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舎卜得伱的故事
人口問題一直以來都是我國關係國計民生的大問題。自上世紀70年代我國開始實行計劃生育的國策以來,取得了積極有效的成果,主要表現在於為國民經濟長久穩定的發展解除了後顧之憂。進入二十一世紀,經濟、科技和社會發展迅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也帶來了一些嚴重的問題。
比如,由於工業的迅速發展,造成了嚴重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汙染,我們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一、 人口過度增長對經濟發展的阻礙作用以及我國計劃生育政策實施以來的成果
由於人們對人口與經濟關係之間的研究還很不充分,世界各國的經濟增長模式以及人文背景又無法一概而論。因此對人口增長如何影響經濟增長的內在機制及作用幅度與方向上還沒有達成共識。
但是,在人口過度增長對經濟發展的阻礙方面,全球基本上已經形成共識,這裡可以用正反兩個方面來論證。我國自2023年以來,由於成功地實行了計劃生育的國策,已經卓有成效地將人口數量控制在一定範圍內並有力的控制了人口增長的速度。從以下兩圖可以看出,我國人口增長速度增不斷降低,人口總量的增長也趨於平緩。
同一時期我國整體經濟總量在存量和增量上的變化則是不斷向上發展,這應該說計劃生育政策在其中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有專家測算了區位條件、基礎設施、資本投入、人口增長,得出結論:人口增長率每降低1個千分點,人均gdp增長率可提高0.36~0.
59個百分點,並進而推論:「人口自然增長率只要降低幾個千分點就會明顯促進人均gdp增長」。
儘管該資料模型建立及有關結論資料有待商榷,一些學者也質疑該量化結論和推論的準確性。但從定性的角度分析,我們根據該研究報告中可以得出結論,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有效地控制人口的過度增長,從而對國民經濟的發展起到了經濟有效的作用。
由於全球人口自2023年以來的過度增長(自八十年代中葉以來,世界人口已經增長了132%),已經在糧食生產,耕地面積,淡水,海洋捕撈,肉類產品,自然保護區,森林,生物多樣性,氣候,能源,廢棄物,就業,收入,住房,教育,城市16個方面產生了重大影響。例如:1960~2023年間,巴基斯坦,奈及利亞,衣索比亞,伊朗這四個世界人口增長最快的國家,人均耕地面積減少了40%~50%。
由於世界人口的過度膨脹,自然保護區開始受到威脅,大面積森林退化,大量的海洋漁業資源枯竭。在全球15個主要海洋漁業區中,就有11個漁場捕撈量下降。大多忽視人口增長和忽視計劃生育的非洲國家,開始被大量需要就業和受教育的問題所困擾。
而在人口增長最慢的發展中國家和地區,收入增長最快,包括:南朝鮮,臺灣,中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
所以說,如果世界各國不能同時開始重視人口過度增長並把經濟轉向環境可持續發展,控制人口過度增長的軌道,經濟的衰退將是難以避免的。
二、人口適度增長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以及發達國家人口緩慢增長阻礙經濟發展給我們的啟示
在我國及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控制人口增長才能有利於經濟的發展。但是否只要人口增長為零甚至負增長就會對經濟發展起促進作用,就有利於經濟的發展呢?類似觀點可在各類研究報告上發現「在本世紀中葉,中國的人口將控制在16億以內,並順利實現零增長,然後開始緩慢下降…… 這將為中國全面建設小康提供良好的人口環境」。
通過對美國,歐洲及日本等發達國家的發展軌跡,人口與經濟相互影響的關係來看,保持適度人口增長才會利於一個國家經濟持續穩定的發展。
「人類發展的歷史,說到底,是人類同自然環境關係的歷史」,「人口和環境作為自然界中一對既互相對立,又相互協調,共同發展的矛盾統一體,貫穿於社會發展的每一階段,伴隨著社會發展的始終」。
這裡的適度人口是指經濟適度人口,即:從人口變動與經濟發展、資源供給、生態環境承載力相互之間的制約關係出發,尋求通過最佳方式達到經濟協調發展最優目標的適度人口。
我們暫時可得出這麼一個結論,世界各國由於各自經濟發展水平,人口素質狀況以及勞動生產率等指標的不同,適度人口規模以及適度人口增長水平都將會不同。但是如果人口增長規模偏離了適度增長速度,不論是高是低,都將不利於經濟發展。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任務包括
2樓:匿名使用者
1、調整完善人口政策,夯實供給基礎
人口增長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係,一直以來是經濟學的核心問題。「勞動是財富之父,土地是財富之母。」威廉·配第的這一論述,第一次從經濟的角度,概括了人口與經濟的關係。
人口既是需求基礎,也是供給基礎。就當下中國供給側改革的經濟決策而言,調整和完善人口政策,是夯實供給基礎的關鍵,是奠定中國經濟調整轉型和發展進步基礎的關鍵。
2、推進土地制度改革,釋放供給活力
合理的土地制度安排對於激勵生產要素和公共產品供給,釋放供給活力,促進經濟增長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發揮著重要的微觀管理和巨集觀調控功能。
3、加快金融體制改革,解除金融抑制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金融市場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由單一到多元,不斷髮展壯大。20世紀80年代,我國金融改革的主要內容以引進市場經濟金融體系的基本結構為主。
90年代上半期和中期以建立符合市場經濟需要的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基本框架為主。2002—2023年進入以健康化、規範化和專業化為特徵的金融改革與發展新時期。
4、實施創新驅動戰略,開闢供給空間
中國經濟多年來的高速增長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要素驅動和投資驅動,但是,經濟進入新常態後,要素紅利漸行漸遠,投資驅動風光不再。「十三五」時期中國要繼續發揮經濟巨大潛能和強大優勢,
必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加快培育形成新的增長動力。
5、深化簡政放權改革,促進供給質量
新制度經濟學認為,制度與勞動力、土地、資本、科技創新一樣,是經濟增長的要素之一。對世界歷史橫、縱兩個方面的考察也表明,制度的內涵與制度質量是影響甚至決定一國經濟長期績效最重要的因素。
6、構建社會服務體系,推進配套改革
供給側改革的最終目的是要增進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益,提高區域、產業、制度、產品等多個方面的競爭力。要實現這個目標,除了上述五大要素改革,還需要若干配套改革。構建社會普遍服務體系,即為其中之一
擴充套件資料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核心內容
1、改革的過程就是農民要把控好自己生產質量和規模,這個事情核心的操作主體是農民,畢竟種子是農民種的,管理是農民管的,要是有些人為了自身的利益,投機取巧,生產品質一般甚至假冒偽劣產品,改革也就沒法完成。
2、供給側改革的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點是國家巨集觀調控。對於過去賣不掉的東西,中國採取的策略是用政策方式刺激它,比如家電賣不出去,就有家電補貼政策,但是這種刺激消費的政策,會導致某個產業產能過剩,以至於消耗過度,汙染加重。
3、農業的發展方式需要轉變,要從供給入手,改善供給結構,這才有了農產品供給側改革。
4、供給側改革,要想得到有效的推進,除了國家的巨集觀調控之外,農民也得轉變發展觀念。通過施化肥、打農藥、單純追求產量增長的生產方式,已經不符合時代的潮流,農民還得要調整種植結構,多生產綠色有機食品,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來提升經濟效益。
3樓:未來還在那裡嗎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旨在調整經濟結構,使要素實現最優配置,提升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數量。需求側改革主要有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供給側則有勞動力、土地、資本、制度創造、創新等要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從提高供給質量出發,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矯正要素配置扭曲,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更好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需要,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含義和意義
4樓:沒得感情
可以促進經濟改革的高質量發展和。
供給側改革包括下面哪幾個方面
5樓:ok我是胖子王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旨在調整經濟結構,使要素實現最優配置,提升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數量。需求側改革主要有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供給側則有勞動力、土地、資本、制度創造、創新等要素。
1、調整完善人口政策,夯實供給基礎。
人口增長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係,一直以來是經濟學的核心問題。「勞動是財富之父,土地是財富之母。」威廉·配第的這一論述,第一次從經濟的角度,概括了人口與經濟的關係。
人口既是需求基礎,也是供給基礎。
2、推進土地制度改革,釋放供給活力。
合理的土地制度安排對於激勵生產要素和公共產品供給,釋放供給活力,促進經濟增長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發揮著重要的微觀管理和巨集觀調控功能。
2023年以來,我國城鎮面臨著日益嚴峻的去庫存化和「后土地財政」的壓力和挑戰,農村則開始進入三權分置改革和集體建設用地、宅基地的試點階段,推動城鄉土地制度改革的合力基本形成,長期滯後的土地制度改革有望加速推進。
3、加快金融體制改革,解除金融抑制。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金融市場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由單一到多元,不斷髮展壯大。20世紀80年代,我國金融改革的主要內容以引進市場經濟金融體系的基本結構為主。
90年代上半期和中期以建立符合市場經濟需要的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基本框架為主。
4、實施創新驅動戰略,開闢供給空間。
中國經濟多年來的高速增長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要素驅動和投資驅動,但是,經濟進入新常態後,要素紅利漸行漸遠,投資驅動風光不再。
「十三五」時期中國要繼續發揮經濟巨大潛能和強大優勢,必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加快培育形成新的增長動力。
闡述供給側改革的作用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改革內容
什麼叫供給側改革?五大任務是什麼
6樓:匿名使用者
所謂「供給側改革」,就是從供給、生產端入手,通過解放生產力,提升競爭力促進經濟發展。具體而言,就是要求清理殭屍企業,淘汰落後產能,將發展方向鎖定新興領域、創新領域,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旨在調整經濟結構,使要素實現最優配置,提升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數量。需求側改革主要有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供給側則有勞動力、土地、資本、制度創造、創新等要素。
五大任務是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和補短板。
論述經濟增長經濟發展和經濟波動三者之間的關係
三者是對立統一的。經濟增長是以側重量化分析,經濟發展側重結構分析,經濟波動是經濟發展中的必然過程。結構調整合理,經濟適度增長則波動頻率會小 反之,則波動幅度大。經濟增長通常是指在一個較長的時間跨度上,一個國家人均產出 或人均收入 水平的持續增加。經濟增長率的高低體現了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經濟總...
人口增長和資源貧乏與種質資源的關係是怎麼樣的
眾所周知,人口增長過快已成為一個全球性問題。雖然工業發達國家的人口增長率近年來較低,甚至出現負增長,但第三世界國家無節制或控制效率不高的人口生育政策,使得世界總的人口增長率很高,世界人口的增長已漸近地球能夠養活人口的極限 較樂觀的估計為200億 表1 2 1 表1 2 1 1975 2000年間世界...
請教 地區經濟發展與資源的關係
首先,在市場經濟中,資源在 的引導下流向最佳位置。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產業結構的轉換與調控主要通過市場機制來完成。產出結構與市場需求結構之間的偏差,通過 訊號的反映和利潤導向的作用,促使作為獨立商品生產者的企業,根據其自身利益對此作出變動商品結構 變動企業內部資源配置結構以及變動各種生產要素之間的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