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龍與漢朝龍有什麼不同

2021-03-17 23:55:37 字數 5067 閱讀 9957

1樓:匿名使用者

漢代龍紋主要附飾於出廓璧,透雕璧,蛇形佩,鋪首等器形上,並出現了四靈題材中的龍。其時代特徵是:

1. 杏仁形眼,身似四足獸形或隨器體而變形

2. 龍頭似馬頭,額頭凸出一尖角,腦後有云形耳和飄帶形長角

3. 龍口大張,上脣上卷,下脣下卷,似斧形或魚尾形,有的口露利牙,個別的還吐舌

4. 龍紋多以透雕結合細陰線刻的技法來表現。

清代龍紋的形象較明代更為蒼老,可謂之蒼龍,儘管刻畫細膩如微,但缺乏神韻和氣勢,其特點為:

1. 龍的頭髮多而蓬亂,飄向腦後,甚至額下都長滿鬍鬚

2. 雙角粗壯如松枝,一對蝦米眼向外高凸,眉毛呈鋸齒狀,兩條龍鬚下垂,額下長滿鬍鬚

3. 足伸展為四爪或五爪 ,尾端分出許多尖叉

2樓:匿名使用者

不一樣,清朝的龍是由歷朝歷代演變過來的,皇帝為五爪金龍,王公為四爪赤龍,將相多為鶴,異姓王可戴三爪,普通老百姓禁止穿戴有龍的服飾。在漢代就不一樣了,沒有清朝那麼繁瑣,因為龍是中華民族共同的圖騰,尋常百姓家也可穿戴。漢代多為赤龍,烏龍;清朝為金龍。

3樓:匿名使用者

清朝龍是漢朝龍的發展,形象更加具體化。

4樓:殺比白渡

清朝的龍和漢朝的龍當然不一樣,清朝的龍扎辮子 你懂得。

清朝八旗上為什麼有龍,滿族也是龍圖騰嗎?

5樓:9點說史

原因:龍象徵著至高無上的皇權,所以龍又被平常百姓都得諱忌,而龍旗也成為了皇族的專用旗幟,只是象徵權利的。龍圖騰不是滿族的圖騰。

龍圖騰信仰可以追溯要上古時期。可考的實物,在商周時期就已存在。那時自然還沒有所謂的漢民族概念(漢族是漢朝以後的事)。

從考古學上說,龍圖騰是上古華夏土地上雜居各民族先民的共同信仰。或者說,從一開始只有少部分人信仰龍,隨後逐漸擴散,成了中華大地上主流的信仰之一。

滿族在入主中原前,就已經受到漢文化的洗禮,從日常生活到文化教育各方面,所以出現龍的標記並不奇怪。滿族早期是多神教信仰,主要信仰薩滿教,狼是他們的圖騰之一。

所以,龍圖騰屬於漢文化的輸入,畢竟龍是歷代封建王朝的主要圖騰之一,所以要融入漢文化中去,必然要棄用滿族的原始圖騰,改用漢人的圖騰。

擴充套件資料

歷史起源

龍作為一種圖騰和一般的圖騰不同,不是單一的動物而是多種動物的集合,這突出地反映了中華民族偉大的民族精神-和合思想。遠古神話最早的神不是人,而是動物—圖騰。

原始人分不清人與動物的界限,認為某種動物是自己的祖先和保護神,這就是圖騰。圖騰作為氏族、部落的祖先和標誌,一般是單一的某種動物,氏族部落發生兼併戰爭,勝利者在俘虜對方之後,往往同時消滅其圖騰,新產生的部族擁有的還是單一的圖騰。

中國古人最早體悟到人性,捨棄弱肉強食的觀念,在龍圖騰的形成過程中突出地表現了這種人性。

這就是:為了團結、親近那些被吞併了的氏族、部落的人,在消滅了這個氏族、部落之後,並沒有完全消滅他們精神崇拜和文化寄託的圖騰,而是將失敗者的圖騰中的一部分加在了自己圖騰身上。

所以龍的形象就是一種和合團結的象徵,表現了中華民族遠古的祖先的一種極其寶貴的和合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一個源頭。

6樓:

後來和漢族人學的。八旗的傳說也是後編出來的,滿洲說部裡面沒有

7樓:藍紫色的秋天

漢族的圖騰信仰

是龍,但龍並非是只有漢族信仰。

龍圖騰信仰可以追溯要上古時期。可考的實物,在商周時期就已存在。那時自然還沒有所謂的漢民族概念(漢族是漢朝以後的事)。

從考古學上說,龍圖騰是上古華夏土地上雜居各民族先民的共同信仰。或者說,從一開始只有少部分人信仰龍,隨後逐漸擴散,成了中華大地上主流的信仰之一。

滿族在入主中原前,就已經受到漢文化的洗禮,從日常生活到文化教育各方面,所以出現龍的標記並不奇怪。滿族早期是多神教信仰,主要信仰薩滿教,狼是他們的圖騰之一。所以,龍圖騰屬於漢文化的輸入,畢竟龍是歷代封建王朝的主要圖騰之一,所以要融入漢文化中去,必然要棄用滿族的原始圖騰,改用漢人的圖騰。

有本書叫狼圖騰,可以作為參考瞭解滿族歷史。

8樓:七色土

從這一點可以證明,凡屬信奉龍文化的都是中華民族的傳承。

9樓:匿名使用者

偶說偶的理解可能有yy的成分看著就好!

龍圖騰自古都是漢人帝皇家權利的象徵,為什麼滿也會有龍圖騰,從這裡就可以看出了滿對明早起窺竊之心,而圖騰的改變是為取明權而待之之意。滿的圖騰變化具體時間不明。

10樓:匿名使用者

下面的傳說

可以說明一切了 是滿族的傳說

八旗來歷的傳說:

過去有「從龍人關」之說,其實從龍人關說的是八條小龍。開始,這八條小龍並不團結,相互之間經常發生你爭我鬥,逞強好勝。有一天,天上的玉皇大帝得知他們的事後,就召見天使說:

「地上有人向我告狀,日頭和月亮總是在一起,這樣天天都是白天,半陰半陽的,人們感到很不舒服,總是吃不下飯,睡不好覺,莊稼也長不好了。」人們很著急,都要求把他們分開。你傳我的諭旨,命令八條小龍來完成。

這八條小龍知道命令後,都想立頭功,個個爭先恐後,這個來,那個去,搬月亮,挪日頭,不管費多大的勁兒,怎麼也弄不動,大家急得抓耳撓腮,一點好辦法也想不出來了。

正在無計可施時,龍王威風凜凜地來到他們面前,責問:「這麼長的時間,你們為什麼沒有完成玉帝交給的任務?」

小龍紛紛搶著說:「日頭、月亮太沉了,我們都使出了吃奶的勁,整天都跟著月亮和日頭後頭跑,總是追不上,有時追上也是跑不動,有時跑到頭裡也是攔不住,還是被它們撞到一邊去了。」

龍王問:「你們是怎麼去的?」

小龍們回答說:「我們是一個接一個去的。」

龍王聽後,大發雷霆,當即罵到,你們這幫笨蛋,都趕不上下界凡人,他們還知道,人心齊泰山移呢!如果你們團結起來,不就可以了嘛。假如你們各拿一隻箭,用力一掰就斷了。

如果把這8只箭綁在一起,還能掰斷嗎?過去你們不能取勝,就是單個力量太弱的緣故。

小龍們一聽,恍然大悟,當即表示組合到一起,重新回到了天上,相互結合在一起,正象漢字的金字,金字也正好八畫,實際上就是八條小龍組合而成。金字塔兩條龍頭合在一起,變成了金字頭上的尖,他們齊心協力,象個楔子,在日頭和月亮之間一拱,就真的把日頭和月亮給拱開了。日頭和月亮分開後,由於日頭跑得快,很就跑到頭裡去了。

月亮跑得慢,就落在了後邊。

這八條小龍完成了任務,也累得筋疲力盡,紛紛朝地上掉下去,此時,颳起一陣大風。說來也巧,不知道從**刮來八塊顏色不同的大布落在地上,這八條小龍正巧每條龍落在一塊布上,它們不僅落在布上還張在了布上。

後來,後金國將這八塊帶有龍圖案的布當成了旗標,由於八條龍和八塊布的顏色不同,所以才有了不同的旗色。

白色的小龍落在黃布上,就變成後來的正黃旗;藍色的小龍落在白布上,就變成後來的正白旗;黃色的小龍落在紅布上,就變成後來的正紅旗;樹皮色的小龍落在藍布上,就變成後來的正藍旗。一條小龍,雖然落在黃布上,由於黃布外邊鑲上了一條紅邊,所以就叫鑲黃旗;一條小龍,雖然也落到白布上,但白布外邊鑲上了一條紅邊,所以就叫鑲白旗;一條小龍落到了紅布上,由於紅布外邊鑲了一條白邊,所以就叫鑲紅旗;另外一條小龍落在藍布上,也是由於外邊鑲了一條紅邊,所以叫鑲藍旗。這些旗上都有一條小龍,也都有與明字搏鬥的場面,還有云彩、火焰等。

11樓:★和諧中華

因為中華民族是「龍的傳人」,不管那一個民族統治中原,幾乎都用「龍」圖來作為他們統治的標誌......

漢代的龍紋是什麼樣子?

12樓:難受君丶

漢代的龍紋突出輪廓,遊絲毛雕,龍形漸漸向盤龍發展,並趨向具有四足獸的體形。

王充在《論衡》中寫道:「世俗畫龍,馬首蛇尾。」

這就是漢代龍紋的寫照。漢以前的龍紋就是單純的龍紋,而這時期龍紋常與螭虎紋、鳳紋配合在一起構成圖案。龍紋常出現在璧上,佩上。

漢代因螭虎紋開始盛行,龍紋漸漸就少了。此時龍角是出現在雲紋耳後面,近似鹿角一樣的長角,有的勾卷,還有的分岔後再分別勾卷。

眼睛多杏核眼,加長眼梢,到了漢代晚期,多是眼睛的下眼皮下垂。

漢代玉龍的鑑定要抓住龍的頭形和眼形的特點,其次漢代有「遊絲毛雕」的工藝,即陰刻線細如毫髮,似續似斷,從龍紋身上可以看到這種漢代盛行的紋飾。

擴充套件資料:

新石器時代至西周龍紋:

龍紋在玉器上出現是從新石器時期開始的,一直到清代,經過了幾千年的變化,形成了各時代獨有的特徵。

我國最早的玉雕龍紋,可以說是出現在新石器時期的紅山文化。新石器時期龍紋的特點是:龍首長,似馬頭,吻部前伸,略往上翹,無耳,長角(長鬣)後披,眼睛突起似鳳眼,又像梭形眼,也可稱菱形眼。

整體渾圓,沒有稜角;通體為圓柱形,光素無紋,只有點綴的網紋,形制厚實古樸,這是新石器時期的重要風格特徵。

多是青黃玉質製成,玉質略軟,刀法雕琢簡拙粗獷。

商代龍紋的特點為:龍身似蛇而短,尾部呈勾卷狀,只雕一足;頭有獨角,角似柱形或蘑菇頭形,稱兕形角;眼睛多作「臣」字眼、目雷紋眼或斜方格眼,且多雕成張大嘴的姿態,以表示凶猛。

商代早期的龍紋玉雕多為薄片狀,陰刻線有單線條和雙線條兩種,線條以直線為多,有稜有角,在龍的身上出現的紋飾,有重環紋、單環紋和雲雷紋。

西周時龍紋的特點是龍紋身體變得細長,身上的紋飾也較複雜,線條多彎形或弧形,這時期的重環紋、雲雷紋等紋飾很盛行,在龍的背部出現的脊齒紋比商代時期的密,而且很盛行這種紋飾。

龍的兕形角漸漸消失,出現了像頭髮一樣的角,還有云紋式的耳形角。

眼睛仍有斜方格眼和「臣」字眼,但「臣」字眼的眼角線拉長,有的拉長再勾卷,形成了西周自己獨有的風格。

此外這時期大多不刻劃龍足,龍身上的紋飾呈圖案化,起著裝飾作用。

駐馬店廣視網-**古代玉器上玉龍紋的鑑定

13樓:不曾明瞭

漢代的龍形漸漸向盤龍發展,並趨向具有四足獸的體形。王充在《論衡》中寫道:世俗畫龍,馬首蛇尾。

這就是漢代龍紋的寫照。漢以前的龍紋就是單純的龍紋,而這時期龍紋常與螭虎紋、鳳紋配合在一起構成圖案。龍紋常出現在璧上,佩上。

漢代因螭虎紋開始盛行,龍紋漸漸就少了。此時龍角是出現在雲紋耳後面,近似鹿角一樣的長角,有的勾卷,還有的分岔後再分別勾卷。眼睛多杏核眼,加長眼梢,到了漢代晚期,多是眼睛的下眼皮下垂。

漢代玉龍的鑑定要抓住龍的頭形和眼形的特點,其次漢代有遊絲毛雕的工藝,即陰刻線細如毫髮,似續似斷。

東方的龍與西方的龍有什麼不同都象徵的什麼

首先,中國的龍是代表的神聖,而在西方龍一般代表 中國龍和西方龍雖然是虛幻的,但是也有相似與不同之處。相似之處都體形巨大,會騰空飛翔。不同之處是中國龍噴水,西方龍吐火。西方龍有雙翼,中國龍有四爪。西方龍則更像恐龍一些.中國龍 這個字翻譯成英文是 the chinese dragon dragon 這個...

清朝太子的服飾與龍袍有什麼區別太子服與龍袍有什麼差別

民間有句俗語 五爪為龍,四爪為蟒 大清皇帝穿的是五爪的龍袍,而太子穿的是四個手爪的蟒袍,你仔細看看,會有區別的 清代皇子服色,皇太子用杏黃色,皇子用金黃色。而親王 郡王只有特許時方能使用金黃色。乾隆帝是中國古代最長壽的一位帝王,五世同堂,故有皇孫 皇曾孫 皇元孫服制。元孫應為玄孫,避康熙帝之名諱改稱...

西方的龍和東方的龍有哪些不同

從外形上說,中國龍 是由九種圖騰組成的新圖騰,龍嘴上有鬍鬚。而西方神話傳說中的龍雖然跟 中國龍 有些相像,但它更像恐龍或蜥蜴,身上長著翅膀,嘴上沒鬍鬚。從象徵意義上說,中國龍 是吉祥的象徵,是風調雨順的保證,是民族和諧的標誌。而西方的龍在 聖經 裡是 魔鬼 和 撒旦 迷惑普天下 是 和暴力的象徵。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