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亦無歡
常常有人問這個問題,劉備託孤諸葛,說了能輔佐劉禪就輔佐,不能輔佐,君才華百倍於曹丕,可以取而代之的話。
後世有人閒操心,不解諸葛亮為何不取而代之,幹事還方便點,甚至沒準能贏。
這當然很蠢,不過究其根源,其實劉備是好心,諸葛亮也得了方便,都是用心良苦。
無論《三國志》還是《三國演義》,諸葛亮都不會那麼做,劉備知道,諸葛亮知道,敵人知道,豬隊友們也知道,不過後人們知其一未必知其所以然。
取而代之這事可為不可以,不適合,也沒有必要,諸葛亮的個人價值觀也不會讓他那麼做,但這些都不是主因。
劉備梟雄,心思也深沉,託孤孔明,說可取而代之的話,不是試探,也沒有埋伏刀斧手,那是信任,加權,威上加威。
你可以這樣理解,這句話就是劉備給諸葛亮的尚方寶劍加丹書鐵劵。
尚方寶劍,上打昏君,下斬佞臣,誰不聽你的你都可以滅掉,我那個不成器的孩子,你打的也罵的,不聽話不行,你爹說可以,道理和名義上有依據,怎麼辦都沒毛病。
丹書鐵劵,諸葛亮你可以**,可以決定蜀國命運,你怎麼做都沒錯,誰都不能說你做的不對,誰也不能影響你,你在蜀國就是王炸,你幹任何事都不會被追究,保命保命立原則。
劉備深謀遠慮,同時也是對諸葛的無上信任,劉備知道諸葛亮不傻,不會取而代之,這是君臣相知,一塊兒演戲,但你不能不佩服劉備,不用賞賜金銀和官位,效果比為諸葛而死還感動人,此等權術,也該是我們瞭然的。
為什麼諸葛亮既不會,也不敢,實際上取而代之也沒有實操性那?
一個集團公司,山頭林立,黨同伐異,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向來如此,利益糾葛,疙疙瘩瘩,各懷私心。
荊州也好,益州也罷,除了劉備的鐵桿軍團,像益州官民這樣後期降服的,跟誰都是做臣子,跟誰都是吃飯,你劉備在世看劉備,劉備不在世了,我們跟著魏蜀吳誰都行,漢獻帝不死的話,那魏國那邊有強大有正統,曹丕篡漢那魏國也是實力最強,跟著劉備是當股級幹部拼命打仗,幹活繳稅,跟著曹丕最少是股級幹部,要是投降,沒準還是個香餑餑,升個職位什麼的,最次最次,蜀國自己養個皇帝,養著軍隊來回大是一種繳稅過活的路數,魏蜀吳或者魏蜀,三個兩個加起來伺候一個皇帝,自然是後者壓力小一些,那為什麼要跟著劉備集團受罪那?
在這種心態和利益糾葛下,還取而代之,不散了黃瓜架鳥獸散就不錯了。
所以除了諸葛亮,沒誰能延續這個集團的統一併維持下去,劉備沒有選擇,這是劉備的幸運,也是劉備的無奈,雖然打吳國是愚蠢的著急和作死,但是好在臨死前,劉備不糊塗,心裡明鏡兒似的。
不託孤諸葛亮,面對各懷鬼胎的荊益各利益集團,劉禪自己打理能活幾天?
諸葛不用取而代之,只要旁**之,劉禪自己不把自己玩死,也會被底下的整死。
那麼換句話說,即使是劉備的兒子,守土都未必守得住,諸葛亮何必以下取上,諸葛亮就是有那個心,也不會幹這種蠢事,而諸葛一生唯謹慎,不蠢,而根本上諸葛亮就沒那個心,他的心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心,是知恩圖報士為知己者死的心,國士無雙說韓信,我甚至覺得,國士無雙都不足以讚揚諸葛亮。
被託孤的諸葛實際權力比皇帝都大,他要是取而代之就是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反受其害,底下的官民還得站隊,等於諸葛亮作繭自縛,多智近妖的諸葛豈會幹這等傻事。
你會選擇內部反叛,外部動亂,內外不是人,名義上也被天下唾罵的事嗎?
我們這等凡人都不會,孔明更加不會。
臺上演的是戲,其中執行的確是各自的權謀和心機,看熱鬧,也可以學到些什麼的。
2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 諸葛亮 說了 他不能做啊!
所以 他1但 做了 他就是個 失信於 先主的小人!
而且是背棄先主的 臨終囑託! 這種人 還怎麼可能有立足之地!
所以劉備的高明就高明在 他說出了這件事! 不管諸葛亮 如何想的 ! 總之 實際是 堵了 諸葛 篡位 的 這條路!
什麼身後 埋伏刀斧手之類的 簡直是扯淡! 因為除了 增加諸葛的 疑心 以及藉口以外 沒任何 實際意義! 目地 就是 為了諸葛亮 不能做1個 背信忘意的小人而已!
目的達到了! 刀斧手 準備著 幹嘛使啊?
3樓:異次元魔叔
首先這個承諾是沒有任何法律保障的,換句話說既沒有成文契約也沒有人證。
如果諸葛亮說當年劉備死的時候這麼說過,所以我要奪權。那就會和一樣會被當成造反的口實,況且劉備集團殘餘力量根深蒂固,誰會願意接受這樣的口實?
4樓:匿名使用者
他兒子有沒有能耐他不知道啊,就是不誠心,誰也不傻,諸葛亮要是敢答應了,放心劉備死之前第一個滅的就是諸葛亮
5樓:打架要用磚
劉備不傻,諸葛亮更聰明,如果諸葛亮取劉禪而代之,那肯定是看不到第二天的太陽了。
劉備說的讓諸葛亮自取,只是試探和威脅,不是真的有這個好心
6樓:天線寶寶逗逗
因為諸葛亮明白君臣的道理,且歷史上劉嬋並不是那麼無知,不然劉嬋應該早於諸葛亮逝。
7樓:以劍作犁
應憐高處多風雨,莫到瓊樓最上層。
8樓:倪微微
世襲制,不取而代之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代之則千古美名毀於一旦。
9樓:匿名使用者
諸葛亮要是做了趙雲什麼的你覺得會同意嗎?蜀國立馬就分崩離析了,而且諸葛亮要是做了就不是諸葛亮,而是曹操了
10樓:黑白兩道調解人
有些時候有些人是該什麼角色就必須是什麼角色,硬是成為不該成為的角色,下場只有被歷史淘汰出局。劉備的威信和在軍中的地位意識已然成型,孔明即使有心也沒無力站穩!
11樓:匿名使用者
「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於陛下之職分也」
12樓:匿名使用者
試探一下而已,怎麼能的當真呢?
真實歷史上劉備死前是否和諸葛亮說過劉禪無能可取而代之的話,三國志上有說嗎?
13樓:如道居士
遺詔最後,劉備給兒子列了一個必讀書目:《漢書》、《禮記》、諸子、《六韜》、《商君書》。
本本分分地做人,安安靜靜地讀書,這才是最佳生存方式,這就是劉備告訴兒子的。
侍者宣讀完畢給劉禪的遺詔,劉備又把劉永叫到病榻前,遺詔說:「吾亡之後,汝兄弟父事丞相,令卿與丞相共事而已。」可憐的父親,臨死還要給兒子找個爹。
做父親的不會傷害兒子,事諸葛亮為父,能夠永遠得到他的呵護,這是劉備教給兒子的生存哲學。
下面該把諸葛亮叫到床前來了。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劉備對諸葛亮說。
話音落地,所有人都驚呆了,空氣裡瀰漫詭祕的死寂。劉備為何會這麼說,千百年來人們爭論不休。《三國志》作者陳壽認為劉備信任諸葛亮,舉國託孤於他,完全信任,古今未有;晉朝人孫盛說劉備這是劉備的「詭偽之辭」。
清康熙皇帝則無比感慨,認為劉備平時把他與諸葛亮的關係比作魚水,也深知諸葛亮忠貞,卻在託孤時說出這些猜疑的話,這是典型的三國式譎詐,卑鄙啊!康熙站在皇帝的角度看問題,自然深知劉備內心。
可是,這句話是不是被過度解讀了呢?
把魚復改名為永安,遺詔裡不提軍國大事,只說安身立命之本,教導兒子事諸葛亮為父,劉備託孤前一系列行為,透露出一個訊號:他不希望兒子的人生在霸業裡淪陷。人往往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才能參透生命。
既然兒子無能,那為什麼不提醒諸葛亮自取呢?最後,一切都是要撒手的。224年四月二十四日,劉備駕崩於永安宮,時年六十三歲。
五月,十七歲的劉禪即位,遵照父親遺令,將國政完全託付給諸葛亮,對他說:「政由葛氏,祭則寡人。」然後,他躲在皇宮裡過著逍遙自在的生活。
人們都譏笑他的平庸,但是忘記了這也許正是劉備所希望的。
劉備臨死前對諸葛亮說可廢掉劉禪取而代之,究竟是肺腑之言還是惺惺作態?
14樓:好姑娘不善良
劉備在臨死的時候對諸葛亮說,如果劉禪沒有才能可以廢掉劉禪自己取而代之,
這句話是惺惺作態,而劉備說這番話的真實意圖其實就是為了防止諸葛亮取而代之。
這句話的就是一句客套的話,就像是古代有規定說新帝如果登基一定要謙和,允許大臣朝中進諫三次是一樣的道理。而劉備說可以廢掉劉禪取而代之,就是想要表明他謙虛的態度。但是換位思考一下就是劉禪想要讓位諸葛亮也並不敢接手。
因為一旦諸葛亮接手皇位肯定就會有他趁劉備病危想要奪他皇位的流言,奪和讓可是不一樣的性質,而且此時登上皇位並不能服眾。所以諸葛亮只能夠竭盡自己所能,輔佐劉禪興復漢室了。再者對於劉禪來說,雖然劉禪並沒有什麼才能,人也比較窩囊,但是劉備再怎麼糊塗也是會向著自己的親兒子的,總不可能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輕易讓給別人吧。
而且這是劉備白帝城託孤,一般人都知道諸葛亮被劉備託孤,但是除了劉備還有趙雲和李嚴。劉備這樣子做的真實目的就是讓三個人形成相互牽制監督的局面,這裡也算是主要防止諸葛亮。
劉備死前說諸葛亮可以取而代之,看起來是對諸葛亮表達了充分的信任,但是實際上也是斷絕了諸葛亮謀反登基的道路,因為只要他這樣一說,如果諸葛亮謀反就對不起劉備當初的信任,這樣子也就造成諸葛亮陷入名不正言不順的境地。
15樓:no1夜魂
劉備死後,已經無人可以阻擋諸葛亮上位,劉禪別說
毫無才能,是扶不起的阿斗,要是有點才華也是不可能阻止的。劉備把話說在前面,如果諸葛亮有心奪權的話,希望保住劉禪的性命,和平奪權。再者,若是諸葛亮在劉備面前露出半點野心,劉備也可以在臨死之前將諸葛亮剷除,解除後患之憂,保住劉禪的性命。
但是,劉備又深知自己兒子的無能,沒有諸葛亮的扶持也很難走下去,於是便先試探一番諸葛亮的忠心。
16樓:司命南宮伊雪
惺惺作態,他知道諸葛亮不會做這樣的事情,而且說了這樣的話,更讓諸葛亮死心塌地。
17樓:常大大璐
其實他只是說了一句話,也許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個人的見解是,其實應該是肺部之言,諸葛亮隨著他已經征戰了大半生,感情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18樓:匿名使用者
劉備臨死前對諸葛亮說可廢掉劉禪取而代之,也是肺腑之言,也是惺惺作態……總之,人死就不當家了無論怎麼都一樣。
19樓:兔子立正
應該是惺惺作態的說辭吧,主要是為了籠絡住諸葛亮,希望他能盡力輔佐幼主。
20樓:匿名使用者
個人覺得是惺惺作態,而且還有警告提醒的意思,不言而喻吧
21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劉備知道自己的兒子扶不起,諸葛亮如果真要謀權奪位劉禪絕對不是他的對手,與其被他搶去不如直接給他,至少直接給他還能保住性命。
22樓:錢多多
個人認為既有拉攏人心的意思,也有敲山震虎的功效。如果真有心傳位諸葛,完全可以生前傳位,而不是如此這般惺惺作態。
23樓:匿名使用者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理解嘛,你也可以認為是惺惺作態,也可以認為是肺腑之言。
24樓:斜陽下的寶寶媽
這句話應該是一句客套話,那一個辛辛苦苦自己打下的江山,不然自己的兒子做,說這樣的客套話,只是想讓諸葛亮更好地為蜀國效力。
劉備臨死前對諸葛亮說 「扶不起阿斗就讓他當皇帝」。他為啥不當
都不是的 劉備先是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又說,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之取。後面這句話,的確有點不信任的意思。劉備一向標榜是要匡扶漢室,曹操還沒篡位就罵他是漢賊。諸葛亮如果也是皇帝不行就廢掉自己做的人,豈不與曹丕等亂臣賊子一樣了。這是先捧得高高的,再下個套子,你就老老實實給我...
諸葛亮臨死前為什麼要大喊「龐德公救我」
為什麼諸葛亮臨死前大喊 龐德公救我 諸葛亮臨死前大喊 龐德公,救我 這個龐德公其實可以說是和諸葛亮亦師亦友,諸葛亮也曾跟隨龐德公學習了很多東西,連七星續命發這些都是這個龐德公交給諸葛亮的。在夷陵大戰之後,蜀國可以說是元氣大傷了,已經沒有了平定天下的能力了,而劉備這個時候一氣之下就說拜拜了。然後還拜託...
諸葛亮臨死前大喊「龐德公救我」,龐德公是什麼人
龐德公是東漢名士,荊州名士中的領軍人物,友善好客,堪稱東漢 交際花 他一生從不進城,隱居在峴山南沔水中的魚梁洲上,耕讀彈琴,過著隱居的生活。但是他名聲在外,又友善好客,一時間引天下的名士慕名而來,在此高談闊論,成為東漢人才的一個聚集地。他是伯樂,令一大批人才脫穎而出,成就一番事業。他友善好客,與諸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