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在病危時和諸葛亮說若劉禪不才,君可自取,為什麼諸葛亮沒有

2021-03-19 15:30:20 字數 6339 閱讀 6553

1樓:索索圖老師

其實我覺得大家應該都聽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一個人實在不行的話,都會稱呼他為扶不起的阿斗

劉備在自己臨終之時,曾經跟諸葛亮說過,如果劉阿斗以後屬於昏庸無能的那種人,那你諸葛亮,就可以來取代他,成為蜀國的皇帝

在當時這種情況下,我們要有兩方面的考慮,一方面是一諸葛亮從來沒有考慮過這樣的事情。因為在諸葛亮的人生理念中,忠君愛君是他的人生信仰,諸葛亮經常把自己比喻為管仲,為匡扶漢室立下汗馬功勞,他屬於那種知恩圖報之人,當時的劉備對他有知遇之恩,更是對諸葛亮三顧茅廬,諸葛亮出山之後,將他委以重任,可以說諸葛亮的內心中,最真實想法是想做一個忠臣。

再從另一個方面來說,諸葛亮就算當上皇帝,對他來說也只是一個虛名罷了,當時的諸葛亮已經屬於大權在握,可以說是萬人之上了,當時的劉禪就是屬於一個傀儡,諸葛亮的一生都在堅持北伐,他希望自己能夠北伐成功,即便是諸葛亮稱帝了,那他更不會像關羽一樣,名留青史,成為一個萬事人們敬仰的聖人。

同時我感覺當時劉備也是留下了後手,當時的關羽,張飛,趙雲都還在,他們不會認為認同諸葛亮登上皇位的,所以說諸葛亮並沒有去謀奪篡位,還是繼續的輔佐劉禪,完成自己的統一大業,征服世界,走上國家的統一。

2樓:

其實對於諸葛亮來說,當上皇帝只是有了一個虛名而已,當時他的權利本就已經非常大了。

3樓:

諸葛亮其實是為人是十分的忠誠的,他感謝劉備的知遇之恩,所以他根本就沒有奪位的想法。

4樓:阿木和阿石

這樣說的意思就是讓諸葛亮不可以自取,諸葛亮立馬明白並跪下發誓,表明自己的決心。

5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不是所有人都適合來做君主的,諸葛亮之適合做一個輔佐的臣子,並不適合做皇帝。

6樓:愛竹子的熊貓

可能是諸葛亮根本沒有奪位的心思,所以說這樣的情況下根本不可能奪位的。

7樓:青桔物語

我覺得是因為劉備對諸葛亮有知遇之恩,諸葛亮感恩劉備,所以願意幫他輔佐劉禪。

8樓:天下大同

因為諸葛亮太過於忠誠,他的一生只為帝王而活,但是他並沒有對王位感興趣,只是要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為高祖做一些什麼,所以他只想盡心盡力的幫助高祖的兒子管理好國家,並無篡位之想法。

9樓:蘇梓晨

可能是當時的諸葛亮在等待時機,畢竟還有合適的時候才能夠奪取皇位,要不然計劃就會失敗的。

10樓:啊洋的道長吶

因為對於諸葛亮來說,匡扶漢室已經算得上是他的一個執念了,他要是想篡位早就可以篡位了

11樓:loser的無賴

因為諸葛亮覺得自己只能輔佐他們,而並沒有辦法去取代他們坐上這個位置,而且他心中肯定也有自己的堅持

三國志中劉備臨終託孤給諸葛亮說: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到底怎麼理解?

12樓:匿名使用者

對於「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我認為應該辯證的看待。作者對這句話的理解是:如果劉禪沒有治國才能,那你諸葛亮可以把他架空,自己拿主意(自取)。

另外,作者將「取」翻譯為「決斷」。這可能嗎?

我的判斷是:不可能!

首先,我們要清楚一點:若劉備賦予諸葛亮廢立之權,那麼他必須毫無選擇的接受遺詔。作者對此卻敢斷定諸葛亮一定不敢接受。

這一說法不符合史實。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讀一讀《三國志·諸葛傳》的有關記載就可以弄明白。

對於託孤,只要選對人即可。為什麼劉備在託孤時提到曹丕,並且還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難道劉備教唆諸葛亮學習曹丕嗎?

要知道那時曹丕早已把漢獻帝趕下了臺,自己做了皇帝。因此,這是劉備向諸葛亮施壓。並且,壓力不斷加大。

劉備竟然說了「如其不才,君可自取」這句話。終於,諸葛亮涕泣曰:「臣敢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

」因此,諸葛亮被迫接下遺詔。況且,在這裡沒有敢與不敢之分。

其次,劉備為「如其不才」做好了準備。我們知道劉備有三個兒子。臨終時,他不僅給了劉禪,而且給了劉永、劉理一份詔書。

並且,劉備對劉永、劉理說:「父事丞相,令卿與丞相共事已。」這與劉備對劉禪說的話如出一轍。

因此,劉備把劉永、劉理視為「替補」。除此之外,沒有更為符合邏輯的解釋了。

再者,「取」為「選擇」與譯為「判斷」並沒有本質區別。讓諸葛亮自己選擇**人與讓其判斷誰當皇帝,這兩者是一致的。但是,作者卻說「取」為賦予諸葛亮「**之權」。這是不符合史實的。

13樓:匿名使用者

劉備臨終前的迴光返照,讓他想出如此一招以退為進的辦法,把話挑明瞭,諸葛亮就不會真的廢了劉禪。

若非如此,光憑一個李嚴,諸葛亮讓他雙手雙腳,光憑舌頭就可以頂死他。

14樓:天馬流星

劉備不是你們的毛爺爺,人家做人才沒那麼陰險,這句話就是本意,如果不能輔佐,就可以自己取代。天下姓劉姓諸葛一個樣。電視劇裡劉備說這話之前還有一句,如無丞相,吾早已是草中枯骨。

你說這話還能是虛偽之辭嗎?當然對心理齷蹉的小人是怎麼說他們也是不會理解的。

15樓:匿名使用者

那解釋是對的 讓給諸葛亮 總比讓給曹家強

16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 劉備 故意試探和考驗

君不見,他白帝託孤時也召了李嚴,實際上是分了諸葛亮的權的

17樓:匿名使用者

單純的來說,解釋是對的

因為劉備和孔明真的很要好

劉備臨終時對諸葛亮說的話是什麼意思

18樓:奮鬥

劉備臨終時對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出自:《三國志》是由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

意思是如果你看阿斗是個當皇帝的料子,你就輔佐他,如果他不是個當皇帝的料子,你就自行取度吧。就是說如果阿斗沒有辦法勝任一個君王的職責的話,你可以隨時取代他。

19樓:悠然似水

「若其不才,君可自取」。是這句話的歧義嗎?

這句話是三國志裡的,有正史記載,我認為有兩種意思:

一種是劉禪沒有才能的話,諸葛亮可以取而代之。但是縱觀中國歷史,一直都是君主世襲制,也就是說沒有哪個皇帝想把自己得皇位讓給外人的,在東漢末年時代劉備也不可能有這種超前的思維,也就是說如果真的是叫諸葛亮取而代之的話,就是在試探他,具有欺詐性,叫諸葛亮說出「臣盡股肱之力,繼之已死!」的話,而且還設了副丞相李嚴,平衡左右。

因為在蜀國後期,無論劉備是不是真心信任諸葛亮,但諸葛亮是他託付的最佳人選。

另一種意思是劉禪沒有才能的話,諸葛亮可以從劉備其他兒子中再選擇一位當君主,而不是叫諸葛亮取代。劉備有3個兒子,還有2個備選君主。如果是樣,劉備的託孤就是不帶有欺詐性了。

個人認為第一種可能性大一些。

至於劉備心理真的怎樣想,不能問他本人了,那只有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20樓:匿名使用者

「若其不才,君可自取」,看似是殊遇皇恩,實際上更似莫大的恐嚇與威脅。

劉備說了那樣的話,我認為至少說明以下幾點:一,劉備不完全信任諸葛亮的忠誠或者劉備實在多疑(當皇帝的都多疑)。二,諸葛亮和劉備並沒有文學作品所說的那麼和諧共處,都託孤的時候了,還說那樣的疑神疑鬼的話,可見君臣之心。

21樓:匿名使用者

說給李嚴聽的 叫李嚴看住諸葛亮 別叫諸葛亮篡權去了

22樓:匿名使用者

豬哥亮你個老甲魚,敢篡位老子滅了你

23樓:鮑蔚然

叫他好好幫他完成遺命唄

劉備對諸葛亮說的「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什麼意思!?

24樓:天馬流星

總是有些人不相信人世間有肝膽相照,腥腥相惜的兄弟情份。有些人看了幾本宮庭內鬥的史料文章,就以為自己能洞察千古,看透人性。

首先劉備不是你們的毛爺爺,人家做人才沒那麼陰險虛假,這句話就是字面意思,我的兒子能輔佐就輔佐,如果實在不成器,就可以自己取而代之當老大。史書裡劉備說這話之前還有一句,若無丞相,吾早已是草中枯骨。你說這話還能是虛偽之辭嗎?

人之將死,還不能對著陪自己一路走來的知已說幾句知心話嗎?

25樓:移行換影

如果劉禪不成器,你可以取代他做蜀國的皇帝。

表面上是劉備大氣,實際上可能是試探諸葛亮是否忠心,所以諸葛亮嚇得磕頭磕出了血表達自己的忠貞,當然諸葛亮是明白人,知道自己篡位的話,會失去號召力,所以主持工作多年,也沒想過這事,終於煉成了忠臣楷模。

26樓:匿名使用者

你的才能比曹丕高得很多`肯定能安定國家`定奪大事`若是太子劉禪可以輔助當政`那你就輔助他`如果劉禪不行`那你可以自己取這了位置。現在圍繞這句話有兩個觀點在爭論:

27樓:胡說大本營

意思是:如果劉禪不成器,你可以廢掉他,由你來做蜀國的皇帝。

記得曹操與劉備「煮酒論英雄」是的話嗎: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劉備亦梟雄也,深知兒子不肖,恐怕亮等心中有所思忖,故意警告的一句話,敲一敲諸葛亮。

所謂「欲擒故縱」,用的十分老到。

28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劉備病危在白帝廟向諸葛亮託孤時講的話。意思是說,如果我的兒子阿斗,即劉禪,沒有管理國家的才能,你可以取而代之,自己來做蜀國的皇帝。

29樓:璋薔

若是太子劉禪可以輔助當政`那你就輔助他`如果劉禪不行`那你可以自己取這了位置

30樓:匿名使用者

如果劉禪當皇帝不稱職,諸葛亮可以取而代之,實際上劉備是故意這麼說,試探諸葛亮的忠心

31樓:變胖點

如果我兒子治國不行,你就取而代之。意在試探諸葛亮。諸葛亮多聰明,秒跪。不然猶豫一點估計都給劉備做了。

32樓:笠翁居士

如果劉禪治國無方,你諸葛亮可以取而代之。

33樓:匿名使用者

通俗話來說就是 俺孩要是不佔,你可以取他而代之...

34樓:匿名使用者

劉備託孤的時候對諸葛亮說的,如果我的兒子可以輔佐,就輔之,不能輔就取而代之。

35樓:匿名使用者

如果這小子沒有做皇帝的才能 你可以自己做皇帝 主要是籠絡人心 也有點擔心諸葛亮會取而代之故意說得

劉備死後,諸葛亮為何不殺劉禪篡位?

36樓:回眸一笑

【核心提示】劉備在白帝城託孤時,對諸葛亮說過「其若不才,君可自取」,可見劉備對振興漢室的赤誠之心,希望有能力的人幫他完成這個遺願。諸葛亮能力強,又深得文武大臣百姓之心,看著劉禪不作為,為什麼不振臂一呼取而代之以興漢室呢?

【真相】蜀漢建立前期,諸葛亮輔佐劉備,奪取荊州、益州,基本算是實現了《隆中對》的計劃。然而,關羽大意失荊州戰死,張飛伐吳未半被叛殺,夷陵之戰兵敗大損,致使蜀漢雪上加霜。劉備為人重義氣,關張之死加上蜀漢剛建立就開始疲敝,這一系列打擊最終還是擊垮了劉備,鬱積而終。

白帝城託孤諸葛亮時,劉備曾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意思就是說你諸葛亮之才勝過曹丕十倍不止,肯定能夠讓蜀漢利國安民,中興漢室,一統中原的,今天我就把兒子劉禪交給你輔佐,如果他不是做皇帝的料,你就取而代之吧!諸葛亮聽完,痛哭流涕的說:「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

」,諸葛亮一直自比管仲、樂毅,所以答應劉皇叔一定輔佐太子劉禪,忠君竭力,克復中原,死而後已。劉皇叔聽完,給了諸葛亮一個丞相職位綁住,又立了輔臣李嚴平衡權勢,脖子一歪,就去見關羽張飛了!

可見,劉備還是對他辛苦打下來的江山不放心的。因為諸葛亮才高氣絕,劉備恐怕自己的兒子駕馭不了,所以不光以「君可自取」試探,還給個高位牢牢綁住,再利用益州派首腦李嚴的不滿牽制諸葛亮,不可謂不高明,然而,真是這樣嗎?

其實不然,劉備之心本就不在猜忌,而是蜀漢政權不穩,完全是靠著一個「漢」字和「劉」字在支撐的。所以,風雨飄零前未雨綢繆,劉備信任諸葛亮,他說這些話其實是為了告訴諸葛亮,一定要好好維持大漢江山,雖然蜀漢姓劉,但是大漢未來中興重任,其實都已經壓在君身上了,君當自重!

那古時的封建時代,臣與忠君愛國為本,諸葛亮如取代君,以君臣位置論。那就是謀反。在天下和歷史看就是篡位奪位。

篡位與謀反,聰明之英諸葛亮,決不會幹大逆不道的,無常倫常理違反天下立身並留正名與史的蠢作為的。

所以,白帝城託孤後,諸葛亮是感激涕零劉備的知遇之恩。為一句承諾,盡心輔佐,六出祁山,五伐中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尾聲】我還是願意相信易中天教授的說法,做位一個四川人,有這樣一個有著極高的道德自律的人做自己的先祖是值得驕傲的,他是我們值得學習的榜樣。他的為國為民,清正廉明,都讓我在心裡深深的敬愛著他。若我是三國人,我想讓他健康長壽,我想對他說:

「丞相,您辛苦了,為您點贊!

諸葛亮為何扶持阿斗,要求賜死劉備養子劉封

因為劉封沒有救劉備最好的兄弟,關羽,然後為人太過強勢,害怕對劉禪以後的帝王之位不保。劉封一直都在劉備的身邊,手中握的還有兵權,這樣就難免會生出二心,再加上劉封沒有救關羽,而關羽和劉備又是結拜兄弟,如果關羽還在的話以後肯定會盡力的輔佐劉禪,就因為這樣所以不得不清除劉封這個障礙,不過這也是劉封自己作的後...

劉備在臨死前和諸葛亮說過,如果劉禪實在無能的話就取而代之,但

常常有人問這個問題,劉備託孤諸葛,說了能輔佐劉禪就輔佐,不能輔佐,君才華百倍於曹丕,可以取而代之的話。後世有人閒操心,不解諸葛亮為何不取而代之,幹事還方便點,甚至沒準能贏。這當然很蠢,不過究其根源,其實劉備是好心,諸葛亮也得了方便,都是用心良苦。無論 三國志 還是 三國演義 諸葛亮都不會那麼做,劉備...

關羽死後諸葛亮說了一番話,劉備便下令賜死劉封,諸葛亮說了什麼

諸葛亮對劉備說,劉封有謀反的意圖,會對蜀漢造成不利。因為關羽的死和劉備的養子劉封有著很大的關係,關羽求救劉封根本沒去救。再加上劉封有謀反的本事和意圖,這樣的情況諸葛亮自然會勸劉備處死劉封。關羽的死可以說是對劉備造成了極大的影響,不管是劉備感情上還是之後的戰略意圖上。關羽身為劉備的結拜兄弟,同時也是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