等病邪的性質、致病特點等內容。

發病學認為疾病的發生是由於陰陽失去平衡協調。發病的兩要素是正氣和邪氣。外界環境、體質和情志等是影響發病的重要因素。

發病途徑主要是外感和內傷。發病型別則包括新感即發、伏而後發、徐發、繼發、**等。

病機是闡述疾病發生、發展、變化的一般規律,主要有:邪正盛衰、陰陽失調、氣血津液代謝失常和內生五邪等;還討論了疾病的傳變與轉歸。

(四)中醫養生和治病原則

養生即保養生命,包括強身,防病,延壽三項內容。其實施主要在於適應自然規律、重視精神調攝、加強體能鍛鍊、謹和寒熱五味、防止病邪侵害等方面,並介紹了中醫養生常用的方法。

**原則主要討論**疾病的基本原則和一些具體的**方法:如早治防變、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調整陰陽、調理氣血、調理臟腑以及因時、因地、因人制宜等內容。

8樓:匿名使用者

有 陰陽五行 藏象 氣 血 津液 經絡 **與發病 病機

9樓:李春獻

陰陽--五行---藏象--**--經絡.

診斷是另一本了,不在同一本書中.

10樓:

中醫的診斷學不就是望聞問切麼,在四診裡面講啊

還有正常的人體觀啦,陰陽 五行學說啊,**病機啊,八綱辯證,臟腑辯證啊,經絡等等

11樓:匿名使用者

太多了,說不清,買本書去自學吧.

12樓:胥人萊野雲

哲學基礎,藏象,精氣血**,經絡,**

中醫治病的基礎理論是什麼,中醫基礎理論包括什麼

氣虛,包括元氣 宗氣 衛氣的虛損,以及氣的推動 溫煦 防禦 固攝和氣化功能的減退,從而導致機體的某些功能活動低下或衰退,抗病能力下降等衰弱的現象。多由先天稟賦不足,或後天失養,或勞傷過度而耗損,或久病不復,或肺脾腎等臟腑功能減退,氣的生化不足等所致。根據實際情況辯證論治,採取藥療或食補 氣虛,因多吃...

大一的我 ,怎麼學好《中醫基礎理論》這門課

1.按照教科書順序閱讀是有一定道理的。正確理解陰陽,五行理論,不要和迷信混為一談 醫學理論源於古人對生存環境的仔細觀察而總結出來的生活經驗,一個合格的醫生首先要掌握觀察的同時思考出現象發生的道理的能力,望,聞,問,切都需要具備以上能力。這就是所說的 象,數,理 象就是從人體外表觀察到的表象,數就是四...

誰知道中醫基礎理論的十門和十二官的具體和代表

靈蘭祕典論 雲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節出焉。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大腸者,傳道之官,變化出焉。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