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張鈺濤
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1、《赤壁
賦》是北宋文學家蘇軾所寫的散文,分為《前赤壁賦》和《後赤壁賦》,都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千古名篇。蘇軾被貶為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的2023年秋、冬,先後兩次遊覽了黃州附近的赤壁,寫下這兩篇賦。
2、其中《前赤壁賦》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名篇,《前赤壁賦》通篇以景貫穿全文,「風」和「月」是為主,「山」和「水」輔之,全文緊扣風、月來描寫與議論。以風、月之景開卷,又於文中反覆再現風、月形象。表現了作者的心靈由矛盾、悲傷轉而獲得超越、昇華的複雜過程。
而《後赤壁賦》中所抒發的思想感情與前篇雖無二致,但是筆墨全不相同,以敘事寫景為主,主要寫江岸上的活動,具有詩情畫意。
3、蘇軾(1037~2023年),北宋文學家、書法家。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諡號文忠,享年64歲。南宋高宗朝乾通6年,贈太師,追諡號"文忠"。
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眉山市)人,漢族,是蘇洵的大兒子,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散文家、詩人、詞人,豪放派詞人代表。嘉佑二年(1057)與弟蘇轍同登進士。曾上書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後因作詩諷刺新法而下御史獄,貶黃州(今湖北黃岡)。
宋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任杭州、穎州知府,官至禮部尚書。後又貶官惠州(今廣東惠陽)、儋州(今海南儋縣)。宋徽宗即位,遇赦北歸,建中靖國元年(1101)卒於常州(今屬江蘇),年六十六,葬於汝州郟城縣(今河南郟縣)。
與父蘇洵、弟蘇轍皆以文學名世,世稱"三蘇";與漢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齊名。其文縱橫恣肆,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4、蘇軾在詩、文、詞、書、畫等方面,取得了登峰造極的成就。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蘇軾於宋仁宗景佑三年(2023年1月8日)出生,是初唐大臣蘇味道之後。
蘇軾的祖父是蘇序,表字仲先,祖母史氏。
《赤壁賦》中通過側面描寫表現洞簫聲的悽切婉轉的兩句是什麼?
2樓:筆有千秋業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滿意請你採納,謝謝!
1:應該是這樣兩句:
「舞幽壑(hè)之潛蛟,泣孤舟之嫠(lí)婦。」
2:翻譯:
這聲音,能使深淵裡潛藏的蛟龍起舞,使孤獨小船上的寡婦悲泣。
【這就是通過悲慼的**達到的效果,來表現洞簫聲的悽切婉轉,敬請參考!】
赤壁賦 ,中 通過側面描寫表現洞簫聲的悽切婉轉的兩句是什麼??? 求大神
3樓:筆有千秋業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滿意請你採納,謝謝!
1:應該是這樣兩句:
「舞幽壑(hè)之潛蛟,泣孤舟之嫠(lí)婦。」
2:翻譯:
這聲音,能使深淵裡潛藏的蛟龍起舞,使孤獨小船上的寡婦悲泣。
【這就是通過悲慼的**達到的效果,來表現洞簫聲的悽切婉轉,敬請參考!】
4樓:匿名使用者
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嫠婦聽見這簫聲會哭泣,從側面描寫簫聲 之悠揚)
5樓:匿名使用者
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lí)婦
赤壁賦第二段是僅用側面襯托就已將蕭聲的悲涼,表現的淋俐盡致
6樓:
赤壁賦從側面寫出蕭聲悲咽低迴得句子是:舞幽壑(hè)之潛蛟,泣孤舟之嫠(lí)婦。
翻譯:能使深谷中的蛟龍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婦聽了落淚。
第2段,寫作者飲酒放歌的歡樂和客人悲涼的簫聲。作者飲酒樂極,扣舷而歌,以抒發其思「美人」而不得見的悵惘、失意的胸懷。這裡所說的「美人」實際上乃是作者的理想和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
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
」這段歌詞全是化用《楚辭·少司命》:「望美人兮未來,臨風恍兮浩歌」之意,並將上文「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的內容具體化了。由於想望美人而不得見,已流露了失意和哀傷情緒,加之客吹洞簫,依其歌而和之,簫的音調悲涼、幽怨,「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嫋嫋,不絕如縷」,竟引得潛藏在溝壑裡的蛟龍起舞,使獨處在孤舟中的寡婦悲泣。
一曲洞簫,悽切婉轉,其悲咽低迴的音調感人至深,致使作者的感情驟然變化,由歡樂轉入悲涼,文章也因之波瀾起伏,文氣一振。
蘇軾赤壁賦中從側面描寫出蕭聲悲鳴低迴的句子是
7樓:暮色裡的嘆息橋
舞幽壑(hè)之潛蛟,泣孤舟之嫠(lí)婦。
赤壁賦中客人蕭聲之悲傷幽怨的句子
8樓:嘎嘣嘎嘣脆
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嫋嫋,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赤壁賦中側面表現蕭聲感染力強的詩句
9樓:匿名使用者
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側面表現蕭聲感染力強
《前赤壁賦》中憑弔古蹟,表達了作者對江山風物的熱愛和曠達的心胸,但也有人生虛無的消極思想。
10樓:小石頭pk小雨花
1、《赤壁賦》中「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兩句話,用誇張手法表現出簫聲感染力之強。
2、原文簡介
《赤壁賦》,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名篇,《赤壁賦》通篇以景來貫串,「風」和「月」是主景,「山」和「水」輔之,全文緊扣風、月來描寫與議論。以風、月之景開卷,又於文中反覆再現風、月形象。表現了作者的心靈由矛盾、悲傷轉而獲得超越、昇華的複雜過程。
3、作者簡介
蘇軾(1037—2023年),北宋文學家、書法家。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
嘉祐(宋仁宗年號,1056~2023年)進士。曾上書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後因作詩諷刺新法而下御史獄,貶黃州。宋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穎州,官至禮部尚書。
後又貶謫惠州、儋州。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其文縱橫恣肆,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11樓:
c, 能使深谷中的蛟龍為之起舞
赤壁賦裡用來側面表現洞簫聲魅力的句子
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 l 婦。蘇軾寫過前 後兩篇 赤壁賦 但只有 前赤壁賦 裡寫到洞簫奏樂,在 前赤壁賦 中用來側面表現洞簫聲魅力的句子是 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赤壁賦中吹洞簫的客人,技藝高超,他所吹奏的消聲器然能夠什麼令人歎為觀止 因為抄他吹奏的洞簫 其聲嗚嗚襲然,如怨如慕bai,如泣如...
閱讀蘇軾《前赤壁賦》,這段簫聲的描寫灌注者怎樣的情感基調
由於想望美人而不得見,已流露了失意和哀傷情緒,加之客吹洞簫,依其歌而和之專,簫屬的音調悲涼 幽怨,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嫋嫋,不絕如縷 竟引得潛藏在溝壑裡的蛟龍起舞,使獨處在孤舟中的寡婦悲泣。一曲洞簫,悽切婉轉,其悲咽低迴的音調感人至深,致使作者的感情驟然變化,由歡樂轉入悲涼,文章也因之波瀾起伏,...
蘇軾在赤壁賦中的情感變化以及情感變化的原因體現了蘇軾什麼樣的
蘇軾與眾友人觀月色下江景,這時心胸開闊,舒暢,無拘無束.飲酒樂極,扣舷而歌,以抒發其思 美人 而不得見的悵惘 失意的胸懷.想望美人而不得見,加之客吹洞簫,依其歌而和之,一曲洞簫,悽切婉轉,致使作者的感情驟然變化,由歡樂轉入悲涼,對人生短促無常的感嘆.感嘆自己生命的短暫,羨慕江水的長流不息,希望與神仙...